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有哪些被掠奪的歷史文化藝術瑰寶?

中國有哪些被掠奪的歷史文化藝術瑰寶?

說到掠奪,不得不說八國聯軍之前不是入侵,都是內憂外患。

日前,中國書店出版集團出版了由宮廷史專家、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項斯撰寫的專著《宮外流失國寶秘籍》。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對故宮博物院外流失國寶最權威的研究和考證,是故宮博物院三年前向斯裏蘭卡申報的研究課題。項斯已經在紫禁城工作了24年。

大量絕密的國寶檔案被破譯,書中詳細披露了約30萬件宮中國寶流失的真實內幕。

日前,項斯在故宮博物院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2000年冬天,北京下大雪,天氣異常寒冷。項斯和他的同事們去故宮的華英殿整理宮中的舊書。在查看藏文《甘珠爾經》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幾個藏文《甘珠爾經》夾子和裝訂護經的五顏六色的掛毯被整齊地剪成幾段,護經上鑲嵌的鍍金佛光和七顆珍珠不見了!

第壹次損失

永樂大典的原作是個謎。

“每個人都很難過。我不知道如何解釋目前的情況。宮裏的寶物怎麽會被偷呢?”

“後來,我仔細閱讀了相關檔案,仔細梳理了整個故事。原來,50多年前就發生過這樣驚人的壹幕。這是八國聯盟做的。據有關檔案記載,甘珠爾經18箱用錦緞切割,侵入者盜走了經衛的鍍金佛光和七顆珍珠。”

之後,項斯希望結合自己在故宮20多年的研究發現,寫壹本關於宮廷書籍流失的書,讓人們了解這些國寶和珍本書籍在宮中流失的情況。三年後,他向故宮博物院申請了這個研究課題。

“我對清代珍寶在宮外的流傳做了系統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壹次丟失的國寶和宮廷機密主要有《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丟失。”

項斯說:“明代《永樂大典》的修訂,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文化事件。”據相關史料記載,約有3000人參與編纂,歷時三年,共22000余卷。編纂完成後,明成祖非常滿意,親自作序並命名。

然而,自《永樂大典》問世以來,直到明末,原《永樂大典》的下落壹直是史學界和文化界的壹個謎。有專家認為,永樂大典早在明末就已經死亡。有人說是毀於大火,有人說是隨陵墓陪葬,還有人幹脆認為是下落不明。推測大概是明朝滅亡時毀於戰火。

此外,清朝末年,皇宮秘閣中的書籍管理松散,壹些無良儒官貪得無厭,想盡辦法竊取秘書《永樂大典》。據晚清史書記載,翰林院大臣文等人每天早晨進翰林院時,特意讓隨從們背上壹個包袱,晚上離開時穿上棉襖,將秘閣中的永樂大典以同樣的尺寸帶回家中。後來壹些無良儒官偷了之後發現沒人過問,就開始公開叫賣。長期以來對皇宮秘密貪得無厭的外國人壹直在四處打聽永樂大典流出皇宮的消息,於是大量的永樂大典秘密流入外國人手中,被帶出中國。

八國聯軍的第二次損失,搶走了無數文物。

鹹豐1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洗劫了圓明園,還搶走了朝廷收藏的大量《永樂大典》。40年後,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存放在國子監的《永樂大典》遭遇了壹場可怕的事故,幾乎被毀。大火中幸存下來的大部分書籍散落在各處。壹些士兵認為這些書又大又結實,所以他們簡單地把它們當磚頭用,壹些當經理,另壹些當防禦工事或人行道。

據相關記載,中國宮廷秘籍《永樂大典》在日本多達55卷,僅次於美國的45卷和英國的38卷。中國壹直在盡壹切努力獲取這些丟失的宮廷機密。目前國內共有《永樂大典》226卷。

“皇宮流出的珍寶中,有相當壹部分源於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其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對中國文物最嚴重的掠奪和破壞。”

1859年,英法共同研究對華作戰方案,決定組建兩國聯合部隊兩萬人遠征隊。在瓜分堆積如山的財寶時,英法聯軍總司令決定成立壹個聯合委員會來瓜分兩軍的所有戰利品。然而行動開始後,壹切都變了,很多珍貴的物品都不見了。

於是,紅眼睛的官兵開始變得野蠻而瘋狂,壹波又壹波的強盜湧入綠眼睛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搶劫並放火焚燒那些拿不走的器皿、字畫和作弊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故宮再遭滅頂之災。圓明園有多少國寶被搶,流失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準確的數字。據統計,約有654.38+0.6萬件中國國寶流失海外。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全世界200多家博物館作為最珍貴的文物,甚至是鎮館之寶鄭重收藏。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國珍貴文物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654.38+00萬件以上;約有數十萬件宮中國寶流失宮外。”

