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場被遺忘的重要戰爭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場被遺忘的重要戰爭

戰爭是壹種集體和有組織地相互使用暴力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經濟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的武裝戰鬥。因為引發戰爭的往往是政客而不是士兵,所以戰爭也被視為政治外交的極端手段。但是有些戰爭是難忘的。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歷史上被遺忘的十場重要戰爭。

1,楚-屠百越之戰(春秋-戰國)

在西周分封的諸侯國版圖中,楚國只是南方壹個偏僻的小國。在春秋戰國的動蕩畫卷中,楚國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決定諸侯國霸權格局的超級大國。史書多以記載楚國北伐中原,與秦晉爭雄的壯麗歷史為主。

卻忽略了壹場楚人自始至終從未停止的戰爭:南屯百越之戰。在中華文明成長擴張的時代,楚人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在中華民族的南方發揮了巨大的先鋒作用。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楚的南擴就像壹個巨大的熔爐,把中國南方的各部落都融化在中華民族洶湧澎湃的血液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楚國實際上起到了溝通中國南北文明的橋梁作用。

2、班超大敗越國之戰(東漢)

這是漢史上只有寥寥幾筆記載的戰役。公元90年夏,貴爽帝國派7萬大軍越過帕米爾高原,進攻漢朝的西域諸侯國。漢朝時,西域都保護班超西域各國兵馬,以誘敵深入的策略圍攻月氏軍,迫使其派遣使節投降。

漢朝中央沒有壹兵壹卒,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西域的壹場災難。從漢朝治理西域的歷史來看,這場戰爭自然鞏固了漢朝中央對西域的* * *統治,使絲綢之路形成了壹條天然的分界線——青脊。

中國* * *到青脊以東地區,壹直延續至今。但當時漢朝的人對貴爽帝國知之甚少,就連長期在邊疆的班超對這個國家也特別陌生,仍然照常稱其為越王。

3、東漢與羌族的百年戰爭

桂雙投降了,西域被收復,南方被平定,匈奴吳恒沒機會唱歌了。經過幾代君王的苦心經營,東漢帝國終於達到了鼎盛時期。然而,自始至終,他們都面對著壹個頑強的對手——河西羌人。

先是零羌被消滅,然後加入狼羌造反。仲強完蛋了,董強陷入混亂。羌人就像壹個頑強的拳擊手,在擂臺上壹次次被擊倒,卻壹次次站了起來。他們與東漢帝國鬥爭了壹個多世紀,東漢幾代名將的心血和榮譽都將被這個頑強的部落打散。

尤其是東漢中期以後,隨著地方豪強和宦官的膨脹,政治腐敗為羌人的叛亂提供了溫床,加速了漢軍腐敗的進程,最終將平羌之戰變成了壹場慘烈的消耗戰。

平羌之戰的另壹個結果恐怕是漢朝始料未及的。在漫長的平羌戰爭中,漢朝河西軍閥的勢力日益膨脹,逐漸成為壹件大事。終於有了河西軍閥董卓進京奪權的戲碼,拉開了東漢末年爭奪的序幕。

4、隋攻吐谷渾戰役

大隋朝興盛於唐代,武藝輝煌。他進攻吐蕃,抗擊突厥,在浩瀚的歷史中留下了無數英雄傳奇。而隋朝攻吐谷渾之戰,在隋唐名將的輝煌背景下,卻顯得有些平庸和慘淡。事實上,隋朝攻吐谷渾之戰不僅是隋朝統壹中國的序幕,也是經歷了分裂和戰爭的中國的開始。

我們可以從國防等諸多因素來解釋隋唐吐谷渾之戰。但透過無數塵封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西攻吐谷渾之戰,其實影響了強大的中原王朝的壹大戰略——西進戰略。就像漢代的西域開放壹樣,強大的中原王朝都把開辟絲綢之路恢復* * *西域作為國家和平與發展的大戰略。

