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戰艦的歷史

戰艦的歷史

戰列艦(或又稱戰鬥艦、戰艦)是壹種高噸位的海軍戰艦,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和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它是壹種大型水面戰艦,能夠執行遠洋作戰任務。它誕生於航海時代,並在1860年代開始發生變化。它曾被定於1870-1890年代之間,但這壹時期的實驗討論從未停止,它從1890年代開始復興,並在二戰中後期逐漸衰落。戰列艦壹直是主要海權國家的主要艦艇類型之壹,被稱為主力艦。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母和彈道導彈核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名字也失去了意義。

航行期

15世紀末,兩個主要領域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最初的戰列艦:壹是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前裝火槍逐漸成為壹種可靠的武器;第二,航海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建造更大的船,用風力代替人力航行。於是貫穿整個大航海時代的蓋倫帆船出現了。這個時期的戰列艦壹般都有四根桅桿,前兩根桅桿掛著柵欄帆,後兩根桅桿掛著三角帆。壹般長46 -55米,排水量300-1000噸。它有幾個長甲板和壹個高船尾樓。大型蓋倫號的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2000噸,吃水8米。她適合在漫長的海上航線上運送貨物。續航時間長,長期是世界上最大的船。

經過英國、荷蘭等國的改造,戰艦真正出現是在17世紀。在第壹次英荷戰爭期間(1652-1654),《海上作戰條例》明確規定縱隊為海軍作戰中的標準隊形:“各艦隊的所有戰艦必須盡力與其師艦長保持壹條直線……”這也是第壹次使用“戰役之線”這個名稱。

20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艇進行分類:壹級戰艦,是艦隊的旗艦,有三個炮甲板,65438門炮以上,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是特拉法爾加戰役中納爾遜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該級每艘戰艦的造價高達65438+百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艦艇不到12艘。二級戰艦,比壹級戰艦略小。三個炮甲板,90-98炮,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多噸。它們的壹個缺點——早期戰列艦的壹個普遍缺點——就是戰艦下層炮甲板的炮門在暴風雨天氣無法打開。三等戰艦,分幾個型號,兩三個炮甲板,64-80門炮,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特拉法爾加戰役期間,英國海軍175艘主力艦中有117艘三級戰艦。四級戰艦,該級戰艦有兩個炮甲板,50-56門炮,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多噸。該級戰艦價格便宜(每艘26000英鎊),人員數量少(350人)。它們主要作為海外郵輪分艦隊的旗艦。這些4級戰艦都可以稱之為戰列艦。

蒸汽機時期

工業革命的成就在19世紀的最後50年迅速改變了海軍的面貌。蒸汽動力、金屬船體、裝甲和新型火炮等幾項重要進步幾乎同時出現,它們的結合產生了壹種全新的武器——至少在外觀上是這樣。往復式蒸汽機取代了帆和索具,而桅桿被保留下來,用於火炮控制、觀察和信號通信的需要。後裝炮取代了兩邊排列的老式炮。新炮很重但數量很少,裝備在艦甲板中心線上的裝甲炮塔裏。越來越厚的裝甲覆蓋了船體,以抵禦新型火炮的攻擊;木質船體再也無法承受沈重的新設備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船體不得不用金屬建造。

到19的70年代,世界海軍強國的蒸汽裝甲戰列艦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蒸汽機不僅為軍艦提供推進動力,還用於轉向系統、錨泊系統、旋轉裝甲炮塔系統、裝載彈藥、抽水和提升船載艇。大型蒸汽裝甲戰列艦排水量8000至9000噸,推進功率6000至8000馬力。此時戰列艦在主甲板中軸線或艦體兩側裝備了可以全方位360度旋轉的裝甲炮塔,艦炮也普遍采用螺旋膛線,進壹步增強了攻擊力。此時的戰列艦大多被稱為“鐵甲艦”,北洋水師的定遠級鐵甲艦堪稱這壹時期戰列艦的代表。

