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功能概述

歷史功能概述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歷史很難成為現代青年追捧的熱門話題。作為歷史學家,尤其是大學歷史教師和研究生導師,壹方面勤於求知,探索歷史前沿,勤於培養歷史人才;另壹方面,面對同學們的迷茫和社會的質疑,顯得頗為無奈和無奈。所以對歷史作用的討論不能停留在學術層面,不能局限於在學術界流傳和欣賞。而是要以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態度面對社會,說明歷史的作用。對於那些步入歷史殿堂的專業學生來說,更需要他們充分認識歷史的社會功能,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熱情,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熱情,提振他們對學科的自信,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本文認為,歷史的社會功能至少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第壹,人類社會的整體功能

就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保存記憶壹樣,歷史承擔著為全人類保存記憶的功能。如果壹個人沒有記憶,那將是壹個沒有靈魂的空殼。人們往往在回憶中尋找精神安慰,尋找進壹步前進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個體的集合,人類社會整體也需要集體記憶。越來越成熟的人類不可能把自己變成沒有靈魂的軀殼,也不可能擺脫祖先。人類通過回憶不斷反思,不斷激勵自己,從歷史中尋求精神安慰和動力。這種集體記憶的使命取決於歷史。正如“西方史學之父”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寫歷史“是為了保存人類過去所做的事情,使之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遺忘”。【1】(p . 1)而壹旦集體失去記憶,整體在繼續前進時就會“無所適從”。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壹些民族因為不關註歷史而陷入了集體失憶的狀態,從而使自身發展歷經波折。保存著人類整體記憶的歷史,更重要的作用是為歷史所描述的整體(如國家、民族、城市、家庭等不同層面的人類共同體)提供壹種凝聚力和壹種集體認同,讓人們在回顧過去時,感受到這個整體有著共同的命運、共同的紐帶、共同的現在和共同的未來,以整體的力量面對現實、面對未來。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文明代代相傳,與中國人重視歷史的傳統有關。這也是《四庫全書》中“史”僅次於“經”的原因之壹。正因為歷史是人類整體記憶功能的承擔者,所以只要人類存在,歷史就必然存在。雖然在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歷史的社會地位往往隨著時局的變化而變化,但它永遠不會消亡。

再現人類社會的真實進程是歷史最大的追求。歷史作為人類賦予集體記憶的載體,需要真實的記憶。因此,實事求是,再現人類社會的真實歷程,就成了歷史最大的追求。自從歷史學作為壹門學科出現以來,古今中外嚴肅的歷史學家都把它作為歷史學的最高目標。希羅多德雖然被指責把聽到的壹切都記錄下來,寫下壹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他的內心其實非常平靜。他認為寫下來是壹回事,信不信是另壹回事:“我的職責是報道我聽到的壹切,但我沒有義務相信壹切。”[1](第394頁)西方第壹位“忠實史”的作者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明確表達了求真的原則,指出他所描述的事件要麽是自己親眼目睹的,要麽是從親眼看到的人那裏聽說的,然後再由自己仔細考察。[2](p . 18)19世紀確立了現代西方客觀主義史學正統的德國歷史學家弗蘭克認為,歷史的目的只是為了說明真實的事實,[3](p.249)“真實的歷史比虛構的小說有趣得多,也漂亮得多”。[4](p.178)“近代大多數歷史學家似乎都把真實性作為歷史的全部價值”。[5](p.2)“寫直書”,求“錄”,也是中國史學的傳統;甘家學派用考證來驗證歷史真相,並將這壹傳統發揚到了極致。“實事求是”成了這個學派的旗幟,[6](第707頁)也是當代中國史所遵循的根本原則。

有句話說,哲學是人類進步的思想先導,歷史是人類發展的總結者。這最後壹句話可以加上壹句話,就是歷史不僅總結了人類的過去,而且在總結的基礎上得出規律,並用這些規律指導現在,啟迪未來。這應該是歷史最大的作用。從古代歷史學家開始,就有探索歷史規律的傳統。古希臘的修昔底德開始探索戰爭等歷史事件背後的因果關系。古羅馬“歷史學家中的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認為,研究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會“有所收獲”,“將歷史事實與我們的現狀相比較,可以得到推測未來的方法和依據……”[7] (p.54)中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也說過“研究天人之際,學習古今之變”。現代西方歷史哲學的產生和發展,從維柯到黑格爾,從斯賓格勒到湯因比,無論是討論世界歷史的同壹性和階段性,還是討論歷史本體論和歷史動因,都是在試圖探索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當前史學界對整體世界史觀或全球史觀的熱烈討論,是試圖揭示世界歷史從分散到整體的橫向發展規律,解釋當代全球化趨勢的歷史規律性,為進壹步對外開放、更好更快地與世界接軌、更加和諧地融入國際社會提供理論支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共同規律作出了最科學的概括和最精辟的總結,指明了人類進步的新方向,因而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代中國歷史的指導思想。

第二,對個人成長的啟發作用

“歷史使人明智”這句名言出自英國現代哲學家培根之口。[8](p.180)還是有很多先賢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例如,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反復強調:“真正理解心靈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最好方法是研究歷史”;“歷史知識有助於”對“社會生活的各種方式”提供“見解”;要“用歷史培養社會化的智力。”[9](pp.231-234)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歷史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歷史學家,……還在於壹切能夠對生活進行深思熟慮的觀察的人”。[5](p.1)歷史有著極其豐富的自然和社會知識,史家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社會萬象,在史書中似乎已經預演過了。學好歷史,會大大增強對各種社會現象的理解能力,使人覺得壹切社會現象都是眾所周知的,都在掌握之中,從而更理性地審視和對待。歷史從人類發展的必然性來認識各種現象,註重揭示事件之間的關系,考察事件在整體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事件的內在機制。所以,學好歷史,最能讓人理解事物。

