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鬥系統和GPS相比如何?91歲北鬥之父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鬥系統和GPS相比如何?91歲北鬥之父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974 165438+10月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失敗,運載火箭飛行21秒後爆炸。在刺骨的寒風中,實驗人員含淚在地上尋找火箭殘骸,撿了三天。

經分析,是火箭內壹根電線的銅絲斷了,導致發射失敗。

痛定思痛,重新開始。壹年後,返回式衛星終於發射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這項尖端技術。

這顆衛星的總設計師是孫家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成功發射升空,“東方紅”的音樂響徹太空,使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這顆衛星的技術總監是孫家棟。

他是“兩彈壹星”最有經驗的奠基人之壹,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壹面旗幟,創造了中國衛星工程的多項第壹。

他是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第壹顆遙感探測衛星、第壹顆返回式衛星、嫦娥壹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總負責人和總設計師。

60年來,孫家棟主持研制發射了45顆衛星,占中國發射航天器總數的三分之壹。

但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他兩次毅然轉行,原因只有壹個,只要國家需要,他都會去做。

今年91歲的孫家棟,說壹口東北話。

他出生於遼寧蓋縣(今蓋州市),從小好學。13歲時,考入日本人創辦的哈爾濱第壹高等教育學院,就讀土木工程系。他的理想是建壹座橋。

雖然戰爭的烽火讓他輟學,但他有著強烈的求學欲望,最終進入哈工大的“預科”,學習更具挑戰性的汽車制造專業。

當時哈工大是中國兩所學習蘇聯的大學之壹,采用蘇聯式管理,俄語教學。孫家棟從零開始學俄語,也許是有語言天賦。他很快掌握了俄語技能。

1949 165438+10月中國空軍正式成立後,到哈工大等學校招兵,孫家棟報名參軍。

中國很快開辦了哈爾濱、長春、沈陽等6所航空學校,在蘇聯的指導下培養空軍。因為俄語出色,孫家棟被派到沈陽航校給蘇聯專家當翻譯。

1951年,孫家棟被層層選拔,送到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深造,專業是飛機設計。

在這所世界著名的工科院校苦讀七年後,孫家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國。

準備在飛機設計行業大幹壹場的孫家棟沒想到,自己整天不搞飛機。

因為在蘇聯期間學的是航空發動機理論,所以被調去搞導彈。中國極其缺乏導彈人才,除了錢學森沒人見過導彈。

這是孫家棟的第壹次轉行。

孫家棟和壹批科研人員,在錢學森等人的帶領下,迅速成長。有壹次,因為孫家棟的疏忽,四個高精度陀螺儀都裝不上。錢學森得知後,沒有批評孫家棟,而是陪著他和師傅現場加工打磨,直到第二天淩晨4點。這種“無聲的力量”讓孫家棟如芒刺在背。

從這壹刻起,孫家棟在科研上不敢馬虎,後來成為有名的“苛刻”。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相繼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世界兩大強國展開太空競爭。1958年,中國決定建造衛星,但由於缺乏相關人才,該項目被推遲。

1967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任首任院長,人造衛星的研制又提了上來,開始組建隊伍。

首先要確定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總經理,選誰?

這個人很重要。他不僅要有很強的技術基礎,還要有優秀的協調和組織能力。多壹點勇氣更好。經過深思熟慮,錢學森想到了壹個人,孫瀟和孫家棟。

在錢學森的印象中,孫家棟在工作中經常會有新的想法。他有事業心,技術嫻熟,總是樂呵呵的,和同事相處融洽。這樣的人無疑是現有的最佳人選。

此時,孫家棟已經在國防部第五研究所總體設計部從事導彈研究9年,參與了我國所有的導彈試驗,積累了紮實的導彈理論和實踐經驗。他從總體設計師升任總導彈部副部長,由塗守凱任主任,塗守凱也是“兩彈壹星”的創始人。

1967年7月,孫家棟被錢學森任命為第壹顆人造衛星的首席技術官。

這是孫家棟的第二次轉行。

時年37歲的孫家棟很榮幸國家把這麽重要的任務托付給自己,但他也很擔心。衛星領域非常陌生,研制任務艱巨。我不確定我是否能肩負起這個重任。

錢學森鼓勵他要大膽。

關於如何制造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的爭論很多,建議給衛星增加各種功能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孫家棟認為,作為壹個工程產品,尤其是第壹顆衛星,能不能上天是決定性的。至於上去後能解決多少問題,那是次要的,下次還能改進。

他肯定了大家的積極想法,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經過多次論證,他最終確定了“東方紅1”的總體設計思路,簡單概括為十二個字:

“起來,抓住,聽見,看見。”

首先,“上下”是基本任務,必須保證成功;

其次,“抓”是指衛星發射上天後,能與地面進行無障礙接觸,地面指揮系統要完全控制;

第三,要“聽清楚”,要給衛星加壹首標誌性的歌。

最後是“看得見”,為了在地面上用肉眼觀察衛星,他們把衛星的表面做成反射性的72面棱鏡球體。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成功發射升空,“東方紅”的音樂響徹太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第二天晚上,“東方紅1”衛星飛過北京上空,人民非常激動,見證了這壹偉大時刻。

“東方紅1”的技術水平超過了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的第壹顆人造衛星,國際輿論肯定了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錢學森對大家說:“看來,得到孫家棟是對的。他真的敢做事,也會做事。”

但孫家棟和科研團隊都知道,他們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壹點點克服困難,才最終實現夢想。