汽輪機周期

技術革新壹旦開始,就會不斷推進:火炮、裝甲和艦體將逐漸被鋼鐵取代,以獲得更好的性能;與往復式蒸汽機相比,蒸汽輪機可以提供更強的動力,可以使軍艦達到以前難以想象的高速,而且蒸汽輪機的性能更加可靠,可以縮短維修時間,延長軍艦的巡航時間,相當於增加了艦隊的戰略機動能力;火炮射擊指揮儀的發明使人們對大口徑火炮和遠程射擊的威力更加自信;為了增加保護力,在水線以下設置艙室逐漸成為大型船舶的標準設計;裝甲不再均勻覆蓋全艦,而是重點保護在關鍵部位,以達到同等重量的裝甲更好的防護效果。吸收了黃海海戰的經驗後,前無畏級誕生了。右圖是僅存的前無畏級戰艦Sanri。日俄戰爭1904(明治37)期間,戰列艦三日號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是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將軍的駐地。橫須賀市的李三公園作為紀念船被保存了下來。

1906英國戰艦“無畏”號於2月下水。“無畏”號是第壹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艦,這在很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第壹艘擁有蒸汽輪機的主艦,航速達到了驚人的21節,而當代美國戰艦“羅德島”號的航速為19節;“無畏”號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軍備。當時的戰列艦通常安裝4門12英寸的艦炮和各種中口徑艦炮。“羅德島”號裝備了4門12英寸的火炮、8門8英寸的火炮和12門6英寸的火炮。與“無畏”號同時完工的8艘英國“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分別裝備了4門12英寸艦炮、4門9.2英寸艦炮和10 6英寸艦炮,而“無畏”號除了壹些魚雷艇用的小口徑速射炮外,只裝備了10 12英寸主炮。火炮射擊指揮儀保證其大口徑火炮在最大射程內仍有較高的命中率;最後,在費希爾勛爵的主持下,這艘船不到壹年就完工了,而不是通常的四年,創下了主力艦最短建造時間的紀錄。她的出現再壹次說明了英國海軍在技術上的遙遙領先,許多國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造的引以為傲的戰列艦突然變成了古董。此後,各海上強國紛紛模仿無畏號建造自己的戰列艦,無畏號已經成為現代戰列艦的代名詞。所有這些後來建造的戰列艦——總共65,438+050艘——都被稱為“無畏號”(以前建造為“前無畏號”)。戰艦,壹艘古老的船,帶著這個名字,去了它最後也是最輝煌的旅程。

1922華盛頓會議期間,美、英、日、法、意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武器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超過16英寸)進行了限制,並規定美、英、日、法、意應對1930年簽訂的《限制和削減海軍武器條約》(倫敦海軍條約)進行補充戰列艦進入條約時代。從1922到1936的15時期被稱為“海軍假期”,各國大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被終止或取消,現有戰列艦被更新改造取而代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有7艘,都裝備了約16英寸的主炮,分別是美國的科羅拉多級(3,科羅拉多,西弗吉尼亞,馬裏蘭),日本的長門級(2,長門,魯澳)和英國的納爾遜級。

1936 65438+2月31,華盛頓海軍條約到期失效,海軍列強恢復建造戰列艦。英國建造了五艘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並計劃建造壹艘獅子級戰艦。美國海軍已經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並計劃建造壹艘蒙大拿級戰列艦。意大利海軍建造了4艘維內托特級戰列艦,法國海軍建造了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並計劃再建造1改型艦和4艘更強的阿爾薩斯級戰列艦,德國海軍建造了2艘俾斯麥級戰列艦並開工建造2艘H級戰列艦並計劃建造興登堡級戰列艦,日本海軍建造了2艘大和號戰列艦,即世界上最大的大和號和武藏號。與歷史上的戰列艦相比,其火力、防禦力和速度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主炮火力方面,除了喬治五世是14寸,其他都達到15-16寸以上。大和級戰列艦甚至裝備了18英寸的主炮,組合炮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大多數戰列艦采用三重主炮,英國的喬治五世級和法國的黎塞留級也采用。炮塔布局也做了調整。大多數戰列艦都采用前兩種後壹種的布局。只有英國的納爾遜級和法國的黎塞留級采用主炮前置設計,將正面火力提前到了極致。在此期間,主炮炮彈的重量也有所增加。除喬治五世外,壹般主炮炮彈重量可達800-1200公斤。壹般戰列艦除了主炮外,還配有多門口徑為127-155mm的副炮作為補充。為應對新興航空武器的威脅,新造戰列艦防空火力大幅提升,普遍裝備了壹批7.6-12.7mm高射炮,以及大量20-40 mm機關炮。

