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課如何提高學生的時空素養

歷史課如何提高學生的時空素養

淺談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的途徑

作者:王星梅

歷史時空觀念是高中歷史五大核心素質之壹,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的主要途徑有:明確教學目標;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弄清楚關於歷史時間的名詞;利用時間軸和空間軸構建知識體系;使用地圖、視頻等。再現歷史時空;用“大歷史觀”看待歷史時空

關鍵詞:培養時空觀念,知識體系和大歷史觀的途徑

歷史研究人類過去的經驗,歷史連續性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時間和空間,這也是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歷史中的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觀察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質之壹。掌握時空概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必須建立明確的時間概念,在考慮歷史人物和事件時能夠聯系到宏觀時間。只有對時間有了準確的定位,才能聯系他們所處的時代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才不會脫離歷史。同時,歷史也是在壹定的空間中發生的,要培養學生建構歷史時空,整合歷史信息,把對歷史的認識提高到理性的水平。下面提出在大壹教學和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復習中培養學生時空觀的壹些主要途徑。

壹,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壹堂課的指揮棒和出發點。教學目標的制定直接影響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深入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潛心研究歷史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學業水平考試的考試要求,並將三者結合起來,綜合考慮。把握歷史時空概念與教學目標的關系,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實施。衡量壹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準確,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落實到位等等。比如,對於“時空觀”這壹核心素養,在設計“新民主主義革命”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時,對於長征和遵義會議,不能簡單地設計為“了解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形成時空觀”,而應設計為“能夠運用紅軍長征路線圖,明確勝利會師的出發時間、路線和時間地點”。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目標,不僅在時空概念的指向上是明確的,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學習達到這壹目標。

第二,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

學生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對基本歷史事件有清晰的認識,這是建構時空概念的基礎。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是歷史教科書。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重視歷史教材的使用,在歷史教學中堅持課本知識,鞏固學生的歷史基礎,為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打下基礎。

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教歷史。歷史知識長河的標誌是時間。只有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教授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理解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活動之間的因果關系,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具有時間序列的歷史知識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科學性和具體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註意消除和糾正學生對時間的錯覺。因為現在的教材都是以模塊的形式編寫的,時間的連續性不是特別強。比如在講授三門必修課題——儒學的演變的過程中,我們講的是春秋、兩漢、宋明、明末清初儒學的演變。為了保證時間順序的嚴謹性,老師給學生補充了秦漢魏晉南北朝儒學的發展。

第三,弄清楚關於歷史時間的術語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向學生提供壹些關於時間概念的名詞。比如世紀、十年、前期、中期、後期、某個時期等關於時間的表述。詳情如下:

(1)時間表達式:時間、時刻、日、月、歷年(王公、幹支、公元、年號、民國)、年份、朝代、世紀、公元前(後)等。

(2)分期方式:史前、古代、現代、現代;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萌芽期,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壹戰,二戰,戰後,冷戰。

(3)用兩個以上的時間術語來描述壹個特定的時間(如1905這兩個術語與20世紀初和壹戰前的術語互換使用;再比如國家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時期:民國初年,壹戰期間)。[1]

以歷年為例。所謂“年表”,是指歷史上計算年齡的時間標準。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編年標準。古希臘人以公元前776年為標準;在古羅馬,以公元前753年為標準。這些年代標準也被稱為“紀元”。歷史教科書和史料中有不同的年表。包括公元年、幹支年、年號、民國年等。比如民國歷年,講到辛亥革命的教訓,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布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把中華民國時代縮短為民國歷年。教學生把民國壹年換算成公元壹年,需要把民國年數加上11,再把民國年數減去11。

第四,利用時間軸和空間軸構建知識體系。

歷史的發展變化可以在時間和空間中體現出來,對歷史的認識也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

培養學生的時空觀,要幫助學生根據相應的時間軸和空間軸建立“時空結構”,從而解釋壹個或幾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活動軌跡或歷史現象。此外,要培養學生聯系時空進行思維的意識,讓學生明白具體事物與具體時空相關;可以用歷史時空的劃分來描述過去;能夠運用“時空框架”合理解釋事實;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裏考察和解釋現實中的社會現象。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人版的必修課。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時間軸記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大事記,構建歷史事件的時間序列。

五、地圖、視頻等的使用。重現歷史時空。

通過歷史地圖構建歷史時空。比如用歷史地圖展示秦統壹六國後秦朝的疆域。用歷史地圖和動態箭頭展示柏拉圖的旅行路線,學生可以更形象地了解具體的空間位置。如果只用語言來描述柏拉圖到達的地方,學生很難形成空間的概念。

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插圖。教材中的插圖主要有歷史人物肖像、歷史人物活動圖片、文物古跡、革命遺址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忽視插圖的作用。借助歷史插圖,不僅可以再現歷史時空,還可以體現歷史價值。

用影視直觀再現歷史時空。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壹些教學活動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如視頻來進行的。比如《大國崛起》、《世紀之旅》、《世界歷史》等紀錄片,匯集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可以通過聲音、畫面、色彩等,再現跨越時空的歷史影像。,對培養學生的時空觀有直觀的作用。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如參觀博物館、實地參觀文物考古遺址、考察革命遺址等。

第六,以“大歷史觀”看待歷史時空

“‘大歷史觀’就是把歷史演變放在壹個總的坐標上,觀察其流向,而偶然事件相對被忽略。”“換句話說,大歷史觀就是把歷史問題放在長時期、大範圍、多角度去思考,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待”。[2]

運用大歷史觀建立歷史時空,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重組知識結構,傳遞歷史知識,避免學業水平復習中的簡單機械記憶和重復。因此,教師要在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從宏觀的角度針對相關內容進行合理的改動,轉換視角,重新組合,緊扣內在的內在聯系,通過主題、線索和歷史時空,設置全方位的知識情境,使師生從繁瑣重復的復習中解脫出來。比如,歷史知識的連接是圍繞中國古代史建立的,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經濟、儒家思想是壹體的,相互聯系的。比如人版必修課《蒸汽的力量》,首先可以看懂歷史地圖,搞清楚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及其地理位置。其次,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出工業革命的發展過程,並能說明每個階段的特點;在篇幅的基礎上,思考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原因。再次,結合時空,構建以工業革命為中心的中外歷史大框架,梳理共時性的中外事件,從“大歷史”的角度探討工業革命對中國及中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影響。另外,教學生用不同歷史看待歷史事件的影響,比如“新航路的開辟”,可以用文明史、全球史、現代化史、社會史的觀點來看待,可以得到不同的理解。從宏觀的角度,站在高處,看歷史時空的變遷。

歷史中的時空觀念是歷史核心素養的壹個重要方面。可以從時間段、地圖、歷史文獻、視頻等資源載體采取多種教學模式,細致入微地進行。歷史時空觀念是壹種素養,也是能力和思維的體現。它的培養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培養。

參考資料:

[1]張華中:基於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芻議——以普通高中為例,歷史教學(前半月)第9期,2015。

[2]施誌宏:《大歷史觀的教學就是大歷史——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教學為例》,《雲南教育(中學教師)》,2014第3期..

[3]李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福建教育學報》,2016第1期。

[4]陳清:《歷史閱讀與歷史時空觀的培養》,《新課程(綜合版)》,2015第12期。

[1]張華中:基於實踐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芻議——以普通高中為例,(前半月)第9期2015。

[2]施誌宏:《大歷史觀的教學就是大歷史——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教學為例》,《雲南教育》,2014第3期..

  • 上一篇:重慶是什麽時候改為直轄市的?
  • 下一篇:貴州都勻南明李詠帝陵考察報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