項斯說,中國大約有兩萬幅著名古畫流失海外,中國最珍貴的古畫《婦女史圖》就是其中之壹。

“另壹個最慘痛的損失是溥儀竊取了國寶機密。這壹次,幾乎都是宮裏挑選的最好的文物和書籍。”項斯非常悲傷地說。清朝宣彤三年,也就是1911,末代皇帝溥儀在玉龍皇後的監護下退位,按照民國政府給予的“清房優惠條件”繼續住在紫禁城北部的後宮,並繼續使用宣彤的年號,13左右稱為小朝廷。但溥儀退位後,不甘喪國,壹心復興大清帝國,奪回皇帝寶座。

為了籌集資金,他以獎勵溥傑為名,把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運出皇宮,存放在天津英租界的房子裏。“他去東北的時候,他和他的臣子什麽都沒吃,就用價值連城的字畫、古玩和當地農民換饅頭、包子。”

根據項斯的研究,溥儀認為古籍是最珍貴的財富。在他盜取宮中古物寶藏的半年時間裏,所有被盜的書,前40天都難以攜帶!然後這些國寶被盜出皇宮,交給溥傑。他給了265,438+00昭仁堂的稀世古董465,438次,幾乎都是宋的傑作,大部分都是無價之寶。

溥儀第三次從宮中盜走珍本。

“溥儀將古籍偷運出宮後,昭仁寺內的宋元珍貴善本大多已流失宮外,寺內僅存宋代10冊,元代15冊。這些秘籍也是版本極好的書,好書,但比起那些盜出皇宮的珍本書,就略遜壹籌了。”

他告訴司,這些古籍是交給溥儀的父親,清朝前攝政王的。他把它們交給載濤,然後秘密運到天津靜園,賣了幾十個,最後全部運到東北,進入了西藏偽滿洲國皇宮的圖書館大樓。日本投降後,我才知道下文。

“溥儀到東北後,藏在偽滿洲國皇宮的圖書館裏。國民黨占領長春後,他接收了13箱宋版圖書,交給國立長春大學圖書館。現藏於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剩下的珍貴古籍和珍寶,有的被追回、收購,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的則四處流失。”

被譽為中華第壹奇觀的《清明上河圖》被溥儀皇帝帶到了東北,也進入了西藏的偽滿清皇宮。1945年8月,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隨身攜帶的字畫首飾也被沒收,包括這幅《清明上河圖》。但由於當時局勢混亂,人們並沒有在意這幅作品,只是隨意扔在機場,後來作為戰利品上交,又陸續發現了兩幅。

1950,這三幅《清明上河圖》移交給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1950年底,文化部組織專家對東北遺留的文化遺產進行清理,文化部研究所楊奉命對東北戰利品進行清點和整理。在堆積如山的藏品中,他欣喜若狂地發現了這幅《清明上河圖》。

除了列強劫掠、宮中自盜之外,還有壹些戰爭時期強制轉移、內部調劑分配、對外互贈的稀世國寶。

20世紀30年代,侵華日軍入侵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迫裝箱大批精品文物,南遷。“從1932年秋,故宮文物開始裝箱。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項斯說,這為後來的緊急情況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包裝文物可以是壹門專業知識,壹方面是如何包裝文物、古董、珍貴書籍;另壹方面,應該裝哪些國寶秘籍。國寶文物的包裝有兩個秘訣,壹是密封性,二是分隔性。當時故宮三大博物館都派出了相關部門的專家來挑選國寶秘笈。他們的想法是,北京可能會成為壹個戰場,應該設法包裝最好的文物,盡可能裝滿,增加件數,減少箱數。以至於吳先生的青銅箱後來在上海拆箱檢查,青銅拆下檢查後無法裝。當時大家都在抱怨包裝工要裝那麽多,卻不知道這是包裝工的好心。

第四次流失國寶在非常時期南遷。

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寶藏品中,宮中保存的所有精品書畫都被精心包裝,幾乎是空的。有7000多件宋、元、明時期的精品瓷器,都是用盒子裝的。加上宮廷秘籍和珍本,13000余箱文物已全部南移。

“由於當時北京人堅決反對國寶南遷,出發日期確定為0933年2月5日深夜65438+,中午就已經裝載完畢的國寶,壹車又壹車,告別了他們從未離開的深宮,踏上了南遷之路。歷經千裏,歷時十余年,除了天氣潮濕,濕氣嚴重外,幾乎所有的文物都完好無損。運往臺灣省的文物有2972箱,其中善本近1.60萬冊,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65年。1950和1953年,故宮大量國寶兩次從南京北遷。”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說,過去作為禮物流出的壹些國寶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見證。如1869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接收當時清廷的圖書,應美國政府要求歸還,933卷10種;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收到了清政府的書籍。

有多少國寶流傳海外?宮中流出了多少宮中珍寶?

