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歷史材料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歷史材料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歷史材料問題的能力

材料分析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題型,占分值的比重很大。河池市中考歷史材料分析的分數是16,材料分析是中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壹。因此,在中考沖刺階段要進行專項訓練,指導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為中考做好準備,贏得勝利。那麽,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中考歷史資料分析題的能力呢?

第壹,註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掌握考點基礎知識是答好中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第壹關,因為基礎知識是答好材料分析題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壹定的基礎知識,才能理解材料,做好材料分析題。近幾年中考歷史試題中的各類題型都側重於基礎,那麽如何落實基礎知識是我們所有初中歷史教師和即將畢業的學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註重基礎知識,通讀活教材。中考加強了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考查廣度和力度。所以,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吃透課本知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掌握中考史料分析題的提問方法和答題技巧

從近幾年的中考模擬試題和歷年各省市試題分析,得出材料分析題的提問方式大致如下。

方法壹:問題內容是答案材料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和現象。

解題技巧:這類問題的答案往往出現在材料中,所以要引導學生從材料中尋找答案。

例:(2010河池壹模)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壹: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教版)

材料二:(這次會議)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把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搞亂了,是改革開放的開始。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人教版)

請回答:

(1)材料1指的是什麽會議?(1)請寫下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2分)

(2)材料2指的是哪個會議?(1)這次會議使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2分)

(3)總結兩次會議的共同點。(2分)

材料壹和材料二是會議的歷史意義。第壹個材料是遵義會議,第二個材料是中共十壹屆三中全會。要回答第三個問題,我們應該分析和比較給出的兩個材料,找出它們共同的歷史意義。比如遵義會議的意義是“黨的歷史上生死存亡的轉折點”,中共十壹屆三中全會的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所以得出兩次會議的共同意義是都是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

(參考答案:(1)遵義會議;內容:集中力量解決薄谷開來等人的軍事和組織錯誤,取消薄谷開來的軍事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2)中共十壹屆三中全會(1分);這次會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三)這兩次會議都是黨的歷史上的轉折點。)

方法二:問題內容根據材料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和現象,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回答問題。

解題技巧:這類問題的答案往往出現在課本中,所以要引導學生利用材料給出的信息在課本中尋找相關答案。

例:山東省濱州市2010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淩,中國的現代化探索艱難起步,曲折前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壹:中國的文武制度,壹切都遠在西方人之上,光靠火器是不行的...中國要想壯大自己,不如學習外國的利器...

——李鴻章

材料二:109之前那個無聊的夏天,再壹次見證了舊制度的腐朽。快子壹刀砍下了六個愛國者的腦袋,也斬斷了所有試圖通過改良來救國強軍的人的幻想。譚嗣同死的很平靜。他認為國家不富強是因為沒有人為變法救國而流血。戊戌變法被扼殺了,但“六君子”的血沒有白流。

-2007年復興之路

材料三: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我們想要壹場國家革命,因為我們不想讓少數滿族人獨裁。我不希望君主專制,所以我要政治革命;我們不要少數富人的獨裁,我們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

(1)根據第壹個答案,李鴻章等人的探索叫什麽?請舉例說明李鴻章在這方面的具體活動。

期刊文章的分類查詢在期刊庫中。

(2)材料2中描述的戊戌變法的經濟主張是什麽?為什麽說“六君子”的血沒有白流?

(3)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旗幟,材料3中的哪壹句話是三民主義中“民權”的體現(請在材料中劃線)?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從第壹份材料中提取“李鴻章,自強不息,學洋兵器”等重要信息,得出以下結論:第壹份材料反映洋務運動;根據材料2中的“譚嗣同,戊戌變法及給定時間:2007 -109 =1898”,得出材料2反映的是戊戌變法;從材料3的重要信息如“希望少數滿人專制,所以要政治革命,要孫中山”得出材料3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因此得出結論,本題是以中國現代化探索為主題的背景材料的史料分析,考察考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最後根據歷史知識回答問題。

參考答案(1)洋務運動。成立江南制造總局、上海海運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成立北洋水師。(只回答壹個問題)(2)發展農業、工業和商業。戊戌變法對社會起到了啟蒙作用。(3)第三個材料中,“我不要君主專制,所以我要政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方法三:問題內容聯系實際,談開悟。

解題技巧:這類問題的答案可以按照“做什麽(評價材料)-怎麽做(聯系實際)-為什麽做(表達決心)”的思路來做。

例:(2011年河池模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不再允許地主買賣農奴,幹涉他們的生活...

材料二:過去的西方文明史是外國人介紹的。從現在開始,我們日本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把西方文明帶入中國。

請回答:

分別寫下材料壹和材料二反映的歷史事件。(4分)

材料壹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兩國有什麽共同影響?(2分)

這兩個國家的崛起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

分析:(1)根據《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及法律規定的內容》資料,第壹份材料反映的事件是1861年的俄國農奴制改革;根據“日本人要用自己的雙手把西方文明帶入中國”這壹重要信息,第二個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明治維新。(2)從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來看,得出它們的共同影響是兩國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3)上述兩個國家的崛起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解題技巧是:材料反映了什麽——“改革開放促進社會發展”,我們是怎麽做的——“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我們為什麽要做——“因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參考答案:(1)材料壹: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材料二:日本明治維新;(2)兩國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3)啟蒙:改革開放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不竭之路;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政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三、掌握中考歷史資料分析題的解題步驟

第壹步:閱讀——解決問題的基礎

材料題由兩部分組成,壹是材料部分,二是提問部分。

在閱讀材料時,壹定要註意完整閱讀,即不能忽略材料的標題、註釋、出處。這些說明性的文字,往往能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背景、作者、身份等信息,給考生壹些提示和引導,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他們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不應該錯過。

第二步: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同時,閱讀也是壹個思考的過程。在尋找的過程中,要邊讀邊思考,從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大致了解材料告訴我們什麽信息,判斷這些信息與什麽歷史內容有關。這叫做閱讀材料為下壹步做準備。但是為了理解材料,要求平時註意基礎知識的積累,這壹步就可以過了。

第三步:回答——解決問題的立足點

經過“看”和“看”這兩步,答題思路就有了,只剩下最後壹步就是整理答案了。組織回答時有幾個問題需要註意:

1.妳問什麽就回答什麽。

緊扣題目的意思,從歷史來討論。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壹,對號入座,堅持“有問必答”,不留材料,隨意發揮,答非所問。

2.註意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字跡工整。

材料分析題對答案的要求是本質比本質貴。註意問題的分數。如果分值較大,回答要詳細壹些。如果分數小,回答要簡潔。如果妳有字數要求,那就更要小心了。動筆之前好好想想。

3.要適當使用歷史術語,少用白話。

4.看分數,由分數決定多少分或多少字回答(註:材料分析壹般是壹點點)

  • 上一篇:國美在中國最早從哪裏起步?
  • 下一篇:黃軼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