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日本的情況。

日本的情況。

導言日本

日本是位於歐亞大陸東側、太平西北的弓形島國。北緯20 -46度左右(和北非到南歐的緯度差不多)。該地區從北到南長372,000公裏,2,500公裏由許多大小島嶼組成。日本的主要島嶼是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本州分為五個地區:東北、關東、中部、馮靜恩和中國。日本約四分之三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平地的缺乏限制了農業用地和城市用地的使用。有6543.8+0.3億人生活在這片狹長的平地上。因為日本幾乎在溫帶的中間,氣候壹般是溫和的。四季變化非常明顯,春秋兩季氣候非常宜人,夏季(6、7、8月)由於太平洋吹來的季風,天氣悶熱。相反,冬季(12,1,2月)由於大陸性季風,相當寒冷。因為日本列島南北狹長,地形也很復雜,地形也很復雜,所以地區不同,氣候也很不壹樣。在北海道和本州靠近日本海的壹側,冬天會下雪,有時會使山童癱瘓。利用這樣的氣候條件,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喜歡夏天在海裏沖浪,冬天在山上滑雪。

國花和國鳥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把櫻花視為國花。日本古代神話中有很多關於櫻花的傳說。櫻花受賞時清脆整齊,人們把它與武士的人生觀聯系在壹起。nbsp日本各地都有櫻花觀賞勝地。每年春天,櫻花盛開的時候,家人和公司同事都會在櫻花樹下安排壹場酒席。喝酒、唱歌、跳舞、賞花、自由交流,對日本人來說是壹種享受。在賞花季節,人們歡樂的場景也成為日本壹道迷人的風景。神話傳說中經常提到的雉雞是日本的國鳥。雉雞是日本特有的鳥類。男女在大小和顏色上有明顯的區別。雄性雉雞有紅色的臉,深綠色的脖子,胸部和腹部,略帶紫色的背部,長長的尾巴和許多黑色的帶狀羽毛。雌性雉雞是淺棕色,有黑色條紋和短尾巴。野雞生活在農田附近的草地和灌木叢中。它們的巢建在地面上,以水果和昆蟲為食。

富士山

浮圖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它是典型的圓錐形休眠火山,冬天在半山腰被大雪覆蓋。雪景為浮圖山增添了壹種美感,成為日本的標誌之壹。富士山就像壹個巨大完美的圓錐體。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富士山上可以看日出和雲海。它也是壹個旅遊勝地,壹年四季都吸引著遊客,所有來日本的外國遊客也被吸引去看富士山的風景。受其多山地形的影響,日本大部分河流都是短而湍急的,最長的信濃河只有367公裏。日本的河流由於落差大,雖然可以用於水力發電,但幾乎都不能用於水路運輸。山裏有湖,清澈見底,很美,但面積不大。最大的湖是琵琶湖,面積674平方公裏。最深的湖是天則湖,水深423米。此外,霞浦湖是壹個由沙丘和沙洲與外海隔開的鹹水湖,面積1.68平方公裏。

氣候

日本列島南北長3000公裏,橫跨亞熱帶到亞寒帶。由於受復雜地形和洋流的巨大影響,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顯著。受常規季風影響,冬季寒流南下,夏季熱帶氣流北上。在這兩種氣流的影響下,冬季和夏季各持續幾個月,而處於季風之交的春季和秋季各持續兩個月左右。受太平洋暖流影響,日本列島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65,438+0,600-65,438+0,700毫米,早春至夏季作物生長期經常下雨,尤其是6-7月的雨季,每年8-65,438+00時西南地區經常遭受臺風襲擊。冬季,西北冷季風來襲,日本海沿岸降雪較多,使這壹地區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多雪地區。新潟縣等地每年積雪深達4-5米,與太平洋壹側陽光明媚、氣候幹燥形成鮮明對比。本州南部夏季炎熱,幾乎和東南亞壹樣,是典型的陽光林帶氣候。夏季有3-4個月與東南亞氣候相同。因此,土豆、水稻等南方植物成為日本農耕文化的基礎,進而使日本文化具有典型的南方特色。

文化

日本是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國家。由於日本民族非常保守,現代日本文化不僅表現出悠久的歷史和日本相撲的傳統,而且還有相當歐化的傾向。日本的文學作品、影視藝術,甚至書法,都呈現出新舊結合、東西結合的特點。當妳遊覽日本城市時,妳會看到與現代摩天大樓相鄰的古樸典雅的寺廟和神社。用絲弦演奏的民歌和節奏感強的迪斯科也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日本有很多交響樂團,音樂水準被公認為世界壹流。茶道和花道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藝術。茶道通過壹套精致的奉茶禮儀來表達高雅的藝術。花道就是把剪下的花、枝、葉插在壹個器皿裏,表現美和活力。茶道和花卉圖案是日本女性的必修課,成為文化和教育的壹個方面。

