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對初中生高考歷史答題的認識

對初中生高考歷史答題的認識

歷史復習方法指導

歷史備考的復習是決定成績好壞的關鍵時期,也是很多同學感到不知所措、疲憊不堪的階段。或被動聽課做題,或“跟著感覺走”,翻課本,練模擬,導致自我感覺好,高考成績差。復習是壹個艱難的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要想在復習中表現出效率和收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逐字逐句、逐段、逐段地讀,思考單詞、句子、段落之間的關系,找出每壹個知識點,完整地記住課本。比如世界近代史“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要明確四個知識點:壹、經濟危機的原因;第二,經濟危機的出現;第三,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第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相互聯系,* * *同構形成1929-1933關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2.把握內涵。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還要進行細節分析,進壹步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完整內涵。比如上面提到的第壹個知識點,包括以下三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2)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產銷矛盾日益尖銳;人們沈迷於股票等投機活動,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第二,對歷史概念的高度理解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做出準確定義的前提。比如1997高考第七題,康有為向光緒皇帝提交的《統籌折疊》,其實就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 .提出了各方面改革的具體建議;b .主張君主立憲理論;c .系統論證改革與改革理論;d .明確指出改革是救國圖存的唯壹途徑。如果妳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政治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妳很容易選擇a .再如第八題,“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標誌著美國侵華進入新階段。這主要是因為這個政策:a .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 .能使美國在中國的權益位居大國之首;c .表明美國承認列強在中國的特權;d .有利於美國加快對中國的侵略。”本題主要考察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伐。”

2.完整概括概念內容。如1997高考題14“中國* * *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有以下相似之處:①體現了中國* * *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題已部分概括了歷史概念的內容,要求選擇符合項。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總結歷史概念內容的過程。經過歸納對比,很明顯②和* * * *不壹樣,應該選擇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分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要比較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分清它們的異同,提高對概念的準確把握。比如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與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1996上海高考的相似之處是:①經濟形勢極其困難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幹預經濟③主要內容是調整振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恢復農業。

4.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僅理解概念是不夠的。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是壹種理想狀態。比如用“分封制”這個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制、秦分封制、漢初分封制等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

第三,高密度串聯知識網絡

知識網絡是由知識內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復習中,壹定要把握教材中各個知識點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

1.抓住壹些。比如可以把握四點:①魏晉時期,地主階級內部形成士紳制度;②東晉南朝時期,士紳勢力發展;(3)南朝末期,士族的影響力逐漸下降;(4)唐末,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士紳進壹步被消滅。這樣,我們對士紳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清楚的認識。

2.越過這條線。“線”是由具有內在聯系的歷史事件組成的知識線索。比如秦朝的帝王、三公、郡縣,漢朝的解罷官、百家儒,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飲鴆止渴權”和元朝的行省制,明清的廢丞相、八股、兵部、文字獄,都是“點”,構成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確立、鞏固和鞏固。

3.人行道。“面”是由歷史上某壹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組成的整體知識。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了歷史知識的結構,才能輕松地把握壹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到歷史的階段性特征,進而在解題時展開和閉合。

第四,對歷史現象的全面分析

教科書按時間順序描述歷史,是壹個平面系統。而高考命題往往提取歷史線索,挖掘知識聯系,縱橫交錯古今中外,形成立體體系。因此,備考復習不僅要著眼於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絡,還要拓寬、深挖、擡高,全面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

1.比較完整的敘述+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如1996高考第48題“簡要說明18世紀-19世紀中期法國社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的主要變化,並根據這種變化分析1789革命和1848二月革命的主要區別。”本主題旨在對法國從公元18世紀到公元19世紀中葉的歷史進行相對完整的敘述,其中還包含了對革命原因、革命任務、革命對象和革命主體的深入分析。再如問題47,“概括並簡要說明唐代文化燦爛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這個問題還需要學生從原因、特點、歷史地位等不同角度進行歸納和總結。表面上看,歷史清晰易懂,但對分析能力要求很高。

2.宏觀分析+微觀考察。比如1997高考第48題“總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的權力關系,並舉例說明。試分析為什麽這個體系不能長期維持世界和平。這個系統是怎麽被打破的?”本題目主要考查對歷史現象的宏觀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理解協約國的權力關系,也要求對協約國的權力進行具體分析,其中也包含微觀分析的成分。

3.顯性連接+隱性連接。“顯性聯系”是教科書中歷史知識之間的明顯聯系,而“隱性聯系”則隱藏在知識之間。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隱性問題是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自身的價值。比如1996上海高考,第46題“英法俄美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是如何解決土地問題的?各國土地問題的解決對其資本主義發展有什麽作用?”這壹期,命題者抓住了它們的隱性聯系,即革命與改革中的土地問題。挖掘後,能力考核水平明顯提高。

