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唐代報紙的歷史溯源

唐代報紙的歷史溯源

關鍵詞:;報紙;研究概要>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219.29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8-2972(2007)04-0099-04 >從我國第壹位報紙研究者葛先生開始,新聞傳播研究已歷時80年。通過文獻回顧可以看出,這壹時期不同學者的研究壹般是從以下兩個角度展開的。壹個角度側重於對唐代報紙的考證,探討古代報紙的起源、形式、名稱等具體問題。其代表人物有、姚、、張國剛等。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他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壹個角度著重研究唐代新聞傳播的全貌。在傳播學理論的滲透下,以林兵為代表的學者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研究唐代的跨文化傳播。本文將以這兩個研究角度為線索,總結各種觀點。

壹、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和形式?& gt(1)中國古代報紙起源討論> 1。古代報紙起源於何時?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古代報紙的國家之壹。中國古代的報紙是什麽時候出現的?新聞史家眾說紛紜,有漢代的,也有唐代的。葛先生是中國新聞史研究的奠基人。他對《申報》在中國新聞史上的起源的判斷,不僅影響了國內的研究者,也影響了國外的學者。20世紀80年代,由於珍貴史料的發現和學者們對大量史料的整理分析,中國新聞史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人們對中國古代報紙起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唐代。1982年,方漢奇先生的《從大英圖書館藏唐代“進院”看中國古代報紙》,提出了唐代“進院”應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技術紮實,研究細致,論述完善”的論點,表明“中國開始有公館報紙的時間不會晚於唐代”。黃卓明先生在《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中指出:“根據目前所能找到的史料,說明我國報紙的最初形態應該是在唐代就已經看到了。姚先生在《關於地寶的幾個問題的探討》中也明確指出,地寶起源於晚唐。& gt唐朝近三百年間,古代的報紙是什麽時候出現的?不同的學者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分歧。閱讀唐代《經》第三卷《開元雜報》對研究唐代報紙史具有重要作用,是對原始報紙最詳細、最具體的描述。據此認為,我國最早的報紙始於開元時期(公元713-741)。楊立新《中國古代報紙始於何時考證》(春華亭帖)中記載“中國有史書記載的古代報紙出現的上限可追溯到627-649年,比開元雜報早約100年。“方漢奇先生考證唐貴義軍的《進院》是最早的古報紙。他說“舉世聞名的《開元雜報》今已失傳,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時間是唐僖宗時期,即公元873-888年。& gt2004年,當唐朝成為中國古代報紙起源的熱門話題時,陳利丹先生在《當代傳播》上發表了《中國古代報紙發現的800年前》。本文根據張濤多年的考證和對西北地區居延、敦煌出土的大量簡牘的研究,將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重新提前到西漢時期。事實上,張濤在1998中所寫的《西漢末年有報紙》壹文曾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在2001中,他再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國古代官方的新聞傳播不應該始於後唐,而應該位於更早的西漢,也就是更早的65438+左右。& gt以上研究者主要采用實證的方法研究報紙的起源。他們試圖找到“第壹份”報紙,用報紙的“鐵證”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從發現的歷史文獻的名稱和文獻的性質,以及從古代文獻中,從“報紙”、“報紙形式”、“雜報”、“條報”等詞語出現的時間兩個方面來證明我們的觀點。& gt與上述研究方法不同的是,林兵提出:“與其費盡心思去認定最早的地寶,不如先去認定哼唱、耳語——然後在地寶起源的地方混雜的‘低哼’,並認定與之相關聯的歷史條件和文明背景。”他把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問題放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更多地從孕育新聞傳播的社會土壤中去考察。於是我得出結論:“官報雖然起源於唐代,目前恐怕還很難成立,但中國古代新聞事業的創建可以用‘雜報’來標誌。無論是從歷史科學的角度,還是從歷史哲學的角度,都表現出從無序到有序的飛躍,凸顯了從混亂到清晰的轉折。”& gt2.唐代“鄒瑾大院”性質的探討。在古代報紙起源的研究中,“進院”的性質是學術界頗有爭議的話題。簡單來說,這個爭論就是:這份“履行法庭表格”到底是報紙還是官方文件?& gt1982方漢奇先生說:“在我看來,唐代已經有地寶了,新發現的地寶就是當時的地寶。”並在《中國報紙始於唐代考試》中得出“唐代作為報紙起到了壹定的作用,是壹種原始的報紙”的結論。這壹驚人的結論引起了學術界的討論。張國剛先生以《地寶不是古報》壹文開始質疑“進院”是“地寶”開始的觀點。他認為《在院子裏玩》不是報紙,而是文件。1986年6月,在《兩部敦煌《鄒瑾庭院文書》研究》壹文中,他進壹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唐代的鄒瑾庭院報,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無論是實物還是記載,都只能是壹部完整的公文,與報紙毫無共同之處。”姜向東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唐貴義軍的“鄒瑾大院”只是鄒瑾軍官送給藩鎮長官的壹份報告。”沒有其他證據表明這份報告已經發展成為超出正式文件範圍的文件類型”。& gt1988年,武廷俊發表了《歸義軍院子的性質》,對歸義軍院子的性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唐貴義軍的“進院”只是情報性質的,因為“只抄個人,以藩鎮個人為唯壹讀者,具有相當的保密性”。李斌認為:“把這份報告當作壹份報紙和壹份官方文件是有偏見的。深挖壹下,雙方其實是在強調同壹件事的兩個不同面。壹方面,報告脫胎於公文,因親緣關系明顯具有公文的特征;另壹方面,由於傳遞信息和報道“新聞”的關系,報紙具有“新聞紙”的壹些固有屬性,顯示出報紙萌芽的壹些跡象。”他認為,唐代報紙在新聞傳播史上的準確定位應該是新聞快報。針對林兵的觀點,H提出“無論是庭院還是豪宅,都無法與15世紀前後地中海沿岸通過向專門的人訂貨來交換商業、航海等信息的新聞書信相比。前者屬於* * *內部報紙系統活動,後者則是。