日前,中國書店出版集團出版了由宮廷史專家、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項斯撰寫的專著《宮外流失國寶秘籍》。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對故宮博物院外流失國寶最權威的研究和考證,是故宮博物院三年前向斯裏蘭卡申報的研究課題。在故宮工作了24年的項斯,破譯了大量絕密的國寶檔案,詳細披露了故宮流失的約30萬件國寶的真實內幕。

日前,項斯在故宮博物院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2000年冬天,北京下大雪,天氣異常寒冷。項斯和他的同事們去故宮的華英殿整理宮中的舊書。在查看藏文《甘珠爾經》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幾個藏文《甘珠爾經》夾子和裝訂護經的五顏六色的掛毯被整齊地剪成幾段,護經上鑲嵌的鍍金佛光和七顆珍珠不見了!

第壹次損失

永樂大典的原作是個謎。

“每個人都很難過。我不知道如何解釋目前的情況。宮裏的寶物怎麽會被偷呢?”

“後來,我仔細閱讀了相關檔案,仔細梳理了整個故事。原來,50多年前就發生過這樣驚人的壹幕。這是八國聯盟做的。據有關檔案記載,甘珠爾經18箱用錦緞切割,侵入者盜走了經衛的鍍金佛光和七顆珍珠。”

之後,項斯希望結合自己在故宮20多年的研究發現,寫壹本關於宮廷書籍流失的書,讓人們了解這些國寶和珍本書籍在宮中流失的情況。三年後,他向故宮博物院申請了這個研究課題。

“我對清代珍寶在宮外的流傳做了系統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壹次丟失的國寶和宮廷機密主要有《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的丟失。”

項斯說:“明代《永樂大典》的修訂,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文化事件。”據相關史料記載,約有3000人參與編纂,歷時三年,共22000余卷。編纂完成後,明成祖非常滿意,親自作序並命名。

然而,自《永樂大典》問世以來,直到明末,原《永樂大典》的下落壹直是史學界和文化界的壹個謎。有專家認為,永樂大典早在明末就已經死亡。有人說是毀於大火,有人說是隨陵墓陪葬,還有人幹脆認為是下落不明。推測大概是明朝滅亡時毀於戰火。

此外,清朝末年,皇宮秘閣中的書籍管理松散,壹些無良儒官貪得無厭,想盡辦法竊取秘書《永樂大典》。據晚清史書記載,翰林院大臣文等人每天早晨進翰林院時,特意讓隨從們背上壹個包袱,晚上離開時穿上棉襖,將秘閣中的永樂大典以同樣的尺寸帶回家中。後來壹些無良儒官偷了之後發現沒人過問,就開始公開叫賣。長期以來對皇宮秘密貪得無厭的外國人壹直在四處打聽永樂大典流出皇宮的消息,於是大量的永樂大典秘密流入外國人手中,被帶出中國。

八國聯軍的第二次損失,搶走了無數文物。

鹹豐1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洗劫了圓明園,還搶走了朝廷收藏的大量《永樂大典》。40年後,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存放在國子監的《永樂大典》遭遇了壹場可怕的事故,幾乎被毀。大火中幸存下來的大部分書籍散落在各處。壹些士兵認為這些書又大又結實,所以他們簡單地把它們當磚頭用,壹些當經理,另壹些當防禦工事或人行道。

據相關記載,中國宮廷秘籍《永樂大典》在日本多達55卷,僅次於美國的45卷和英國的38卷。中國壹直在盡壹切努力獲取這些丟失的宮廷機密。目前國內共有《永樂大典》226卷。

“皇宮流出的珍寶中,有相當壹部分源於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其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對中國文物最嚴重的掠奪和破壞。”

1859年,英法共同研究對華作戰方案,決定組建兩國聯合部隊兩萬人遠征隊。在瓜分堆積如山的財寶時,英法聯軍總司令決定成立壹個聯合委員會來瓜分兩軍的所有戰利品。然而行動開始後,壹切都變了,很多珍貴的物品都不見了。

於是,紅眼睛的官兵開始變得野蠻而瘋狂,壹波又壹波的強盜湧入綠眼睛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搶劫並放火焚燒那些拿不走的器皿、字畫和作弊器。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故宮再遭滅頂之災。圓明園有多少國寶被搶,流失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準確的數字。據統計,約有654.38+0.6萬件中國國寶流失海外。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全世界200多家博物館作為最珍貴的文物,甚至是鎮館之寶鄭重收藏。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國珍貴文物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654.38+00萬件以上;約有數十萬件宮中國寶流失宮外。”

