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抗戰時期山東有哪些英雄?

抗戰時期山東有哪些英雄?

左(1837-1894)費縣(今平邑)人,回族,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左家住齊河,清乾隆年間遷居費縣地方鎮,以租地做小生意為生。父母早逝的左三兄弟,帶著兩個弟弟在江南漂泊,靠擺攤補鞋維持生計。

1856年,左帶著兩個弟弟應征入伍,編入江南軍營,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與清兵征戰大江南北,戰鬥中立下戰功,受到重用。他被提升為千帥、都督、遊擊、大將軍、記名知府,成為清廷的高級官員。村民們稱他為“左軍門”。

左是壹個“不忘根、富而慷慨”的人。他當上連長後,回家探親,下馬走到村外。村裏的老人按制度叫他“左大人”時,他趕緊停下來說:“我是家裏的鄰居,在老人面前是小三。還是叫我左河吧!”

左做官後,在費縣東北買地建房,即“左家王莊”。城內另建城宅(死後建為公保第)。回族左,多次捐款修復當地鄉村清真寺,共計700兩白銀。東北、江南等地的清真寺也收到了他的熱情捐助,受到村民的稱贊。

左出身貧寒,這使他深切體會到普通百姓的疾苦。如果他駐紮在壹個地方,他可以造福人民。光緒元年後,駐沈陽,設收容所、育嬰堂、防疫局、紙局,捐助受災民眾。他還關心民間教育事業。他曾在營口海神廟、沈陽蓮阪南北寺等地辦義學,勸說孩子入學讀書。他在練兵講武之余,常常“輕襖慢帶,到學堂裏給學生講學,溫文爾雅,頗有儒生之風”,至今在當地流傳為佳話。

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清政府調集左等五軍增援朝鮮,反擊日本侵略者。總司令葉誌超怕死,不聽左等人的勸告,致使清兵錯失良機,平壤城被日軍包圍。12年9月,葉誌超召集手下將領,提出棄城而逃的想法。左大怒,怒道:“誰要是怕死,自己走了,我誓與平壤同生共死!”並將試圖逃跑的士兵當眾斬首。葉智超不得不放棄逃亡計劃,但他心裏恨左,派他去保衛平壤東北和北方的牡丹亭和玄武門。這裏是壹個重要的位置,是敵人的重點攻擊地點。14日,日軍用重炮轟擊北門。左鎮定自若,站在城門樓上指揮炮兵還擊。從早上到中午,日軍打退了幾十次進攻,敵人的屍體壹片狼藉,我們無法過線。下午,日軍大增,猛攻牡丹亭制高點。守軍彈藥不足,向總司令葉誌超求助,但遭到拒絕。危難之際,左親自去找葉誌超,請求幫助。葉誌超連連冷笑,假裝自己沒有兵支持,甚至身敗名裂。左見葉誌超不顧大局,動情地說:“當前大敵當前,要同仇敵愾,珍惜妳的財富,盡妳所能,誓與日軍決壹死戰!”怨恨回到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由於彈藥不足和人員傷亡,牡丹臺最終失陷,玄武門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看到危急的形勢,左下定決心要與平壤共存亡。他眼中閃爍著憤怒的光芒,他穿上清廷贈予的黃夾克,戴上壹雙眼睛和花,站在玄武門的頭上,鼓勵官兵勇敢殺敵。日軍軍官通過望遠鏡發現他是高級指揮官,於是火炮瞄準射擊,壹連串炮彈在他周圍爆炸。部裏見指揮官有危險,勸他下樓暫避,被他訓斥了壹頓。所有的秦冰人強行把他帶到城裏,他掙紮著掙脫,重新建立城頭。這時,垛口炮手死了。在左追上之前,他開了壹炮,連向敵人發射了30枚手榴彈。秦冰看到指揮員不畏艱險,個個奮不顧身,奮不顧身,奮力抗敵。突然,壹片彈片穿透了左的右肋,頓時他的襯衫被鮮血染紅。他仍然站在城頭,監督戰爭。胸部和喉嚨又中了壹槍後,他終於倒地壯烈犧牲。住在內城與妓女尋歡作樂的葉智超聽說左被殺,平壤北門失守。他迅速下令離開這座城市,連夜逃回家。

