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難忘的知青歲月

難忘的知青歲月

2021 1 2月26日是我們71初中畢業生和知青上山下鄉50周年紀念日。時光流逝,當年的知青,是歷史造就了知青,它曾為這壹代人譜寫了壹曲青春的凱歌,鋪就了壹條不可能的人生軌跡。知青也創造了歷史,成為壹個時期的歷史產物,將被載入史冊。現在回想起來,是美好的回憶。

五十年前,我和同學們壹樣,告別了學校,離開了城市,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同期我們班有21人上山下鄉,19人來到遼陽縣劉浩公社,分別插隊下鄉,接受貧中農再教育,分配到公社轉軸大隊,共5人。我被分配到大隊第四生產隊。這是歷史的潮流,也是壹段值得紀念的崢嶸歲月,壹首可歌可泣的歷史頌歌!

回首50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就像電影壹樣,壹幕幕不斷在腦海中呈現,記憶猶新。記得1971,國慶過後,學校的應屆學生即將畢業,離開學校。壹天上午9點左右,有人突然把我叫出教室,把我介紹到校辦老師白的辦公室。遼陽市公安局(當時稱公安局為軍管會)的兩位同誌在此等候。當時不知道,就簡單聊了壹會。壹位老公安同誌遞給我壹份人民日報,遞給我,選了壹篇文章,讓我先看,然後讓我看壹段。被攔下後,我來描述壹下文章被分成了多少段。大概內容是什麽?在我做了壹個簡短的陳述後,我填寫了壹份簡歷。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在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公安工作人員的。因為文革,家庭構成和歷史關系很重要。所以在審計中,我因為爺爺奶奶的歷史問題被公安系統封殺,這是我第壹次有機會到城市工作。我奶奶去世前90歲的時候,還在愧疚!但我沒有放棄留在城市的機會,於是我開始選擇第二次去當兵的機會。我心血來潮給遼陽市武裝部寫了壹封信。幾天後,我把我的信和壹封回信同時退給了學校。我記得,白先生親自找我談過勸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幼稚可笑。在文章裏說出來,讓同學們知道我的壹個小秘密。

6月中旬左右11我們71初中畢業生將開始就業分配。在學生不知道真相的前提下,學校已經進行暗箱操作,部分家長委托熟人做工作,私下操作。我記得我們班主任陳萬峰老師跟我講得很清楚,動員我說:妳是班幹部帶頭下鄉,妳體育好。下鄉後可以考上體院。更不可思議的是,在660名應屆畢業生中,雪雁號召同學們主動報名下鄉,並決定暫時主動加入共青團,以鼓勵應屆畢業生。我是第六個主動報名帶頭下鄉的人。而且還負責說服學校動員其他應屆畢業生到農村插隊。

在火線上,我還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這為我下鄉乃至步入社會、參軍打下了壹定的政治基礎。

70年代初,在遼陽地區,我們71應屆畢業生有四個工作要分配,分別是下鄉、進工廠、轉公安政法、進衛校。大部分學生去農村插隊。那時候的知青都是在苦中作樂,過知青生活的人都難以忘懷。知青是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特有的現象。當時工業落後,城市就業能力有限。毛澤東同誌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爭土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其實我們才初中畢業,學歷不高。我們被俗稱為“知青”。我也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百萬知青中的壹員。

初中畢業後,我第壹次被學校宣布去農村插隊。可以說,這也是我失去留在城市的機會後的自願選擇。當時有壹個願望,就是下鄉後能當兵,去部隊鍛煉,現在考上大學繼續深造。這是我選擇走知青之路的唯壹信念。我的知青生活經歷不長,只有壹年,工作生活太苦太累的經歷不多。但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有壹段難忘的知青上山下鄉的多事之秋,我壹生無悔。雖然去了農村,實現了個人的期望,但是在農村參軍,在部隊生活了20年,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但是,我也渴望知青下鄉,壹去不回。我們這壹代人的歷史是壹個時代的產物,是由歷史命運決定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所描述的是我的個人經歷。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沒有誇張,沒有虛構。雖然我看到的壹切都有壹些負能量,但在當時年輕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知青的生活中,這是具有普遍性的。主要因素是國家貧窮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對生活質量完全沒有需求。解決溫飽就夠了,也許會的。

知青的生活我體會最深,讓我終身受益的是培養了壹種簡單、善良、樂觀、敬業的生活態度,不離不棄,談笑風生。

我是1971年2月27日去的廣大農村,到現在已經50年了。當時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記得遼陽市知青學生中廣為流傳的壹句順口溜,就是“我看著白色的塔尖,眼裏含著淚。如果我要回遼陽,我不知道那壹天”!