歷史可以讓人的思想更加深刻。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都是從深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開始的。史學在研究歷史事件時,善於分析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過程、階段和特點,事件結局的原因、作用和意義,以及對後世歷史的影響;史學在研究歷史人物時,善於分析其家庭和社會背景、個人經歷、成長的階段以及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和影響。歷史思維習慣於將事件或人物置於歷史背景中考慮其影響和意義,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歷史事物。他善於“以小見大”,從微觀入手,通過對事物認真細致的研究,反映和認識事物背後的社會大勢;他還善於從宏觀角度或整體趨勢來看待壹個具體的歷史事物,確定其性質或地位。在這種歷史思維的影響下,人們更容易多維度地理解具體事物,定位也更恰當。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擅長細節分析,在分析和研究問題時可以使人更有條理,對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範圍很廣。古往今來,世間萬物無所不包。過去的壹切都是歷史,都可以納入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範疇。懂歷史的人會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宗教科技、社會交往方式、社會整體發展的軌跡和前景略知壹二。所以,學習歷史是壹種綜合的知識熏陶和素質培養,學習歷史也必須以綜合的知識培養為基礎。歷史學得好的人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能勝任廣泛的社會工作和文化工作。由此可見,有歷史背景的人除了從事專業的歷史教學、歷史研究和相關的文化考古工作外,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為各種社會文化工作崗位上的傑出人才。因為歷史善於把握整體趨勢,善於從宏觀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所以歷史學得好的人自然有很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和駕馭能力,能夠更順利地成長為領軍人才。所以歷史學得好的人才能真正成為全才,素質全面,看問題有深度,有思想,邏輯思維能力強,有條理,能從事新聞出版、理論宣傳、文化教育、黨政機關等工作。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因為工作生活的需要或者個人興趣的轉移,轉到其他相關專業。在我們國家,許多學歷史的人轉到了其他學科。當然,學歷史的人可以持之以恒,繼續培養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第三,對現實生活的借鑒意義

這種借鑒作用首先體現在宏觀層面,即熟悉歷史發展進程和政權興衰規律,從而最大程度地幫助現實政治。這壹點是傑出的歷史學家和政治家所高度重視的。唐太宗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成為眾所周知的至理名言。司馬光的歷史巨著《資同治鑒》直接把幫助現實政治作為撰寫史書的目的。毛澤東的《二十四史》是將歷史經驗教訓運用於治國之道的典範。晚年,毛澤東還要求幹部“讀壹點世界史”,把握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從微觀層面看,歷史上有許多與現實社會相似的現象,可以作為了解現實社會、解決現實問題的直接或間接參考。例如,修昔底德認為“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有利於理解“未來將發生的類似事件”。[2](p.18)司馬遷說:“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學古人之道,所以要照鏡子看自己”,[10](p.878)也就是要以古人的行動為參照。“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壹句眾所周知的諺語。從社會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到具體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和社會活動,歷史上幾乎都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例子。雖然不能照搬歷史的做法來處理類似的現實問題,但毫無疑問,歷史的例子可以提供參考。

現實社會中的很多問題都有歷史淵源,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歷史追根溯源,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了解過去是理解現在的關鍵。[9](p.231)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世界範圍內的宗教沖突、民族沖突、邊界糾紛,都要從歷史中梳理,結合實際情況去尋找解決辦法。作為當今世界熱門話題的阿以沖突,其根源似乎在於戰後以色列國的出現和猶太民族沒有祖國的回歸,對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構成了威脅。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個地方被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遠到公元二世紀羅馬帝國數次鎮壓猶太民族起義,迫使猶太人離開這個生活了1000多年的地方。如果我們了解這些歷史,我們就會對阿以沖突持明智和正確的態度。再比如,當今世界,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教世界的對立相當強烈。其實這不僅僅是現實中宗教信仰的差異,更是兩大宗教從八世紀開始就勢不兩立,伊斯蘭教徒攻占了基督徒的西班牙半島,並長期持續統治;但從11到13,西歐騎士發動了長達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在耶路撒冷等地掠奪財寶,屠殺穆斯林,將兩大宗教間的仇恨推向了極致。只有深挖歷史根源,才能找到化解積怨的鑰匙,以積極的心態獲得相互理解。

歷史在現實社會中起著示範作用,可以用來教育今天的人,這是歷史最顯著的社會功能。歷史是懲惡揚善,讓好人好事被永遠銘記,成為後人的楷模;讓壞人壞事千年銘記,警示後人,引以為戒。人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陶冶精神,凈化心靈,升華境界,從而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利用歷史作為教材,可以加強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勵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優秀文化傳統教育等,其社會效應自不必說。正因為如此,歷史的教育作用在古今中外都備受重視。

歷史知識可以極大地豐富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歷史知識寫成的書籍、雜誌、戲劇、電影、電視劇,是大眾最好的精神食糧之壹。可見,喜歡讀歷史,聽歷史故事,看歷史劇、電影、電視劇的人還真多。以嚴格的歷史標準精心打造的歷史文學作品,符合現實社會的主流基調,受到觀眾的喜愛。它們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學傑作,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可惜的是,很多優秀的歷史學家太專註於歷史的學術研究,沒有時間在歷史普及的立場上做壹點努力。於是,戲謔、歪理的“假歷史”大行其道,值得史家學者深思。面對如此渴求歷史知識的大眾,歷史學家應該思考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將部分精力轉向歷史知識的廣闊市場。

  • 上一篇:常山開發區旅遊景點介紹
  • 下一篇:曹操早期的五位謀士是於迅、郭嘉、荀攸、賈詡和程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