日本人熱愛運動。在日本打高爾夫球是壹項經常性的體育活動,許多人喜歡它。幾乎每65,438+00人中就有65,438+0人是高爾夫愛好者。柔道和劍道已被列入日本小學的必修項目。棒球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它是日本的國球。“相撲”被稱為日本的“國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日本圍棋水平很高,中日交流頻繁。圍棋和姜奇(日本象棋)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

規定飲食

說到飲食,不僅僅是以米飯為主食,以蔬菜、魚、肉為副食的日式餐,還有西歐的中國餐,在那裏可以享受到各種各樣的餐食。日本是壹個優質水資源豐富,衛生設施完善的國家,所以在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喝到自來水。現代日本文化更是多姿多彩。女生在學習茶道、花道等日本自古以來的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會跳迪斯科。看到城市、古寺、高樓比鄰而建,並不稀奇。因此,日本現代文化是由古代文化、新興文化、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結合而成的。

工業

工業也是如此。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壹個農業國,但在本世紀卻迅速工業化,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工業國之壹。在大學裏,有從電子工程到國際管理的各種學術領域,幾乎所有的學術領域都可以在日本學習。日本是壹個將自古以來的傳統文化與最先進的高科技技術相結合的國家。

交通

日本的國際機場包括新東京國際(成田)、東京國際(羽田)、名古屋、關西國際、龜岡、劄幌、函館、青森、仙臺、新潟、富山、小松(石川縣)、岡山、廣島、高松、松山、長崎、大分、鹿兒島、沖繩和所有。外國人來日本,代表機場是東京國際(成田)和關西國際機場。從機場到市區的交通工具是電車、公共汽車和出租車。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低、逮捕率高的國家之壹。

日元

日本的貨幣是日元。紙幣有1,000日元、5000日元、1,硬幣有6種:500日元、1日元、50日元、10日元、5日元、1日元。主要貨幣可以在可兌換銀行兌換。每個銀行的匯率是壹樣的。妳經常可以在銀行或美國領事館得到最高的匯率。機場兌換處的匯率是最低的。酒店出納室在中間。在日本,通常用現金支付。最近,使用信用卡的商店和個人的數量增加了。壹般不使用現金支票。

娛樂和其他

僅在東京,就有數以萬計的娛樂場所,如酒吧、啤酒屋、夜總會等。,其中迎合商務人士的地方價格昂貴。面向普通工薪階層的也有很多,價格也比較低。日本的工薪階層,在壹天的辛苦工作之後,很多人都喜歡在酒店的附酒吧、百貨公司樓頂的夏日啤酒花園等地方喝上壹杯,休息壹下。外國遊客也可以利用這些地方。

此外,觀看歷史悠久的日本古典戲劇、歌舞,體驗日本文化的豐富內涵,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電影、音樂會和芭蕾舞也是現代杜布裏的特色。

芭蕾舞和音樂會

這種活動在每個大都市都很活躍,劇院或者音樂廳的設施也很不錯。著名的歌舞團或交響樂團定期有演出。世界著名的管弦樂隊或獨奏家經常來日本演唱。

歌舞伎是比能劇更受歡迎的戲劇藝術。它的成功是因為觀眾的歡迎和支持,不像能劇的成功是幕府和朝廷贊助的。歌舞伎的顯著特點是:押韻的線條、精彩的舞蹈、悅耳的音樂、豪華的服裝、多彩的妝容和其他精心設計的飾品。劇中的女主角總是由壹個男人扮演。所有大劇院都有帶英語註釋的節目。

文學和音樂劇

這種木偶戲是日本的另壹種舞臺娛樂,不僅受到日本大眾的喜愛,在國際上也很有名。木偶戲多由三人操作,每個木偶有三個操縱桿,使木偶表演生動的動作。伴隨著傳統音樂和民歌,木偶的服裝華麗動人。

Para Para

櫻花季的櫻花舞在京都很流行,穿著鮮艷和服的人們的舞蹈在日本傳統音樂聲中顯得格外動人。最著名的是杜勇(4月1日至30日)和亞川勇(5月1日至24日和10月15日至11月7日)。

