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麽?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麽?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意見。壹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另壹種觀點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壹、為什麽20世紀初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世界歷史進入了壹個新時代?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發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最終形成,世界進入各國競相現代化的過程。壹是20世紀初,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05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那是“他壹生中最激動和緊張的時期之壹”。“這也是最有收獲的時期之壹”。1916年完成了他的總結論文《廣義相對論基礎》。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和時間不僅與變速運動有關,還與物質的質量和分布有關。它指出,沒有物質,空間和時間就不能獨立存在。空間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布。它從更深的意義上否定了牛頓的時空觀。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是物理學的壹場革命,它導致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和地球科學等自然科學理論的革命性突破。正是這些科學理論上的革命性突破,轉化為20世紀的壹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原子能技術、無線電技術、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因此,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次,20世紀初,社會物質生產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力迅速提高。19年底20世紀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間,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產生了三個方面的革命性發展:新能源。新機器的發明——電動機和內燃機;電報和電話這種遠距離快速傳遞信息的工具的發明,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對人類社會生活產生了又壹次劃時代的深遠影響。生產力空前快速提高的反作用,也帶來了生產關系許多環節和人們思想意識的重大變化。電力技術是“19年末和20世紀初最能代表最新技術成果和資本主義的工業部門”。[2]從壹開始,恩格斯就敏銳地看到了電的發現和應用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他指出:“蒸汽機教會了我們將熱轉化為機械運動,電的使用將為我們開辟壹條道路,使所有形式的能量——熱、機械運動、電、磁和光——可以相互轉化,用於工業。”不僅“生產力會大大發展”,而且“最後,最終會清除城鄉對立。”“這其實是壹場偉大的革命”。[3]發電機和內燃機的發明標誌著能源革命的巨大成功。動力技術和內燃機技術的結合,促進了壹系列新的技術發明,特別是使制造飛機和汽車成為可能,使冶金、采礦、機械制造等重工業迅速發展,使電器、化學、石油、汽車、飛機制造等壹系列新的工業部門相繼建立。重工業取代了輕工業在世界工業中的主導地位,工廠、辦公室、家庭設施、交通和信息傳輸的電氣化使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進入了劃時代的全面現代化進程。第三,20世紀初是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最終成型的時期,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轉變為壟斷階段。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而迅速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和國際分工取得了很大進展。由於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和殖民地劃分已經完成,帝國主義宗主國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國際分工形成了工業品生產者和初級產品生產者(農業、畜牧業、林業和礦產品)之間的國際分工,這種分工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而進壹步深化和擴大。最後形成了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由於資本輸出和國際分工的發展,世界市場終於在20世紀初形成。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標誌著世界經濟的最終形成。它把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得更加緊密,把世界各個角落的生產、交換、消費都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使之更加國際化。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已經成為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世界經濟進入了壹個新的定型期。世界經濟的最終形成期,也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的完成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經濟和上層建築發生了重大變化。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壟斷組織支配著主要的經濟生活。這個時候,不僅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模式被壟斷組織的自由競爭所取代,而且壹些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在經濟上趕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在利用壟斷組織來管理自己的經濟。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已經融合為“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控制了政權。總之,20世紀初,世界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由於20世紀初是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最終形成的時期,世界近代史開端的重要原因之壹的現實意義就在於,世界近代史的教學應該準確地認識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反過來,人們要想促進經濟發展,也必須遵循和運用經濟規律。只有真正理解這些原理,才能準確、科學地解釋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第四,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發展為列寧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進入新的歷史時期。2003年7月,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首先在布魯塞爾舉行,隨後在倫敦舉行。會上形成了支持列寧、列寧主義的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它標誌著列寧主義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黨的出現。列寧主義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時代,是馬克思主義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發展。列寧提出了壹系列重要理論。為20世紀歐洲物質生產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東方落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指明了方向和正確的戰略策略。列寧指出,無產階級不僅要領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而且要領導俄國這樣的落後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革命。還要努力領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由於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規律,無產階級革命可能首先在壹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取得勝利。列寧主義把馬克思、恩格斯在《* * *宣言》中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革命戰略口號發展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被壓迫民族”。1905年俄國無產階級領導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積累了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這些革命理論和革命鬥爭經驗,對於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具有劃時代的普遍意義。