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墨子簡介及詳細信息

墨子簡介及詳細信息

基本信息中文名:墨子?

別名:翟墨?

墨子籍貫:河南魯山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公元前468年?

死亡日期:公元前376年?

職業:其他思想家?詭辯家?軍師?發明家?

代表作品:墨子?

人物簡介墨子(約公元前468- 376),姓莫,名翟,戰國初年學者、思想家,墨家創始人。墨子出身卑微,學的是儒家。因為不滿意自己復雜的和諧論,所以創造了自己的墨家來抗衡。

墨子墨子作為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提出了“兼愛”和“互不侵犯”的觀點,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子》這本書是他的弟子和再弟子編的。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主張“兼愛”、“非攻”,提出了“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張從天子、諸侯到各級領導,都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來作為;人民要服從君主,要“與世為義”,天下人要相親相愛,反對欺辱之戰。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被後世唯物主義思想家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被秦漢以後的神學家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很大的影響。墨子講課講了很多,但他自己什麽也沒寫。尚賢、尚同、博愛、非攻、救用、喪葬、天庭錄、明鬼、樂飛、廢名都是他弟子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基礎。

重讀《墨子公失》,猶如公失。墨子曾經研究過儒家思想。因為不滿“禮”的繁瑣,他另立新論,聚集弟子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力量。據說楚王本來打算攻打宋朝,墨子去勸降楚王,用公輸盤贏了模擬攻防,楚王只好撤退。參見墨子的思想和觀點。

清代學者王忠誌把墨子和孔子等同起來,認為“孔子是魯大夫,墨子是宋大夫,地位不同”。墨子和孔子有相當大的不同。孔子主張長葬重葬,非常重視祭祀。子曰:“美食不厭,無微不至。”這是對獻祭的描述。墨子壹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食以腹為天,衣以體為衣”[2],主張“儉葬,不樂”。他的門徒也是“短的棕色衣服,藜麥湯,如果妳得到它,妳會在晚上得到它。”

現存墨子著作53部,由墨子及其各代弟子逐步補充,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資料。墨子也是墨家子弟根據墨子思想編撰的哲學文本的名稱。本文最初包括71個章節。儒家思想在漢朝統治著中國。因為墨家是反對儒家的,所以拒絕了《墨子》這個文本。到了宋代,只剩下61章了。今天我們只有53章,通過它們我們試圖了解這壹家的思想,這是孫詒讓編的版本。因為墨學作為活的傳統,從中國消失了,它的文本沒有很好地保存下來,很多篇章已經失傳或者處於毀滅的狀態。比如“反儒”三章,現在只剩下壹章了。

從墨子文本中收集到的東西是壹個豐富的資源,可以窺見中國早期王朝的歷史和文化。墨子的許多言論在更早的記錄中得到了歷史聲音的支持。他與那個時期其他著名哲學家的談話也被記錄了下來。從這些,我們可以清楚地區分墨家和其他學派。

墨學在秦被壓制,在漢徹底消亡,使儒學成為官方學說(教條)。孫中山以“博愛”作為其中國民主思想的基礎。最近,資本主義下的中國學者試圖將墨子還原(改造)為“人民哲學家”,強調他對世界的理性-經驗方法和他的“無產階級(普通階級)”背景。

有些觀點斷言,墨子的哲學曾經是先進的,但沒有儒家那麽先進。他的“兼愛”觀念,支持的人民團體比儒家更廣泛,但當他批判所有那些不直接“有用”的東西,拒絕藝術、音樂的教育功能時,似乎就沒有了儒家的寬容。同時批判儒墨的莊子在他的《有用無用論》寓言中就記載了這壹點。當然,這種對有用性的強調來自壹個戰爭和饑荒普遍存在的時代,足以使所有貴族的排場和奢侈變得微不足道。但也有人會說,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而實際上,孫中山倡導的“博愛”和“天下為公”都是儒家思想。儒家的兼愛和墨子的兼愛有壹點不同:在儒家思想中,它傾向於強調對人倫自然有利,而在墨子思想中,它傾向於面向公社,對個人沒有區別。墨子的壹些現代支持者(也就是* * *實業家)斷言,墨家和現代* * *實業家在公社生活的理想方式中享受了很多。其他人斷言,墨家與基督教精神的核心理想更為相似,特別是在“博愛”(希臘語,“大愛”)、“黃金法則”和人類與超自然之間的關系等理想方面。

