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司馬談的歷史著作

司馬談的歷史著作

詩司馬遷的& gt司馬遷的歷史巨著《史記》不僅在中國史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先河,為中國古代文化樹立了壹座不朽的豐碑。摯友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為“千古之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的總趨勢》)。魯迅稱贊其為“史家絕唱,離騷無韻”(《中國文學史大綱》)

司馬遷,夏陽(陜西省韓城縣西南)人,漢景帝五年(公元前145)生。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的官員。司馬談崇尚道家,曾以黃老學說為基礎寫下《六經要論》,批判總結了儒、墨、名、法、陰陽、道等各種學說。這種家庭傳統對司馬遷影響很大。

司馬遷少年時向當時的古代文學家孔安國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向現代文學家董仲舒學習《春秋》公羊學。他涉獵廣泛,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最終掌握了天文歷法、歷史、儒學等各種理論。

司馬遷在父親死後第三年(武帝元豐三年)正式繼位,38歲成為武帝太史令。就這樣,他有機會在故宮圖書館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與此同時,在司馬遷的主持下,於丁原元年冬(前116)制作了新歷法《太初歷》。同年,司馬遷開始寫巨著《史記》。天漢二年(前99年),司馬遷因替李陵投降匈奴辯護而觸怒漢武帝,被下獄,受貪汙(宮)處分。

大約在鄭和二年(91年前),司馬遷忍受著宮刑的屈辱,憑著毅力,終於完成了他所期望的《史記》“在研究天人之際,可以借鑒古今之變,成為壹家之言。”這部不朽的巨著,前後用了司馬遷大約18年。但當時沒有發表。直到漢武帝宣帝時,司馬遷的孫子楊雲才把它推出來。司馬遷出獄後被任命為秘書。司馬遷是什麽時候去世的?很難確定。有人認為他死於漢武帝末年,他只活了50多歲。這部巨著出版後,被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書》,甚至《太史公書》。

“史記”壹詞是古代史記的統稱,並非司馬遷的本名。

史記的名稱大概出現在魏晉時期。

司馬遷的壹大史學成就就是開創了壹種新的修史方法,這就是後世史家所推崇的“傳記體”。它由紀、表、書、和傳記五種文體組成。

《本紀》按年表記載帝王興衰和重大歷史事件:“表”按時間順序記載重要歷史事件;《書》記載了各種法律法規的演變,以及天文歷法。《世家》記載了從周朝開始建立的王公和有特殊地位的人的事跡;《列傳》記錄了各行各業代表人物的事跡,包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有官員、學者、酷吏、遊俠、刺客、名醫、日本人、烏龜、商人的傳記。《史記》還記載了朝鮮、大宛、烏孫、康居、蔡妍、大嶽、安息、匈奴的歷史,是研究亞洲這些地區和國家早期歷史的極其重要的資料。

《史記》共130冊,其中12冊,10表,8冊,30個世家,70個傳記,共526500字。記載了從黃帝軒轅氏到漢武帝天漢時期近3000年的歷史。

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少數民族、外國歷史。可見是壹部百科全書式的通史。

自司馬遷創立紀傳體以來,這種體例壹直為歷代史家所用,除了條目有所增減或條目名稱略有不同外,整體保持不變。這樣,傳記文體成為中國古代主要的歷史文體之壹。鄭樵在其《通誌》中稱贊《史記》的影響時指出:“百代之後,史家不可改其法,士子不可棄其書。六經之後,唯此壹作。”

司馬遷的第二大歷史功績在於他進步的歷史觀。

在《史記》中,對於贊揚什麽,反對什麽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他痛恨封建專制的殘暴統治,贊揚人民的反抗,同情人民的苦難。比如司馬遷贊揚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所以在《史記》中把陳勝和的事跡列為“壹家”,把陳勝和唐、吳相提並論,肯定了他推翻秦朝的歷史功績。再比如,他還極力描寫項羽推翻秦朝的英雄氣概與狡猾的劉邦形成鮮明對比,把項羽的事跡列入“戒律”,以免因為項羽的失敗而抹去他的歷史地位。此外,司馬遷還表彰了為國捐軀的刺客和敢於對抗暴力的俠士。相反,司馬遷揭露了漢武帝的封建專制統治。揭露漢武帝的殘暴、虛偽、奢侈、放縱。《關門禪》記載漢武帝搞“鬼神”,而《酷吏列傳》記載多為漢武帝的官員。比如司馬遷就用諷刺的語言揭露了漢武帝寵臣張湯等殘暴官員的殘暴和奸詐。