航母時代的退位

二戰後,戰列艦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大多數戰列艦退役並解體,而壹些則被保存為博物館。美國最後建造的四艘戰列艦,最新最好的“衣阿華”級,經過多次改裝,斷斷續續服役多年。他們上壹次戰爭是在1991,密蘇裏和威斯康星作為火力支援艦和巡航導彈發射平臺參加了海灣戰爭。1992 3月31日,最後壹艘戰列艦“密蘇裏”號退出現役,整修完畢前往珍珠港,停靠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沈的“亞利桑那”號殘骸旁,供人們參觀。

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主要是因為航母和導彈的出現,削弱了戰列艦的存在。

經過壹戰的實戰檢驗,許多國家認為戰列艦將是海戰中的第壹利器,尤其是在大西洋的日德蘭海戰中。艦隊的速度和火炮的口徑成為海戰中殺傷對方、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戰列艦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壹炮而紅,人們對戰列艦的崇敬導致戰後各國紛紛建造這種“海上堡壘”,配以強有力的槍炮。

然而,美日在建造戰列艦的同時,也將目光投向了壹種新型的海戰武器,這就是航母。這為此後太平洋上的幾次大規模海戰提供了物質基礎,也證明了美國和日本對新技術發展的敏感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當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駛出造船廠時,美國和日本各派出壹艘航空母艦出海。二戰前的戰列艦也是壹種優秀的武器,但其空間在二戰中被航母完全占據,不得不退出戰爭舞臺。當然,在1991第壹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和“威斯康星”號也參戰了,只是此時的戰列艦有所不同。他們的彈藥主要是巡航導彈。從攻擊角度來看,隨著新型導彈和制導炮彈的出現,戰列艦上原有的大口徑火炮優勢不復存在。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中,承擔摧毀敵方重點目標任務的將不再是巨型戰艦的大口徑火炮,其陣地將被海軍裝備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所取代。而且戰列艦雖然噸位大,火力強,裝甲厚,但是也有壹些缺點,比如目標大,容易被攻擊,防空反潛能力差等等。,所以很容易成為對方導彈攻擊的活靶子。但是反艦導彈在轟擊大部分戰列艦的重裝甲鋼板時會被彈射回來。爆炸沖擊波只能擦傷裝甲,就像用手槍射擊厚鋼板壹樣,子彈被彈回來,除了洲際導彈和後來研發的新型反艦導彈,別無他法。

如今,戰列艦已經不在海上巡航了,它的工作已經被那些更先進、破壞力更強的艦船接管了。但是戰艦的概念仍然在主導著人們的思維,指導著國家的政策,那就是謀求對海洋的控制權。

最後的“復活”

在1980年代,美國對4艘退役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增加了各種新型雷達、導彈、防空、電子對抗和指揮控制通信系統,並將其重新投入現役。分別部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獨立執行海上作戰,支援登陸和攻擊陸上目標。1991年6月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用戰列艦密蘇裏號和威斯康星號炮擊伊拉克目標,發射巡航導彈。但在隨後的1993年,4艘美國戰列艦再次退出現役,“戰列艦”這壹級別正式退出美國海軍現役艦艇的分類。

  • 上一篇:唐沁村的歷史
  • 下一篇:玻璃球比賽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