?面向社會的信息交換。關於金湯表演的性質,他不同意林兵的觀點。他認為“從內容(匯報與職務有關的情況)和活動形式(主要是向上級報送)來看,接近公文,遠非新聞信函。”?

對於“鄒瑾院體”是報紙還是公文的爭論,方漢奇先生做了進壹步的說明:“以敦煌地寶為代表的唐代鄒瑾院體,是壹種類似於後來地寶的新聞傳播工具。其主要內容是向朝廷傳遞信息,由駐紮在首都的地方軍政單位向下發行,因此具有壹定的官方性質,但不是中央政府批準出版的官方報紙。它保留了許多公文的痕跡,但又不等同於公文。它具有報紙的性質,如廣泛收集新聞,在正式文件之前傳播新聞等。,但在定期和公開發行方面並不完全具備壹份普通報紙的要素,所以在公文轉化為官報的過程中只能屬於壹份處於原始狀態的報紙。”& gt無論學者持何種觀點,都有必要對唐代藩鎮制度的發展、朝廷的作用和功能、報紙的內容和特點進行研究。& gt(2)唐代報紙名稱的討論>關於中國古代報紙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壹個主要原因是古代報紙的名字很多。唐代報紙的名稱也是學術界研究的壹個焦點。通過古籍考證,唐代並沒有出現“地寶”壹詞,我們壹直稱之為“地寶”的封建官報也沒有正式的登記。文獻中的名稱有:“進院”、“進院”、“離都”、“離居”、“狄”、“狄裏”。方漢奇先生認為:“所有這些東西,雖然名稱不同,但指的是同壹個東西,即它們都是行軍軍官轉寄給當地的原始狀態的報紙。其性質接近後來的報紙。”壹些學者指出,許多古代報紙名稱的引用存在差異。黃卓明先生認為“報形”是朝廷直接發布的,是原報的總稱,應該具有唐代中央公報的性質。他還解釋說,“報紙是藩鎮自己抄來傳去的,形成了唐朝的報紙”。姚先生專門對《朝報》進行了解讀,他認為這是唐宋時期朝廷公布的壹種新聞簡報,是唐代的第壹份報紙,可能是“飛天戲”的延續。& gt(3)唐代報紙是否刊刻的討論>學術界對唐代出現的原始報紙是否刊刻也有爭議,特別是對《開元雜報》的爭議。這場爭論源於清末民初版畫家孫的《中國版畫起源研究》壹書。葛先生首先接受了這壹觀點,他在《中國報業史》中說,《開元雜報》是現存兩種“唐刊”之壹,堪稱“稀世珍寶”。後來,曾先生在《中國新聞史》中斷言,《開元雜報》是壹種雕版印刷的報紙。向大先生最先提出質疑:“開元雜報雖有邊線欄,但墨印不勝枚舉,分不清,能印就印?”是唐本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對“孟茜碧潭印本”和“中國雕版印刷起源考證”等詞語的考證,否定了“開元雜報”是通過考證而印制的說法。黃卓明先生說:“不僅在唐代,而且自唐代以後很長壹段時間都處於手寫抄寫的狀態,這是我國古代報紙的又壹特點。“姚先生從《開元雜報》名稱的由來、唐代書籍裝幀、雕版印刷費用三個方面詳細論證了唐代沒有印刷報紙。& gt二、唐代新聞傳播綜論> (壹)唐代豐富精彩的傳播活動>作為新聞史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標誌,“邸報”在眾多具有相同新聞傳播屬性的信息傳播方式中尤為引人註目,這使得研究者較少涉及唐代其他傳播形式的研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壹些學者開始討論這壹問題。其中,姚先生發表了兩篇開創性的文章:《唐代新聞傳播活動考察》和《唐代新聞傳播形式》。本文主要介紹了呂布、詔令、文章、朝中報刊、官報、庭院和史籍等。,全面梳理唐代新聞傳播活動,從整體上展現其面貌和特點。在《唐代文明與新聞傳播》壹書中,林兵把研究唐代新聞傳播方式的視野擴大到了官方系統中常規的和非常規的新聞傳播方式。他指出,在唐代,不僅有主要的官方新聞傳播方式,如報紙、出版物、信件、信標、公報、筆記和個人記錄,也有非常規的方式,如竹筒傳遞、木鵝傳遞和信鴿傳遞。他把整個唐代的傳播活動分為三個系統,即官方傳播、士人傳播和民間傳播。把三大系統的主要代表作為原始媒體,進而研究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環境和各種影響因素。”