左是抗日戰爭中第壹位浴血奮戰的清軍高級將領。左犧牲後,9月23日,清廷頒布法令,對已故知府給予優待,並通知恢復其任期內的所有處分,並賜太子少保爵位以示忠烈。

宋袁哲(1885-1940),山東樂陵縣人,參軍後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因治軍嚴謹,作戰勇猛,被譽為西北軍“五虎上將”之壹。

1933年初,氣勢洶洶的侵華日軍再次入侵山海關,隨後在空軍的配合下向長城壹線進軍。宋立即率領軍隊,勇敢地加入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長城戰役。從3月9日到4月13,29軍3000多名戰士在喜峰口消滅了敵人,於是壹個叫做“喜峰口血戰勝利”的記錄轟動了全國。

然而,日本軍閥並沒有就此罷休,反而變本加厲地進行侵略。1935夏秋之交,宋派副司令員秦德純到廬山向蔣介石匯報華北局勢,並請示。蔣介石說,“必須忍辱負重,妥協退讓,使中央政府迅速完成國防。”大概是鑒於宋在喜峰口率軍殺敵的威望,才被迫擔任這個委員會的主席。宋的和二十九軍都處於極其尷尬的境地。

1937年7月6日,日寇迫不及待地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古城。這時,29軍軍長打破了蔣介石“不抵抗”的禁令,向全國的日寇開了寶貴的壹槍!盧溝橋抗日炮火打響後,宋將軍命令師以上將領到前線指揮和監督戰爭。戰鬥之激烈和士氣之高昂是前所未有的。

正當日寇步步進逼我腹地之際,1938年3月,宋調任第壹戰區副司令員,失去直接指揮軍隊的權力,對時局深感憂慮。他終日郁郁寡歡,於是在1999年9月突然患了肝病,病情惡化。1940年3月,回到妻子常淑清的故鄉四川綿陽休養。這位將軍臨終前鼓勵他的老部下“努力收復失地”!4月5日,宋將軍終因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4歲。噩耗壹出,舉國哀悼。正如朱和彭兩位老教練在挽歌中所說,他們熱愛祖國。“墳墓裏可以無憂無慮的人很多。”

趙(1898-1937),山東菏澤人。陸軍上將,132師師長。年輕的武術老師,精通拳擊,武器。1914加入馮玉祥部當兵,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他在湖南常德駐防時,打死了壹只下山傷人的老虎。他被稱為“打虎將軍”。1936年6月,1,授中將。1938年7月28日,在北京南苑壯烈犧牲。7月31日,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

子忠(1891—1940)山東省臨清市唐元村人。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第33軍總司令。1911考入天津政法學院,次年轉入濟南政法學院。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歷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日本人說他是中國第壹男人,他們在張自忠那裏被戲稱為“現代的關公”、“活的關公”。中國人也稱他為“活著的關公”。

1937 165438+10月,張自忠任59軍軍長。馮玉祥,59軍西北軍前總部。他痛哭流涕,向各部立誓:“今天,我要回部隊找個地方和除* * *以外的所有人壹起死,殺敵報國。”