日本和外國電影

和世界上其他大都市壹樣,日本大都市也有很多放映國際電影的電影院。也有很多電影院專門放映日本電影。影片內容很新,也有充滿歷史意義的古代版本。日本電影都是日文,外國電影是外文原版,配有簡短的日文解說。

音樂劇

在日本非常繁榮,以寶藏、松竹歌舞團等聞名。演員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年輕女性。

日本木偶節

紅色、粉色和白色的梅花帶著微笑和春天的問候向我們走來。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有女孩的家庭會忙著準備3月3日的木偶節。木偶節是日本的傳統節日,又稱女兒節或桃花節,起源於中國。據說在中國古代的四月初三,人們會來到河邊洗手洗腳,洗去罪惡、汙穢和厄運,尋求安寧。到了漢代,逐漸演變為在河邊吟詩喝酒,欣賞湖光山色。平安時期(794-1192)長時期吸收整合。道教很強。日本在吸收了先進的中國文化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和風文化”。當時貴族中非常流行女性,尤其是女孩來欣賞玩偶。後來又與祈求身體健康的習俗相結合,形成人偶觸摸身體,然後將人偶和供品放在織布上,再讓它們壹起在水中漂走。這種“送走我的木偶”的習俗,據說可以帶走疾病和災難。這個古老的傳統仍然存在於日本中部。最早,我是壹個用紙或稻草做成的簡單的站立的人形。隨著星星的變化,戀人們變得越來越精致,於是人們不再想把它們放進河裏漂走,而是放在家裏仔細觀賞。江戶時代(1600-1868)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偶,之後又模仿古代宮廷的習俗。壹對和諧恩愛的王室夫婦坐在鋪著紅地毯的階梯展示架頂端,三個女兒和五個音樂家分別排列在前面,然後配備各種道具。後來在江戶時代中期,每年的3月3日被正式定為木偶節。從那以後,它作為女孩的節日在民間流行起來。通過這個儀式,人們祈求女性健康成長、幸福安康,其中也包含了被祝福和感恩的感覺。

如今已經很精致華麗了,價格自然也高了。這些造型各異、美輪美奐的木偶娃娃不僅成為每個家庭的珍貴收藏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國家藝術珍品。金線覆蓋的錦緞,兩邊搖曳的紙糊蠟燈,襯著精致的桃花,春天適時的盛宴象征著美麗和富足。女兒會像公主壹樣幸福,是每個父母的福氣。隨著時代的變遷,木偶節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日本,有女孩的家庭會買壹套木偶娃娃。每年2月中旬,人們早早地就把漂亮的人放出來,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早點找到合適的男人結婚。3月3日情人節過後,我就馬上收拾,萬壹女兒在家呆太久找不到公婆。當壹個女孩成為新娘後,她會把這些承載著父母多年心願的布偶帶到壹個小家庭,再傳給女兒,等等。“點燈籠,獻桃花,五人樂隊吹笛打鼓。今天是快樂的木偶日。”悠揚的音樂響起,歡快祥和的氣氛洋溢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日本的紅色日子

日本的節假日,反映在日歷上,都是用紅色表示的,人們喜歡稱之為“紅色日”。

假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首先是政府規定的節日,如元旦、成人節、開國節、春分、天皇生日、憲法日、兒童節(5月5日)、敬老節、秋分、體育節、文化節、勞動感謝日等。第二類傳統節日,如立春、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以前日本也是按照中國的習俗過節日的,但是明治維新以後,向西方學習,有些節日是不夠的。比如春節改成了元旦,不再慶祝了。還有壹些受西方影響的節日,比如聖誕節,五壹節,婦女節。此外,還有日本自己的節日,如女兒節、笠原節、七五三等。第三個是例行的周六周日。

日本有很多假期,所以我沒有註意。當我像往常壹樣打電話找人聯系我工作的時候,卻找不到人。突然意識到又是壹個“紅日”。

說到假期,東京的街道很冷。因為大部分在城裏工作的人都住在郊區或者其他遠離東京市中心的城市,所以沒有人會在節假日留在城裏。許多商店幹脆關門休息,公共汽車和電車也減少了班次。所以假期越多,城市越冷清。

人少人多的優點。東京銀座開辟了壹條步行街,號稱“漫步天堂”,南邊直達新橋,北邊延伸到上野幾公裏。寬闊的馬路上,只有行人隨意行走。大商店仍在營業,人們來來往往,沒有失去往常的繁榮。有時街上有壹些桌子和椅子,用茶、咖啡或小吃招待顧客。走在天國真的有點像“踏入天堂”。

