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嶺南園林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嶺南園林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嶺南園林的歷史比中原園林要晚得多。嶺南園林起源於南越,興盛於南漢,形成清代中國園林三大流派之壹。從南漢到清代,嶺南園林不斷發展演變,在宋明時期達到鼎盛。

相傳秦始皇派任琦和趙佗兩位將軍統壹嶺南,後趙佗在漢初稱帝南越武帝,效仿秦朝的皇宮花園。在越南首都番禺,後來是廣州建成了越王臺、白鹿臺、長樂、朝漢臺等嶺南最早的皇家園林。

唐朝初期,嶺南園林包括廣州梨園和福州芙蓉園。唐朝末年,南漢與福建同為五代十國之壹。柳巖建立南漢後,掀起了第二次皇家園林高潮,在廣州留下了西禦園、河南宮、嶽明峽、越秀山、甘泉園、方袁林。福建王把西湖建成皇家園林和水晶宮。

後來隨著嶺南地區割據勢力的衰落,嶺南的皇家園林也就消失了。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興起、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及國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嶺南園林逐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地方民俗色彩。

到了宋代,造園藝術在嶺南迅速傳播,官署園林和隱逸園林發展出以花取勝的傳統。端州,也就是後來的廣東肇慶,北宋宰相包拯任知府時,在縣衙裏建了壹座菊園。“前有軒,土為山,石為基,單稱‘爛穴’”。

在廣東惠州,桂山縣有瓊州安福使李春思修建的驪山園,在這個園的江邊還建了壹個“藏寶閣”。

後來北宋被貶徽州的文學家、政治家蘇軾為其題寫了《徽州李氏千真閣銘》。碑文描述了山園主人“擇勝而居靈”的意境。這個花園:

魏娥城南麓,仙人李芝芳紮根石丘,橫跨飲水河,送飛檐鐵柱,插入清江深處。

可見千真閣以花取勝,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地形建閣。

在廣東潮州,揭陽榕城石馬山腳下的浦口村,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堂弟彭延年建造了壹座“彭園”,這是北宋時期粵東第壹座私家園林。

據《鵬遠圖》記載,鵬遠的布局以山川為主,左邊是松樹,右邊是竹子。有四望樓、連筆亭、月亭、藥園、東堂、書房、武館、水閣、假山等建築。

這個花園占地壹萬多平方米。彭延年特別邀請家鄉江西廬陵的著名工匠負責建造,是為廣東吸收嶺北造園文化的範例。

相傳當時朝廷有壹個叫鄧的特使,到了彭原後大加贊賞,甚至說“洛陽富源、東源、都樂園缺少彭原特色”。可見鵬遠的造園技術是很高的。

漢唐故都洛陽,歷代名園雲集之地。洛陽在北宋時被視為西京,官員貴族建造的府邸園林眾多,可視為北宋中原私家園林的代表。所以當時人們說“洛陽是天下第壹名園”,“洛陽名園天下第壹”。

北宋時期,嶺南園林有徽州白鶴居、海南再酒堂、鄧州十二石齋、廣州西園、高要菊園、陽光西園、新興詩仙園、全州金池園等。在朝陽的馬田山,有著名的吳故居、唐和遊子庵。

相傳,吳到山東鄧州與太守李遊玩時,向致仕官謝要了鄧州諸島的美石十二塊,由海路運回家鄉,安放在舊寒堂。北宋文學家蘇軾,與吳交好,為他題寫《北海十二石》曰:

在近代,許多好事都能引起石頭,但那些沒有占領北海和建立南海的人卻沒有。

這說明南漢造園以花石為先的傳統是被後人傳承下來的。在廣州,由於宋代對外貿易的繁榮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擴大,這種以花取勝的造園特色有了獨特的體現。

北宋名臣俞京在廣州任尚書左承誌時,曾寫下“石天作廣州西園詩”,有句“石中有星,花多外國名”。俞京還在粵北故裏曲江建了壹座西園,曾在那裏接待過壹個“林中提酒”無奈的來訪祖先,並與之合唱。祖無奈,只好在粵西陽江建西園。“舊大陸統治西二裏,奇樹怪石,生而光禿禿,又名盤玉河。”

