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花城鎮的歷史演變

花城鎮的歷史演變

花城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龍川、興寧、五華的古縣城。秦致龍川縣。據裴淵《廣州記》:本博羅縣東鄉,東龍出地,即洞泉流,因謂之數。《南越誌》記載:“縣北有龍洞山,順時有五色龍,可乘雲出入此洞。”縣名由此而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萍到南越,設龍川郡、趙佗為令,隸屬南海郡。龍川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博羅東鄉(古龍川)出了壹條龍,因之得名;有壹天,龍潭從山上劃入四川,故名龍川。當時的龍川縣幅員遼闊,包括今天粵東的大部分地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趙佗成為南越軍事國王,龍川歸南越管轄。

漢朝

漢高祖十壹年(公元前196年),漢高祖派漢朝特使呂嘉,立趙佗為南越王,趙佗歸漢,守封地。龍川縣仍屬南越管轄。南越國王趙佗曾在此修建宮殿“長樂臺”;丁原第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設漢平南越,龍川屬南海郡。狄鹹建安八年(203),改交州,龍川屬南海郡。狄鹹建安十八年(213),改靖州,龍川仍屬南海郡。吳元年(222),荊州被棄,復邦交國,龍川屬南海郡。黃武五年(226),南海郡設於廣州,不久成為膠州,龍川屬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廢州設在廣州,龍川仍屬南海郡。

西晉東晉

東晉鹹和六年(331),南海郡劃歸東關郡,龍川郡劃歸興寧郡,仍屬南海郡。大和元年(366),龍川析相磊郡,均屬南海郡。

金代興寧縣創建於東晉鹹和六年(331),被古龍川分割統治。縣轄範圍包括五華、興寧全境,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東晉六年(331),興寧郡脫離古龍川郡,隸屬東關郡。興寧縣位於雷公墩(今五華花城鎮)。永和三年(347年),分為古龍川縣和相磊縣。

南北朝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古興寧分析,今興寧位於齊昌縣(府),縣城位於縣城(今興寧)以北5裏的紅塘坪(今楓林坪)。轄區已經換了很多次了。田亮監獄時期(約503年),取消吉昌、相磊兩縣,並入興寧縣。縣治由雷公墩(今五華化城鎮)遷至隴川縣佗城,轄區多次變更。

隋唐時期

隋十壹年(591),廢龍川郡,設龍川郡,郡址在桂山縣(今惠州市東北)。興寧屬於龍川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在原齊昌地區復置齊昌縣,縣府仍設在洪塘坪(今興寧)(今楓林坪)。武德年間,龍川縣改名為周迅。天寶改名為海豐縣。甘源元年(753),改名為周迅,興寧屬周迅。貞觀元年(627年),廢棄吉昌縣,設寧昌驛,屬興寧。武則天天賜二年(691年),回到相磊郡。興寧保留東晉所轄疆域,縣衙從佗城遷回長樂鎮(今五華化城鎮)雷公墩。

五代

五代時,南漢幹衡元年(917),廢棄相磊郡,恢復龍川郡。沿州府遷至龍川。興寧屬於周迅。同年,南漢王柳巖在蘄昌縣原址設蘄昌府,還轄興寧,府設在洪塘坪(今興寧)(今楓林坪)。興寧縣從長樂鎮(今五華化城鎮)雷公墩遷到龍川崖下圩附近。

宋朝;姓

北宋開寶四年(971),南漢王柳巖降宋。棄吉昌府為寧昌驛,屬興寧郡。宋天喜二年(1018),稱長樂鎮。天喜三年(1019),興寧縣由鴨溪尾遷至雷公墩鎮(今五華化城鎮)。自宋西寧4年(1071)起,興寧縣興寧河(今五華河)、尤別溪河(今沁江)劃出,設昌樂縣(今五華河),有2000戶。興寧縣以齊昌縣原有土地為基礎,4000戶。興寧治所在洪塘坪(今興寧)(今楓林坪)。興寧和長樂屬於周迅。北宋熙寧四年(1071),設昌樂縣,縣設昌樂鎮。縣治,又名長樂(今花城鎮),屬周迅。縣治初設長樂鎮,1149(宋高宗紹興十九年)遷至七都九龍崗。

元朝(1206-1368年)

元朝(1292)恢復縣城為長樂鎮。1369年(明洪武二年),徽州由徽州七郡之壹的周迅合並而來。該墻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壹年。1733年(清雍正十壹年),嘉應將長樂改為直隸州。1914(民國三年),因與福建省、湖北省昌樂縣同名,改名五華縣,以中國五華山命名,屬潮順路,治在潮安縣(今潮安區)。同年,長樂鎮改為花城鎮。1936(民國25年)隸屬粵六區行政督察署,轄興寧、梅縣、龍川、大埔、蕉嶺、和平、平原、李安平、五華等9個縣(區)。行署所在地興寧縣是周迅舊址,故壹般稱為周迅地區。1949(民國38年)原為第9區行政督察署。1949 10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星美地區。1952之後,屬於粵東行政區。1954年,縣政府由花城遷至水寨鎮,花城鎮改為其管轄。1956之後屬於汕頭地區。6月1965屬於梅縣地區。1988 1土改市,五華隸屬梅州市。武術流行於五華城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響下,李煒光幼年入館習武。