1938年,張自忠率59軍參加臺兒莊大戰。1938年3月,被稱為侵華日軍“鐵軍”的板垣師壹路突進,到達魯南軍事基地臨沂城下,以優勢兵力圍攻防守龐炳勛的四十軍五個團。龐部與敵浴血奮戰數日,漸感疲憊。張自忠親自領兵上陣,晝夜行軍180公裏,解決臨沂之圍。張自忠以攻為守,主動出擊。14淩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潛入沂水,向日軍“鐵軍”精銳第5師右後衛發起攻擊。他決心戰鬥到死,有壹次叫魯:“如果妳死在戰鬥中,妳將仍然活著生而不戰,雖生而死。“日本第五師團被迫放棄正面圍攻,轉向五十九軍作戰。雙方展開肉搏,59軍與日軍肉搏數回合、數次。到16戰爭結束,戰區認為59軍傷亡慘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又打了壹天壹夜。他說:“我軍傷亡慘重,敵人也是如此。敵我雙方都在掙紮,戰爭的勝利取決於誰能堅持到最後五分鐘。既然和敵人打過仗,就要用精神和血肉之軀去拼搏,不戰勝敵人絕不罷休!“16夜,10時,59軍向敵人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進攻,雷聲隆隆,地動山搖。戰鬥到17年6月淩晨4點,59軍成功攻克日軍所有主要陣地。當天,龐炳勛抓住有利戰機,前來攻擊日軍側翼,有效配合了59軍的正面進攻。4438+08年6月5日,張、龐兩軍經過三晝夜的浴血奮戰,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日軍精銳的第五師“鐵軍”最終被擊敗,大部分敵人倉皇逃竄。山東臨猗戰役,張、龐兩軍殲敵4000余人,張部殲敵3000余人,包括第11聯隊、長野、等壹個大隊長。江親自打來電話,叫賈勉。有消息稱:“日軍用卡車將莒縣的屍體運回100多輛。敵人在塘頭、葛溝反復焚屍,當場掩埋七八百人。"

從14年3月到19年3月,59軍傷亡4482人,其中軍官傷亡199人,全軍能打仗的只有13000人。死在建制上的是獨立26旅678團2營,13旅26團6連、16旅227團12連。張自忠心情沈重地說:“患難多年的兄弟們為國犧牲了。這心裏的難過真的比油煎還難受!但我相信,我帶領他們走上了壹條光明的道路,雖然他們光榮地死去了!軍人報國,這個時候也!也許有壹天我張自忠也會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這是壹個軍人在國家危難時的責任。”

王,1904,山東泰安人,中將軍銜。他是抗日戰爭中最優秀的將領之壹,也是山東國軍中最有名氣的。有句話叫“三李不如壹王”。三李分別是李、、李玉堂,均為黃埔壹期國軍高級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王在正面戰場參加了多次大規模戰鬥,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壹步步被老師提拔。40歲時成為四方面軍之壹的軍長,多次受到政府、軍隊和媒體的表揚和贊揚。王為人謙虛謹慎,與兵同甘共苦,造就了壹支嚴謹的軍隊,他所指揮的軍隊都訓練有素,堪稱國軍精銳。著名的第74軍(戰後改編為第74師)在王的指揮下成長為國軍中最精銳的軍隊,他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指揮軍隊,並向軍隊灌輸頑強的意誌和勇敢的精神。王和他的部下在防禦和進攻作戰中都表現出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戰術能力,贏得了“抗日鐵軍”的光榮稱號。到戰爭結束時,王已經完全成長為中國最優秀的將軍,並擔任地區的投降官,這是軍人的極大榮譽。

王出生在壹個貧窮的家庭。他年輕的時候,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在私塾讀書10年,19歲開始工作。他在天津和上海當過工人和店員。我年輕時就意識到中國要建設壹支強大的軍隊才有希望,但我決心進入黃埔,私下裏努力學習數學、物理等近代自然科學。1924結束,順利考上黃埔三期。1926畢業當排長,不久因在東部戰功提升為上尉連長。

王和他的部下紀律嚴明,贏得了他們的上級的贊賞,如他和劉智,並很快得到提升。1928年,北伐軍南下時被日軍挑釁,發生濟南慘案。王當時是團的營長,他堅持留在城裏和團壹起堅守陣地。被上級拒絕,含淚離開。

1932年參加江西紅軍第四次圍剿,任32旅旅長,實際協助旅長。該旅奉命堅守江西軍事重鎮宜黃鎮,被紅軍圍困24天。蔣介石命令該旅撤退,但王說服旅長堅守。戰後,他向蔣介石指出,如果撤退,就會遭到紅軍的伏擊。這個戰略要地壹旦失守,他可能會全線動搖,重新奪回,導致傷亡慘重。因此,他開始受到蔣介石的賞識,被提拔為第壹旅旅長。1933年,王率部在方誌敏擊敗紅十軍主力,荀懷周等多名紅軍高級將領陣亡。1936王晉升為51師師長。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在內戰中表現出指揮才能的王自然被委以重任。奉命防守吳淞口附近的陣地,阻止日本從海上登陸。51師不僅守住了陣地,還巧妙地利用夜戰多次組織夜襲,擊斃日軍聯合軍長王兩人,並因戰功得到提升。當時,媒體多次報道了王及其手下的事跡,並刊登了他的照片。

