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儒學的第二個歷史成就董仲舒的歷史成就

儒學的第二個歷史成就董仲舒的歷史成就

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學最大的歷史成就是在文化和思想領域統壹了中華文明。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戰爭歷史。

給中國近兩千年的分封制,正視畫個終結者。

同時:

借鑒中華文明誕生以來中國政治法制的發展軌跡和經驗,以儒家思想為名,以中華文明的核心理念自強向善為核心,在後世構建了壹個名為“道”的文明印記。(道教本質上是指中華文明)

(以下引用《特立獨行的中華文明》壹書內容)

儒學的理論體系設計得如此精巧,筆者在此必須再次梳理其邏輯結構:

答:以天人感應論貫徹五德始終。

b:天人感應論是以天地自然現象等客觀現象作為判斷壹個王是否有德的標準(否認僅憑主觀判斷判斷壹個王是否有德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它否定了國王維護其統治合法性的權利。

c:天人感應論的天象是與人相對應的。這個人被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價值觀定義為人民和老百姓。對於老百姓來說,踐行仁義就是幸福!因此,人民的幸福和天象的不幸形成了壹種邏輯上的相互感應關系。王權的合法性取決於人民,即人民更重要,君主更不重要。天象與民感同身受,王權的正當性由其結果說明)

丁:儒家培養大量有教無類的高素質人才,堅持體制內選賢任能的政治路線,繼續為君主治理國家提供人才。儒家確立了為人才打造上升路徑的思想。這種渠道的實現,在底層精英和統治集團之間形成了有效的渠道。儒家掌握了通道,於是儒家就成了人民精英的代言人,或者叫儒家在國王面前把自己塑造成某種情境下人民的“代表”。

e:儒家作為人民的“代表”,構建了精英在人民中的上升通道,以仁義民本的方式規範了君王“德”的標準,根據民心綜合判斷君王是否有德。儒家作為人民的代表,可以表達人民的心聲,與天象相對應,儒家有權利主張君王的合法性。這種主張的權利不是制度、法律和規則賦予的。但在道德、思想和文明中,它深深地與善的價值觀捆綁在壹起。中華文明自強向善,儒家等於把自己塑造成獨尊儒術時代中華文明向善取向的代言人。從文明的角度看,董仲舒在接下來的2000年裏把儒家塑造成了無冕之王。這樣,筆者認為,儒家思想的排外性是建立在中華文明的根基上,而不是建立在中國的政治統治和朝代上。

所以我們的邏輯分析就在這裏,拋開天人感應論的時代局限和現在看來有些荒謬的部分。可以看出儒家學說設計巧妙。這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與兩千多年來各個朝代(封建王朝)統治階級的關系。2000年,儒家成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無冕之王,是因為儒家的根基在於中華文明,而不是王權。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各個朝代的皇帝都是推崇儒家思想,宣示了對自強向善的中華文明的堅守。

儒家受到漢武帝的尊崇,在2000年取得無冕之王的地位。

作為交換,此時的儒家主張仁義,愛民愛民,幫助君主做好事保護人民;

通過有教無類、任用人才等方式,繼續為統壹郡縣制王朝提供優秀人才,使王朝的官僚制度長期保持較高水平。

為了堅持君臣父子的政治倫理,努力創造壹個忠於君主、愛國並能被君主有效指揮和利用的治國官僚體系。

總的來說,儒家思想是最好的表達方式:為高度集權的君王構建高效的官僚體系,在儒家思想的改造下將對君權的威脅降到最低。而且這個制度旨在實現善治,善治輔助國王的統治。作為交換,構建這壹體系的儒家有相當的監督君主的能力(註重能力而非權力)。

儒家唯尊的事實是中國社會精英與掌握王權的統治階級的聯盟。

  • 上一篇:關元品牌故事
  • 下一篇:小欖鎮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