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電視劇《商鞅變法》有沒有不符合歷史條件的地方?

歷史電視劇《商鞅變法》有沒有不符合歷史條件的地方?

2014、10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大秦帝國的裂變》,全面講述了商鞅在秦國變法的歷程。秦孝公和商鞅這兩位難得的政治家精誠合作,解決了壹個又壹個難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徹底的改革。這對夫妻雖然英年早逝,但他們共同締造的秦國法律體系,為壹百多年後秦國統壹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壹切歷史文學都是對真實歷史的藝術加工。文學作品相對於《史記》的幾句話,涉及大量的想象和虛構。那麽歷史上《大秦帝國裂變》和商鞅變法在細節上的主要區別是什麽?

區別壹:重大事件的時間點。

《大秦帝國的裂變》改編自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第壹部歷史小說《黑色裂變》。看過《黑色裂變》的朋友會發現,原著的敘事節奏極其緊湊,仿佛彈指壹揮間就完成了改革。電視劇的敘事節奏比較慢,但也是大事跟著大事。古人常說“秦之急”,電視劇如實還原了人們對秦的刻板印象。

但在現實歷史中,商鞅變法持續了20年,分為兩個階段。這比之前的楚國吳起變法、北宋王安石變法(7年)、明朝張變法(10年)都要長得多。從數據來看,商鞅變法的節奏比較悠閑。

我們結合《史記·秦本紀》來看商鞅變法的幾個時間線;

秦孝公元年,秦國頒布了求德令。魏陽從魏西行入秦。在景健的推薦下,他談到了秦孝公,並通過了面試。電視劇生動地還原了這壹情節。

孝二年,秦國唯壹的大事就是“皇上傳話給皇上”。祭祀結束後,周天子把祭祀用的肉送給群臣,以示禮遇。這就是“天子為天主”的傳統。魏陽在做什麽?史書上沒有記載。電視劇的設定是秦孝公把魏陽藏在雪地裏,讓他安心準備變法。

孝宗第三年,廟裏開會討論秦是否要改革。兩位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摯反對改革,但他們遭到了魏揚的駁斥。於是決定改革,任命魏陽為常,並主持改革計劃。

劇中,秦孝公只在雪地裏藏了魏陽壹個冬天。真實情況是,魏陽在雪地裏藏了整整壹年。為了讓故事更加緊湊,作者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做了很多類似的調整。大部分觀眾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壹個接壹個發生的。事實上,壹些重大歷史事件可能相隔幾年,時間順序與文學作品不同。

區別二:河西之戰不是秦國變法時期唯壹的壹場戰爭。

即位第壹年,就曾“派兵東圍陜西城,西伐戎王”。劇中提到了這壹點。《大秦帝國裂變》說秦國從此沈浸於變法,不與六國交往,也不再發動戰爭,直到河西之戰壹舉收復失地。這和真實的歷史大相徑庭。

無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實歷史中,秦孝公都是壹個冷靜深思、胸懷大誌、堅韌隱忍、心胸開闊的人。但不同的是,《大秦帝國的裂變》把秦孝公刻畫成了壹個後擊高手,類似於越王勾踐。事實上,真正的秦孝公是壹個非常善於抓住機遇並采取主動的人。

七年孝,正好是商鞅變法的四年。與舊敵魏進行外交,並在杜平與結盟。蕭公曾在《求德序》中痛心地說:“三晉攻取我前任以西之地,諸侯卑醜。”自從死後,魯國壹直歧視秦國。主要表現是不願意與秦國結盟。可見商鞅變法確實讓諸侯們開始對秦國刮目相看了。