戰後成立74軍,其51師成為主力。

1938年,蘭峰之戰、萬家嶺之勝,日軍遭受重創,他被提升為副軍長。

1939年,江在重慶召見王,表揚了他,任命他為第74軍軍長。當年9月,長沙壹戰,日軍占領贛北重鎮高安城後,指揮部立即投入74軍,王指揮反圍剿,三天就收復了城池,贏得上級表揚。

在1941的高戰役中,國軍以三個陣地迎擊日軍,第74軍部署在三線前沿,擔負反擊任務。在戰鬥中,它首先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不顧重大犧牲堅守住了陣地,對戰鬥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最後發起反攻,在敵少將指揮下,殲滅15000人。因此,74軍獲得了“飛虎旗”、“抗日鐵軍”的稱號,王本人也獲得了“晴空白日”勛章。

此後,他還參加了長沙、浙江、江西兩場戰役,表現出色。在1943年鄂西戰役中,王率部巧妙側擊日軍,大獲全勝,升任29軍副軍長兼74軍軍長。

1943+01 6月常德之戰,日軍以7個師在常德激戰,74軍57師堅守16天,被迫撤退。王氏家族率51師發起反擊,激戰六天,對戰鬥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他在戰後被提升為第24集團軍司令。

1945年軍隊整編,總指揮部有四個方面軍。40歲時,王超越等多位高級將領,成為四方面軍總司令。5月,以軍長身份指揮30萬大軍進行湘西戰役。當時日軍以6個師入侵芷江(中美空軍在中國最大的基地,有大量轟炸機、運輸機、戰鬥機),王在雪峰山地區重創日軍,殲滅2.8萬人,大獲全勝。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王在長沙任衡陽地區投降長官,接受日本第20軍軍長指揮刀。

李玉堂(1899 ~ 1951),廣饒縣大王鎮大王橋村人。

1924年,李玉堂考入黃埔軍校壹期。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壹師二團任見習軍官。由於作戰勇敢,他被提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玉堂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八軍軍長,駐守江西。1939年,率部在武寧附近的棺材山阻擊日軍,守住陣地。國民黨抗戰指揮部授予李玉堂“泰山軍”稱號。不久,部將改為第十軍,李仍任軍長,奉命駐守長沙。

1939 10 ~ 1942 10,日軍集結,三次入侵長沙。李玉堂率部給予沈重打擊,在長沙取得了抗戰史上三次著名的勝利。此後,李玉堂歷任二十七軍副總司令兼總司令、第十綏靖區司令、海南防禦副總司令、第壹路軍軍長、第三十二軍軍長。

在海南期間,中國* * *通過關系策反了李玉堂,李接受了* * *產黨舉行起義的條件。由於交通中斷,李玉堂沒有及時收到中國關於起義的指示。人民解放軍已占領海南島,李玉堂隨國民黨軍隊撤至臺灣省。李玉堂被漢奸出賣後,於1951年2月5日在臺北碧潭被國民黨當局殺害。1983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李玉堂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汪亞塵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高級指揮官。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1911歲。出身貧寒,幼年喪父,隨母東遊。“九壹八事變”後,他舉旗抗日,組織“雙龍隊”,在五常縣南山密林中與日軍守軍和森林警察作戰,堅持遊擊戰爭。1933年春,雙龍隊改編為林山隊第4支隊,任師長,率部連續進攻金馬川、向陽山等敵據點20余處。到1933年底,第四支隊發展到200多人。開辟了武昌抗日遊擊區。1934年,被推選為各抗日隊伍聯合成立的抗滿抗日救國義勇軍領袖,在武昌南山群山頂95頂子山建立根據地,頻繁出擊,有力地推動了武昌地區抗日鬥爭的發展。在鬥爭實踐中,他逐漸感到只有* * *生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堅持抗日鬥爭,打敗日本侵略者。1935年春,光榮加入中國* * *產黨。1936年初春,其部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8軍,任軍長。同年9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0軍,仍任軍長。此後,他率部轉戰武昌、舒蘭、玉樹等地,沈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他還積極配合兄弟作戰,受到了抗聯二路軍總司令周保忠的表揚。1939後,由於日偽“並車”政策和不斷的“討伐”,10軍的秘密營地被日軍摧毀,部隊失去了根據地,從而在抗戰中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艱苦奮鬥的歲月裏,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部隊缺糧,他和戰士們壹樣,用野菜和樹皮充饑,堅持抗日戰爭。1941年65438+10月29日,在蚌河突圍戰中身負重傷,壯烈犧牲,年僅30歲。4月5日,1955,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和社會各界懷著深厚的感情向汪亞塵進行了公祭,高度贊揚了他的光輝業績和崇高品質。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哈爾濱烈士陵園。

