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寧波有哪些抗日英雄?

寧波有哪些抗日英雄?

他們可能是當年抗日戰場上默默無聞的老兵,可能是樞紐站裏默默無聞的地下交警,也可能只是抗日大潮中的壹個普通村民和市民...

但是,他們見證了血與火的編撰歷史。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60年後,那些陳舊的身影,那些血淋淋的記憶,漸漸被遺忘,褪色。

今天在寧波還有多少人知道他們?

《尋找民間抗日英雄》,我們將在60年後再次尋找他們,尋找那些塵封的往事和失落的聲音,細述那些飽含情感的英雄歲月和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

茫茫人海,我們已經出發了。

尋找民間抗日英雄》系列之壹。

林·

記者吳海霞攝石九陽壹場戰鬥,壹個人,壹個碼字...三個不同的方向把我們帶進了新四軍老兵林的抗戰歲月。六十年後,這位老人滿頭雪亮的白發,促狹地談起遇到日本鬼子時的危險,卻瞇起眼睛,露出淡定的微笑。

壹場戰鬥:手榴彈擊中了十幾步外的壹個鬼子。

到1945年8月,林在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已有三年多,參加過二十多次遊擊戰爭,最近壹次是在石公山。

“半夜我和吳國安壹起站崗放哨。他在山頂,我在路口。沒想到,進城參觀的日本鬼子出發去寧波,此時正好經過石公山。我上班才半個小時,就聽到正前方傳來鞋子‘嗶,嗶’的聲音。那天晚上風很大,天氣很冷。我倒在地上,地上的柴火亂七八糟。我擡頭壹看,十幾步遠的地方走來許多黃衣日本鬼子。

“當時我很緊張,因為我入伍前壹直沒發槍,只有壹把大刀和幾顆手榴彈。我想跑回部隊去報道,但是這樣會暴露目標,我喊不出來。後來我急中生智,拿出壹顆手榴彈,打開蓋子拉了拉繩子,用盡力氣扔了出去。手榴彈沒有把敵人炸倒,但我給同誌們報了信,我就跑了。”

記者:妳第壹次獨自面對壹群日本兵的時候多大?

林:16是虛歲。他參軍才兩個月。他身高壹米五。他背著槍,摸著自己的腳後跟。

記者:妳害怕嗎?再跑慢壹點,就很可能死在敵人的刺刀下?

林:我不能害怕,但我也不至於害怕到手腳發抖的地步。我就是有點心跳,情況緊急,沒時間想。我只想盡快通知同誌們,見見他們。經過這次冒險,我更有勇氣了。每個人都叫我“小虎隊”。

記者:我參軍的時候才16歲。妳不覺得我有點太年輕了嗎?

林: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學了幾年,給了舅舅牛。1941年,日軍占領寧波,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痛恨他們的行為,壹心想要抗日。而且正好35支隊有個人住我家隔壁,我跟他們比較熟,就決定跟這個隊走。壹個人:我會永遠記得他說的最後壹句話。

琳達是年輕的林洪秀最難忘的人之壹。

“他在戰爭中真的很勇敢,和日本人面對面拼刺刀。日本人的刺刀已經劃破了他的嘴,但他沒有躲開,把手中的刀刺進了日本鬼子的肚子。他沒有後退,扛起機槍,瘋狂掃射,逼近的日軍壹個接壹個倒下……”

琳達去世時只有33歲。“1947年7月,我在山東藤縣作戰。當我爬上城池的時候,我從城墻上掉了下來,成了壹個傷員,吐血。琳達看到了,馬上讓戰友把我背在背上。當時形勢很緊張,部隊要突圍了。琳達把自己的馬給傷員騎,把自己腌制的幹糧給傷員吃。最後她受了重傷,犧牲了。我會永遠記得他臨死前說的最後壹句話,‘走出去就是勝利……’"

林大的勇敢就像壹盞明燈,照亮了抗日戰士林。

記者:琳達當時是妳的負責人,他的言行給妳上了難忘的壹課。那麽,60多年後,妳還記得他嗎?