因為他天賦異稟,苦練內功,壹招壹式,壹拳壹腳,腳踏實地幾年下來,刀、槍、棍、棒、騎、射樣樣都會,武功出眾。他高大健壯,身高七尺,力氣非凡。乾隆十五年(1750),恰逢開科郡考。十六歲的李煒光參加了考試,名列前茅,被選為武生。這堅定了李煒光成為壹名武術家的決心。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請了壹位武術大師在家授課。李煒光不怕辛苦,努力學習,努力練習。他經常以自己的口語信誓旦旦地說“書要讀,拳要練,老婆可嫁可不嫁”。十年寒暑,武功日臻精進,在周邊村落頗有名氣。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煒光出省考庚陳科鄉試,中得狀元,高中武學。但我還是堅持練武,勇攀高峰。他經常穿著40-50斤的自制石木屐(形狀像用麻石鑿成的木屐,外面套著麻繩)練習腿部力量;每天早晚抱三四百斤武功石練臂力。努力是有回報的。李煒光的武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乾隆三十七年(1772),魏禮梁在京設,參加仁臣科考試。宮考壹舉成名,被封為狀元。曾天傑,(1906—1995),1906 9月23日出生於壹個貧困家庭。受地主富家的壓迫,他從小就有叛逆精神。曾天傑在五華中學讀書時,正值五四運動之後,中美合作之初,革命思潮風起雲湧。他刻苦學習,經常閱讀《新青年》、《指南》等進步刊物,思想活躍。1925年3月,討伐軍第壹次討伐陳炯明時,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率討伐軍至五華縣。中學時代的曾天傑已經初露頭角。作為學生代表,他受到了周恩來的親自接見。他向周恩來揭露了五華官僚、土豪劣紳的罪行,得到了周恩來的重視和支持。周恩來的革命啟蒙和指導已經在他的思想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1926年,高中畢業後,他去廣州尋找革命道路。通過表哥曾良(早期黨員)的介紹,我認識了中國廣東區委的黃國梁,並參加了青年團。1926年7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在廣州“四·壹五”事變前夕,他成為中國生產黨的黨員。1927年5月,受中國* *廣東區委委派,回到五華縣,任共青團五華縣委書記,協助顧大存領導五華農民革命運動。8月,他被任命為中國* *。後來脫黨,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他擔任過參謀、上尉、主任和少將。他指揮有方,素有“鐵人”之稱,在廣東國民黨內頗有威望。從中國* * *生產者黨脫離後,曾天傑與中央黨組織和* * *生產者黨黨員顧大存有過接觸和交往。1948年任國民黨A類軍廣東省保安第十三總隊少將團長,手裏有3000人;該團全部裝備美制裝備,是壹種精良的裝備。此後,他還通過同鄉尉健行找到中央香港支部,表示有意脫離國民黨,投入人民。1949年5月,粵東起義舉行。起義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廳長,廣東省政協第四、五屆副主席。

陳敏(支釘),出生於1922,花城鎮塔崗村。歷任五華三區專員、兩廣縱隊教導員、粵中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長等職。65438年至0953年調入教育廳,歷任華南分校高校組織部長、華南農學院辦公室主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86退役。

鄧吉(芮林),出生於1921,花城鎮塔崗村。1939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後任五華縣第壹中學黨總支書記。1943後參加東江遊擊區工作。已退休的廣西經濟幹部學院原副院長。

周少琴,1938出生,花城鎮紅星村人。黨員,副研究員。歷任中山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廣東民族大學副校長、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副院長。早期從事昆蟲和生物氣象學的科學研究。

張金泉,出生於1928,花城鎮滿堂村人。教授。1954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先在河南大學、華南師範學院任教,後成為全國植物地理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生態學會顧問、省級自然保護區專家委員會委員。發表個人(合著)作品10余篇,翻譯作品3部,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1993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事跡載入廣東省高等專家辭典。

鐘,1913,花城鎮塔崗村人。* * *黨員。1933被中山大學法學院錄取。畢業後在粵東、湖南、江西宣傳抗日活動。1940任廣東省文化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負責省委機關報《新南方》的編輯工作。1949年春,任南京軍管會行政司法部副部長兼財經學校副校長。1951年任外文出版社中文版主編。1961年冬,轉入暨南大學學習世界經濟。

曾國華,出生於1937,花城鎮維新村人。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五華縣水土保持實驗推廣站原副站長、高級工程師,廣東省政協委員、縣政協委員。23年來,他致力於五華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撰寫了40多篇論文和資料,50多萬字。研究成果在8個省(自治區)和五華縣62條小流域治理中得到應用,取得顯著成效。1989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上一篇:註塑機節能改造技術的研發歷史和現狀
  • 下一篇:庫裏的歷史粉絲排名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