馬禮遜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 * *參加戰鬥40余次,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余次。他苦練殺敵,不斷創新爆破技術,采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

道,擊斃日偽500余人,被譽為“爆破之王”。

馬禮遜,1920,出生於山東淄川,家境貧寒。12歲時,在煤礦當苦力,不久被招募進國民黨軍隊。1940四月解放,加入八路軍。在革命隊伍中迅速成長為壹名* * *戰士,並於1944年5月加入中國* * *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他作戰勇猛,足智多謀,頑強不屈,屢立戰功。1941年春,協助戰友炸毀萊蕪吳家窪據點,殺死漢奸30余人。1942年7月,他和戰友們總結爆破經驗,用軍用毛毯制作炸藥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毀據點,消滅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鬥中,連續炸毀日偽4個碉堡,炸死日偽60余人。1943 165438+10月,在魯南齋藤優子村戰鬥中,他執行了壹次偷襲爆破任務。當他接近日偽的炮塔時,被敵人發現了。他躲在戰壕裏用自己的軍帽吸引敵人的機槍火力,迂回到敵人身邊,炸塌了駐軍的城墻和炮塔,為部隊開辟了壹條進攻通道。1944年5月,在進攻山東平邑縣龐莊日軍據點時,爆破第壹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主動爆破據點門樓,使部隊通過突破迅速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大院圍剿日偽軍的戰鬥中,部隊被壹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勇敢地沖上去,炸毀了碉堡,為部隊進攻掃清了道路。當年7月,參加山東省軍區英雄模範大會,被評為八路軍山東省軍區“特戰英雄”。1945年3月,沙溝崖戰役中,由於國民黨死忠軍修建的炮塔在斜坡上,難以實施爆破。他用木棍捆住三腳架,走近炮塔,將炸藥包送到炮塔中間,冒著守軍的槍火,緊緊握住木架,直到爆炸的那壹刻,從而壹舉炸毀了炮塔。

同年8月3日,在山東省藤縣閆村戰鬥中,帶領突擊班執行爆破任務時犧牲。9月,八路軍魯南軍區把他所在的排命名為“馬禮遜排”,把藤縣閆村命名為“李勛村”,在部隊開展了壹場“馬禮遜式的爆破運動”。

洪振海,又名洪延興,1910,山東藤縣人。我從小和父親在棗莊路礦謀生。由於生活的壓力,我經常和火車打交道,學會了登上火車的技巧。我被叫做“飛毛腿”。抗日戰爭時期,洪振海在黨的領導下,動員棗莊路礦工人組建了壹支著名的人民抗日武裝——魯南鐵道兵大隊,即飛虎隊,活躍在魯南棗莊、臨城、微山湖壹帶。他是第壹任大隊長。