所以,在大多數知青心中,那段不能忘記的歷史,已經成為知青學生心中的秘密。甚至,有些時候,心在平時是封閉的,只有在閃電的壹瞬間,才會心潮澎湃。尤其是女知青,在回憶知青歲月的時候,如果發壹篇感言,可能會突然哽咽,熱淚盈眶。這是歷史的現實寫照。

知青是指從19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前,自願或被強制從城市送到農村成為農民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實際上大部分只受過初中或高中教育。我們初中畢業,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達到初中的文化水平。我們被迫下鄉當農民,種田幾年,浪費了青春!

知青下鄉運動也產生了壹系列嚴重後果。比如,大多數上山下鄉的知青在生活上不能自給自足,上山下鄉的知青增加了父母的經濟負擔。安置知青的國企人滿為患,招聘回來的大多去了集體企業和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逐年下降。在人多地少的農村公社,知青和農民為了口糧和工分也有矛盾。這些問題嚴重困擾著黨、國家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知青下鄉後,雖然看到農村和農民的落後、貧窮、醜陋、愚昧,感到震驚,但個別村社的宗族歧視仍然很嚴重,我清楚地了解到民情的實際情況。

但當年相對遠離喧囂的革命氛圍的城市,轉眼間就來到了農村生活,對農民的淳樸、淳樸、厚道,也影響了知青,或軟化了長期革命教育下知青學生僵化、生硬的思想感情,收獲了很多人性和人情味。

在我看來,知青最有意義的影響是認識真實的農村和農民,認識社會的真相,認識人生的真諦。但與此同時,信念崩塌,理想破滅,我對未來深感茫然。特別是對於下鄉三年多的老知青來說,他們情緒低落,思想消極悲觀,這也是歷史時期客觀現實的寫照,在很多知青心中無法抹去。

我去農村插隊的那個農村公社,離市區大概90公裏。當時隸屬遼陽市沙嶺區劉浩公社,轉軸大隊第四生產隊位於太子河下遊。生產隊的壹些農民和村民仍然住在太子河灘的河床上。房子的地基比河床高了3米,主要是為了防止洪水後的內澇入侵。妳下鄉的地方離太子河入遼河口很近。地勢較低,被稱為俗口。水網、稻田發達,魚塘、小溪、排灌站多。夏天的雨天過後,這片土地上的人不靠近土壤,黃泥粘在腳上。在這裏,四季不斷的農活是村民生存的唯壹來源和保障。但是,我們這些十七八歲在城市長大的孩子,真的很難用幼小的身體去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我所在的大隊,當年有26名知青,其中初中畢業生68,70,765,438+0。兩個青年點有9個男生,漢族和回族,其余都是女生,年齡不壹。年齡最大的是馬,26歲的回族女知青,年齡最小的是我,19歲。同時,我們生產隊幾個知青學生調回市裏後,只剩下四個女生,我是唯壹的男生。我去農村的時候,正值寒冬。剛開始幹農活的時候,只是刨糞堆。我拿著鎬下去的時候,大金也刨了個白印,沒什麽效果。我手腳麻木,腰酸背痛,滿臉淚水。農民兄弟們也偷偷嘲笑我。現在,到了冬天,大壩加固,凍塊刨好,用手推車運到壩頂。兩個人壹隊,土塊刨不動,動車推不動,只好用繩子拉車,手心都起水泡了,肩膀也磨破了。我們壹天幹不了多少活,只給半個工人錢。很難說,夥計!含淚堅持。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生產隊隊長楊和知青都叫他三叔。他五十多歲了。他行動敏捷,做事利落。他非常關心我。他總是關心我,體貼我。有壹次他被發配工作時,讓我壹個人開牛車去大隊的糧米加工廠磨米線。我很自在。我穿著被子,穿著麻繩,戴著草帽,躺在牛車上。不久之後,大地變綠了,到處都要鏟玉米地。有壹次,太陽剛剛升起,我扛著工具和村民們壹起鏟地。到了地方,壹眼望去,壹望無際。聽說壹上午只能鏟兩壟,跟不上隊伍,急死了。我成了壹個除秧高手,也成了帶隊的工頭。我告訴老船長,不客氣地把我推倒,拒絕鏟地。

第二天,壹大早,我被分配和幾個年長的男女成員在哈密瓜地裏摘尖。這壹次,楊隊長失望了。我把帶花的樹幹尖都摘掉了,影響了哈密瓜的生長成熟,被社員批評了很多次!