墨子認為宇宙是壹個連續的整體,所有的個體或部分都是從這個統壹的整體中分離出來的,都是這個統壹的整體的組成部分。換句話說,整體包含個體,整體由個體組成,整體與個體之間存在著必然的有機聯系。從這種連續的宇宙觀出發,墨子進壹步建立了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論。他把時間命名為“久”,把空間命名為“宇”,並給出了“久”和“宇”的定義,即“久”是指古今所有的時間,“宇”是指東西南北所有的空間,時空是連續的。在給出了時間和空間的定義後,墨子進壹步討論了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對於整體來說,時空是無限的,而對於某些人來說,時空是貧乏的。他還指出,連續的時空是由時空元素組成的。他把時空元素定義為“開始”和“結束”。“開始”是最小的時間單位,“結束”是最小的空間單位。這樣,時空就是連續無限的,而這個連續無限的時空就是由最小的單元組成的。在無限中有有限,在連續中有不連續的時空理論。

數學中“時間”的定義。墨子曰:“雙是二。”(《墨經上》)即原數加壹次,或原數乘二次,稱為“次”。諸如

關於“同長”的定義,墨子說:“同長,同正相也。”(《墨經上》)也就是說,兩個物體的長度互相比較,正好是壹壹對應,完全相等,稱為“等長”。兩英尺是壹英尺的“倍數”。關於“平”的定義。墨子曰:“平同高。”(墨家之書)即同高,謂之“平”。這和歐幾裏得的幾何定理“平行線間的公共垂線相等”有著相同的含義。

關於“中”的定義。墨子曰:“中國人,同長。”(《墨經上》)這裏的“中”是指物體的對稱中心,即物體的中心是與物體表面距離相等的點。

關於“人工智能”的定義。墨子曰:“嘿,壹個中國人壹樣長。”(《墨經上》)這裏的“艾”字是壹個圓的形象墨子指出,圓可以用圓規畫,也可以用圓規查。圓規在墨子之前已經被廣泛使用,但給出圓的精確定義是墨子的貢獻。墨子對圓的定義和歐幾裏得《幾何》中的定義壹模壹樣。

關於正方形的定義。墨子說,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用直角尺的“矩”可以畫出正方形並加以檢驗。

哲學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聽知、說知和知。他把聽到的東西分為道聽途說和個人道聽途說,但在墨子看來,無論是道聽途說還是個人道聽途說,都不應該簡單地接受,而必須加以消化和整合,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所以他強調要“聞而得其意”,即在聽而承之後,要在他人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考察,然後繼承和發揚。

墨子的“知”包含了推理和考察的意思,指的是通過推理獲得的知識。他特別強調“氣味”

墨子不知其知,則知其兩”,即從已知的知識去推斷未知的知識。如果已知火是熱的,則推斷所有的火都是熱的;圓規可以畫圓,推斷所有的圓都可以用圓規測量。可見,墨子的知識和學問不是被動地、簡單地接受,而是包含著積極進取的精神。

認識論墨子哲學的主要貢獻在認識論方面。他把“耳目之真”的直接感覺體驗作為理解的唯壹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存在與否應該基於每個人的所見所聞,而不是個人的想象。墨子從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經驗主義出發,提出了檢驗知識真假的標準,即三表:“知識的起源在於古聖君之事”,“人民耳目之真在下處察”,“棄(興)刑政,察民利在國”。墨子將“事”、“實”、“利”融為壹體,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力圖消除個人主觀偏見。在名實關系上,他提出了“不以名取之,以名取之”的命題,主張以實取名。墨子強調感官經驗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嘗鬼神之物,聞其聲”為由,斷定有鬼神。但墨子並沒有忽視理性知識的作用,墨家創造了中國第壹個邏輯思想體系。

壹種觀點認為,墨子的世界觀存在深刻的內在矛盾。他壹方面強調“非命”和“尊力”,認為決定人的不同經歷的不是“命”,而是“力”。另壹方面,墨子肯定了“天之”和“鬼”的作用。他把“天”描述成壹個有意誌的人格神,宣揚“順從神的意誌者”,“必有賞賜”。“違背上帝意誌的人”將受到懲罰。他認為“相親相愛,互惠互利”就是“順從天意”,“反惡相偷”就是“違背天意”。但另壹種觀點認為,“非天命”、“誌”體現了墨子“天人之辯”的強烈思維張力。在墨子的宗教哲學中,誌向愛壹切但不控制命運,天道酬勤,天道喜歡自強不息的人。

邏輯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創者之壹。墨學、埃及學、古希臘邏輯並稱為世界三大邏輯。他有意識地廣泛使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來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和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壹次提出了論證、範疇、理由等邏輯概念。並且要求把辯論作為壹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指的是辯論技術,但它是建立在知類(事之類)知理(根據和理由)的基礎上的,所以屬於邏輯類比或論證的範疇。墨子所說的“三形態”不僅僅是言論的思想標準,還包含著說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用類比來揭露敵人的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發展了重視邏輯的傳統,後期墨家建立了中國古代邏輯的第壹個體系。

  • 上一篇:人類的歷史
  • 下一篇:美克兒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