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把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那時候最有名的地方有哪些?

中國古代把筆、墨、紙、硯稱為文房四寶。那時候最有名的地方有哪些?

除了實用的需要,古人往往因為愛惜而將書房的文具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和加工,使之成為壹種文學化、戲謔化的物件,供人們在寫寫畫畫的同時欣賞。硯臺不僅是壹種常見的必需品,而且是由堅不可摧的石頭和瓷磚制成的,所以人們經常在硯臺上雕刻圖案和花紋,或在硯臺的封面,底部或早晨刻上詩。硯臺的技術處理很早就開始了。比如洛陽博物館有壹塊西漢硯臺,上面雕有鳥獸,另壹塊安徽省博物館的東漢硯臺,有精致復雜的鏤空花紋。因此,硯臺作為書房的重要古玩,理應受到古玩收藏者的重視。

硯起源於何時,沒有明確固定的說法。但是我們知道硯的目的是磨墨,所以可以推測硯和墨是同時產生的。早期的硯臺主要是陶硯或瓦硯,當然也有硯臺。唐朝以前,沒有找到適合制作硯臺的優質石頭,就用普通鵝卵石制作,打磨,未能普及。漢代至唐代以陶硯為主,以陶土為原料,制作精細,質地堅硬,制墨性能優良,以物輕敲,聲音純正,無砂眼和石子。唐宋時期,硯臺的材料和種類增多。除了特殊的瓷磚硯臺之外,用秦漢時期的舊磚制作硯臺也很流行。這種秦漢時期的磚瓦,多是皇宮被毀的殘跡。所選土壤極其細膩,燒制水平也極高,不易破碎。相傳三國時期,曹操做了壹個銅雀臺,燒制臺瓦的土料經過精心處理,摻入了核桃,並添加了丹、鉛、錫等。燒制後,使硯臺細膩光滑,堅固實用!不滲水,墨水好。《文房四書》記載:“銅雀瓦硯細硬如石,古有重要作墨而不寫,今絕無。”可見這種磚瓦在古代被視為制作硯臺的貴重材料。相傳,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為王寫了壹篇墓誌銘。他的兒子拿了壹塊青銅麻雀臺瓦作為獎勵,這確實是壹件非常貴重的禮物。黃庭堅非常喜愛,專門為制成的瓦硯題詞。

到了唐宋時期,各地都發現了適合制作硯臺的優質石頭,特別是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南的浮克山和漳州(今安徽歙縣)所轄的衛龍山,是硯臺的上品。這些石頭細膩光滑,容易上色,而且有漂亮的圖案。因此硯臺的生產和使用日益增多,最終成為硯臺的主要品類。在宋代,端硯、佘艷、洮河、紅寺硯並稱為“四大名硯”,這些地方的硯池後來被保護為優秀硯臺的來源。比如元朝的端石坑和蛇石坑有專門的守衛,壹般人是不允許拿硯臺的。在明代,這些著名的硯坑不時被取締。即使在禁止開采的時候,也有很多人鋌而走險去偷硯,經常導致名硯坑裏的精品被隨便踐踏。明朝末年,兩廣總督熊專橫地命令手下人日夜不停地偷石頭,致使許多石坑被毀。

