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礦業中國

礦業中國

能源礦產是中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約占世界和中國壹次能源消費的93%和95%。由於礦產能源在壹次能源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的能源和礦產資源齊全、豐富、分布廣泛。已知註冊會計師的能源礦產有8種,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鈾、釷、地形。中國的煤炭資源相當豐富。根據地質學家對煤炭資源的遠景調查結果,預測地表以下2000米範圍內的地殼表層內煤炭資源遠景總量將達到50592億噸。截止1996年底,已探明儲量的5345個礦區總儲量為10025萬噸。中國總儲量為2299億噸。與世界已探明可采儲量相比,中國煤炭儲量排在獨聯體和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三位。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能源之壹。20世紀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與國家戰略、全球政治和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給世界經濟、國家關系和人民生活水平帶來了巨大變化。中國是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之壹,石油資源分布廣泛。32個油區探明地質儲量1865438+4億噸。據美國石油& amp;GAS在1997報告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儲量139億噸,中國在1997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儲量224438+000億噸,世界排名11。中國有319個流域。按145個盆地估算,資源量達930億噸。其中,已探明油田的盆地24個,資源量758.9億噸,占總資源量的84.48%;已發現油氣盆地42個,資源量75.66億噸,占總資源量的7.39%。

天然氣(包括沼氣)是重要的能源礦產資源之壹,也是國內外極具發展前景的清潔能源。中國天然氣資源豐富,無論是在石油盆地還是在煤炭盆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產出。資源也比較豐富。專家預測,中國天然氣資源約70萬億立方米(其中約壹半為煤層氣)。截止1996年末,中國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0.7060萬億立方米,世界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143.95萬億立方米,中國排名世界第21。

中國是壹個鈾資源不豐富的國家。根據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壹批鈾礦田儲量計算,我國已探明的鈾儲量在世界上排名10,不能滿足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地熱資源是指地球中可供人類經濟開發利用的熱能資源,也是壹種清潔能源。中國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中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歷史最長的國家之壹。中國礦業的發展,五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建國60年來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五千年來,中國礦業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所需的礦產資源。

五千年來,華夏子孫得以在華夏大地上生存、發展、繁衍,華夏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與中國礦業的貢獻密不可分。無論是在史前時代,還是在其他任何歷史時期,我們的祖先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礦產資源。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用石頭作為器皿來獲取食物,與自然作鬥爭。在陶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以及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粘土礦物、鐵、銅等金屬礦物、煤、石油等能源礦物、鹽礦等各種非金屬礦物,都是人們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資源。正是因為采礦業的開采和發展,才使石器時代轉變為今天的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乃至現代社會,並促進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國礦業促進了近代中國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的大發展。

礦產資源是工業的食物和血液。新中國成立時的1949期間,只調查了20多種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只有2種。截至2007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159種,其中能源礦產11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水氣礦產3種。

新中國成立前,不同程度做過地質工作的礦藏約有數百處。今天,有超過20,000個礦產地點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勘探。已探明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占全球已探明礦產資源總潛在價值的12%,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國家,居世界第三位。

由於地質勘探取得了豐富的地質成果,為礦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礦產原料基礎。1949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地雷只有壹百多個。截至2007年,全國共有各類礦山124930座,其中大型礦山4014座,中型礦山5756座,小型礦山59446座,小型礦山55714座。新中國成立前,只開發了十多種礦產。2007年已開發利用的礦種(含分礦種)約185種,年開采量達60多億噸。

60年來,中國先後建成了克拉瑪依、大慶、勝利、大港、遼河、塔裏木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平頂山、陽泉、兗州、淮南、神府等大型煤炭基地,鞍山、攀枝花、冀東等大型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德興、大廠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昆陽、荊襄、雲浮等大型化工基地。目前,我國已成為壹個體系完整、礦種齊全、礦產資源和礦產品產量都很大的礦業大國。

