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侯村歷史

侯村歷史

據說後村過去有幾座寺廟。前幾年有人試圖根據傳說恢復已經滅絕的火神廟,可見民間對歷史的記憶也與神的信仰有關。事實上,通過這種傳說的傳播而“建構”起來的關於國家自身歷史的“故事”,從文字記載到意識形態,都在不同層面上與國家的歷史密切相關。

後村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場所。它在平原、山和水連接的地方。南臨汝河,據說清末就有航運。西邊有個村子叫陸渡,很明顯是渡口。壹條新公路在村莊以北壹公裏處修建。在公路建成之前,應該有壹條正式的公路穿過這個村莊。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我的依據是村裏這條路直通單座橋,橋的磨損程度可以看出昔日的繁華。過單橋去東大鄉政府十裏鋪。這條路是我小時候經常過的。唯壹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十裏鋪西邊有壹個二十裏鋪,這兩個地方應該都是古驛站,而且如果道路經過村子,明顯是彎的。唯壹的解釋就是這條路要彎過村子,大概和汝河的水路有關,因為村裏的集市形成很久了,後村好像是個水陸樞紐鎮。從侯村在民國時期曾被稱為侯村這壹事實來看,應該可以證明這壹推論是牽強附會、合情合理的。

還有保存數百年的各種文字記載,從明朝洪武年間“王六祖”的“碑文”開始。玉皇廟上的碑文描述了這裏曾經發生過壹次洪水,村子遭受了幾次災難。和水路的搬遷和孤獨有關嗎?孝的典範人物王恩普,縣誌中有記載,至今沒有找到繼承人。可想而知,官方史籍、記述和研究者對鄉村歷史的描述之間,壹定存在著諸多斷層。

後村位於支端莊龍山文化西側,這裏有壹條東西直達的水路。明清驛道經過這裏,每天都有晨會。從元末至正念之間建立的玉皇廟上的銘文來看,許多周圍村莊的名字都在上面,表明後村曾經是這壹地區的文化和市場中心。

後村作為壹個聚落村,在明末李自成時期曾經有過戰爭的陰影。據史書記載,大順軍在項勇之間駐軍攻打襄城時,必經此村。在這裏留下大順的腳印應該不成問題。還有民國時期土匪泛濫,老人們口口聲聲說著“上將軍”的故事,幾棟高樓的炮口就能印證。直接原因是土匪作亂,地方動亂,村民經歷了多次被破村搶劫的事件。這是鄉村社會軍事化的歷史,也是當時聚落形態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直到清朝康熙年間,侯村才變得相對穩定,其基礎是這壹時期周邊大部分家族的族譜都進行了修訂。

需要註意的是,按照官方的行政區劃,我們現在所說的“後村”很少成為壹個統壹的行政單位。後村明代屬高橋堡,清代屬裏仁堡,21年屬三區陸渡鎮,30年屬高橋鄉,1948屬六區,49年屬王洛區。在民國地方誌中,“後村”、“陸渡”曾被記載為“陸渡連保後村鎮”。1949年冬,縣管鄉,後村屬第三區後村鄉。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這個鄉鎮轄有多少個村。而且在短短兩年內就取消了。

此外,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民間傳說,對後村“開村”早期歷史的記憶,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變得相當模糊,充滿了困惑。村裏最流行的幾個名字,據說都是明朝初年移民過來的,還有壹個題字是王興,住在廟的西邊,所以叫大廟王。玉皇廟的規模也不小。有寺廟,走道和廂房。周圍有很多柏樹。但這座寺廟建於元朝末年。它建成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嗎?為什麽要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建廟?智段莊是龍山文化的遺址,但是現在很少有人住在那裏,但是後村是萬人村!放眼周邊村落,只有後村每天都有晨會,也只有後村陸續有寺廟。每年有六七個傳統廟會。這是為什麽呢?諸多跡象表明,後村成村的歷史絕對不是明朝初年。侯村建於明初的傳說並不可靠。由此推斷,傳說不過是開村初期村民的歷史記憶。

傳說村裏有和唐姓,王興只有幾個唐姓。據說他們的祖上其實是兄弟,因為移民政策只能叫老表親關系。現在後人還記得民國初年兩個姓氏壹起祭祖的場景。根據周家的傳說,兩個祖先,壹個去了廬山,壹個走了。這樣的傳說印證了歷史記載。

玉皇廟建於元末。那早已消失的火神廟呢?什麽時候成立的?為什麽這裏推崇玉帝?誰創造了他們?已經很難學習了。但這並不影響利用寺廟作為證據來推斷祖先活動的遺跡。至少元代侯村有人居住。玉皇廟作為元初以前祖先定居的象征,應該是可信的。

但在調查中,筆者印象深刻的是,玉皇廟的創建者很多都是外商、船主、水手,他們祭祀的範圍也遠不止於候村。在陸渡還是壹個通商口岸的時候,就有很多外國商人、船夫、舵工居住在這裏,他們的信仰和財力足以支撐壹座規模龐大的寺廟的運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情況就不同了。之後,汝河貿易的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傳統貿易方式的衰落,這種主要靠外地人支撐的寺廟也衰落了。

有趣的是,近年來,許多民間寺廟得到重建和恢復活動。就連路邊不起眼的小廟也重修了,當地文人對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我更關心玉皇廟和傳統廟會。在這個節日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可能更有意思。

  • 上一篇:有哪些領漲的天然氣股?
  • 下一篇:程楚墨的原型是誰?程初默歷史原型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