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三藏大師的主要經歷

三藏大師的主要經歷

三藏大師

三藏大師是對精通佛經經典、法度、理論的人的尊稱。又稱比丘、僧聖,或簡稱為僧。在中國,把印度和西域的佛經翻譯成中文的僧人,往往被尊稱為三藏或三藏的師父。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和尚是玄奘法師,但經常被誤解為這是玄奘的專屬稱號。其實,除了玄奘大師,還有其他著名的高僧大師,如鳩摩羅什大師、實叉難陀大師、秋那陀大師、廣智不空大師、菩提燈大師、安世高大師等。日本歷史上唯壹的三藏法師是靈仙法師。

中文名:陳玄奘

別名:僧僧、僧聖、僧。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陵

出生日期: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

去世日期:唐林德元年(公元664年2月5日)2月5日

職業:僧侶

畢業學校:那爛陀寺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向西方學習

代表作品:1,五種姓論。2.認識論。3、因明。

基本信息

“唐僧”和“唐三藏”對壹個人來說是錯誤的。唐是我們國家當時的國號。在現代語言中,這兩個術語是中國和尚和中國三藏法師。對於佛教徒來說,這是壹個常識問題,但是社會上誤解的人太多了,我們不得不解釋壹下。

註意:

唐僧西天取經,壹路到了天竺,聲名遠播。甚至在天竺的時候,就連唐朝的皇帝也是通過來唐朝的外地僧人、商人、貴族聽說了唐玄奘的名氣。由於這個和尚也讓唐朝聲名大噪,路人都尊稱為“唐僧”。因為玄奘在西方的佛經在初唐影響很大。連朝鮮、日本、東南亞都被唐朝奉為“國寶”,從此都尊稱為“唐僧”,所以歷代說書人、藝人都說唐僧西天取經,唐三藏西天取經等等都曾把唐僧當成“玄奘大師”的代名詞。

歷史人物詳細介紹

角色的生活

最有名的和尚是唐僧,也就是玄奘。年輕時因家境貧寒出家,父母早逝。65,438+03歲出家,後拜佛教名師。他先後從慧修、慎到、道嶽、常發、僧辯、玄慧等處學習了《取大乘》、《紮阿毘達磨心學》、《成就論》、《舍萬物論》、《大班禪經》等儒家經典,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我決定去天竺學佛,是因為覺得各派學說不壹樣,很難有定論。貞觀元年(627),玄奘娶了壹對夫婦,請允許他西行求法。但是沒有得到唐太宗的批準。但玄奘已下定決心“冒險越約,私往天竺”,從長安神怡出發,止於王蛇新城,跋涉五萬余裏。

