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廣西有古遺址。

廣西有古遺址。

壹.古代遺址

(1)柳城巨猿洞

年份:舊石器時代

類型:古代遺址

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城縣

簡:

柳城巨猿洞位於柳城縣社沖鄉新社沖村西南的冷寨山上。

巨猿洞是在山西腳下的懸崖上發現的,入口距離地面約90米。

巨猿洞包括巨猿洞I和巨猿洞II,長28米,面積180平方米。

柳城巨猿洞遺址發現於1956。

從1956到1963,中國科學院古人類所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對巨猿洞進行了六次考古發掘。洞內堆積物厚2至4米,自上而下可分為6層。

出土了3塊下頜骨化石和1100多顆類人猿牙齒化石。

伴生動物化石包括從高等靈長類動物到低等脊椎動物的數千種化石,分別屬於哺乳動物的六大類:靈長類、嚙齒類、食肉動物、長鼻類、有蹄類和偶蹄目。

主要有猩猩、金絲猴、獼猴、華南毫豬、豪豬、豺、獾、水獺、類中國黑熊、大熊貓、桑石鬣狗、最後的鬣狗、豹子、條頓、果子貍、麝香貓、東方劍齒象、鋸齒類三角齒象、齒象。

柳城巨猿洞的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約654.38+0萬年前。

柳城巨猿洞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巨猿化石數量最多的洞穴。出土的巨猿化石代表了77個巨猿個體,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巨猿的形態和人類進化系統具有重要價值。

作為華南更新世動物群典型代表出土的其他動物化石,不僅為解決柳城巨猿洞的地質時代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而且對研究華南早更新世動物群的分類也有重要價值。

(2)布冰盆地的洞穴遺址

年份:舊石器時代

類型:古代遺址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

簡:

布兵盆地位於田東縣象州鎮,布兵盆地位於田東縣百色盆地東南部。它是中國南方的壹個小斷陷盆地,巖溶地貌發育,洞穴極其豐富。目前,已有十多個洞穴發現了古代遺跡。

洞穴遺址群發現於1999。

自2002年以來,廣西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田東縣博物館對布冰盆地的曹髦洞、吹洞、墨會洞、幹仙洞、五雲上洞、寶來洞、五雲洞、露娜洞、小洞、中洞、鯉魚洞(原名丁於洞)和村落洞穴進行了長期的調查、發掘和綜合研究。

在吹洞發掘的5.5平方米範圍內,共出土哺乳動物化石1007件,其中哺乳動物化石915件,類人猿牙齒化石92件。

哺乳動物***24種,是早更新世早期的典型代表物種。氣孔動物群的時代在早更新世早期,約200萬年前。

2004年,兩次發掘莫輝洞,面積30平方米,發現哺乳動物化石625件,石制品8件,其中哺乳動物22種。

其他洞穴出土了動物化石或石頭制品。

在布兵盆地洞穴遺跡中發現了豐富的動物化石、人類化石和石制品,對研究東亞早期人類起源、現代人類起源和中國南方第四紀環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3)那萊遺址

年份:舊石器時代

類型:古代遺址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

簡:

那來遺址位於田陽縣城西約3公裏,田州鎮興城村與那坡鎮六合村交界處的山體上,面積約5平方公裏。

該遺址發現於2003年,屬於右江南岸第四級階地,比山腳高約70米。網狀紅土層厚1-4米,礫石層距地表10-25米。

遺址中散落著豐富的石器和加工碎片,包括手斧、手鎬、菜刀、刮刀等。

在遺址的最高點,有壹個約50平方米的核心區,密集分布著石制品。

2005年,廣西文物隊等人對那萊遺址進行了壹次局部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鑿子、手斧、手鎬、刮刀等石制品和玻璃隕石。

通過對與手斧同壹地層出土的玻璃隕石進行年代測定,該遺址的年代為80.3萬年前。

那來遺址是壹處大型舊石器遺址,遺址中發現的具有壹定規模的石料加工廠在百色盆地舊石器遺址中尚屬首次發現,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舊石器石料加工廠。

那萊遺址石制品豐富,品種齊全,保存完好。它是百色舊石器時代的重要成員,對研究中國南方史前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4)小金遺址

年份:新石器時代

類型:古代遺址

所在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

簡:

小金遺址位於資源縣資源鎮小金村下金自然村後龍山,縣城東北13公裏,資江以西3公裏,蔣勛西南30公裏,遺址面積10000平方米。

該遺址發現於1997年底,廣西考古研究所隨後對該遺址進行了為期4年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740平方米。

該遺址發現了大量的柱洞、灰坑、溝渠和10多間房屋,以及陶窯和墓葬,出土了陶片、石器、部分全息圖和數萬件炭化米等壹批重要文物。

小金遺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可以確認為桂北新石器時代的壹種新的文化類型。大量的柱洞、灰坑、墓葬等。在廣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首次發現。碳化稻的發現也是首次,是兩廣地區發現的最早壹批標本,對稻作起源的研究和稻作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5)大浪古城遺址

年份:韓

類型:古代遺址

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

簡:

大浪古城遺址位於北海市合浦縣石灣鎮大浪村委會古城頭村。

城址東、南、北三面被護城河環繞,西臨周江古河道。

大浪古城於上世紀60年代被縣文物部門發現。

2002年,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古城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