由於礦業的大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原材料工業的大發展,使中國躍入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大國的行列。1949年,我國國內鋼鐵只有15000噸,有色金屬13000噸,化肥60000噸,硫酸40000噸,水泥660000噸,平板玻璃91000重量箱。2008年生產煤炭27.93億噸,原油1.89萬噸,鋼材5.84億噸,有色金屬251.9萬噸,化肥601.27萬噸,硫酸51.327萬噸,硫酸1.400。中國礦業加速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中國礦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是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壹。20世紀初,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3%,預計2050年將達到70%左右。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在加速。1980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19.4%,1996年占29.4%,2006年占41.3%(世界平均城鎮人口為49.2%)。2007年,城鎮人口達到5.77億,占。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礦業城市的崛起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壹大批大型礦藏的發現和成功勘探開發,中國農村湧現出大慶、包頭、金昌、白銀、嘉峪關、克拉瑪依、大同、平頂山、淮南、淮北、陽泉、烏海、鞍山、本溪、阜新、盤錦、松原、七臺河、雞西等400多個新的礦業城鎮。據壹個不準確的統計,1980年全國有43個礦業城市,占當時城市總數的9.8%,1997年全國有666個城市有160個礦業城市,占25%。可見,礦業城市的崛起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礦業城市不僅僅是眾多人口和資源在地理空間上的簡單疊加,而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資源為基礎、以經濟活動為紐帶、以社會發展為紐帶的有機整體。同時,礦業城市也是區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高度聚集的地方,是區域內人、財、物的聚集中心和中心市場。其內在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攀枝花,從1965開始,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和最大的釩鈦生產基地,輻射面積20萬平方公裏,人口2000萬,成為川滇交界地區的經濟、科技、社會、文化中心。

礦業城市的崛起為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據粗略統計,礦業城市為國家提供了93.6%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鐵礦石和70%以上的天然氣。礦業城市已經成為礦物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提供者。

中國礦業促進了中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礦業的發展,特別是礦業城市的興起,極大地改變了區域經濟格局,對我國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於我國客觀地質條件的影響,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和礦業城市的崛起將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扶貧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比如黑龍江的大慶,內蒙古的白雲鄂博、包頭、烏海,新疆的克拉瑪依,甘肅的金昌、白銀,四川的攀枝花,雲南的個舊,都是在邊遠、偏遠、民族地區崛起的,很多都是又窮又老。由於工礦城市的發展和對區域的輻射,在促進扶貧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西部地區的礦業和礦業城市有了新的發展。《中國礦業年鑒》顯示,2001年,中國西部共有礦山企業33738家,從業人員1926400人。原礦產量8.65億噸,礦業總產值103093萬元,分別占全國的21.95%和20.85%。2007年,中國西部12個省生產了91038萬噸煤、5194萬噸原油、5601000噸鋼、2.87億噸水泥和1966萬噸農用化肥。主要礦產品占我國總產量的比重顯著提高,分別占36%、27.8%、11.4%、21.1%和34.2%。西部地區礦業發展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勞動力就業、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西部12省份GDP達到58256.6億元,比2000年的155384億元增長了3.74倍。200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65438±07.38%上升到65438±09.37%。

中國礦業的發展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中國礦業的發展也為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做出了重要貢獻。就全國而言,礦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逐漸上升。1986年采礦業產值占GDP的3.09%,2000年上升到4.52%,2007年進壹步上升到5.30%(表2)。如果算上礦產初級加工品產值,占全國GDP的30%以上。采礦業為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礦業城市在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1999統計數據,全國礦業城市(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417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819109億元的37.3%。人均GDP為9817元,相當於全國人均GDP 6534元的1.5倍。礦業城市以中國24.7%的人口提供了37.7%的GDP,貢獻巨大。礦業總產值2895億元,占當年全國礦業總產值3573億元的81%,占當年全國GDP的3.5%。礦產品及相關能源和原材料產品進口總額約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5%。礦業城市向國家上繳了大量利稅,為國家財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礦業為增強國防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發現並成功勘探開發了壹批核工業用礦物原料和稀有金屬礦址,為中國兩彈壹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礦物原料,為增強中國國防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礦業在就業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礦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除了礦業本身,隨著礦業的大發展和礦業城市的興起,為礦業服務的相關行業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中國礦業的發展為解決就業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礦業有21萬從業人員從事各種工作。超過3億人居住在400多個礦業城鎮。與礦業相關的能源和原材料加工業是我國就業的主要渠道,與之相關的第三產業吸收了大量勞動力。解決了壹大批人的就業,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礦業已經成為世界礦業的重要支柱。

由於中國礦業的大發展,為占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礦產資源,從而大大減輕了國際礦業的負擔。中國是向國際礦業市場供應礦產品的大國之壹。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分析,2005-2006年全球34種重要礦產品中,我國18種礦產品占比超過20%,煤炭、鎢、稀土、銻、錫、鉛、鎂、天然堿、重晶石、石墨、滑石、矽灰石等65438種占比超過30%。中國礦業為國際礦產品貿易註入了活力。2007年,中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748.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為了穩定世界能源形勢,中國礦業在增長和降耗兩方面都做出了積極努力。2008年生產28.5億噸標準煤,是2000年1.38億噸標準煤的兩倍,能源自給率保持在90%以上。根據2008年國際統計年鑒的數據,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從2090年的65438+65438+增加。

  • 上一篇:歐洲旅遊景點介紹學生版歐洲遊記
  • 下一篇: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