3月1938,棗莊被日軍占領。洪振海、王誌勝、劉精松趕到易縣人民抗日武裝駐地墳山,正式參加了生產者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軍。同年6月165438+10月,他根據上級指示,動員鐵路、礦山工人建立了壹支幾十人的秘密抗日武裝——棗莊鐵路隊。這支精幹的隊伍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烽火歲月裏不斷發展壯大。到1940上半年,棗莊鐵道兵已經發展成為壹支有數百人的抗日遊擊隊。經上級批準,更名為八路軍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任大隊長。同時,上級派政委加強領導。

路南鐵道兵大隊在洪振海等人的領導下,活躍在數千裏的鐵路線上,神出鬼沒地向敵人進攻。他們撕鐵軌,炸橋梁,撞火車,截物資,殺鬼子,懲漢奸,保群眾,保家鄉。魯南鐵道兵大隊在越戰中越打越勇,成為壹支赫赫有名、勇往直前的抗日英雄部隊。他們的英雄事跡多次刊登在抗日根據地的《大眾日報》、《魯南時報》上。著名小說《飛虎隊》是根據路南鐵道兵大隊的英雄事跡改編的。小說中的劉虹船長是以洪振海和他的繼任者劉金山為原型的。

194110年的壹個雪夜,數百名日偽軍突襲並“掃蕩”了魯南鐵路大隊。洪振海率領部隊與敵人展開激戰,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此時,中央* *魯南鐵路大隊黨支部已經通過了洪振海的入黨申請。洪振海犧牲後,魯南軍區政治部追認洪振海為中國* * *生產黨正式黨員。

馬耀南,出生於7月,1902山東省常山縣(今淄博市周村區)北王莊人,7歲上私塾,後入周村高級中學,壹所新學校。1920以優異成績畢業,考入濟南省立第壹中學,1924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此時他信奉孫中山的“聯俄、聯* * *和助農工”三大政策,加入了國民黨。1930,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30年,馬耀南作為天津學界代表參加了在南京召開的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因為不滿國民黨的腐敗,他憤然退出,回到天津參加推翻蔣介石的運動。同年,國民黨以親蔣罪名開除其黨籍,並下令通緝。他決定拋棄國民黨,走“教育救國”的道路。1933年,常山縣鄉紳聯名邀請他回縣城做常山中學校長。

1937七七事變後,黨員林壹山到長山中學與馬耀南討論組織武裝抗日的問題。馬耀南同意林宜山的意見,首先要建立中國民族解放的先鋒組織。此後,馬耀南以教學改革為名,調整學校課程,創新教學內容,培養軍事骨幹100余人,成立“常山縣抗敵後援會”,為武裝起義做準備。

1937、1937年2月24日,馬耀南領導並參加了黑鐵山武裝起義,打響了魯中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壹槍”。黑鐵山起義部隊被稱為“山東人民抗日救世軍第五軍”。為爭奪第五軍領導權,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向馬耀南發出授權書,任命其為“魯北行政公署抗日縱隊司令”。馬耀南把“委托書”扔到壹邊,氣憤地說:“國民黨要我,我不要。”表現出堅定的立場和高尚的操守。

短短幾個月,第五軍迅速發展到5000多人。1938年6月,中央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將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同年10,馬耀南加入中國* * *制作黨,實現了他的夙願。在壹年多的時間裏,他指揮部隊多次抗擊日軍,圍攻周村鎮,攻打吉焦路,守住鄒平城,在李家套、多賢村激戰,逐步積累了作戰經驗,提高了指揮能力。1939年6月劉家井壹戰中,馬耀南、楊國福指揮部隊抗擊六千多名日偽軍的四面圍攻,與日軍激戰,黃昏時分,包圍圈被打散。這次戰鬥,日偽軍死傷800多人,第三支隊也傷亡200多人。

7月22日,1939,第三支隊在桓臺縣牛王莊紮營,次日突然遭到日軍襲擊。激戰半天,馬耀南率部突圍,在大寨村遭敵伏擊。馬耀南不幸中彈身亡,時年37歲。馬耀南犧牲後,他的兩個弟弟和馬也在戰爭中喪生。解放後,百姓將三兄弟的遺體安放在周村烈士陵園,當地人尊稱他們為“壹馬三馬司令”。

  • 上一篇:諸城歷史人物
  • 下一篇:中國古代史是如何劃分階段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