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矛盾嗎?為什麽?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矛盾嗎?為什麽?

人類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其他文明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說明中華文化在延續上有自己的優勢。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普遍的元素。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時代的元素,所以有些適合古代但不適合現代。愚蠢的忠孝不值得提倡,嚴格的等級制度不值得提倡,重視個人義務忽視個人權利不值得提倡,重視道德規範忽視法律管理不值得提倡。但不能走向另壹個極端,只講法律不講道德,否則法律無法實施。

我本來不是學文化的。我對文化的關註,來自於學術本身的啟迪和引導,來自於現實給予我的刺激。真正的刺激首先是經濟全球化。在中國過去28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土地上出現了壹些現象,那就是外來文化進入中國版圖,洶湧澎湃。從壹開始人們的好奇和新奇,到發現事情沒那麽簡單,還是有壹些不適應中國版圖的東西。另壹個刺激因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太多的中國傳統遺失在人們心中,外來文化水土不服,導致社會出現文化饑餓。就這樣,內外刺激促使我進壹步思考:中國的文化怎麽了?

壹些西方學者提出了“文明沖突”的理論,以亨廷頓為代表,他的學生弗朗西斯·福山出版了壹本名為《歷史的終結和最後壹個人》的書。他們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文明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與其他文明格格不入,勢必引發壹系列沖突。首先是伊斯蘭文化的沖突。但是和伊斯蘭文化的沖突是可以解決的,如果解決不了和中國文化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沖突的結果是,世界的未來應該是什麽樣的?他們聲稱美國的價值觀,美國的民主、自由和人權,以及為此而設計的各種制度,是人類歷史上最奇妙、最完整的制度,可以給全世界帶來幸福。人類的歷史壹定是整個世界走向這個體系的歷史。這種制度和文明壹旦實現,人類的歷史進程就終止了,所以說是“歷史的終結”;發展到擁有美國價值觀、倫理觀、人生觀的人,是地球上最後的人。這些觀點給我很大的刺激。縱觀人類近百年的歷史,19世紀流行的殖民主義最初體現了這種文化理論;第壹次世界大戰也符合這個理論;二戰也符合這個理論;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冷戰結束後的零星戰爭,都在實踐中證明了這種文明沖突論和歷史終結論、最後壹人論。

1.世界上唯壹未中斷的古代文明

人類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其他文明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說明中華文化在延續上有自己的優勢。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最後是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成長起來的文化。我們的優勢就在這裏;進入工業化社會後,我們的局限性也在這裏。農耕社會,幾十個人,更多的人,辛辛苦苦幹了兩三年,把壹片黃土從荒地變成了耕地。人們不願意卷起鋪蓋卷去外地開墾土地,所以輕遷移很重要,也很穩定。種幾畝地,壹兩個人不行,希望全家壹起種;為了保證收成,必須修水利,不可能壹家壹戶修水。因此,農業社會也註重更廣泛的合作。當私有制產生並劃分到家庭時,最初的“聯產承包”出現了,繼承又開始被談及。土地要繼承,農具要繼承,農業生產的技術也要繼承。談傳承會帶來壹種尊祖文化。同時,農業生產也需要逐步積累。所以,人們不敢隨意揮霍,在生活中盡量克制節儉,把東西留給孩子,把自己的精神留給孩子,用精神連接現在和未來。

基督教文化本來就是猶太文化,猶太教是遊牧民族的宗教。當時,猶太人靠遊牧為生。伊斯蘭教也是遊牧社會產生的宗教。與中國的農耕社會相比,遊牧社會並不像農耕社會那樣親近自然。遊牧民族靠雜草為生,沒有過多的觀察、研究、看護和管理放牧區,也沒有修建水渠。所以對自然的觀察沒有農耕社會那麽細膩,也沒有那麽深厚的感情。其次,遊牧社會不太講傳承。壹片草原能載多少牛羊或馬是有規律的,壹對夫婦能放牧多少牲畜是不變的。等孩子長大了,會給他壹批牛羊,讓他壹個人去。所謂傳承就是這壹次,沒有生產工具,沒有技術。第三,壹般放牧都是個體放牧,不需要這壹家那壹家的密切配合,生產生活互助很少。最後,遊牧社會強調掠奪和貿易。因為牛、羊、馬、牲畜提供的生活資料是有限的,所以包括鐵、銅在內的其他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在別處生產。

我們的文化誕生於農耕社會,它強調合作、和諧、精神傳播、天文地理和自然。這些都是普遍的,也是我們的優勢。

我認為我們需要了解文化分層。首先,最容易感知和變化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圍繞衣食住行的文化,也就是我們的居住文化,裝修文化,飲食文化,烹飪文化等等。其次是中間層,即壹個民族的風俗、禮儀、宗教、藝術、制度、法律等等,我也稱之為制度文化。最後,最底層是壹個民族的倫理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可以稱為哲學和文化。我們中國文化有三個層次。今天看來,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的斷絕,與其不完整的三層有關,最根本的是沒有形成全民族都知道的明確的底層。

我們中國文化最關心的是現實和人。有學者認為應該向西方學習,學習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事實上,最早的人文精神源於中華民族。孫中山先生,從3月1923到2月12,今天在中山大學中山堂做了幾十場演講,闡述他的三民主義。談到民權,他說:“我不贊成提倡平等。中國人從來都是平等的。”這是什麽意思?在西方和中世紀,那個民族太不平等,不能提出平等;而我們壹直以來都是比較平等的,任何壹個平民,經過努力的學習和培養,最後都能成為宰相。

  • 上一篇:浙江湖州怎麽樣?
  • 下一篇:史上最難最搞笑的腦筋急轉彎及其答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