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外國法律史上法國法、德國法和日本法的歷史演變

外國法律史上法國法、德國法和日本法的歷史演變

(1)封建法制的形成和發展。法國封建時期的法律制度,泛指9世紀上半葉至18世紀下半葉,法蘭西王國持續近1000年的所有法律。其起始時間以公元843年法蘭克查理曼王國分裂至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為標誌。在法國封建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9世紀至13時期、13至16時期和16至18時期,王室立法成為主要法律淵源,為近代法國資產階級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資產階級法律體系的建立。近代法國法制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拿破侖統治時期,法國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五部重要法典,與憲法壹起構成了法國“六法”體系。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徹底性和壹套成熟的思想理論的指導,大革命後建立的法律指導比較系統完整,典型地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制度和完備性、利益性,對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影響很大。

(3)現代法國法律的發展。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法國連續遭受三次經濟危機的打擊,國內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復雜。為了應對緊急情況,減少議會權力,加強行政權力,政府授權立法議案在議會中占有優勢。同時,為了緩和人民強烈的民主運動,在1919年4月和1927年7月對選舉制度進行了兩次改革,對原有的法典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先例的作用有所提高。法國的法律制度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並繼續變化。(1)封建法制的形成和發展。德國原本是法蘭西王國的壹部分。公元919年,東法蘭克王國選舉薩克森公爵為國王,從而創建了德意誌王朝。在封建時代,德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後來普魯士逐漸強大,先後戰勝奧地利和法國,為德意誌各邦的統壹掃清了道路。在整個封建時代,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淵源的多樣化是德國法最基本的特征。習慣法、地方法、教會法、羅馬法和帝國法令長期並存。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編纂是《薩克森法典》,大約編纂於1220年。其內容主要是關於民事和刑事問題和訴訟規則,以及調整封建關系的封地法。封建時代後期,出現了壹部以帝國名義頒布的刑法典——卡羅萊納法典(頒布於1532)。這部法律的內容長期以來被大多數國家所授予,對德國封建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2)德意誌帝國的建立和現代德國法律體系的形成。1871年,普魯士以“鐵血政策”完成了統壹德國的任務,建立了德意誌帝國。統壹後,德國在原普魯士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現代法律體系,先後頒布了憲法、刑法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民法典和商法典,成為大陸法系的又壹典型。因為德國的統壹是自上而下完成的,德國革命是不徹底的,封建專制主義沒有得到根本的批判,近代德國法制也帶有濃厚的封建帝制色彩。同時,由於德國有“彭德爾頓學派”的理論基礎,所以在19世紀,德國法與其他大陸法系國家相比,在結構上更嚴謹,在邏輯上更嚴謹,在概念上更準確。

(3)魏瑪共和國法律的發展。1919,戰敗的德國進入魏瑪共和國的時候。由於政治體制的變化和社會化思潮的影響,德國加快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它在遵循原有法律的同時,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如調整社會經濟的法律、保護勞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國成為經濟立法和勞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國成為立法和勞工立法的先行者。

(4)法西斯獨裁時期德國法律的變革。1933年,納粹黨領袖希特勒當上了總理,開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希特勒頒布了壹系列法律和法令,將國家的政治生活納入戰時軌道。在憲政方面,頒布了《消除人民和國家苦難法》、《德國改革法》等壹系列法西斯法令,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維護了希特勒個人獨裁和納粹壹黨專政。在民法方面,頒布了《卡特爾變革法》、《強制卡特爾法》等法律,加強對壟斷組織的支持和壟斷資產階級對國家政治生活的控制,頒布了《世襲農地法》、《德意誌血統與名譽保護法》等單位法,宣揚種族歧視和種族滅絕,鞏固法西斯政權的統治基礎。在刑法中,原有法律中的民主原則被完全拋棄,取而代之的是種族主義原則。

(5)二戰後德國法律的變化。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由於英美法三國和蘇聯對德國的軍事占領,德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直到1990年才統壹。戰後在西德建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恢復魏瑪共和國的法制。根據1949波恩基本法確立的和平民主原則,對原有法律進行了修改,大大減少了封建因素。兩德統壹後,原西德的法律制度基本實行,但根據情況對新的問題做了壹些修改。(1)封建法制的形成和發展。在奴隸制時期,日本使用的是固有的氏族法,主要表現為不成文的命令和習慣。公元645年,“大化革新”廢除奴隸制,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統治,創建了以唐律為基礎的日本封建法律體系。從大化革新到1868年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法制,其形式、內容、法制觀念都深受中國封建法律和法律文化的影響。

(2)近代日本法制的建立和完善。65438年至0868年,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通過壹系列改革方案,開始改革國家政治經濟體制。隨後,圍繞經濟和司法的立法改革也廣泛展開,為西化的資產階級法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從19年7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法律開始走全面西化的道路,以歐洲大陸尤其是德國的法律為基礎,陸續編纂了壹系列法典,從而最終確立了日本資產階級法律體系。

(3)近代日本法律的發展。從第壹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30年間,日本的法律制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壹變化以1932年軍事獨裁制度的建立為標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經過前壹階段的不斷改革,法制建設趨於完備;後期適應軍事獨裁,法制法西斯化。二戰後,日本的法律體系受美國法的影響更大,法律風格發生了變化。還建立了以國會為中心的責任內閣制度,賦予公民更廣泛的民主自由權利,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立法活動。

日本法律善於吸收外國發達的法律制度,體現了東西方法律文化的融合。明治維新前,日本法律繼承了中國唐、明法制傳統,是中國法制的重要成員。明治維新後,日本加入大陸法系,建立了以德國法為基礎的六法體系,但也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因素。二戰後,日本吸收了英美法的許多精華,在當代社會的法律體系中獨具風格。

  • 上一篇:歷史辯論機器的死亡
  • 下一篇:秦始皇長城修建了多少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