司馬遷不僅承認歷史是發展變化的,而且試圖從歷史生活現象中尋找歷史變化的原因。比如他寫《平之書》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寫《平之書》看東西。”這本“平書”首先記錄了漢初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後來漢武帝由於漢初積累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導致其內外政策的變化,尤其是連年用兵的問題,導致財政困難,經濟遭到破壞,從而導致漢武帝時期的政治變化,等等。《史記》中充分體現司馬遷重視經濟的篇章有:八書兩章:《河曲》記載了於霞以來的水利工作;平之書記載了所有地區。

經濟形勢。此外,《貨殖傳》還記載了壹些發了財的人。可以說,司馬遷為中國史學奠定了重視經濟活動的優良傳統。

司馬遷不僅是中國史學之父,也是世界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之壹。與希臘歷史名著相比,《史記》的特點是它的綜合性,特別是它強調生產活動、學術思想和普通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司馬遷同時代的希臘史家的作品,往往只關註戰爭,或者重視政治和軍事。即使是最著名的希臘思想家和科學家,如亞裏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也沒有提到經濟生活的問題。在我國正史中,關於糧食的記載居多,政治書籍中的《通典》、《通考》都以糧食為書首,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史料,這也是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而這壹傳統是司馬遷所創立的。

《史記》既是壹部傳記史,也是壹部傳記文學集,其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的範圍。《史記》的壹些章節被翻譯成了俄語、法語、英語、德語和日語。《史記》已經成為古今中外不朽的名著。

由於時代的局限,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有壹些缺點和不足。比如有“天命”的神秘思想,有災難,有歷史循環論。《六國年表序》在討論秦國並入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助”的結果。《漢高祖年譜》有“三系循環論”的色彩,認為“三五道之策若循環,則從頭再來”。在《天官書》中,描寫各種特殊的自然現象時,往往與人事聯系在壹起,表現出更多的災難神秘思想。這些說明《史記》在“研究天人關系”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相聯”的神學思想的影響,等等。

《史記》這本書寫出來後,被指責為反對漢朝正宗思想的異端代表,因為它“是非頗荒誕於聖人,道先黃舊而後六經”(《漢書·司馬遷傳》)。因此,在漢代,《史記》壹直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讒言之書”,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公正評價,也使得當時的學者不敢對其進行註釋。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經學的衰落和玄學、佛學的相繼,南朝劉宋的裴燧開始為《史記》撰寫訓詁集。隋唐時期,司馬振為其寫了《索隱》,張守節為其寫了《正義》。北宋以後,在《史記》正文之下,有對上述三家的註釋。自宋代以來,關於《史記》的著作較多,如於涼的《史記之疑》、《崔恕的《史記探源》、《張森愷的《史記新註》、《日本學者吉川晏子的《史記註釋與考證》以及趙翼的《清二十二史註》、《王明勝的十七史論》等。

-

相關文章:

與【歷史】相關的文章:

三國兩晉時期中國茶產業概述[2006-5-16 0:14:07]

南北朝時期中國茶產業概況[2006-5-16 0:16:12]

茶葉的最初利用與茶產業的起源[2006-5-16 0:05:20]

漢代中國茶產業概述[2006-5-16 0:08:06]

留學東方[2006-5-15 17:40:04]

古代秘史

清朝秘史

隋唐野史[2006-5-6 23:25:54]

當前位置:

主頁-& gt;歷史數據-& gt;參考資料-& gt;史記——史家的絕唱,離騷無韻

  • 上一篇:漢高祖劉邦是如何平定漢初三傑的?
  • 下一篇:蘇聯模式有什麽特點,如何評價其歷史地位?明天要交三千字幫朋友找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