然而,杜平聯盟並不意味著秦魏放棄歷史恩怨,而是奏響了新的戰爭序幕。

孝八年,商鞅變法第五年,秦軍在元歷之戰中擊敗魏軍。兩年後,秦軍包圍了魏都安邑,魏惠王被迫投降。統壹軍隊的將軍不是別人,正是魏陽,他被提升到秦國的大位。

真實的歷史有時比小說故事更有戲劇性。然而,應該指出,秦軍贏得了這場戰爭,因為它俘獲了壹名非常有利的戰士。在戰爭期間,魏國的主要軍隊圍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他們的指揮官是大將龐涓。次年,孫臏指揮齊軍在桂陵大敗魏軍,“圍魏救趙”就是指此役。魏元氣大傷,無力抵抗,只好投降秦軍。

蕭公逼她在安邑登陸十年後,十二年不打仗。孝二十二年,魏敗於馬嶺之戰。魏陽帶領秦軍攻打魏國,用欺詐的手段俘虜了魏將軍的兒子。這是電視劇裏的河西之戰。魏陽又名尚軍,從此世人稱他為“商鞅”。

孝宗二十四年,秦軍再次在雁門與魏軍對峙。魏軍戰敗,魏被誤擒。

所以,歷史上的秦孝公和商鞅並沒有像越王勾踐打敗吳貴那樣壹戰輸贏,而是主動進攻當時的霸主郭瑋。

當然,他們每次進攻都是抓住魏國主力不在老巢的空隙。強行登陸安邑後,秦壹反常態沒有繼續出兵。這是因為秦國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變法,而魏國是瘦駱駝比馬大,秦國不足以全面對抗。於是秦孝公和商鞅耐心地等了十年,才壹舉打贏了河西之戰。從此秦與魏的關系徹底顛倒。

區別三:商鞅死亡的過程。

很多觀眾認為大秦帝國的裂變把商鞅塑造的太高了。劇中,面對舊族的誣告和新君的懷疑,商鞅不僅沒有為自己辯護,反而主動解除了秦孝公生前留給他的所有保護措施。最後,商鞅主動犧牲自己,換來了秦惠文、龔自謙等人對新法的支持。看過《史記·尚軍列傳》的朋友會認為這種情節設置不符合史實。

據史書記載,龔自謙等人誣告商鞅謀反,秦惠文王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到魏國被擊退,回到自己的封地組織攻打鄭,在鄭太極殺了他。商鞅死後,屍身開裂,家破人亡。

商鞅雖曾在大秦帝國裂變中逃往魏國,回到封建城市,但並未出兵造反。這是作者歪曲真實歷史嗎?

其實關於商鞅之死還有另外壹個版本。

《戰國策·秦策壹世·魏陽之死·魏入秦》:“蕭公已死。在汪卉這壹代人之後,他已經從政很長時間了,尚軍也回來了。有人說,汪卉說,‘如果大臣太重,國家就會有危險,那些離他太近的人也會有危險。今天,秦朝的婦女和嬰兒都在說尚軍定律和莫言定律。是商王反主,王更臣。再說,我丈夫是個商界紳士,我敢肯定國王會懷恨在心的。我希望國王會這麽做。"當回來的時候,把他的車劈開了,但是秦人並不可憐他. "

在這個版本中,商鞅在新王登基後主動辭職退位,秦惠文王聽信讒言,將商鞅接回。也就是說,商鞅沒有打,而是直接進了監獄,被執行死刑。戰國策的說法與《史記》中的記載相矛盾,但與《大秦帝國裂變》的劇情設定基本壹致。可以看出,劇中采用了《戰國策》版本商鞅之死,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史記·尚軍列傳》中的壹些事件。

歷史劇和史記通常有很多不同之處,這是由文學創作的特點決定的。真實的史籍裏有很多感人的傳說,但更像是壹本沒有重點的流水賬。文學作品為了制造矛盾,表達思想精神,往往對零散的史料進行很大程度的切割。文學創作規律是電視劇與史書不符的根本原因。藝術處理不是問題,而是作品能否再現那個時期的社會面貌和時代精神。只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就是成功的歷史文學作品。

  • 上一篇:OSI參考模型有哪些層次?每壹關的基本功能是什麽?
  • 下一篇:星河社會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