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夏朝的文明遺址...

夏朝的文明遺址...

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村位於沂水和洛水之間,距洛陽約18km,東西長2.5km,南北寬1.5km。它是夏朝都城的遺址。從65438年到0959年,這裏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其中刀、冠、鈴等小件青銅器是迄今為止中國見到的最早的青銅器。在第三文化層發現了兩座大型宮殿的夯土橋臺。西部壹座,占地約1萬平方米。在平臺的中北部,有壹個宮殿基址,寬8間,深3間,周圍有走廊。在遺址的東南部,還發現了大面積的銅器鑄造和陶器作坊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學家在中國偃師發現了壹處建於二裏頭文化晚期的大型建築基址,這讓考古界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有了新的興奮點。殷墟曾經震驚世界,二裏頭也將引領中國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輝煌。

夏朝的創始人禹建立政權後,為了便於政治統治,將天下分為九州,洛陽當時為禹州。於定都於陽城(今河南登封),離洛陽不過百裏,所以洛陽也屬於夏朝的中心。夏朝第三位皇帝太康(齊之子)在位期間,遷都洛陽。關於這壹點,史書上記載“太康居郡,夷居之,桀居之。”據史家考證,在今洛陽市偃師二裏頭村附近。

夏朝太康繼位後,由於太康貪圖享樂,不關心政治,整天只知道打獵玩樂,導致東夷叛亂,攻占夏都,趕走太康,壹度奪取了夏朝的執政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國”事件。太康失國後,帶著弟弟鐘康逃往東方,不久死去。鐘康的兒子項依靠其他東方諸侯的剩余發展,處境艱難。最後,項的兒子少康恢復了夏朝的統治,這在中國歷史上也被稱為“少康的復興”。邵康恢復夏朝統治後,夏朝進壹步發展。活動區域以伊洛地區的河南為中心,東有東海,西有細河,北有燕山,南有長灘。夏和夷的所有國家都在夏的統治之下。

邵康以後,夏朝幾代都沒有在洛陽建都,直到夏朝最後壹個國王夏傑在位時,才重新找到了都城。這壹點(《史記·吳起列傳》)是這樣記載的:“夏傑的住處左至臨江,右至太華,伊闕在南,羊腸在北。”很明顯,是洛陽的所在地。

壹般來說,夏朝的主要活動中心是洛陽,史書中有記載。然而,幾千年過去了,道訓路古城早已被埋沒在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歷史遺跡。根據史書記載的地理位置,我們判斷夏朝的道訓路在洛陽。由於長期缺乏考古資料,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直到1959年中國社科院專家徐旭帶隊對豫西夏都遺址進行調查,才在洛陽市偃師縣城西南9公裏處的二裏頭村南高地發現了沈睡了千年的夏都。研究表明,洛陽在太康、孔家、高第、夏傑四位皇帝統治時期,曾是夏朝的首都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二裏頭遺址包括偃師二裏頭、圪垱頭、四角樓三個自然村,總面積400萬平方米,四個文化層。據考古發現,二裏頭文化遺址規模宏大,設施齊全,內容豐富。宮殿、墓葬、房屋、道路、水井都有發現,當時的青銅鑄造遺址也有發現,還發現了原始的青銅工具,包括武器、酒器等,說明中國青銅文化的歷史在夏朝已經相當成熟,也說明洛陽是中國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地區。二裏頭晚期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有叢、圭、張等禮器,還有更多陶器,有陶龜、豬、羊頭,還有刻在陶器上的雙體龍蛇紋、龜紋和文字。這些考古發現反映了夏朝文化藝術的發展,也反映了古代洛陽人的智慧。

此外,考古人員還從二裏頭遺址的灰坑中發現了許多陪葬的奴隸,形狀各異,有仰身的、俯身的、被捆綁的、頭部不同的。他們或被苦役累死,或被奴隸主折磨致死,或因當時奴隸制時代的人祭和人祭制度而被活埋,反映了當時奴隸主統治的悲慘。夏朝奴隸主暴虐無情的統治,必然遭到奴隸的反抗,他們憤怒地詛咒夏朝奴隸主的統治,願意和他們同歸於盡。當時,階級矛盾非常尖銳,東方的商族在其首領商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朝最後壹個國王夏傑的統治。經過470多年的歷史,夏朝終於滅亡了。

1959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對“夏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偃師二裏頭進入學者們的視野,中國考古界開始有目的、有系統地發掘夏文化。

此後,中國夏商周三代考古學家對二裏頭遺址進行了連續發掘,發現了大型宮殿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和400多座墓葬,出土了壹批批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二裏頭是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 上一篇:2014中考歷史考點:美國內戰(經典範例)
  • 下一篇:悲嘆歷史的句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