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在總結l905年革命的基礎上,領導了1917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上述詳細論述,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新經濟政策和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結論的思想來源之壹。歷史是現實社會的壹面鏡子。這非常復雜。因此,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準繩,確定近代世界歷史的開端,不應該以某壹事件為依據,而應該以“當時已經存在的物質條件,即各個時代的社會用來生產和交換必要的生活資料的條件”為“壹切歷史變化的最終原因”[5]。據此,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上述“狀況”就是歷史的變遷——時代的轉折。20世紀初(1900)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和上限。第二,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世界近代史開端的另壹種觀點是,俄國十月革命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因此,它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和上限。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學術界、大學和中學的“世界史”教材都深受蘇聯史學的影響,因此都持“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觀點。直到1999,國內相當壹部分大學歷史教材仍持這種階段性觀點。中學歷史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都持這種階段觀。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勝利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也是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向共產主義社會前進的歷史裏程碑。由於古代中世紀世界史主要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所以近代世界史主要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那麽“世界近代史”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和發展的歷史。第壹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全世界來看,是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轉折點,是近代的門檻,所以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列寧指出:“我們建立了壹個蘇維埃式的國家。從而開辟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無產階級政治統治的時代取代了資產階級統治的時代。”[6]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的道路,從根本上說,是全人類共同的光明的發展道路。”[7]這是因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世界上的基本矛盾,除了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以外,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增加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之間的矛盾。這些世界基本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構成了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內容。世界近代史就是研究這些矛盾的動態關系,即它們的發展、變化、相互關系以及在這些矛盾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經濟。國家政治、科學、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演變和發展。因為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起點,是人類歷史上從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到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偉大轉折,因而也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或上限。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空前激化的結果。世界性的帝國主義戰爭,進壹步加深了帝國主義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壹些帝國主義國家的革命條件已經成熟。面對如此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各國無產階級政黨迫切需要解決如何科學分析世界基本矛盾和時代發展特點的問題。如何認識帝國主義的本質,如何發動和領導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帝國主義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是壟斷資本主義。壟斷是帝國主義的根本特征。列寧還科學地揭示了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規律。既然不平衡,帝國主義統治就會有薄弱環節和最薄弱環節,俄國就是帝國主義統治最薄弱的環節。列寧指出,到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帝國主義已經使資本主義的壹切矛盾變得極其尖銳,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可以首先突破帝國主義統治中最薄弱的環節。在壹個國家或幾個國家,勝利是第壹位的。列寧制定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策略,親自領導了1917年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隨後的新經濟政策證明,列寧主義科學地、準確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同時也證明了第二次國際機會主義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指出的:“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從1917開始,全世界都證實了。”[8]因此,十月革命的勝利也是列寧主義科學性的象征,使它能夠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成為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它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所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同革命人民結合起來,在思想上戰勝了第二次國際機會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十月革命開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開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時代。因此,俄國十月革命被歷史唯物主義史學家確定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或上限。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在提出新經濟政策後不久就過早去世了。實踐證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及其思想原則對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未能遵循和堅持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及其思想原則。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的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概念”,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反思,其中包括列寧新經濟政策及其思想原則的偉大而輝煌的發展,這將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壯大產生深遠的意義。綜上所述,學術界關於世界近代史開端或上限的上述兩種觀點,筆者認為,都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來分析歷史階段。認為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開端的學術觀點,強調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的新時期轉折的意義。因此,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註意把20世紀初的“那些條件”作為十月革命準備時期的社會歷史背景結合起來。同時,在講“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和建設”的歷史過程時,必須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指導,從而不斷提高這部分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科學性。
  • 上一篇:關於古希臘神話和傳說
  • 下一篇:小學數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