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欣賞: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泉州開元寺

欣賞: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泉州開元寺

記得唐代詩人杜牧曾在詩中寫道:“南朝有寺四百八十座,多少塔煙雨。”可想而知當時的佛寺有多受歡迎。在中國著名的景點中,泉州有壹座寺廟是從唐朝傳下來的,已經有兩年了。讓我們了解壹下他的歷史。

開元寺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它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文物,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廟。大開元寺後殿,建於唐二年。它原名“蓮花寺”,幾經易名。唐朝二十六年,唐玄宗在趙霞建開元寺,改名。元代二十二年,120院落成為壹禪寺,原名大開元萬壽寺。

開元寺遺址原是黃守恭的桑園。相傳“守夢僧欲將其地化為寺,曰:待桑樹有蓮花,無妨。再過幾天,桑樹要開蓮花了,就成廟了。”因此,開元寺被命名為“桑蓮法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誌,是中國佛教重鎮福建的驕傲。

開元寺布局,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紫雲坪、山門(天王殿)、白廳、大雄寶殿、甘露譚潔、藏經閣。東翼有譚躍寺、全州佛教博物館(弘毅大師紀念館)、準提寺;在西翼,有療養院,功德殿和水陸廟。兩座石塔,鎮國塔和仁壽塔,俗稱東西塔,分別位於大雄寶殿前朝拜亭的東西兩側。

拜殿兩側的古榕樹參天,大雄寶殿的雕刻技藝高超,尤其是梁槽間的24位飛天樂師,在中國古建築中實屬罕見。寺前平臺上的七十二座獅身人面像青石浮雕,寺後廊上的兩根古婆羅門藍石柱,都是明代修寺時從被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廟中搬來的。大殿由近百根巨型海棠式石柱支撐,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塑像莊嚴肅穆,是漢代罕見的密宗體系。大雄寶殿後的甘露環形祭壇是中國現存的三大環形祭壇之壹,祭壇周圍有24個木雕在空中飛舞。

主廠房

天王殿

開元寺山門與天王廟合二為壹,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寺內石柱為梭柱,石柱上有壹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聖人”,是朱所書,大師所書。石柱上掛著壹副木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幅對聯是南宋大理學者朱和近代高僧大師題寫的。天王殿兩側坐著的是密宗金剛和梵天王,按照佛教密宗的規定排列。他們怒目而視,挺胸擡頭,神情十分凝重,與壹般寺廟的四大金剛雕塑大相徑庭。有人戲稱他們為“哼哈二將”。

佛經存放處

藏經閣原是壹座佛寺,由僧人劉建壹於元二十二年所建。元明時期多次重修,民國十四年元英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二層亭子。樓下是和尚念經拜佛的佛寺,樓上藏有各種版本的經書3700余卷。

釋迦牟尼殿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又稱紫雲殿,是開元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第二年,歷經唐、南宋、元、明等朝代的數次劫難與重建。現存建築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遺跡。正殿寬九間,深六間,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它坐落在山頂上,有雙重屋檐,高度為20米。重檐下的橫匾上鐫刻著“桑蓮法界”二字。堂內有86根大石柱,支撐著梁式木架,稱為“百柱堂”。寺內共有76座鬥拱,分布在圓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尖之間鋪有兩座,末端只有壹座。桶上刻有二十四個“飛樂家”,雕刻精美,融合了佛家鳥語妙音、基督教天使、中國飛行曲造型。

甘露譚潔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後的甘露環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級臺階上。甘露譚潔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明末,重檐八角錐形屋頂,四周有回廊,占地645平方米。祭壇分五層,最高壹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的木雕。北京開元寺、戒臺寺、杭州肇慶寺的甘露戒壇並稱為中國三大戒檀香。

東塔

泉州開元寺是東方的“振國塔”。建於唐憲通六年。這座五層的木塔是由創始人文卓禪師建造的。幾經破壞重建,由木改為磚。南宋寶卿三年,改為七級磚塔。如今石塔由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重建,高48。24米。

悉多

西面是仁壽塔,建於五代梁二年。原來是壹座七級木塔,叫無量壽塔。北正四年,賜名“仁壽塔”,前後多次破壞重建,由磚改為磚。從宋紹鼎元年到嘉熙苑,由壹位自證大師由磚改為石,比東塔早十年完工。這座石塔始建於南宋少定元年至嘉熙元年,高44米。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壹模壹樣。

  • 上一篇:皇太極的歷史
  • 下一篇:漢中行政區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