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企業並購有哪些失敗和成功的案例?

中國企業並購有哪些失敗和成功的案例?

數據編號:EE-C02130032887中國產權交易網

中國最近的國際並購發生在非洲。9月初,由於利比亞政府的反對,中國石油(601857)不得不放棄以4.6億美元收購主要在利比亞經營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這只是中國海外M&A失敗的冰山壹角。事實上,自2004年4月26日TCL通訊宣布收購阿爾卡特手機以來,中國大企業的海外M&A案例就大量湧現。

無論是中企出現了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還是很多企業家壹心要在世界上證明中企的實力,呈現在中企面前的事實是,國際化的道路並不平坦,就像壹個剛剛長大的孩子,父母允許他走得更遠,但當他獨自走進森林,卻發現森林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有趣。

在出路上,無論是“中鋁與力拓收購失敗”、“SAIC 5億美元敗雙龍”還是“中海油6543.8+03億美元收購優尼科被否”,這些經典案例都在告訴中國企業,外面的世界不僅精彩,還有利益的虛偽、不合理的違約和不可逾越、若隱若現的國家利益。同時,這些失敗的案例也反映出,壹心想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壹方面需要摒棄收購前“談錢”的資本驕傲論,另壹方面需要謹慎對待收購後的管理文化整合。在國際並購的道路上,有時候是壹筆生意,有時候是壹筆交易,就看誰有能力和籌碼更好地掌控局面。

“金錢不是萬能的”

能源似乎是近年來海外M&A在中國最重要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國企業的豪邁之舉讓世界驚訝,出手闊綽的都是央企。

成功與失敗,花與淚都濃縮在這壹場。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購英國Addax公司海外股份;中石油斥巨資購買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據報道,中海油和中國石油有意聯合競購西班牙石油公司在阿根廷的子公司YPF。壹系列事實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這壹年,2009年已經成為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收購年。

過去有更多成功的案例。6月65438+2月65438+2007年2月,以中國國家電網為首的財團以約296億元獲得菲律賓電網未來25年的運營權。2007年,中國移動成功收購Mirekam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Ba Cautel公司股權。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黑石近65,438+00%的股份。

然而,在最近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對此潑冷水,稱國有企業應謹慎對待海外並購,以避免在未來的戰略收購中出錯。

今年上半年,約有65,438+050家國有企業在國內外尋求M&A機會,但李榮融建議這些企業未來要謹慎,因為任何海外M&A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競爭力。李榮融還表示,如果不能實現這壹目標,任何合並都是不合適的。

近年來,中國能源企業的動作令人眼花繚亂,但遇到的阻礙明顯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的擔憂。

比如9月初,在收購擁有利比亞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時,該公司在給中石油的回復中稱,他們壓力很大,不得不考慮根據利比亞政府的意願,將公司折價出售給利比亞當地的壹家投資基金。

“中石油和中石化最大的錯誤可能是目標暴露得太早,方式太直白。當中石油表示要收購利比亞和安哥拉的石油資產時,突然拿出了收購價。別人看到的不是妳很厲害,而是妳感受到了壓力和威脅。”發表在國內壹家媒體上的專家這樣認為。

這位專家還發表了這樣的觀點:中國的能源巨頭非常強大,但“錢不是萬能的”

資本誘惑與國家安全壓力的對抗

雖然近期中石油、中石化對海外油田資源的收購不時受阻,但畢竟中國能源巨頭往往收購成功,而中鋁合作收購力拓部分股權幾乎完全以遺憾告終。

“除了中鋁大家都贏了”和“北京再見,妳好必和必拓!”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亞報紙報道了力拓暫停與中鋁的合作。這兩個標題代表了大多數澳大利亞媒體的立場,他們對力拓的決定表示歡迎。

中鋁被忽悠了,這是擺在國人面前的尷尬事。估計很多年後總結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話,會以中鋁這個事件為案例,但它其實反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並購中的壹種危機感。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力拓股東的反對,實際上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的介入而以失敗告終。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何為中國企業提高M&A的藝術和戰略仍然需要我們動腦筋。人家總覺得妳是國企,是國家控股的。那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能不能壹起走出去,甚至民營企業走出去,政府給M&A貸款支持?比如我們在香港成立股票基金PE,出去買,這種形式相對更好的阻擋金融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

中外管理文化的沖突

雖然IT通信、汽車等領域的海外並購並不像能源、重工業那樣驚心動魄,而且都已經國際化,但收購後的結局也引人深思。

2004年4月26日,TCL通訊宣布與阿爾卡特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成立壹家公司,從事手機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和生產。消息傳出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中國企業首次收購海外知名品牌的部分業務。

然而,壹年之內,TCL就被裁員、財務危機等壹系列問題困擾。結果TCL通訊乃至TCL集團在2006年都出現了巨虧,李東生還不斷宣布要反思。

比收購阿爾卡特更糟糕的是,SAIC收購了韓國雙龍汽車。

10年6月28日,SAIC高調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雙龍48.92%的股份。SAIC因此鞏固了其作為世界500強公司之壹的地位。這是國內汽車企業首次以控股方身份與國外領先汽車企業合並。汽車行業海外最大的M&A盛會,被視為中國汽車行業跨國經營的標誌性事件。

然而,2009年2月6日,韓國法院宣布雙龍汽車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這意味著雙龍的大股東SAIC已經永遠失去了對雙龍的控制權。

收購雙龍五年來,SAIC累計高達42億元,虧損過半。

事實上,TCL海外失利的壹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忽視了對海外市場的理解和把握。這種事情壹次又壹次地發生,在SAIC變成了“失敗”。

本來雙龍就不是壹個值得SAIC期待的強勢品牌,SAIC高估了收購後的收入;另壹方面,低估了收購後整合的難度。事實上,SAIC早在2002年就收購了雙龍的壹條生產線,但兩年過去了,仍然沒有看到楚雙龍的真正價值,這就很難用準備不足作為失敗的理由。

中國企業缺乏M&A整合的經驗或成功的經驗,不了解M&A企業的文化、國外商業環境和法律制度。M&A對象的規模和復雜程度超出其控制能力是壹個普遍問題。這就導致了並購後的不作為或混亂,最終以被並購企業無法走出困境的慘淡收場,甚至並購方自身的業績也被大大拖累。

事實上,從另壹個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雖然並不順利,但也成為中國企業快速成熟的壹個好方法。同樣,擁有百年歷史的羅孚汽車上汽集團也因負債6543.8+04億英鎊於2005年4月8日倒閉。SAIC於2004年6月與上汽達成合作意向,但在充分考慮債務風險後,上汽於2005年4月中止了合資。這顯然是明智之舉。

國際化是中國這麽多年企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我們有壹天回首歷史時無法跨越的壹頁。現在在中國只能算是企業國際化的初級階段,失敗和失策時有發生。進步的是,政府相關部門現在開始審視和思考國內企業的國際化問題。

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前幾天在達沃斯論壇上說了壹句很有道理的話。當時他說:“第壹,並購的動機要單純,不能僅僅因為貪婪或者手裏有錢就去並購。第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超出自己的整合能力。”

中國鋁業(601600)總經理熊維平也感嘆:“中國企業缺乏國際化的管理團隊,缺乏經驗積累。這些問題只能在實踐中解決,需要壹個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

  • 上一篇:神頭村的神頭民俗
  • 下一篇:音樂的流派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