到南宋時,鶴立堂、文玉堂、景明寺已遍布嶺南。所以粵東、粵西、粵中、粵北都有名園。後來到了清代,廣東中部名園佛山梁園,又稱“二十四石齋”,以石為特色。

到了明代,由於嶺南經濟的繁榮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促進,嶺南造園文化開始向揚州學習,再向蘇州學習,有許多模仿江南園林的痕跡。同時,其自身特點仍發揚花石取勝的傳統,利用氣候條件,逐漸突出明顯的熱帶風光特色,創造了壹大批久負盛名的私家園林。

明末古籍中發現的私家園林很多。廣州郊區有許多迷人的花園。比如:

朱的花園在惠城東北,依山而建...隱居的勝利者也是建成的。

陳子律在城東有壹座“高東別野”,是壹座詩意的花園。廣東新余曾詳細描述過高東別野的迷人風光:

湖中有樓,芙蓉柳繞。三座白色的石峰矗立在它面前,可有幾尺高。湖面上,榕樹堤與竹塢步步糾纏,小樹枝過橋,若接則斷。

.....林中亭臺樓閣以其花命名,幾案窗欞為器皿,各有花像。花是專門的,灌溉是不帶的。

.....岸邊的桃樹裏有壹本書叫《桃花源裏的人》。月桂樹叢的藤蔓壹望無際,行者需要回去迷路。

這樣的風格和韻味,絲毫不遜於江南園林。當時,在城西的南漢舊址上建有華屋、華林花園和西苑花園。城南預計有春天花園、芳華園、南園。城市的西南面有花:

活在藝苑花叢中,士大夫園林多,梯田繡錯,花木美不勝收。

在白雲山南麓的蓮泉坑壹帶,還有壹座陳子莊建造的雲褐色別墅。占地100多畝的寶象湖環抱,布樓樓閣10余座,園內大量種植梅、竹、柳、荔枝。

在越秀山南麓,有壹片李士行的小雲霧林,在此基礎上被改造成了壹個接力園。城北二三十裏有芳春園,桃花有水,可舟航。城西有吳光祿修建的西疇,梅花最盛。還有郭佳媛小北門的濟源(清代改建為海敏寺)和河南的天山書院。

整個明代,嶺南園林不僅有史書記載,在局部地區也有史跡可考,足以說明未必“遠不如中原繁華”。清初,嶺南地區經濟相對發達,文化水平提高,私人造園活動開始興盛,逐漸影響到潮汕、閩臺壹帶。

清代中期以後,日益興盛,在園林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花木景觀等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最終崛起為江南、北方三大地方風格之壹。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余音山房、佛山梁園並稱為“粵中四大名園”,其中以余音山房最為著名。

他們的風格都有鮮明的特點:池、湖呈幾何形狀,這是由於外國和西方的影響;湖邊的建築也是對稱布置,園林小品精雕細刻,花木繁茂。缺點是建築太大。

嶺南園林在清代已經成熟,傳統建築明麗清淡,與北方園林的穩重典雅和江南園林的秀麗典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當時除了私家園林,還有公共園林。

清代嶺南園林主要以山水和寺廟園林為主,表現在廣西的山和廣東的湖。如桂林的七星巖、象鼻山、富博山、疊彩山、獨秀峰等,都是隋唐時期文人墨客所青睞的。

還有廣東的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肇慶星湖,也是三國後南遷的官員開發利用的。其中,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對徽州西湖的貢獻最大,留下了蘇堤、劉茹亭和泗州塔。

嶺南園林有庭院風格、自然景觀風格和綜合風格。庭院式是嶺南園林的特色,緊湊程度堪比外國古典園林。幾乎所有的私人住宅、餐館和茶館都建有庭院花園,如廣東東莞的可園和廣東番禺的余音山房。

明清時期,僅廣東就有50多處私家園林,如高東和林曉蕓、廣州小花坊寨、潮陽袁磊、普寧春桂園、梅州任靜路等。廣西有燕山花園。福建有40多座私家園林,如福州怡園、泉州春夏秋冬四大園林、廈門莘莊園林等。

順德袁慶輝

66037033620

  • 上一篇:歷史劇被限制播放。
  • 下一篇:周統治時期的詳細史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