項斯說,中國大約有兩萬幅著名古畫流失海外,中國最珍貴的古畫《婦女史圖》就是其中之壹。

“另壹個最慘痛的損失是溥儀竊取了國寶機密。這壹次,幾乎都是宮裏挑選的最好的文物和書籍。”項斯非常悲傷地說。清朝宣彤三年,也就是1911,末代皇帝溥儀在玉龍皇後的監護下退位,按照民國政府給予的“清房優惠條件”繼續住在紫禁城北部的後宮,並繼續使用宣彤的年號,13左右稱為小朝廷。但溥儀退位後,不甘喪國,壹心復興大清帝國,奪回皇帝寶座。

為了籌集資金,他以獎勵溥傑為名,把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運出皇宮,存放在天津英租界的房子裏。“他去東北的時候,他和他的臣子什麽都沒吃,就用價值連城的字畫、古玩和當地農民換饅頭、包子。”

根據項斯的研究,溥儀認為古籍是最珍貴的財富。在他盜取宮中古物寶藏的半年時間裏,所有被盜的書,前40天都難以攜帶!然後這些國寶被盜出皇宮,交給溥傑。他給了265,438+00昭仁堂的稀世古董465,438次,幾乎都是宋的傑作,大部分都是無價之寶。

溥儀第三次從宮中盜走珍本。

“溥儀將古籍偷運出宮後,昭仁寺內的宋元珍貴善本大多已流失宮外,寺內僅存宋代10冊,元代15冊。這些秘籍也是版本極好的書,好書,但比起那些盜出皇宮的珍本書,就略遜壹籌了。”

他告訴司,這些古籍是交給溥儀的父親,清朝前攝政王的。他把它們交給載濤,然後秘密運到天津靜園,賣了幾十個,最後全部運到東北,進入了西藏偽滿洲國皇宮的圖書館大樓。日本投降後,我才知道下文。

“溥儀到東北後,藏在偽滿洲國皇宮的圖書館裏。國民黨占領長春後,他接收了13箱宋版圖書,交給國立長春大學圖書館。現藏於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剩下的珍貴古籍和珍寶,有的被追回、收購,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的則四處流失。”

被譽為中華第壹奇觀的《清明上河圖》被溥儀皇帝帶到了東北,也進入了西藏的偽滿清皇宮。1945年8月,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隨身攜帶的字畫首飾也被沒收,包括這幅《清明上河圖》。但由於當時局勢混亂,人們並沒有在意這幅作品,只是隨意扔在機場,後來作為戰利品上交,又陸續發現了兩幅。

1950,這三幅《清明上河圖》移交給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1950年底,文化部組織專家對東北遺留的文化遺產進行清理,文化部研究所楊奉命對東北戰利品進行清點和整理。在堆積如山的藏品中,他欣喜若狂地發現了這幅《清明上河圖》。

除了列強劫掠、宮中自盜之外,還有壹些戰爭時期強制轉移、內部調劑分配、對外互贈的稀世國寶。

20世紀30年代,侵華日軍入侵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迫裝箱大批精品文物,南遷。“從1932年秋,故宮文物開始裝箱。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項斯說,這為後來的緊急情況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包裝文物可以是壹門專業知識,壹方面是如何包裝文物、古董、珍貴書籍;另壹方面,應該裝哪些國寶秘籍。國寶文物的包裝有兩個秘訣,壹是密封性,二是分隔性。當時故宮三大博物館都派出了相關部門的專家來挑選國寶秘笈。他們的想法是,北京可能會成為壹個戰場,應該設法包裝最好的文物,盡可能裝滿,增加件數,減少箱數。以至於吳先生的青銅箱後來在上海拆箱檢查,青銅拆下檢查後無法裝。當時大家都在抱怨包裝工要裝那麽多,卻不知道這是包裝工的好心。

第四次流失國寶在非常時期南遷。

在故宮博物院的國寶藏品中,宮中保存的所有精品書畫都被精心包裝,幾乎是空的。有7000多件宋、元、明時期的精品瓷器,都是用盒子裝的。加上宮廷秘籍和珍本,13000余箱文物已全部南移。

“由於當時北京人堅決反對國寶南遷,出發日期確定為0933年2月5日深夜65438+,中午就已經裝載完畢的國寶,壹車又壹車,告別了他們從未離開的深宮,踏上了南遷之路。歷經千裏,歷時十余年,除了天氣潮濕,濕氣嚴重外,幾乎所有的文物都完好無損。運往臺灣省的文物有2972箱,其中善本近1.60萬冊,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65年。1950和1953年,故宮大量國寶兩次從南京北遷。”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說,過去作為禮物流出的壹些國寶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見證。如1869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接收當時清廷的圖書,應美國政府要求歸還,933卷10種;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收到了清政府的書籍。

  • 上一篇:關於諸葛亮的演講3分鐘
  • 下一篇:誰知道溫州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