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妳認為研究中外美術史的作用是什麽?

妳認為研究中外美術史的作用是什麽?

中國古人常把“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作為畫家提高藝術素質的基本要求。就學習與創造的關系,古人也有各種各樣的表述。但是,對於史學理論的研究與創作之間的關系,卻鮮有直接的論述。原因之壹是歷史理論在過去的歷史中沒有形成壹門獨立的學科。所謂“史”就是對畫家和作品的描述,“論”通常是對壹些具體繪畫技法的總結或對壹些作品的評論。所以這個題目具有現代特征。

在20世紀的歷史發展中,美術史研究逐漸開始以學科為導向,伴隨著人文研究的整體推進,呈現出比以前更快的發展,這種發展速度在80年代以後是前所未有的。

對於美術和史學的發展,史學家不斷提出史學研究與創作的關系。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那些不關註史論的畫家關註史論的作品,壹方面通過此來推動當代藝術創作,另壹方面推動史論的研究,從而確立史論學科在藝術界的地位。

雖然這種敘述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有點被動,但這是基本事實,是這門學科發展的必經階段。體現了該學科的中國特色。

中國20世紀美術史研究與創作的關系可以簡單概括為兩個方面:尋找史學理論的基礎;希望歷史理論支持。

藝術史理論的研究影響和推動了藝術創作。

20世紀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具有不同於歷史上任何時期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如果我們研究這些文化話題中的任何壹個,都必須聯系這些特殊而復雜的時代背景,否則就很難說明問題。這種背景反映在任何文化問題上,都有大致相同的史料和觀點。在這壹歷史背景下,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基本呈現出與時代同步的歷史軌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與歷史發展進程相配合。藝術史理論的研究影響和推動了藝術創作,成為20世紀的壹種文化發展現象。

1,藝術史理論的學習影響了藝術創作的思路。

在20世紀社會動蕩(戰爭)時期,藝術史理論研究往往以社會思潮的走向來決定研究的內容,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從整體上突出了其社會功能,表現出文化功能的偏差。五四時期,“孔家店”、“四大天王”被推翻。從康有為、陳獨秀到魯迅的藝術批評,影響了當時很多人對傳統藝術的認知,激發了改革中國畫的思潮。1949以後,石濤、八大、“揚州八怪”等繪畫僧的研究特別重視他們反叛復古思想的創新精神,不僅成為20世紀中國畫改革的歷史基礎,而且與壹個時期的中國畫創新運動相呼應。對於石濤繪畫語錄的研究,在各個時期都體現了研究者從現實需要出發尋找理論依據,顯示了歷史研究與藝術創作的內在聯系。如60年代初,傅抱石在“新山水畫”創作中,通過“石濤畫語錄”提出“筆墨當隨時代”;上世紀90年代,為了對抗國畫保守勢力,吳冠中還通過石濤《論畫語錄》提出“筆墨等於零”。

在民族化的現實要求下,20世紀50年代對敦煌、麥積山石窟的系統調查研究,是壹個時期藝術史研究與藝術創作相結合的典範。同時,以民族藝術在時代要求下取得的成就,論證了油畫、雕塑、版畫民族化的必然性。

2.美術史的研究對美術創作的主題有影響。

抗日戰爭時期,在激烈的民族鬥爭中,藝術史學家致力於研究歷史上的愛國者,其中傅抱石所著的《中國明末民族藝術家傳》被用來激發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這些具體的研究都體現在藝術創作的主題上。傅抱石的畫中不乏屈原、蘇武等具有民族氣節的先賢。在延安時期的革命美術和50年代的年畫創作運動中,傳統年畫的整理和研究直接影響了當時的版畫和年畫創作,出現了新的“娃娃戲”和新的“門神”。

