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近幾年廣東高考歷史主觀題有哪些?(關註經濟、政治、軍事或文化)

近幾年廣東高考歷史主觀題有哪些?(關註經濟、政治、軍事或文化)

廣東高考命題有四個特點:

1,學術,我們高考的命題基本是CUHK三個老師,師大三個老師,暨南大學兩三個老師。短短四個月,我們就進去命題,五月份就可以完成命題。短短壹個月,壹定要拿出自己學術前沿的東西,都是老師做的。

2,政治學科可能時代性更明顯,歷史是隱性考察。比如從社會群體考察農民工的介入,就要註意這壹點,然後從古代的問題切入,從我們關註的熱點切入,但是要在歷史的基礎上。高考是壹個點帶動壹塊知識。

3,情境性,高考受字數限制,跟高考壹模壹樣。他壹般都有字數限制。比如綜合文獻的字數不能超過6500。去年選擇題是1200,主觀題是800,也就是說用詞要非常簡潔。所以很多歷史都喜歡借鑒地理,這樣也節省了文字的篇幅。這短短不到1千字的篇幅裏涉及到了什麽知識?

4.最後壹個是基礎。不管怎麽樣,都是知識的轉移,學術怎麽飛。但最後還是會落入歷史,這是國家綜合文學。上海高考不是這樣的。都飛出去,回不來了。廣東的高考歷史味道很濃,尤其是教材。

近五年廣東歷史試題比較

1.問句結構對比

從1999開始,歷史高考試卷在全國跨世紀高考改革過程中取消了選擇題,開始使用特殊的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到目前為止,三大題的結構五年不變。預計2004年,三大題型比例定為:選擇題約49%,材料分析題約24%,問答題約27%。

近五年廣東高考歷史卷三大題型占比數據見表1:

表1:1999-2003年廣東卷題型結構對比

選取年度主題材料,分析問題,回答問題,回答問題。問題比例為199377449.3% 33624% 34026.6% 200037449.3% 33523.3% 34127.3% 2001307550。2307550%33724.6%33825.3%2003257550%33422.6%34127.3%

從表1可以看出,2003年的歷史卷對2002年的三大題分值進行了小幅調整,基本恢復了1999-2001年的比例,即50: 23: 27。但總題量下降,主要是選擇題又被切了。近年來,高考歷史選擇題數量不斷減少,從1999的37題減少到2003年的25題,減少率為32.4%。因為選擇題第壹部分總分沒有變化,每道選擇題的分數從1999的2分增加到2001的2.5分,2003年又增加到3分,占了不少分,所以今年應該不會再增加了。

2.內容結構比較

高中歷史的學習內容主要涵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三個板塊,也可以概括為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個系列。

近5年歷史試卷各板塊和系列的賦值比例見表2。

表2:1999-2003年廣東卷知識板塊系列內容結構對比

內容19992000200120022003分數百分比分數百分比分數百分比分數百分比中國古代史4026.7% 3926% 4026.7% 3825.3%中國近代史5939.3% 6040% 6040% 5939.20029000006 4% 5134% 5033.3% 51385438+0711.3% 149.3% 53.3% 3020% lo 6.7%

從1999年開始,“考試筆記”占三大板塊的比重壹般定義為:中國古代史25%左右,中國近代史40%左右,世界近代史35%左右。近五年,中國近代史的分數比例相對穩定,而中國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分數比例有所微調。與2002年相比,2003年的《中國古代史》降低了2分,世界近現代史增加了分值,使全卷的內容結構更加合理。試卷實際分數分布為:中國古代史38(選擇題15,材料分析題1 13,問答題1 13),中國近代史59(選擇題12 36,材料分析題L 65443)。問卷1 13)、世界近現代史53(選擇題8 24、材料分析題L 14、問卷1 15)。

2003年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系列的分數特點是政治史太多(選擇題17,51,材料分析題2,24,問答題3,29,合計104),比2002年的22高,比例增加了14。經濟史內容和2002年差不多,略減2分(6道選擇題18分,3道材料分析題8分,2道題10分,共36分)。文化史內容大幅減少,在2001旁邊進入低谷(選擇題6分,材料分析題0分,問答題4分,共計10分)。2002年,合理的串聯結構再次被打破。

