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盧溝橋簡介,盧溝橋風暴簡介

盧溝橋簡介,盧溝橋風暴簡介

盧溝橋,又名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約15km的豐臺區永定河上,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永定河原名盧溝河,橋也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重建於明鄭桐九年(1444)。清康熙年間毀於水患,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盧溝橋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9.3米。有***11孔的橋墩十個。整個橋身為石結構,關鍵部位用銀錠和鐵榫連接,是中國北方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兩側有140石護欄,柱頭上有* * * 501臥石獅(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亭子裏有壹塊漢白玉石碑,題名為“蘆溝小月”,是燕京八景之壹。尤其是墩臺的施工方法頗具特色。橋墩呈船形,迎水面建為引水尖,形似尖弓,作用是抵禦流水沖擊。橋上的石雕精美絕倫。大橋石雕護欄上有281根立柱,高度為1.4m,柱頭上雕刻有荷葉墩,立柱頂部雕刻有多只石獅。望柱上雕刻著無數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石獅。民間有寓言說:“盧溝橋有無數石獅”,明朝的《帝景簡史》也記載盧溝橋有無數石獅。很多遊客都想弄清楚這個數字,但是數了數又眼花繚亂,最後不得不放棄。1962,有關部門專門派人進行了清點,逐壹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485只。在這壹點上,應該說是壹個“謎”。沒想到,在1979的審查中,又發現了17,這樣石獅總數應該是502只。以後會不會找到,誰也不敢畫句號。

橋東是宛平郡,建於明朝崇禎十壹年(1638)。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這裏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古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師羅曾在《盧溝橋》壹文中這樣描述這些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獅:“...有的昂首仰望天空;壹些眼睛專註地凝視著橋面;有的把頭側過來,面對面,好像在說話;有的在養獅子,仿佛在輕聲呼喚;橋南東面有壹只石獅,壹只耳朵高高豎起,仿佛在傾聽橋下潺潺的流水和路人的話語...真是五花八門,活靈活現。”天下名橋以勝賽見長,但盧溝橋以其高超的造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聞名中外,是古今中外的壹大奇觀。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三月竣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孔。石雕護欄兩側有140崗哨,柱頭上雕有石獅,造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本,現存501本。[1]大部分石獅屬於明清時期,也有少量金元時期的遺存。“盧溝小月”自金章宗統治以來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壹。

盧溝小月碑明九年(公元1444)重修盧溝橋。清朝康熙年間,永定河泛濫,橋梁受損。重建於1698,康熙下令在橋的西端立碑,記述盧溝橋的重建。橋的東端,有乾隆題寫的“蘆溝小月”碑。公元1908年,清朝光緒皇帝死後,葬於河北易縣清西陵,要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狹窄,橋邊的石柵欄不得不拆除,另建壹座木橋。後來,石柵欄被恢復原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八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的起點。建國後,橋面加鋪瀝青,拓寬步道,修復石獅子亭。1961年,盧溝橋及附近的宛平縣被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交通量而修建的盧溝橋新橋竣工,但盧溝橋繼續承擔運輸任務。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於1986,旨在恢復盧溝橋原貌。1949後鋪設的瀝青和1967加寬的步道被拆除,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交通移至相鄰的盧溝新橋和後來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盧溝橋的修復

明代永樂十年(公元1412)至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該橋共修建六次。6次無重大項目。

清代,從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到光緒年間,* * *七次建橋,其中五次規模較小,只有兩次規模稍大。

公元1908年,清朝光緒皇帝死後,葬於河北易縣西陵,要過此橋。由於橋面狹窄,橋兩邊的石柵欄不得不臨時拆除,兩邊還得搭木橋才能順利通過棺材。後來,石柵欄被恢復原樣。

於提白宇杯

從1908到1949,盧溝橋沒有大修工程,只在壹些地方加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橋面鋪上瀝青,並對橋上的亭子、石柵欄、柱獅等進行了修復。在1967處,拓寬了400多米的人行道,修建了59根混凝土梁。65438-0986,北京市政府成立“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開展保護古橋、恢復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社會各界,組織搶修。該項目籌集資金355萬元。本工程拆除1967加寬人行道及混凝土懸臂梁,加固原有石圍欄崗亭;瀝青被清除,橋面被修復;同時,宛平古城得到修繕,城樓得到恢復。並對橋墩進行綜合整治。古橋的所有崗亭、欄桿、地面覆蓋物、橋面、華表、石碑等也實施局部風化和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留有灌頂,完全保留了古橋的原狀。65438年6月至0997年6月,對部分遭雷擊損壞的石獅和瞭望塔進行了維修和補救。1971年,為了保護聞名中外的古橋——老盧溝橋,北京在距離盧溝舊橋約壹公裏處修建了盧溝新橋。這是壹座17跨的跨江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端是宛平郡,是明朝末年為保衛京都而建的拱門城。1937年7月7日在這裏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至今城墻上仍有許多彈痕。現在,宛平縣已成為壹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北有壹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市的東邊變成了“抗日戰爭烈士陵園”。主席臺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展覽館。

盧溝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初壹第二冊歷史選擇題
  • 下一篇:藍田村的文化遺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