吐谷渾是隋唐時期通向絲綢之路的大釘子。打敗吐谷渾,使隋唐鞏固了自己在河西地區的* * *地位,並在此基礎上將中華文明傳播到西域大地,使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從此暢通無阻,揭開了中華民族又壹盛事的序幕。

征土古渾之戰,是中華文明再次沖出關山屏障,通向歐亞大陸的第壹個跳板。其意義不亞於唐平的突厥戰爭。

5、唐朝在吐蕃爆發了維多利亞之戰。

盛唐輝煌的武功令人回味無窮,但安史之亂後的晚唐歷史總是讓歷史學家望而卻步。那個壹直被認為是宦官亂政、諸侯割據的黑暗時代,在生存的壓力下,雖然是唐朝的末世。

唐朝的軍隊仍然部分保持了唐朝全盛時期的強大戰鬥力。壹代名將憑著扶樓倚老的勇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贏得了壹次又壹次酣暢淋漓的對外戰爭,確保了唐朝走向世界末日的邊疆安寧,也壹度為國家迎來了“東山再起”。公元801年,魏高破吐蕃的維多利亞戰爭,這是唐軍最後壹個時代的輝煌。

公元821年,唐朝與吐蕃在長慶會師,徹底結束了兩大軍事集團歷經數百年的持續對抗和戰爭。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雙方都忠實地遵守了這個約定。

魏高在破吐蕃中的高明武功,正是打開兩大集團和平之門的壹把鑰匙。世人貶低晚唐的政治。但透過維多利亞戰爭的輝煌,我們還是能隱約看到盛唐時期的武功輝煌。

6.唐代回鶻烏孜別克汗之戰

唐朝對回紇殘余勢力的戰鬥,可以看作是唐朝後期戰略防禦的轉折點。唐朝的邊境麻煩壹直集中在西北,尤其是回紇和吐蕃這兩個強鄰。吐蕃衰落,與唐朝和好之後,強大的回紇帝國也走向滅亡。

在政治和軍事都要走向世界末日的晚唐,正是幾代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外交和軍事上努力的結果,才得以解決這個長期困擾的邊境問題。烏傑汗戰敗後,唐朝授予打敗回鶻的拓跋思部爵位。

自稱漢朝李陵後裔的拓跋思部,也對唐朝忠心耿耿,不僅成為抵禦* * *帝國東侵的屏障,還重新打通了戰火紛飛的絲綢之路,再次打開了長安通往中亞的通道。

7、宋夏萍夏城之戰

歷史學家對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王安石最大的成就不在經濟和政治,而在軍事。自王安石變法以來,宋代尤其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改革成為變法的重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宋代西北軍事重鎮是王安石變法的“特區”。西北軍有了獨立指揮和統壹指揮,士兵的戰鬥素質和綜合素質也隨著政治改革的深入而提高。終於逐漸扭轉了宋夏戰爭中宋朝的被動局面,為宋朝建立了壹個難得的精銳之師。可惜,這壹切成就都因為北宋的最終戰敗和王安石變法的是非之爭而被歷史所記載。

在宋朝不光彩的對外戰爭史上,北宋後半期的西北之戰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壹。而如果歷史真的能給北宋足夠的時間平定西夏,利用河西地區的資源優勢繼續打造強大的騎兵,或許整個宋朝的歷史都會被改寫。

值得壹提的是,在這個從北宋滅亡到南宋初建立的轉折時期,原北宋的西北軍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吳傑、嶽飛的部隊中就有大量來自西北軍的士兵。他們也在戰場上沈重打擊了金軍,證明了那支遠征軍的榮耀和尊嚴。

8、南宋孟珙襄樊之戰。

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的黃金時代,誰能在正面野戰中擊敗蒙古軍隊?放眼全球,能完成這個答案的人屈指可數,南宋名將孟珙就是其中之壹。襄樊之戰是蒙古軍隊與南宋軍隊第壹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較量。這場戰役的意義不僅在南宋延續了50年,也讓蒙古軍隊狂熱的頭腦因為連勝而逐漸轉向清醒。