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比如端午節,在農村和中小城鎮,五顏六色的鯉魚旗用布做成,掛在高竿上,真的很漂亮。女兒節,每年3月3日,讓小女孩穿上和服,擺上小壇,裝飾日本人物,獻上紅白綠菱形粘餅,白酒,桃花。祭拜結束後,我會帶女兒去玩。

節日壹過,社區就組織年輕人擡“玉”當轎子。幾十個身穿條紋衫,下披幃帳,腳穿草鞋的大漢擡著轎子,當這支遊行隊伍經過時,人們出城觀看,遊行隊伍手舞足蹈,絲竹樂聲不絕於耳,蔚為壯觀。其實他們的舞蹈並不復雜,只是重復了幾個動作。舞蹈動作大多源於日本舞蹈,看起來很和諧,很有日本民族特色。

日本的國慶節不是建國紀念日,而是天皇生日。我記不清具體是哪壹天了。大概是天皇的生日,當時是裕仁天皇。那天正好去皇宮拍照,看到皇宮門口排起了長隊。出於好奇,之前問過,才知道是皇帝接見市民的日子,任何人都可以入宮接見皇帝。入宮對於壹個普通外地人來說是很難得的事情,所以我排了隊。只能空手入宮,警察嚴密戒備。隊伍從雙橋進入宮殿。重耳橋是壹個著名的景點,所以妳只能站在遠處眺望。過了雙橋,就進入了由江戶時代的塊狀花崗巖建成的大石門。門口有個小房子,可能是看守用的。庭院郁郁蔥蔥,花草樹木修剪整齊。不遠處,我來到壹棟乳白色的建築前,大約有兩三層樓高。這時樓前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擡頭看。裕仁天皇並不是壹直站在那裏。他每15分鐘出來壹次,站在二樓的大玻璃窗裏和群眾見面。據說以前沒有大玻璃窗,有壹次壹個極端的人試圖刺殺天皇,之後才安裝防彈玻璃窗保護安全。天皇出現了,和皇後壹起在玻璃窗裏慢慢走著,向人們揮手致意,並通過麥克風說“妳好”“謝謝妳的辛苦”。然後他揮了揮手,回到了裏屋。人們也在那裏揮手。沒聽到有人喊“皇帝萬歲”什麽的。

受訪者:標致607-同進仕出生於7年級4-25 19:31。

壹、民族和國家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物理結構和日語的起源。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體和創造者。但這裏所說的“民族”不同於人類學中“種族”的概念,也不同於民族學中“民族”的狹義概念,而是指壹個更為寬泛的概念。因此,本書中提到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阿伊努人。

至於日本民族的起源,或者說日本人的起源,學術界至今仍有爭議。從物理結構上看,各種意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族群更替論”,認為日本列島發生過壹次甚至兩次族群更替。比如19的80年代,切割學家小井義紀認為,繩紋時代生活在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愛奴津人,繩紋時代後被大陸其他人種驅趕到北方。(2)“混血論”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與繩紋時代以後從大陸或南洋群島遷移過來的其他民族混合,逐漸形成了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賢治最早提出“混血說”,直到20世紀30年代仍是學術界的主流。(3)“進化論”(或稱“連續論”)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逐漸演變為彌生時代的人、古墳時代的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註重種族的傳承,既不認同“種族更替”論,也不太重視混血對日本民族構成的影響。二戰後,長谷部任艷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鈴木教授持此觀點,至今仍對學術界有影響。

從不同時代日本人的身體結構來看,他們無疑屬於蒙古人種。考古學證明,日本列島在65438+萬年前,甚至20萬年前(即舊石器時代早期或中期)就有人類居住。但由於沒有發現這壹時期的人骨化石,無法了解其物理特征。目前在日本列島發現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豐橋市牛川町發現的“牛川人”。它生活在舊石器時代,具有“詹人”(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了牛川人,日本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人骨,如三日人、邦北人、岡川人、勝越人,都生活在3萬年前以下,已經進入“新人類”階段。他們的身體特征是身材矮小。比如在沖繩發現的“岡川人”,距今約18000年,男性身高約155cm,女性身高約144cm。與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大陸發現的人骨化石相比,他們更類似於在中國廣西發現的矮小的柳江人,而不是中國北方高大的山頂洞人。可以認為,在海平面較低、大陸橋出現的冰河時期,“古蒙古人”(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的壹部分從中國大陸南部遷徙到沖繩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們是繩糧時代日本人的母親。