由於考試說明中對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沒有特別規定,三大系列的結構多年來壹直處於歷史命題的交錯波動狀態。從表2也可以看出,近五年的政治史考試率呈現出明顯的大年小年現象。2003年的政治歷史是大年,但2004年是小年嗎?值得思考。從2001開始,文史考率也有大小交替的規律,應該引起我們的註意。在中小學課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按照三個系列設計了三個必修學習模塊,包括25個古今貫通、中外相關的學習題目,作為所有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本內容。此外,還設計了6門專題選修課。高考歷史命題即將面臨與課程標準的銜接問題。如果三大課題的比重繼續不合適,勢必會給中學歷史教學帶來不良的導向,導致師生對課程改革的誤解和沖突。雖然2003年《考試筆記》刪除了更多的文化史內容,但與文化史相關的二級題還有10,三級題有29個,所以經濟史的內容就更多了,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命題空間。

3.知識覆蓋面

歷年來,歷史的命題都非常註重知識的覆蓋,廣東試題不在此列。與“考試筆記”題目相比,2003年廣東考題的知識覆蓋更為合理,統計數據比例如表3所示。

表3:2003年高考歷史知識覆蓋面(廣東卷)

統計項目: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描述標題為6261545123 633107實際調查為69141665438。

2003年,雖然試題數量較1999大幅減少,但仍保持了與當年相同的覆蓋率,體現了這套試卷對歷史知識的全面包容。這是近年來高考改革發展的壹大趨勢。

4.主觀題放置的比較

五年來,廣東卷的主觀題似乎很正常。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表4:1999-2003廣東歷史試卷與2004年全國高考試卷主觀題對比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春季話題古代史①商鞅變法②西漢至宋代, 南方經濟的發展①戰國西漢時期重農抑商②水稻的發展及原因①人口遷移的三種方式②北宋的治國方略②秦漢時期的稅收負擔與社會穩定②宋代對外貿易發展的原因①中、北宋時期的社會生活 明末①秦、隋、漢、唐時期國家統壹的維護②唐、清時期廣州的經濟地位;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鄧小平的75年整風;解放戰爭時期;民主黨派在中共八大後主張變革;榮氏家族的民族企業;建國初期對待私人資本主義的政策;教育現代化的比較;建國初期的政治經濟變化;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孫中山對統壹的維護;79和平宣言;壹國兩制;現代屈辱外交與新中國外交的世界歷史:盧梭的主張;論②德國版圖的變化(三圖)①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的原因②二戰後美歐經濟關系①法國啟蒙文學(費加羅的婚禮)②英法綏靖政策①拿破侖戰爭與壹戰的比較②歐共體的演變及原因①日本的大陸政策②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過程①從洛克的三權分立到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到美國的憲政實踐(32分)。

從表4可以看出,近六年來,中國古代史主觀題是串聯考查的(以五代十國為分界點)。之前的大題落在戰國秦漢三年,隋唐近兩年,1年(人口遷徙)是大題,與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有關。下壹個大題目基本是前四年落在宋朝(水稻和南方經濟也是宋朝占主導),後兩年落在明清。從宏觀上可以發現,1999到2002年,主要考察了秦漢史和宋史。從2003年開始有轉向隋唐史和明清史的跡象,2004年的春季題也表現出這樣的特點。基於對新課標和新考試大綱的分析,我認為秦漢、隋唐、明清是我們應該註意的重點。

中國近代史基本以1949為界,前後大題。近代史的大問題基本都在舊民主革命時期,2000年除外。考察的重點是中國的現代化(國際上稱之為現代化)。比如1999年的“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的開始;2000年的“民主黨主張”是政治民主化;2001的“榮氏家族”是經濟產業化;2002年直接考“教育現代化”;2003年直接考察中國現代化進程。近四年來,近代史的重大課題有建國初期(1949—1956)、文革時期(1999)、2000年十年探索時期。前四年重點講建國初期的政治和經濟。近年來,我們註重民族政策、外交成就和統壹戰線。綜上所述,中國近代史的重點是現代化,中國近代史的重點是過渡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統戰和國防。