3.藝術史理論的研究促進了藝術作品風格的轉變。

包括徐悲鴻在內的許多人都討論過中西文化的融合,這成為中國畫與西法融合的思想基礎。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許多畫家投身於中西繪畫融合的實驗,用西畫的素描方法畫出人物面部的陰影,把西畫的審美方式運用到山水畫中,等等,使中國畫有了新的風格。但是,近50年來對蘇聯文藝理論的研究、宣傳和介紹,促進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藝術創作中的廣泛應用,導致了壹個時期藝術創作整體風格的變化。這壹時期對傳統版畫的學習也促進了延安版畫風格與傳統版畫風格的融合,形成了延安以來對德國版畫的借鑒,使水印木刻廣泛流行。

20世紀50年代對西方形式主義和各種流派的批判導致了藝術風格的簡單化。

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關於民族化的討論使油畫的“民族風格”成為暫時的主流。

從20世紀80年代對“四大天王”和趙孟頫的重新評價開始的相關研究,呼應了中國畫領域回歸傳統的潮流,影響了“新文人畫”的流行風格。

當然,風格轉變的原因很多,不壹定是“理論先行”,但歷史理論研究的呼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藝術史學家和畫家不斷變換身份。

在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史學家和藝術家經常變換身份,這可能反映了中國美術的傳統。其中,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壹是雙重身份。也就是美術史家和畫家,或者說畫家和美術史家,這部分的人很多,特別是中國畫領域的,比如黃、潘天壽、傅抱石、、、謝、、...;油畫界如劉海粟、徐悲鴻、艾中信、吳冠中、韓中、...;版畫界如蔣豐、王琦、...;陳之佛、鄧白、羅叔子等工藝界人士。這些人有的在兩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有的成就偏向其中壹方面。

壹個是身份的轉變。最初是畫家或雕塑家,後來成為職業藝術史學家;或者他原來是個藝術史學家,後來成了職業畫家。前者如在法國學雕塑的王子雲,後來專門研究中國的雕塑史;後者和在日本學歷史的傅抱石壹樣,後來成為中國職業畫家。雕塑家王朝文,畫家劉汝渺、蔡若虹都成為了專業的藝術理論家。等等,等等。

社會現實決定了身份轉變的趨勢是史家轉為畫家,或者說大部分是史家兼畫家,這在90年代最為明顯。原因是歷史學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的現實。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藝術史研究生開始批量出現。他們中的壹些人原本在藝術院校學習藝術,後來進入了藝術史專業,他們自然也就改變了身份。另壹部分學藝術或藝術史的藝術史學家,在藝術圈接觸了幾十年後,也悄然進入了畫壇。

當代藝術理論家的作品在展覽和畫冊中頻頻出現,有的還進入了筆會和藝術市場。除了少數畫油畫的理論家,大部分都活躍在中國書畫領域。

身份的變化是20世紀中國美術中值得研究的現象,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它和藝術創作的關系可以解釋20世紀中國美術能夠高度發展的壹個原因。

身份的改變可以促進歷史理論的研究,但它對學科的發展也有負面影響:

1.這種身份轉變對學科發展的直接影響是促進了歷史理論家的人才流失,同時也分散了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理論的註意力。

2.身份的變化動搖了歷史理論學科獨立性的建構。坦率地說,史學理論研究的獨立性就是要明確史學理論的學術基礎和方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畫家們發起的“筆墨”之爭,實際上是身份轉變後基礎理論薄弱所致,同時由於缺乏必要的歷史研究基礎,結論有失偏頗。這也是雙重身份帶來的問題。

藝術史理論的研究是為藝術創作服務的。

藝術史理論雖然作為壹門學科是獨立的,但是離開藝術作品是很難進行研究的。因此,相對於藝術創作而言,藝術史理論的研究是滯後的。

從壹個獨立的學科出發,藝術史理論的研究才能顯示其獨立性。

而中國20世紀藝術史理論的研究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獨立性,而是把藝術創作作為時代特征來服務。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藝術創作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是為社會的需要服務的,所以歷史理論的研究往往反映了社會的需要。

