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聶市鎮的古鎮文化

聶市鎮的古鎮文化

1曾經是“晉商萬裏茶路”的起點;

同治年間起,先後有四位晉商在臨湘聶市開設茶樓。從此,聶佳成為“晉商萬裏茶路”的南起之地。聶氏人對晉商友好,平日壹般稱“西科”;聶市商人在武漢進貨時,晉商的大商號經常開支票方便聶市商人。茶葉收購旺季,晉商的資金壹時難以周轉。聶的茶商總是想盡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或緩租茶商的房屋,或用南方來的貨物、百貨、雜貨為晉商墊付茶葉,或集資借給晉商,或與晉商聯手收購茶葉。最後是晉商加工制作磚茶,這* *在聶撐起了磚茶的大旗。聶氏壹些棄儒從商的茶商,也在同樣的商業活動中與晉商文人成為摯友。聶市茶商姚子嘉、山西省茶商康健三就是例子。民國21年,姚子嘉《莫欺齋》出版,收錄《贈康健三》詩壹首(詩名下有自註《山西人茶在聶》),記載了他們的深厚情誼,詩中雲:

藍琴在海上唱成壹家公司,也是老借所有的翻唱。

大量成語是湘水月,故鄉望晉陽日。

書編者追前哲人,入潘宮緬懷少年。

儂也棄儒學賈,願以伐木作類比。

2.這裏曾經是湘北最繁華的城鎮;

茶產業蓬勃發展,農村農民有事可做,搞活了城鄉經濟。舊時聶市茶園有1-2萬畝,人均壹畝多。農民無事可做,也沒有收入。集鎮附近人多田少,壹些有勞力沒田的窮人也有謀生之道。茶店10多家,每家100人,晉商只有5-6人,最多7-8人。他們主要負責采茶、賺錢、護送成品出售,而大量制茶工則依靠附近的農民。茶盒的搬運、裝卸、茶葉的挑選,也為社會上的窮人帶來了希望。解放前,聶氏茶葉主要通過水路運輸出口,即從聶氏起運,經聶氏河、黃蓋湖、長江到達武漢。在水上,有20多艘小木駁船穿梭於聶市和武漢之間,去的時候運載茶葉或谷米,來的時候運載工業品。船主是高潮村河邊壹個叫何的船夫(農民)。在集鎮上,有三個裝卸隊,叫做“騾蹄班”。每個團隊少則三四十人,多則百人。

3.清代湖南聶市茶商發揚茶祖的“敬德精神”;

聶市茶商樂善好施,帶頭修橋鋪路,扶貧濟困。同時,富於民族氣節,不屈服於外敵,可謂是對茶祖“尊德精神”的精彩詮釋。

在清朝光緒年間的“八百裏洞庭湖”上,有壹個致力於拯救海事的慈善機構,開設了益都——越州救生局。聶市雖與洞庭湖無關,但聶市茶商向越州救生局捐了壹大筆錢,這在清朝光緒年間編纂的《越州救生局誌》中有記載。清末民國時期,聶市的茶商也多次捐資從湖北浦陰購買石頭,將聶市1km的老街全部用浦陰石頭鋪成,並修建了下水道。人走街串巷,“天晴雨不渾”;從武漢、天津等地購買鋼板、鋼梁修建聶市鐵路橋,長80余米,寬6-7米,高10米。

方誌勝茶莊第壹代茶商方錫福,原本家境貧寒,靠扛著貨郎走村串戶為生。後來有了鋪面,開始做茶葉生意。他誠實善良。每到過年,他都讓手下人給窮人送錢送肉,深得民心。清光緒中期,義和團運動興起,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壹家茶店的山西老板姓屈。他壹慌,趕緊把壹個箱子留在方西夫家,對他說:“東西太多走不動。請保管好這個箱子,我要回山西老家避壹避。”方錫福看了壹眼,替他收藏了起來。第二年,曲老板回到聶市,卻想不起當初離開的地方。他在方錫福家門前徘徊了幾次,不敢進屋詢問。西府見了,問門外那人:“妳去年送東西到我家,不是來取箱子的嗎?”曲老板很興奮。廉道:“是,是。謝謝大家。”西府進屋後,還給了曲老板。箱子原封不動地交還給趙,並親自打開。西府壹看,所有人都驚呆了。裏面裝滿了金條和銀錠。曲老板非常感激。

4.抗日戰爭時期,聶氏“三老”斷然拒絕了日方要求。

茶商每年在聶市放出的白銀超過654.38億兩。這壹盛況壹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抗日戰爭時期,聶城淪陷七年,長期被侵華日軍占領,導致茶產業大衰退,商業大潰敗。盡管抗戰勝利後有限復興,但仍有65,438+00多家茶店,60多家商號和小康戶遍布各地。

在是非問題上,聶市茶商更具有高尚的氣節。1938 165438+10月,臨湘被侵華日軍占領。侵華日軍得知聶市茶商方漢生、姚子嘉、鄉紳沈中山都是臨湘知名人士,在聶市被稱為“三老”,即答應“保證茶路暢通”、“讓給高官”,並要求他們組織維護會議。行賄未果,三人被捕,送往長安囚禁。不久,方漢生病重,取保回家,當即死亡。聶市鎮老街和聶市鎮河是聶市鎮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聶市河位於臨湘市長安河進入黃蓋湖的入口處。

臨湘市聶鎮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相傳三國時,吳王孫權到湖視察著名水手的訓練,附近的官員和士紳都聚集在這裏接駕,因此得名“解駕城”。“解家”類似於“聶佳”。隨著長期的解釋,“解家市”逐漸被稱為“聶佳市”。

明代弘治的《越州府誌》和清代康熙的《臨湘縣誌》都列為“古城”。舊時“聶市八景”:朱槿景蘭、高橋禹巖、周爽嶽明、都史清泉、康宮古渡、九如落日、唱茶歌、漁舟夜行基本相同;石頭街,石頭牌樓,河邊吊腳樓,遺風猶存。

1987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巴陵大盜》,其古鎮就拍攝於此。因其交通便利,商業繁榮,壹直被譽為“小漢口”。姚文海故居、楊裕興商廈等清代、民國時期的私宅、商鋪至今保存完好;面包、利口酒、碗餅、耙子等風味小吃好吃;背著故事,出門看星星,玩花鼓,玩花燈,是他們的民間樂趣;民國初年修建的天主教堂,主體獨特。

  • 上一篇:歷史之美
  • 下一篇:歷史上河南濮陽四大名人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