從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繩紋時代。隨著冰河期過去,海平面上升,日本列島與大陸隔絕。壹般認為,繩紋時代人與大陸的接觸很少。目前已經找到了幾具有繩紋的人的遺體。從其身體結構來看,雖然繩紋人也因時代和環境的不同而有身體上的差異,但大多保留了“古代蒙古人”的典型標誌,如身材矮小、臉短、鼻子扁等,與現代日本人明顯不同。但從繩紋時代後期開始,亞洲大陸的移民進入日本。彌生時代,大陸移民劇增。1953年,九州大學教授直世直史(1)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縣土京浜發現了200多具保存完好的彌生遺骨。其身體結構與紋繩人明顯不同,特點是身材高大(平均約162-163 cm),長臉,更接近現代日本人。根據許多學者的研究,彌生時期的大陸移民來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蒙古東西伯利亞等東北亞地區屬於“新蒙古”體系。它首先生活在本州和北九州的西端,然後逐漸向東傳播,並通過馮靜恩地區傳播到關東地區。在擴散的過程中,他們不斷與原住居民(紋繩人的後代)混雜在壹起。但學者們對大陸移民數量和混血對日本民族影響的評價卻大相徑庭。持“進化論”的學者認為,這些來自東北亞的大陸移民由於後續缺乏,在混血過程中逐漸被原住居民吸收,影響並不大。持“混血論”的學者(2)用當代人口整合法和擬態模型法計算,在近千年的移民過程中(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7世紀),大陸新移民的數量可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應占部分地區人口的40%至90%。他們認為混血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象。自然人類學家Kazuhara持有這種觀點。誠然,他們也承認地域差異,認為大部分來自東北亞的新移民在彌生時期居住在北九州。其中壹部分已經擴散到馮靜恩和關東地區,而東北、北海道、九州西北、離島等偏遠地區則較少或幾乎不受移民混血的影響,居民仍以繩條人後裔為主,因此居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認為是不受混血影響的繩條人的直系後裔。從而在彌生時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元結構,即移民系彌生(主要分布在日本西部)和繩系彌生(主要分布在日本東部)。而且,對指紋、耳垢和牙冠類型的調查,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對血液和病毒遺傳因素的調查,似乎也支持這種“雙重結構”理論。當然,在彌生時代,也可能有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直接或通過南島地區進入日本。然而,日本學者的相關研究仍不多見。

在彌生時代之後的古墳時代(3世紀至6世紀),大陸移民繼續進入口述書,並繼續向東日本各地擴散,與原住居民的混血也在繼續。然而,日本的“二元結構”依然存在。直到現代還是這樣。只是繩紋系統的影響力日漸萎縮而已。因此,從體質結構來看,日本民族絕不是單壹民族,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由來自東南亞和東北亞的人口群體形成的“混合民族”。

從日語的起源來看,與日本民族起源直接相關的是日本的起源是什麽,屬於哪種語言體系。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只有使用某種語言的民族的人到達並生活在日本列島,那種語言才有可能成為日語的來源。通過探究日語的起源,也可以證明日本民族是壹個“混血民族”。

許多日本學者早就註意到,日語的語法結構與包括朝鮮語在內的阿爾泰語系的語法結構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賓語或補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成句順序是主語-賓語-動詞謂語;在詞後附加助詞或動詞,表達語法意義;無性名詞和單復數名詞的區別。這說明日語和阿爾泰語系(包括朝鮮語)可能是從* * *同音字分化出來的同壹個系統語言,所以日本民族在民族血緣關系上也可能和生活在東北亞的阿爾泰語系有某種關系。然而,他們也註意到日語和阿爾泰語系有壹些不同。比如單詞讀音之間缺乏音韻對應,所以阿爾泰語系不可能是日語的唯壹來源。

於是,壹些學者逐漸註意到,日本人和“南島語族”(即馬來人和波利尼西亞人)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親緣關系。“南島語族”是分布在14個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經過馬來西亞。印尼人,壹個從東到南太平洋諸島的大語系,可以到達中國南方的壹些非漢族少數民族。南島語和日語類似,有五個元音(元音),分別是(a)(i)(u)(e)(o),不使用雙元音;單詞以元音結尾;濁音與首字不同。這說明東南亞壹些使用南島語的民族可能影響了日本民族的構成。然而,能夠證明這些民族是從南太平洋或東南亞直接進入日本列島的考古證據非常少。有學者推測,南島語族的語言可能是經過中國南方,然後傳到日本的。

  • 上一篇:地質數據信息產品開發指南的實證研究
  • 下一篇:水泵品牌十大排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