壹向被認為弱小的宋軍,在反蒙戰役中發揮了強大的戰鬥力和高科技裝備優勢,證明了壹件事:戰爭機器壹旦在宋朝全面啟動,其戰鬥力無疑是非常可怕的。

高素質的軍事指揮人才和高效的指揮系統,完全可以使宋朝充分發揮其經濟和科技優勢。如果能有壹個能善用人才,適當調整國策,給武將更多主動權的有為君主,如果能有幾個真正以國家為己任的賢臣,宋朝免於滅亡的命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可惜我們看到的是,宋朝的英雄都沒有好下場。除了孟珙,宋朝大部分著名的反蒙古人士幾乎都是被誣陷殺害的。奸臣亂政,皇帝昏庸,把宋朝推向了深淵。即便如此,孟珙襄樊之戰的勝利為宋朝抵禦蒙古軍隊的南下入侵構築了堅實的屏障,蒙古軍隊為無數次入侵付出了血的代價。

從中吸取教訓的蒙古人開始調整原有的政治軍事政策,重點學習南宋的科技和水軍的戰術,廣泛任用漢將和漢軍。後來蒙古滅宋的戰爭基本變成了南北之戰,不能不說是壹種諷刺。

9.明朝的哈密之戰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壹個地名特別奇怪,但在歷史上卻特別引人註目——哈密。哈密的興衰也見證了明朝的興衰。明朝盛世,哈密是明朝西部邊陲嘉峪關外的緩沖地帶。

也是明朝抵禦蒙古部落騷擾入侵的橋頭堡。哈密曾與明代“萬國來朝”的盛況緊密相連。它是西域乃至中亞各國使節進京拜見中國皇帝的中轉站,也是西方商人進入中國內地的必經之路。這裏曾經商旅雲集,經濟富裕。哈密的存在見證了絲綢之路最終的繁榮和輝煌。曾經那麽重要,卻那麽容易被明朝遺忘。

失去哈密衛,在嘉靖以後的君臣眼裏,並不是什麽大事:壹個幾千人口的小邊陲,丟掉就好了。事實上,哈密的失守對明朝的邊防影響很大。從軍事角度來說,明朝失去了嘉峪關外的緩沖地帶,原本在二線防禦的嘉峪關。

之後直接暴露在敵人眼皮底下,邊境的軍事壓力驟然增大。明朝甚至失去了壹個重要的戰馬來源,直接影響了明朝騎兵力量的發展。

10.明代落羅灣海戰

遼羅灣海戰是明朝對荷蘭殖民者的自衛反擊戰。鄭之龍廣泛吸收西方海軍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組建了壹支強大的海軍,開創了東方國家在海戰中戰勝西方殖民國家的先河。相對於西方殖民擴張的歷史,指揮羅灣海戰的鄭之龍及其鄭氏家族才是中國海上力量的代表。作為海盜,他們擁有獨立的軍隊和獨立的勢力範圍,甚至可以在海洋上直接對抗西方殖民勢力。

他們的發跡史,不過是無數西方海上力量在中國的歷史翻版。從某種意義上說,鄭船隊的擴張和對西方殖民勢力的打擊,是中國人跳出大陸思維,探索萬裏沿海的開始。

遼羅灣戰役後,閩粵海域日趨平靜,海外貿易日益繁榮。陸上絲綢之路消亡後,中國東南沿海修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橋梁,海上貿易的繁榮和商人力量的壯大成為當時不可逆轉的趨勢。

如果歷史能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也許古老的中國會走向自己獨特的現代化歷程。可惜,歷史的長河永遠是曲折的。明末兵荒馬亂,清朝閉關鎖國,終於堵住了本來可以產生的自然發展規律。200多年後,當荷蘭人之後來的英國殖民者也以同樣的方式強攻中國沿海時,發現對手的船只和武器都不如200多年前的明朝,這是壹件可悲的事情。

  • 上一篇: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齊魯名人,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齊魯名人?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成就?(詳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