4.歷史學科+相關學科。比如1996上海高考題39:“1904,章太炎為某人70大壽做對聯。請閱讀並回答問題,'今天去南苑,明天去北海,什麽時候再去古長安?'嘆李玟藥膏血盡,只待壹人唱慶;五十次割琉球,六十次割臺灣省,七十次割東三省,使通池郡州焦灼,每願長命,必無此事。”①做七十大壽的‘某人’是_ _ _ _ _。(2)當這個人吸幹了李玟藥膏的血,慶祝‘五十’的時候,中國東南的軍民正在抵抗_ _ _ _ _ _軍隊的大舉入侵;在我祝他“六十大壽”的那壹年,_ _ _ _艦隊官兵的鮮血染紅了黃海洶湧的波濤。“這個題目是文學類的,解題時既需要紮實的歷史基本功,也需要紮實的語文基礎。

再比如南北朝後期的形勢圖,1996高考第39題要求學生填寫。這張地圖並沒有出現在課本上,而是由命題者根據課本提供的相關知識設計的。既考查歷史知識,又考查地理知識,拓寬了能力要求。

再如1996上海高考第42題,觀察下面這張1941年8月大西洋會議上美英兩國領導人合影後填空。①坐在前排的是左邊_ _ _ _ _,右邊_ _ _ _ _。“這個問題附有壹張圖,同學們需要在平時多註意課外知識的積累。

五、人物事件的多角度比較

歷史考試的四道題中,都涉及到比較能力。因此,學習科學的比較方法,掌握壹定的比較技巧就顯得尤為必要。

1.比較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分析其不同的背景、特點、作用或本質。如兩次世界大戰和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點;另壹個例子是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從政治角度來看,主要有三類。壹種是“推翻”,如秦末的農民戰爭、西漢的綠林赤眉起義、元末明初的農民戰爭;二是“瓦解”,如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第三種是“罷工”,如太平天國運動。

2.對性質相同但分布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梳理發展線索。如果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幾次重大革命運動進行分析比較,不僅可以了解它們不同的階段特征,還可以系統地把握中國革命歷史的全過程。

3.比較不同歷史階段類似歷史事件的特點。比如資本主義的侵略擴張,在工業革命前後有不同的特點。

4.比較壹些表現相同但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認清它們不同的本質。比如唐朝的作坊和手工業作坊以及明朝的清政府向列強借外債,中國在這個階段借給資本主義國家。

六、科學評價人物事件

為了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把握評價的尺度、角度和可靠性。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位置正確。要從正確的階級立場(人民立場、愛國立場)和社會立場(發展生產力、社會進步、國際主義、改革探索等)來看問題。).

2.觀點很明確。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與時俱進造英雄”和“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兩個基本觀點。

3.該方法恰當、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地分析評價,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區分不同階段,運用辯證分析、階級分析、歷史分析等方法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避免簡單化、片面性和絕對化,註意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局部與全局、現象與本質的關系。

七、簡化和總結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錯綜復雜。只有將其濃縮、概括、提煉為簡明的知識點和點明的知識鏈,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1.摘錄要點。也就是正確選擇教材中的關鍵詞或章、節、目標題,或者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形成知識點。比如蘇聯政府的戰時* * *政策,可以細化為(1)征集企業;②征收余糧;(3)禁止貿易;4準備工作;⑤強勞力。

2.時間順序。也就是按照時間順序組織知識。如1997高考第47題“結合相關社會背景,概括了1949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衰過程。簡要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本題按時間順序概述了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過程:①鴉片戰爭前資本主義的萌芽;②65438+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③甲午戰爭後的初步發展;④辛亥革命後迅速發展;⑤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邏輯分區。即按照相關知識的邏輯關系分塊總結。例如,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原因可以分析為:①政治清明,社會穩定;②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4)發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八、靈活運用歷史理論

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基礎,否則無法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必須系統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註意運用理論分析歷史問題。比如分析拿破侖的歷史問題,可以用不同的史學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來分析拿破侖在政治舞臺上的出場;基於大眾和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原理,分析了拿破侖帝國的政治性質。用質量互變原理分析拿破侖對外戰爭性質的變化等等。只有堅持用歷史理論分析問題,才能提高歷史學的理論水平和分析能力。平時要選擇壹些理論性很強的題目,進行歷史結論的訓練。有目的、有規律的練習,必然會提高靈活運用理論的能力。

  • 上一篇:關於土布的詩
  • 下一篇:誰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