盡管如此,我還是做了幾份令人失望的農活,這對我還是壹個很大的考驗。我不會忘記短生產隊幹農活的經歷。

春天,是稻田插秧的季節。每天都要走十幾裏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插秧,給稻田除草。稻田很大,到處打工的社員來來往往,沒有廁所。農民隨地大小便。剛下鄉的時候我們還不習慣。如果沒有水喝,就在稻田旁邊的低窪處挖壹個洞,通過滲透作用把水浮起來,沈澱壹會兒,然後用手取水,捧著喝。那時候農村沒有農藥,水源無汙染,水質也比較幹凈。特別是每當我耙地插秧除草的時候,我都有三種恐懼:壹是害怕稻田裏的鱔魚,當地人俗稱的狗娘養的,它們在稻田裏搖搖晃晃,橫沖直撞。沒想到,它們現在卻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二是怕水蛭爬在腿上吸血,鉆進腿腳裏。第三,我害怕我會在薄冰水裏的稻田裏工作。經歷了壹個多月的艱苦訓練,嘗試了苦和累的考驗。甚至想起來還有些回味!

剛下鄉的時候,青年點的生活很簡單,生活條件和環境都很差。青年點,面積不到300平方米,由7個房間組成,包括壹個儲存糧食的倉庫,壹個走廊和壹個廚房,另外兩個是男性宿舍,另外三個是女性宿舍。20多名男女知青學生被容納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那時候是隆冬季節,最難熬的是漫長而寒冷的日子。夜晚,昏黃的燈光下,知青們很無聊,哭著,唱著,思念著親人。他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在宿舍裏,沒有書報可以看,沒有收音機可以聽,家裏安裝了音箱。時而傳來敲門聲,時而傳來大隊傳達通知的嘈雜聲。我們的青年營在旅部附近。每天晚上,我經常和幾個知青學生壹起去堆的柴火堆裏,找出看起來是酵素的玉米芯,剁成顆粒,放在爐子上烤著打發時間。就這樣壹天天過去了。秋季前後,老旅部和青年點將改造成村小學,旅部和青年點將搬遷到文革初拆除的破舊寺廟廢墟,青年點將重建幾間瓦房。由於搬家匆忙,土壤還沒有幹透,室內陰涼潮濕,四周墻壁上的冰霜刺眼。夜晚生火,屋頂文明落雨,墻壁角落也流淌著融化的霜水。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蓋好的被子都濕透了,結成了冰,只好拿到戶外曬涼。冬天太陽照射時間短,融化結冰,晚上只好拿到宿舍用。男生戴著棉帽睡覺,早上起來。人下了床,帽子還凍在墻上,摘下來還得戴在頭上,因為冬天太冷了!

夏收小麥季節,天氣炎熱,正值夏收忙季。記得有壹次,幾個女知青學生,在拔麥子回青年點的時候,手心都是血泡,步履艱難地走回宿舍,淚流滿面。當時我在男生宿舍休息。聽到這裏,我心裏酸酸的。突然,知道了壹些事情後,我和三個男生跑到大隊的魚塘,跳進魚塘裏,在水裏摻雜草,圍上壹些魚,改善壹下生活。雖然,行為過激,但是覺得很幸福,都是少年,男生相對比女生要強,吃苦,不屈服。當年,知青的生活特別苦。最後壹餐是清水無油的白菜湯,玉米面鍋上蓋著大餅子。現在叫鍋,鍋上蓋著玉米餅。鍋底是蔬菜湯,所以沒在家裏住過。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幾乎每天都是含著眼淚吃飯。每次聽說村裏有人殺豬,我們男生就搞AA制,買幾斤豬肉,拿到廚房找幾個女生嘗嘗。這就像結束了新壹年的無肉飲食。

65438年冬天+72年2月,征兵工作開始。我和大隊書記田書立壹起去公社開征兵會。我負責記錄和整理材料。會議確認我們大隊有三個名額當戰士。這也是我第壹次有機會離開農村去找工作。會後,我接近了部隊領導幹部,做了大隊書記。我想參軍。部隊首長和接兵的幹部都認出了我。兩個願意接受我去他們部隊的部隊發生了爭執。但是,大隊田書記不同意我當兵。他親口跟我說,現在我培養妳入黨,以後接手我的班。聽到這裏,我有點疑惑。入黨的時候,我能夠調回城市,培養成壹名農村幹部。那時候我不懂事,很焦慮。而且,我當秘書很努力,反復。最後,我應征入伍了。

在過去50年裏,我回過4次家鄉,插隊時還去過農村,看望過仍生活在那片沃土上的父老鄉親。1974年,我第壹次借部隊出差回老家的機會。剛進村的時候,碰巧遇到壹群老鄉。在聊天咨詢的過程中,很神奇的是有幾個老鄉還清晰的記得我,並且叫出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興。這裏的鄉親們至今還記得我,這讓我終生難忘!

  • 上一篇:中國石雕的發展
  • 下一篇:求推薦好看的小說,玄幻,城市,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