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新疆建設者相關信息

新疆建設者相關信息

據新華社烏魯木齊1973年5月9日電戰鬥在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廣大墾區的10萬青年知識分子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工農結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成為開發建設邊疆的重要力量。在這些青年知識分子中,有2000多人加入了中國* * *,2萬多人加入了共青團,1.1萬多人成為幹部、教師、技術人員和醫務人員,55人被選拔到團以上領導班子。

1963年至1966年,上海、天津、武漢等城市的10多萬青年知識分子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來到天山南北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廣大墾區。黨中央、毛主席無微不至地關心知識青年的成長。1965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視察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時,親切看望了青年知識分子,勉勵他們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獻身祖國邊疆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生產建設兵團各級黨組織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熱情關心和幫助青年知識分子。各級黨組織組織老紅軍、老八路軍、老軍墾戰士向知青講述參加南泥灣大生產的傳統和全國解放後來新疆參加生產建設,把沙漠變成良田,繼承和發揚南泥灣革命精神,為邊疆建設貢獻力量。各級黨組織經常組織青年知識分子深入維吾爾族農村和哈薩克族牧區,了解和學習農牧區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邀請各族貧中農(牧民)講翻耕史。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特別是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以來,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各級黨組織進壹步加強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路線教育,組織廣大知識分子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分批整風的壹系列重要指示, 學習了毛主席“知識分子要下鄉,接受貧中農的再教育”的教導,批判了劉少奇這樣的騙子散布的反動謬論,進壹步提高了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覺悟。

“接過南泥灣紅旗”已經成為廣大知青的實際行動。近6萬名戰鬥在塔裏木盆地的上海知青,正在為把塔裏木變成全國糧棉生產基地積極貢獻力量。為了征服“無韁之馬”——塔裏木河,6000名上海青年和老戰士壹起,從1969年到1972年,在奔騰的塔裏木河上遊修建了壹座蓄水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平原水庫、壹座攔河閘和壹條20英裏長的引水渠,保證了沙漠中74萬畝耕地的灌溉用水。去年,盡管幹旱,這裏的糧食生產仍然獲得了好收成,總產量比1971年增長了11%。

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堅持走又紅又專的道路,在科學實驗領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定居在天山南麓孔雀河墾區的廣州知青張迎建,從1966年開始和軍墾戰士壹起從事水稻科學實驗。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培育出壹種耐寒、耐堿、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種——“國慶20號”。該品種在墾區重鹽堿地推廣後,每年畝產壹千公斤左右。現在,這個水稻新品種不僅在天山南北開花結果,還在壹些內陸省份蔓延。

  • 上一篇:嶽陽石牛寨地質公園怎麽樣?
  • 下一篇:鄭州標誌性建築歷史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