世界近代史基本以壹戰為界,前後有兩大議題。考察的主線有兩條,壹條是現代化,壹條是全球化。比如1999年的盧梭,2001的法國啟蒙文學(費加羅的婚禮),2003年的日本大陸政策,美國霸權的歷程,2004年春季高考的三權分立,基本都是圍繞現代化展開的。2000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二戰後美歐經濟關系”、“拿破侖戰爭與第壹次世界大戰”、“歐洲共同體”等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全球化展開的。可見,世界史的復習應該以“現代化”和“全球化”為理論旗幟,以這兩條主線作為構建知識體系的總綱。如今,歷史學家已經把“現代化”和“全球化”作為研究世界歷史發展的靈魂。著名歷史學家齊和在2003年6月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講述世界近代史時也采納了這兩個觀點。建議妳查閱壹下2003年底《南方之窗》轉載的錢乘旦教授的講座手稿《1500,世界現代化的開端》。從國家歷史的角度來看,法國歷史是壹個考試熱點。除了2003年,每年都有關於法國歷史的題或者有壹部分涉及法國歷史。1999,德國歷史考了幾個國家的卷子;2003年的《日本歷史》大受歡迎;近幾年,美國歷史也嶄露頭角。2003年考“美國霸權形成的歷程”,2004年春考“1787憲法”。可以看出,法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的檢查頻率都很高。

5.廣東歷史試卷特色鮮明。

①近五年來,試卷篇幅不斷縮短,選擇題數量逐年減少。1999和2000年有37道選擇題,2001和2002年減少到30道,2003年再次減少到25道。

②貫徹“依靠知識,用能力構思”的指導思想。在命題的科學性與試題的包容性和發展性相結合方面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非選擇題的設計,既源於教學重點,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具體表述,呈現出增加學科內容綜合程度、開放選材的命題傾向,既體現了對考生學科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查,也體現了對創新意識、應用能力、遷移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考查。

③適度控制學科能力深度,合理降低試題難度。大部分題目難度適中,沒有令人費解的問題,便於考生回答,體現了理想的難度搭配,有助於考生在考試中發揮正常水平。

(4)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

以2003年的考題為例,題目設計兼顧了知識與素質、歷史與時代的聯系,選材體現了社會現實和素質教育。比如1題(相愛相殺,治天下而不相攻),26題(社會風氣和思想),27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28題(日本大陸政策),29題(用時間和人力分析貞觀統治出現的原因),3l題(美國逐漸確立霸權地位)都體現了這壹點。

2004年春,試題真實感更強。針對臺灣省問題,設計了7道選擇題,從65438到0979的和平統壹與壹國兩制宣言。針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設計五道選擇題,比較近代屈辱外交和新中國外交;針對黨的十六大對政治文明的新提法,設計了壹個32分的題目《歐美三權分立從理論到實踐》。針對珠三角的經濟繁榮,設計了“廣州在唐朝、清末、改革開放後等不同時期的經濟地位變化”的主題。

⑤從2000年開始,試卷中再也沒有出現利用地圖、圖片或表格提供思維意境的題目,放棄了以往歷史試題中地圖、文字、表格相結合的做法。這是壹種疏忽,還是有所隱瞞,值得我們深思。

⑥每年都存在超越現象。2003年有5題和6題超出了考試說明的範圍。我們應該註意教學大綱中刪除的內容。

⑦2003年廣東歷史卷提高了世界史的分值,這是新課標的要求。它順應了形勢發展的需要,能進壹步引導教師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對中學歷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世界史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壹個薄弱環節。隨著當前世界形勢的變化和中國與世界聯系的日益廣泛,世界史知識在國民教育和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希望對妳有幫助,希望采納,謝謝!

  • 上一篇:奧斯威辛為什麽要殺猶太人?
  • 下一篇:歷史上有哪些叫匡的名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