貞觀二年,玄奘抵達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魯番縣),受到高昌王屈的禮遇。之後經過屈直(今新疆庫車)、靈山(也木蘇爾嶺)、蘇葉城、加比試驗國、赤建國(今蘇聯塔什幹)、薩索建國(今撒馬爾罕市東)、叢林和鐵門。到達羅國舊址(今牯嶺西部、蕪湖江南壹帶)。向南,經濱河國(今阿富汗北部巴爾赫)、傑支國(今阿富汗加齊)、大雪山、凡揚那國(今阿富汗巴米揚)、尤希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鄰的阿富汗東部)、烏沃納國(巴基斯坦斯瓦特),到達卡什米羅國。在此,學習僧名(或作僧勝)、和義論、理說等。,並比較了皮旭陀的居士(純師)、蘇加米多羅和尚(慕名而來的朋友)、西蘇米多羅(世交)、蘇力提波(壹日)、陳娜洛多(極品)之後,又到了拉賈國(今巴基斯坦旁遮普)拜師於壹位老婆羅門、白靜倫、白光倫;到納迪國(今北印度帕爾、費洛澤),向皮尼多勃拉坡(調光)學《論法》、《論憲宗》;至_蘭達羅(今印度北部賈朗達爾),從Chandaravamo(月亮)得“萬物分菩薩”;去_陸琴那個國家(今北印度羅塔克以北),向_納多“經部普拉卡什”取經;到了布洛王國(今達沃爾,北印度部),從密多辛納那裏接受了辯真論和與我同智論;前往群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幸運城),向學習佛陀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和孫的般若波羅蜜多經。貞觀五年,到了莫傑托國那爛陀寺學德。玄奘在那爛陀寺待了五年,被選為知三藏十德之壹。前後聽傑賢講瑜伽大師的地論、順正論、崇聖論、法論、定力論、中國論、百觀論、解釋論等。,同時學習各種婆羅門書。玄奘在貞觀五王之行十年後離開那爛陀寺,先後去了伊蘭波塔瓦(今印度北部的蒙吉爾)、薩羅、安達羅、陀那傑迪加(今印度東海岸的克裏希納河口)、達羅維茶(今印度馬德拉斯以南)、沃爾夫羅傑(今印度河西的莫克蘭以東)、波塔瓦(今他在許多國家呆了兩年,仔細研究了正量部根本阿比法的理論、正法的理論和覺悟的理論,然後回到那爛陀寺。不久後,他到下羅澤谷寺與般若波羅蜜多討論三藏有各種療法、因緣論、說法,並在張林山訪問勝軍,研究知唯選擇、意、無所畏懼、不居涅槃、十二因緣、莊嚴經等理論,並加以討論和質疑。兩年後,他依然回到那爛陀寺。這時,解賢指示玄奘為那爛陀寺的僧人講學拍照只知選擇的理論。恰好中觀明辨派(破皮蓋甲)大師施子光也在,講《論中道》《論百家》,反對法只知論。因此玄奘寫了3000首關於《惠宗論》(已失傳)的詩,以調和大乘和瑜伽的理論。同時參加與正量部學者般若的辯論,寫了1600篇贊《控邪論》(失傳)。還應東印度(今印度阿薩姆邦)鉬業國王庫莫羅之邀講學,著有《三體》(失傳)。然後他會見了環日王,受到了極大的禮遇。傑日國王決定在群女城舉行以玄奘為主要議題的佛教辯論會,18位國王、3000名大乘佛教學者、2000名外道在五音參加。當時玄奘講過,誰都不好問,但也沒人能質疑。當時以五印聞名,被大乘尊為“大乘天堂”,被小乘尊為“解脫天堂”。國王傑日堅持讓玄奘參加每五年舉行壹次的為期75天的裸體大會。會後回國。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回到長安。當時石仔說:“道俗急迎,城罷。”不久,唐太宗接見,勸他做世俗官,玄奘婉言謝絕。後留在長安鴻福寺翻譯經書,經書由朝廷供給,並召集全國20多名著名僧人協助翻譯,被分配到證義、貼文、正字、證梵天等崗位,形成了完整的翻譯場。同年5月創作翻譯《大菩薩藏經》20卷,9月完成。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翻譯了《有為聖教論》二十卷。並聽寫了辯論機寫的《大唐西域》。同年,翻譯了《沈潔秘經》和《明悟說》,促進了明悟在中國的發展。繼承人也被要求把老子和大乘信仰的理論翻譯成梵文,在印度傳播。2002年5月,他翻譯了100卷《瑜伽師地論》,請太宗作序。十月,翻譯《破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不久,大雄寶殿落成,玄奘被任命為上座,致力於翻譯佛經。永輝三年(652),邀建塔,以置佛經。高贊後,在吉恩寺西院建雁塔。玄奘“扛了兩個星期(年)的磚頭石頭,完成了他的工作”。658年,鹹慶三年,遷西明寺。因為經常被瑣事打擾,他搬到了玉華寺,專心翻譯經書。慶五年,大般若經譯。此經是梵帝二十萬贊,卷帙浩繁。每次弟子要求刪節,玄奘都相當謹慎,壹個字都不刪。隆碩三年(663),他終於翻譯了這部多達600卷的巨著。之後玄奘身心深受削弱,於林德元年(664年),翻譯了1卷五咒,成為代表作。同年2月去世。據記載,玄奘前後譯經共75 * * *部,共計1335卷。翻譯的經典後來被稱為新譯本。

主要經歷

儒家家庭

玄奘祖籍在河南省洛州固始縣,家原本是儒生家庭。作為東漢名臣陳(104 —187)的後代,其曾祖父為東魏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祖父為北齊大夫,其父為隋初江陵縣令。他在偉大事業的末期辭官隱居,從此致力於儒家修養。他有三個兄弟,第二個叫陳素,早年在洛陽凈土寺出家。他以講學聞名,被稱為常傑大師。

有才華的

玄奘二年生於隋朝仁壽。年輕時,由於家庭困難,他跟隨常傑大師在凈土寺學習了五年佛經。在此期間,他研究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他本人更傾向於後者。十壹歲時(613),他熟悉了《蓮花經》和《維摩詰經》。十三歲(615)在洛陽出家,被破格選中。後來聽了靜大師的涅槃講座,嚴格學習攝影理論,詳細復述,贏得了大眾的尊重。

佛教龍象

在楊迪大帝在位的最後幾年,出現了混亂和饑荒,隋朝在618年滅亡。玄奘隨常傑大師去了唐朝的都城長安,後來得知大部分有名的高僧都在蜀中,於是壹起去了成都。在那裏,我聽了鮑暹的攝影理論,道吉的雜心理論,惠珍的八度理論。在過去的三五年裏,我研究了所有的部委,獲得了很大的聲譽。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戒。