官方官員、文人筆記與小說、民間唱和形式的融合,凸顯了早期新聞史的生命脈動。”林兵先生將二者聯系起來,觀察唐代社會豐富而精彩的傳播圖景,使新聞傳播研究進入了壹個更廣闊的歷史領域。& gt此外,值得註意的是,1996年,李壹萍、陶滌潛出版了《論唐朝的對外傳播》,這是第壹次討論唐朝的跨文化傳播。2004年,劉提出“民間藝人可以通過口頭人際傳播來講故事,作為壹種娛樂傳播方式。" & gt(2)從新聞傳播的角度研究表演法庭和表演官>;法院報告與法院和官方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準確地勾勒出醫院報告的制作機構和制作者的面貌,才能更好地區分醫院報告的性質。& gt唐史問題專家屈退元先生曾對廳堂的作用作過簡明的概括:“唐代所有的藩鎮都放在京城的廳堂裏,以廳堂官的身份擔負呈送公文、打探消息的職責。明清兩朝的督撫駐京都有唐官,只是當初在後院留了大禮堂的名號,以將軍為主,可以進去見皇帝陳述大事,比不上唐官。“方漢奇先生進壹步澄清:“(進劇場)不僅為其所代表的地方長官投稿章、劇本,發布文件,處理各種需要與中央各部門聯系、協商的事宜,而且為地方了解、收集、通報各種政治消息。"甚至有學者把大禮堂視為"三省、樞密院、四方亭等新式秘書機構"。他們認為,進入音樂會的官員通過“以公開或隱蔽的方式從地方、朝廷和首都其他地方收集相關信息”,加強了地方與中央的聯系。& gt正如西方諺語所說,“記者壹半是記者,壹半是偵探。“相比之下,入口人員也不是沒有相似之處。以此類推,林兵給了玩家壹個記者的判斷。& gt(3)《傳播網絡中的驛站制度》:縱觀歷史學家和傳播學者對中國古代驛站和驛站制度的研究,可以發現,唐代驛站的傳播與當時完備而發達的驛站和驛站事業密切相關。因此,當我們在傳播生態環境中研究唐代的傳播活動時,就不得不考察唐代的郵政制度。>郵政是傳遞信件的機構。每隔壹段時間就設立壹個郵亭,人們騎著馬去送信。驛站是驛站,配有驛馬,專門用於驛卒的交通和住宿,也接待過往官員。“早在戰國時期,郵政就出現了。漢代專門設置郵亭傳遞文書,唐代在前代基礎上增加了水郵。”據《唐六經·尚書》兵部記載,唐朝開元年間有陸驛1297,水驛260,水陸驛86。大約有30英裏的陸地哨所,邊境地區哨所之間的間隔更長。“可見,到了唐朝,已經形成了以長安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交通網絡。此外,為了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唐代出現了“速報章,以‘飛帖’傳遞,稱‘飛表奏事’”。& gt唐代的郵政系統由中央政府控制,是官方信息流通的大動脈。《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中提到,唐代的驛站負責接待過往官員(包括入音樂會的官員),接送懷柔少數民族,平定內亂,追捕罪犯,安撫和護送災區俘虜,有時還管理貢品和其他小件物品的運輸。這在壹定程度上擴大了交流渠道對社會的開放性,促進了藩鎮與官員之間各種信息的傳遞,乃至整個社會的信息流通。& gt至此,唐代新聞傳播的研究脈絡已經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有的學者在為中國最早的古代報紙尋找有力的物證,有的學者在試圖找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有的學者展開了質疑性的辯論,有的學者在“多種多樣的歷史表象”上馳騁著自己的智慧和思考。我們何不也拓寬視野,把唐代地寶的研究放在傳播生態系統中,綜合考察傳播的五大要素,即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受眾和傳播效果。

  • 上一篇:世界歷史上排名前100的電影有哪些?
  • 下一篇:火精環的生母涅槃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