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龍海的歷史

關於龍海的歷史

龍海市,原名龍海縣,由龍溪縣和海城縣合並而成。取第壹個單詞並命名。歷史事件滄桑,行政區域演變復雜,壹直延續至今。距今已經1000多年了。根據史料記載,綜合敘述如下,以饗讀者。

建國前的演變:

隴西縣位於梁武帝大通縣,南朝齊六年(公元540年)。古縣最早建立縣治。唐貞元二年(786),漳州治所由漳浦敖川遷至後來的隴西縣永寧鄉(今屬項區)花梨高登山下桂林村,隴西縣治隨後遷至府城,故附廓。

龍溪縣初設時,位於龍海大部、薌城區、華安縣、龍文區、廈門海滄、閩西。

592年,遂安縣和水藍縣合並為隴西縣,既管轄今天的漳州市,又管轄廈門的海滄和閩西。

析唐二年(686):漳州位於隴西縣南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隴西縣西域設達州。

元二年(1322),七都(14 ~ 20都)及龍巖、漳浦兩縣,設南盛縣(後改名南靖縣)。

明鄭德十三年(1518),21,7,25,5的科隆西郡地圖全部歸還南靖郡。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 65438+10月)十二月初五,1 ~ 9都城第五圖及巧龍溪縣28都城第五圖及漳浦縣23都城第九圖位於海城縣。縣治在嶽崗(今海城鎮)。

民國十七年(1928),23、24脫離隴西縣,25部分位於華安縣。

民國二十五年(1936)八月,隴西縣石馬鎮、胡老、島礁隨石馬特區署(從縣中分出,為省府直屬縣級區)設立。民國二十七年(1938)八月,撤銷石馬特別區號,歸隴西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演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隴西和海城縣的行政區又經歷了六次演變。

第壹次進化。1951 6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隴西縣壹、二區為漳州市(今薌城區)。隴西縣位於市內縣的後面,形成隴西專署,漳州市與隴西縣同城。海城縣設在海城鎮(現龍海市委黨校)。

第二次進化。1957經歷了四次小變動,其中隴西縣三次,海城縣1。

(1)17年2月7日,經隴西社決定,南靖縣城西區8個鄉鎮3380戶16017人,歸隴西縣管轄。

(2)3月28日,根據省人委決定,同安縣關口區和角美縣同安街、棉創街兩個鄉(2496戶,11470人)劃歸隴西縣管轄。

(3)19年9月,經省民政廳決定,漳浦縣官德區東浦、三美、山邊劃歸海城縣管轄。

(4)11年月,隴西縣東峪區的古塘、石圍、石浦歸漳州市(今涪城區)管轄。

第三次進化。1958 8月11,國務院批準。兩個鄉(海城縣海滄、新圖,共5607戶,25256人,34222畝土地)隸屬廈門市管轄。

第四次進化。1960、65438+10月,隴西縣九戶公社尚潔、石墩、陳琳三個大隊轉隸贛州市(今襄城區)。2月6日,1960,隴西、海城兩縣直屬機關從漳州、海城遷入石馬鎮壹起辦公。15年8月6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2次會議批準,並入龍海縣,縣設在石馬鎮(縣人民委員會在新華路85號辦公)。1962後遷至高坑,1979年遷至現地址大成28號。當時,該縣的領土面積為1545平方公裏。東與廈門、金門相連,西與南靖縣天寶公社(今寶鎮)的嶽翎和靖城相連,南接漳浦縣,北接長泰縣,東南隔臺灣省海峽,西南接平和縣、漳浦縣,東北接廈門郊區,西北接華安縣。

第五次進化。6月29日,1961,隴西縣天寶、浦南兩個公社,九湖公社土墩、林內、前山三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店鋪生產大隊、後坊農場劃歸漳州市(今薌城區)管轄。同時將漳州市農藥廠(位於步文東園)、合成氨廠(位於步文蓮池圍)劃歸龍海縣管轄,分別更名為龍海農藥廠、龍海合成氨廠。縣域面積1238平方公裏。

第六次進化。5月1993,12,國務院正式批準隴縣撤縣設市,市行政仍在石馬鎮(市政府在大成28號辦公)。9月1996西部文鎮(烏普、長洲除外,隸屬榜山鎮)、郭坑鎮位於漳州市龍文區(總人口6544人)。

龍海市面積1128平方公裏。東、東北與廈門經濟特區接壤,東南與臺灣省海峽接壤,南接漳浦縣,西接南靖、平和縣,北接薌城區、龍文區、長泰縣。

  • 上一篇:妳覺得連雲港人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1)現代中醫婦科擅長什麽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