在北京很有名

武德七年(624)離開成都,到長江邊上學。首先來到荊州帝廟。談起《論相》和《雜心》,淮海地區的著名僧人聞訊而來。60歲的大德智彥對他也很尊敬。講座結束後,我去了趙州,向道家學習實相學說,然後我去了揚州,聽了慧修的《雜心》、《照相論》。貞觀元年(627年),玄奘重遊長安,學習外語和佛學。先後從道月、常發、僧辯、玄慧等處學習《諸家》、《照片》、《涅槃》,很快窮盡各種學說,才華備受推崇,名聲滿京城。仆人射殺了蕭_並讓他住在寺。

西行求法

但他覺得自己多年來在各地聽到了不同的意見,尤其是當時流行的兩種關於佛法的學說,即舍利宗(後並入法香宗)和帝倫宗,往往是不順從的。因此,他渴望得到瑜伽老師以三路論為基礎的地論,以了解壹切,於是決定去印度求法。

四發長安

因為拿不到唐朝頒發的護照,所以壹直得不到想要的東西。627年,玄奘毅然私離長安,冒險前往天竺。

無數的困難和危險

經過時,高昌王居文太向他進貢,他想讓淩大師繼續擔任國家法律的指導者。第四天,淩大師的氣息漸漸衰竭,深感慚愧與感激。於是與淩大師結拜為兄弟,從天竺回國時在高昌住了三年。離開高昌後,盧氏繼續沿西域諸國翻越帕米爾高原,最終在極其艱險的條件下,以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到達天竺。

如願以償

玄奘在天竺的十年間,跟隨和請教了很多著名的高僧,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寺院住持、印度佛教權威傑賢大師學習了瑜伽大師的土地理論,傑賢大師是護法弟子,也是他家的弟子。貞觀十三年,在那蘭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大乘論和唯識選擇論。此後,玄奘還徒步走遍了整個南亞次大陸。

聲震天竺

玄奘的壹個雕塑在Xi安大雁塔完成後,他站在真理和數量的原則上,在群女城的公開辯論會上等了十八天。結果沒人敢出來反駁。結果不戰而勝,聲名鵲起,被大乘旅行者譽為大乘,即“大乘天道”,被小乘信徒譽為木叉。

滿載而歸

643年,玄奘帶著名聲啟程前往中國,帶回了657部佛經。646年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的熱情接待。652年(永輝三年),玄奘在長安吉恩寺西院,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建了壹座五層樓,存放從天竺帶來的經書。1962年,寺內建立玄奘紀念館。大雁塔已成為玄奘西征佛教和翻譯中國經典的建築豐碑。

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唐太宗的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長安設立了翻譯學院(國譯院),參加翻譯的優秀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和東亞各國。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Xi以北約150公裏的銅川市玉華宮,把大約1338卷經文翻譯成中文。玄奘本人最感興趣的是“唯識”部分。這些佛經後來從中國傳播到朝鮮半島、越南和日本。

創建壹個教派

玄奘在翻譯佛經和解釋經文的基礎上創立了中國的唯法派,但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了其他許多教派。

在歷史上閃耀

陸師壹生寫了七十四本,總卷數壹千三百三十八冊(目前有七十五本,總卷數壹千三百三十五冊),是中國所有翻譯家之冠。此外,由玄奘大師口述、弟子邊繼弼和尚書寫的《大唐西域記》是中國歷史上的壹部經典遊記。更何況,由於印度缺乏歷史記載,這本珍貴的遊記成為歷史文化學者研究古天竺地理歷史不可或缺的文獻。近代以來,根據本書記載發掘的考古遺存也證明了淩大師當時所說的是真實可信的,是允許為寶的。

鳳棲原野

玄奘死於林德元年(664年2月5日)2月5日,先葬於白鹿原雲景寺。669年重葬少陵園(又名鳳棲園),建有佛塔和興教寺。

主要理論和著作

(1)五種姓理論。它進壹步發展了印度的五種姓理論,即把壹切眾生分為發聲種姓、邊緣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認為修道的結果可以根據人的先天素質來決定。玄奘在這裏參考了印度各派的學說,對五等論進行了系統的闡述。(2)認識論。玄奘及其學派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的自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人的意識來實現的,即所謂的“唯識之變”。最根本的意識,叫做“雅利安知識”,是世界上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宇宙起源的全部“種子”。3由於明。印明在印度瑜伽系非常發達。在這種密切的關系之後,隨著陳那和保護者的發展,唯知論被緊密地結合在壹起。玄奘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在印度,他提出“唯真知”。回國後,他除了翻譯尹明的主要著作外,還很好地發揮了尹明的辯論論證性質,深化了尹明的立量方法,對破土理論做了很好的分析。玄奘壹生致力於佛教,其事跡多見於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玄奘傳。關於玄奘學派的研究,除了程維《智論》之外,還有三部重要著作,即窺基的《程維智論註》、惠沼的《程維智論壹等》和周知的《程維智論衍秘》。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亞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 上一篇: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ppt
  • 下一篇:史書上有沒有殷珊公主劉楚玉的記載?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