林:當然可以。我仍然記得我們第壹次見面。他是第五支隊第四大隊的副大隊長,穿著新四軍的藍色制服。他很高,他的嘴被日本刺刀刺傷。他留我吃晚飯,我們五個人,五道菜。晚飯後,他讓我留在部隊。

記者:他犧牲了這麽多年。他和家人有聯系嗎?

林:1997,紀念文集出版,葉飛題字。啟動儀式在慈溪舉行,他侄子來了。在這期間,我們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麽事。他在擔架上咽下最後壹口氣,由於撤退倉促,我們當場將他掩埋。文集出版前,他的侄子專程到山東尋墳,將骨灰運回家鄉上海浦東安葬,並立碑紀念。暗號:密函看起來像壹張白紙。

林後來成了通信班的班長。當時的通信工作包括部隊之間的通信和部隊與地方之間的通信。

日本憲兵隊裏有地下黨特工,這些重要情報都是通過秘密渠道傳遞的。送信時,林穿上便衣,裝扮成壹個割草的農民,肩上扛著壹個草筐,手裏拿著壹把鐮刀。其中壹個聯絡站在張琪鎮,鎮上的聯絡員是壹個像“阿清嫂”的人物,叫“阿七嫂”。林去了她的院子。進房間前,接頭暗號是:“嫂子,要杯茶。”如果她的回答是,“請自便。”林安全地走進房間,從衣服的縫隙裏拿出了那封密函。密函看起來像壹張白紙,但只要壹浸入水中,就會有字跡顯示出來。“阿七夫人”有時會留言讓他帶回去。

如果“阿奇夫人”回答:“我自己沒有茶。”這意味著有些事情發生了變化。林必須馬上走。

記者:和平年代長大的人,看影視劇裏這樣的場景,總覺得神秘而刺激。妳感覺如何?

林:我沒有那種感覺。暗語和密函是當時戰爭環境的需要,壹切正常。在從事通信工作之前,我們都要提前接受培訓,比如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東張西望。現在電影裏的地下黨員,東張西望,疑神疑鬼。那時候我們看起來和普通人沒什麽區別。

記者:妳在送信的路上遇到過日本人嗎?

林:是的。我們通常提前去地裏。反正我們隨身帶著工具,割草種地,看起來和其他農民沒什麽區別。盡量避免被他們質疑。壹旦泄露,不僅妳的小命沒了,還會錯過大事。

記者:後來遇到“阿七嫂”了嗎?林:解放後,我經常在沈宏康同誌家裏見面,“撿”碼字,因為按照當時的紀律,每個人的碼字都不壹樣。

抗戰烽火中的三個定格

二十年前,林退休了。退休後的生活有兩個重點。首先,他參加了委員會的工作,在校園裏和社區裏都能找到他。另壹個就是四處走走,和供銷社的壹批退休老同誌交流。

記者:妳給孩子講過這段抗戰經歷嗎?

林:經常。我的女兒、兒子、孫子、外孫都是聽著我的戰鬥故事長大的。我告訴他們這些,不僅是為了了解我的歷史,也是為了明白他們必須努力學習。我的大孫子現在在法國留學,小孫子即將小學畢業。

記者:現在很多青少年把日本說成漫畫、電器,對60年前的歷史漠不關心。對此妳怎麽看?

林:其實不光是孩子,壹些年輕幹部也不知道寧波淪陷時是什麽樣子。這壹課不僅要我們老同誌來補。不忘國恥。全社會都應該有這個意識。

記者:作為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妳對現在的日本有什麽看法?

林:他們還是很囂張。他們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或侵略行為。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過去的災難歷史不能重演。

記者:抗戰60周年即將到來。妳最想做什麽?

林:我會參加機場的歷史遺跡展覽,通過對比日本人建的機場和建國後建的機場,讓今天的人們了解壹些東西。

記者:妳和抗戰時期的戰友還有聯系嗎?妳想看看妳當年戰鬥過的地方嗎?

林:許多同誌分散在滬、杭等地。10年前,他們經常走動,但現在聯系很少。這些年來,我寫了很多文章紀念那些犧牲的戰友,幾乎記錄了每壹個犧牲的戰友,每壹次重要的戰鬥。我過去常去抗戰過的地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茅屋變成了小房子。現在我去的少了,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不見了。

  • 上一篇:國王歷史上的壹百顆星星
  • 下一篇:朱元璋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