這種服務的特點是在歷史研究中“古為今用”。當然,“用”可能顯示其社會意義,但現實要求往往使研究偏離歷史真實和研究的科學性。如“揚州八怪”研究在六七十年代以“反潮流”的姿態出現,成為清代繪畫的主流,這顯然不符合繪畫史的真實情況。今天的人可以喜歡石濤的畫風,但石濤在清代繪畫史上的地位絕對不是主流形式,在當時的影響也不可能超過“四王五運”。或許還有史學的態度和研究的方法。

當然,在美術史理論中,理論和批評的服務性特征更加明顯。

20世紀90年代以來,藝術批評由服務轉向屈從,成為壹個突出的現象。附庸進壹步發展形成的藝術批評商業化,不僅僅是服務和附庸的問題,還表現出80年代以來商品經濟的特征,從而消解了批評的文化意義。

服務的特性使得藝術批評始終伴隨著藝術創作。服務雖然使藝術史研究失去了獨立的品質,但只要不違反學術規範,並不形成弊端。如果服務轉變為附庸,很可能會引起質變,商業化問題在現代社會不可避免。

從20世紀末到今天,藝術批評的商業化是必須正視的現實。很多藝術評論家在當代藝術評論的商業化趨勢中喪失了誠信,藝術家為藝術評論買單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報刊上發表的評論大多是隱性軟廣告。所以,縱觀今天的藝術批評——吹喇叭擡轎子的惡心吹捧,顛倒是非、黑白不清的隨意叫好,藝術批評幾乎成了藝術家的廣告。這壹切都印證了壹個基本現實:藝術批評的話語和話語權已經成為藝術批評家賴以生存的工具。

藝術批評的市場化與藝術創作的市場化是聯系在壹起的,藝術批評成了揣測藝術創作和藝術家的工具。這種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是20世紀後期的特殊現象。很多藝術家在創作中依賴藝術評論家,忽視自我思考;然而,批評家們的指責不僅誤導了藝術創作,也給當代藝術創作制造了許多問題。另壹部分藝術評論家正在向策劃者的角色轉變。壹些藝術評論家策劃的壹些活動明顯帶有商業色彩或者被商業活動所利用,帶有學術頭銜的評論很難贏得社會的信任。

在市場化的影響下,藝術史理論研究出現了新的模式。80年代以前,從事歷史研究的人多,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少;從事古代史研究的人多,從事近代史研究的人少;專門搞理論研究的人多,專門搞批評的人少;自願評論的人很多,直接收金筆費的很少。現在這種關系變了。

在市場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中,藝術史理論研究處於低迷狀態,但相應的教育和出版卻在不斷擴大,這進壹步說明藝術史理論研究的服務性特征使其無法在獨立中發揮自身的價值。雖然藝術史理論專業在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在增加,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生也在招生,但是投入學術史理論研究的人並沒有增加多少。大部分分流到新聞出版、藝術場館等事業單位。這些人基本服務於商業社會的需求,較少精力投入學術研究。

雖然藝術出版在今天已經特別繁榮,但藝術史理論的出版卻日益萎縮。上世紀90年代,幾本美術史的出版物被翻來翻去或斷斷續續,學術研究成果因為市場原因幾乎找不到出版單位。另壹方面,有大量的藝術史學家忙於處理出版單位的編纂課題賺錢,其中有大量是重復出版。所以,著名的歷史學家都很忙,卻很少有時間沈浸在歷史研究中。

出現這樣的問題,也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面對更多的社會問題。藝術史學家的生活待遇太低,尤其是和藝術家相比,形成了巨大的生活反差。以改善藝術史家的生活待遇為突破口,是解決藝術史研究中現存問題的壹個重要方面。另外,藝術史學家素質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其次,加強歷史研究的獨立性也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上一篇:電信如何查詢短信記錄?
  • 下一篇:2019塔夫茨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