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亞麻的歷史

亞麻的歷史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服裝的歷史相對較短,只有壹兩千年。當人類從愚昧中掙脫出來,開始制造工具和狩獵的同時,也就有了服裝的雛形:吃生肉喝動物血,穿獸皮蓋樹葉。此時的“服裝”有其最原始的三大功能:禦寒、護體、遮羞,材料直接取自大自然。後來發現有些樹皮漚制後留下長纖維,可以用來纏繞、結網,也可以用來在身體周圍形成片狀,就是紡織品的前身。此時大約是神話傳說中伏羲的漁獵時代,距今約1萬年,屬於舊石器時代末期。

然後就到了神農的農牧時代。據說神農的教民種植了麻粒,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這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壹大飛躍。它使人類擺脫了直接依賴自然,逐漸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生活資源。人類最早使用的纖維是葛藤和大麻。它們的莖可以剝皮浸泡形成松散的纖維,然後用石錠子把這些纖維擰成線和繩,織成漁網和織物。人類進入紡織時代,服裝正式進入人們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也就是傳說中的黃帝時期,開始生產養蠶、繅絲、絲織。起初,人們可能只知道這種昆蟲吃繭中的蛹來充饑。後來,在用嘴咀嚼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繭殼可以提取長纖維,用它制成的織物比大麻、葛藤織物更高貴、更柔軟、更舒適。於是,傳說黃帝的公主嫘祖帶領百姓養蠶織絲,開創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壹項重大發明:絲綢。考古發掘證明,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絲織品距今已有7000多年。與傳說中黃帝的雷祖時期基本壹致。

從那時起,也就是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服裝的功能開始在美觀、裝飾、等級和尊重方面有了延伸的意義。在此後漫長的奴隸和封建社會,絲綢價格昂貴,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穿。普通人只能穿亞麻衣服,這被稱為“布衣”。而且服裝的顏色等級也很嚴格,比如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違規使用會導致死亡。

棉花從印度傳入中國很晚。由於種棉比種麻方便,產量高,加工簡單,穿著比麻舒服,所以發展很快,形成了棉、毛、絲、麻四大類纖維原料。這四種紡織纖維壹直到近代都是人們用來做服裝材料的。

1900年,首次用化學方法生產出人造纖維。這種纖維的原料仍然是木質纖維素和棉短絨。人們只是用化學手段將其溶解,加工成纖維,所以稱之為“再生纖維”更為準確。二戰期間,中日兩國的絲綢業損失慘重,生產絲襪的原料嚴重不足。美國杜邦公司研制出壹種合成纖維:Nylon66(尼龍,尼龍)專門用來代替絲綢生產絲襪。這是人類首次利用非纖維原料,通過化學合成獲得化學纖維。此後,聚酯纖維(滌綸)也開始出現,並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纖維。除了尼龍和聚酯,人們還逐漸發明了維綸、氯纖維、氨綸、腈綸、丙綸以及基於這些原料的各種改性合成纖維。

蠶絲纖維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紡織原料之壹,由於產量有限,生產工藝復雜,在成本上無法與合成纖維競爭,已經退出了主導紡織纖維的地位。而蠶絲纖維的安全無毒和穿著舒適性是各種化學纖維,甚至是其他天然纖維無法比擬的。現在科學蓬勃發展,崇尚回歸自然,舒適保健越來越受重視。穿貼身的真絲內衣是服裝領域理性發展的結果。

  • 上一篇:上海教育版歷史pdf
  • 下一篇:雪萊《西風頌》的原文和譯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