城址呈正方形,邊長220米,面積48400平方米。

城址東、南、北各有護城河,河面向西。

城墻剩余寬度5 ~ 20m,剩余高度1 ~ 5m。

四面城墻中間都有缺口,可能是城門。除了西南角已經被破壞,其他三個角都比周圍的城墻更寬更高,可能是角樓。

現在護城河已經淤塞,但輪廓清晰。

城址出土了大量雕刻和幾何印痕的陶片、建築用石構件等遺物,城中心還發現了建築遺跡。在西門外的古河道旁也發現了與城門相連的碼頭遺跡,包括弧形夯土平臺、踏步和船埠。

初步判定,大浪古城遺址可能是《漢書》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合浦港之壹。

大浪古城的發現,對尋找西漢中期合浦縣的縣治有很大幫助,也為研究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這壹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重大課題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

(六)草鞋村遺址

年份:韓

類型:古代遺址

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

簡:

合浦草鞋村遺址位於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草鞋村西南,遺址西鄰南流江支流西門河。

這個遺址是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

2007年至2008年,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場地占地面積13,310平方米。

發現陶窯、磚窯22座,建築遺址5處,水井5口,作坊遺存若幹,呈環狀分布在小嶺山坡周圍。

出土的雲木紋、獸面紋陶片、幾何印花陶片、陶器及大量管瓦、板瓦片,還有米紋、方格、花紋印花陶罐、波紋陶碗、瓦、陶墊、陶拍、網墜等。

最初被確定為漢代嶺南地區重要的官方手工業作坊,是壹處集制陶作坊和窯爐為壹體的漢代遺址。

草鞋村考古遺址的壹個重要成果是發現了壹座規模較大、保存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該遺址規模之大、功能之系統、保存之完整,在我國南方漢代考古中實屬罕見。

研究漢代中原制磚技術向南方的傳播和官方手工業制度,發現漢代合浦港和合浦縣,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7)越州古鎮

年份:南朝

類型:古代遺址

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

簡:

越州古城位於欽州市浦北縣時永鎮坡子坪村,距縣城60公裏。城址位於南流江南岸,依山而建。

1963年,廣東考古隊對位於城址的子城(官廳地)進行了試掘。

越州老城呈方形,北向南,北高南低。

東、西、北、南門對稱,城墻殘高3-8m,城基最寬處約16m。城墻全部用紅黃泥粗砂夯築,每隔百步就有壹張“馬臉”凸出在城墻外。城市周長2080米,占地370畝。

東南有內城墩,通過護城與南流江相連。城內十字街與東、西、南、北門對稱,呈方形。東北城墻依山而建,穿山而過作為城門。

內城建在西面的壹座小山上,南北長130m,東西寬160m,也是正方形。

內城南北寬130米,東西寬160米,城墻根部寬3-6米,樹樁高1-2米。城市周圍有保護性的城市。

城內出土的有管瓦、板瓦、獸面磚、水波紋、素陶罐碎片、青黃釉陶碗碎片等。

據南齊記載,越州是當時的軍政中心,越州城設廢。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隋中期廢棄。

越州古城是目前廣西保存完好的南朝城市之壹,對研究南朝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8)中和窯遺址

年份:宋朝

類型:古代遺址

地點: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

簡:

中和窯位於梧州市藤縣藤州鎮中和村,北流河東岸,距縣城約10公裏。

該遺址發現於1963。

1964、1973由自治區博物館、自治區文物隊、中山大學等單位發掘清理。1981年9月和1986年6月,時任故宮博物院展覽部主任的李會兵兩次帶隊到中和窯遺址考察采集標本。

通過發掘和清理,發現了20多個瓷窯,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沿岸長約2公裏、寬約0.5公裏的山丘上。

兩次試掘出土了大量文物。

中和窯的結構是壹座傾斜的龍窯,依山勢而建,呈長方形。

分為窯門、火室、窯床、煙囪四部分。

窯壹般長10 ~ 60m,寬1.5 ~ 3m。

前期以壹鍋壹器為燒制方法,後期采用疊燒法。

瓷器種類繁多,有碗、燈、盤、碟、杯、洗、盒、碗、壺、罐、瓶、燈、爐、壺、熏爐、魂瓶、枕、腰鼓、印模等。,以碗、燈、盤、碟為主要日用器皿。

裝飾圖案豐富多彩,以枝纏花為主,如折枝、枝纏花、海裏遊的魚、海中嬉戲的嬰兒等,印模瓷器有尖菇形、半球形菇形、平頂等風格。

印面上刻的圖案分陰陽兩種,頗具特色。

其中壹個飛鳥花印花模具的背面,刻著“嘉熙二年戊戌元年”的年份。

中和窯遺址年代應為北宋至南宋後期,是壹座以生產外銷瓷為主的地方民窯。

藤縣中和窯址的發現,擴大了中國青瓷窯址的分布範圍,填補了廣西青瓷研究的空白,為研究中國陶瓷發展史和中國古代外銷陶瓷提供了新的資料,對研究宋代廣西的手工業、社會經濟、文化以及與外國特別是東盟國家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義。

  • 上一篇:大連歷史遺跡
  • 下一篇:歷史上的宋江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