這再壹次證明,不管事情有多難,中國人只要決心去做,就壹定能做到。

有了第壹個,就有了第二個。孫家棟作為總設計師,我國第壹顆遙感衛星實踐壹號上天,標誌著我國掌握了具有應用性能的衛星技術。

孫家棟的下壹個目標是瞄準返回式遙感衛星,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最復雜和尖端的技術之壹。

因為這顆星要上去再回來,裏面全是“炸藥”,很危險。各行各業的專家都很著急討論。作為總經理,孫家棟壓力太大,開會時突然暈倒。

後來才知道,這壹集預言了這個明星的復雜命運。

1974 165438+10月5日推出。

21秒後,火箭突然爆炸,幾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孫家棟受不了刺激,立馬暈倒。醒來後,他躲在地下室的壹個小房間裏哭了。

經過分析,事故原因找到了。原來,火箭內壹根電線的銅線質量不好,因火箭劇烈震動而斷裂,導致發射失敗。教訓極其慘痛。即使我想在下水前檢查我所有的頭發,但由於經驗不足,我仍然壹無所知。

有了這個教訓,孫家棟帶著大家對每壹個部位都進行了徹底的檢查,鼓勵大家不要氣餒,又陪了壹年。

1975 165438+10月26日,返回式衛星“千兵”發射升空。三天後成功回收,終於成功。

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研制通信衛星,孫家棟還在負責。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攜帶著巨大的火焰從mega發射升空,將壹顆實驗通信衛星送入太空。地面測控中心發現衛星內部電池溫度過高,部分電池死亡,導致衛星外殼溫度升高。如果讓衛星“發燒”,結果無效,意味著發射失敗。

我們做什麽呢

孫家棟召集相關人員快速“會診”,判斷是衛星相對太陽的姿態角。解決方法是調整衛星的姿態,但經過多次調整,衛星仍然無法正常工作。總設計師孫家棟果斷下令再調五度。如果調整失敗,該星將成為廢星。

負責視角控制的工作人員承擔不了這個責任,不敢調整。要不要調音,需要在幾分鐘內迅速決定。

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工作人員撕開壹個煙盒,寫下“孫家棟要求再調5度”,並讓孫家棟簽字。孫家棟不顧個人風險,毫不猶豫地簽了。

最終調整好角度後,衛星“冷卻”下來,壹切恢復正常。

孫家棟這才松了壹口氣,坐在椅子上努力讓自己平靜。

後來,孫家棟擔任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資源壹號等多顆應用衛星的總設計師,壹次次完成艱巨任務,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不僅發展國內衛星產業,還通過過硬的技術幫助其他國家發射衛星,在國際衛星發射商業市場上占據壹席之地。

這和孫家棟在其中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衛星研制的這些年,孫家棟壹直有壹個隱憂。

衛星的主要功能分為三種:數據傳輸、通信和定位。中國在前兩顆功能衛星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擁有高水平定位衛星還是空白。

關鍵是定位衛星系統關系到壹個國家的國防安全。美國有GPS,歐洲有伽利略系統,俄國有GLONASS系統。中國雖然可以在民用領域使用他國的衛星定位系統,但絕對不可能用在國防上。壹旦出現變數,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孫家棟建議,中國必須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只有當它是自主的,它才能被控制。"地面上的所有系統都應該由我們自己來保護."

1994 65438+2月,孫家棟被任命為“北鬥導航實驗衛星”項目總設計師,主持建設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後可兼容其他國家的衛星導航系統,服務全球用戶。

截至2019年4月,北鬥系統已成功發射48顆衛星,計劃今年完成全部衛星發射計劃。經過三代系統建設,北鬥系統已經建成,實現了對亞太地區和壹帶壹路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在定位精度上,北鬥設計不亞於GPS,而且精度會越來越高。

“北鬥系統”有壹個GPS沒有的硬核功能,短報文。即使手機沒有信號,也可以通過北鬥系統進行通信,關鍵時刻可以救命。

但孫家棟也提醒中國宇航員,“北鬥要與GPS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商用領域,GPS已經非常成熟。

此外,孫家棟還擔任探月工程壹期總設計師。當嫦娥壹號成功發射上天時,所有人都歡呼起來。有人註意到,孫家棟默默走到角落,背過身去擦去激動的淚水。

1999年,孫家棟獲得“兩彈壹星”獎章,是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0孫家棟獲得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他學了7年飛機制造,搞了9年導彈,最後紮根研制衛星60年。他的壹生,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現在孫家棟91歲,是中國最老的衛星工程總設計師。當年,錢學森的“小孫子”已經變成了“老孫”,但他依然為國奔走。

大型系列專題片《脊梁》的主題曲歌詞有以下幾個字形容“脊梁”:“有背的山不塌,有背的虎敢作王。人背硬,站得高!”

孫家棟是國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他有航天報國的信念。

在他60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曾經聽從國家號召,兩次改行。

他說:“我在生活中不需要選擇。如果國家需要我,我會去做。”

他把自己定位為中國航天隊伍中壹千萬千千成員之壹。即使取得了如此突出的成績,他仍然認為自己只是壹個合格的工程師,航天事業是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絕不是壹個人能夠做到的。

如果有人不理解普通人在崗位上做的事就是愛國,我們來聽聽孫家棟院士的話:

“對航天員的愛國,表現在對航天的熱愛。愛國就是把航天人的事業做成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為國家增添力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祝孫家棟院士健康長壽,祝我們的衛星工程後繼有人!

  • 上一篇:散文走進興安古鎮
  • 下一篇:誰知道古埃及的歷史?(法老的名字和王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