清朝初年,清政府並沒有對硯坑進行保護,所以很多硯坑都是人們隨意挖出來的。乾隆時期,由於朝廷的重視,把以前不好挖的石頭都挖了出來,很多都是優質名品。所以清代乾隆年間的硯臺最為精良,花紋、質地極佳。清末,張之洞任兩廣總督,組織開礦。由於引進了壹些新的開采技術,獲得了大量的硯石,其中很多是大塊的。用這些石頭制成的硯臺被稱為“樟坑灣”,其中許多是極好的珍寶。名墨種類古代中國人制作硯臺,選用的硯臺多種多樣。壹般有石頭和粘土兩種。硯的起源更早,但在唐代以前並未廣泛使用,而泥足硯則多見於漢代至唐代。《茅穎傳》中說茅穎“與弘農桃紅友好”,“桃紅”是壹種陶瓷硯。我們前面提到的硯也是壹種珍貴的陶瓷硯。南北朝時期,古人還用制瓷技術制作硯臺。瓷硯在宋代很常見,種類和顏色也豐富多樣,如龍泉硯、青瓷硯、青硯、窯造黑硯等等。這種硯多為考古出土,硯面表面不上釉,方便著墨。其實是介於陶瓷之間的壹種硯。漢代就出現了漆硯,但這種硯沒有見過實物,只有書上有記載。比如晉代,皇帝把漆硯送給太子。另外,古籍中也有玉硯,但大多是富貴之物。如《西京雜記》中說:“天子以玉為硯,以酒為滴書,非冰也。”西晉時,還有壹種以蚌類為硯臺的“蚌硯”。傅玄在《硯賦》中說:“木雖貴,但可柔”,說明也有用木頭做的“木硯”,但關於如何用木頭做硯臺,沒有實物參考。至於金屬硯,古籍中多有記載,東魏孝景帝有“智勝銅硯”。第三圈曹操有“純銀配圓硯”。宋代詩人李治延的《硯書》也有:“青州鐵硯墨色甚深,有柄可握”。

總之,硯臺有很多種。當然最常見最實用的硯臺是陶硯和石硯,尤其是石硯。下面主要按照產地來介紹陶、硯中的名品,為古玩愛好者在收藏、鑒定名家硯臺時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

泥硯是陶瓷硯中的壹個珍貴品種。生產始於唐代。當時的主產區是周國(今河南靈寶),後來轉移到山西絳縣。制作這個方法需要很大的努力。首先,把它放在河底的壹個絲綢布袋裏。過了壹年左右,河泥已經裝在袋子裏了。然後稍微幹燥,加入黃丹和其他材料。然後放入泥模中把泥料壓實成坯,用竹刀刻成硯臺的大致形狀,再用金屬刻刀精雕細刻,曬幹,用麥麩等在窯中焙成陶器,取出後加入墨蠟和米醋。其質地豎、硬、細,出墨而不傷筆意,被眾多前輩所稱道。明代郜璉說:“程妮硯為第壹,因其質細如石,堅如玉。”它的性質是:“壹勺水量完不會幹涸,壹個空心的墨水夏天也不會幹涸。”硯臺的好壞可以從顏色上鑒別,鱔魚黃最好,其次是綠頭和玫紅。黃色上若有斑點,稱為“砂斑”,大的稱為“豆瓣砂”,小的稱為“綠豆砂”。如果有大小兩種斑點就更好了。後人常制假泥硯,但原料、溫度、顏色都達不到優名品的要求。稍微對比壹下,就能辨別真偽。

還有許多程妮硯的雕塑,包括山水、人物、花鳥動物、書法、印章等。還可以根據詩詞做出有創意的造型,比如舉杯邀月,獨自在冰冷的河中垂釣,與壹顆杏仁曖昧,獨自遠航,月亮與綠松石。程妮硯曾壹度滅絕。1980年下午,山西省新絳縣(舊稱絳州府治)與省博物館合作開發程妮硯,恢復傳統工藝。壹年後,試制成功,基本達到了傳統工藝的要求。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鑒定認為色澤淡雅,質地潤澤,壹研全黑,二研更有光澤,給予很高評價。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其原石取自高要縣金都區福克山(又名藍克山)的郊區和段曦河壹帶。肇慶古稱端州,所以這裏用石頭做的硯臺叫端硯。相傳這裏的硯臺最早發現於唐代武德年間,當時被稱為“硯臺之首”。端硯與佘艷、閆濤、程妮硯臺齊名,在歷史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硯。端硯石細、細膩、嫩、潤,出墨不傷筆。呼吸可以研究墨水的特性。端石中最好的產品,因為在水中浸泡多年,溫潤如玉。《段曦硯史》雲:“質輕,原剛而柔,搓之無聲而無聲,壓之如兒童肌膚,柔而嫩而不滑”。

端硯石的開采分為不同的坑洞,其中數個(古稱水硯、大西洞)出產的石頭最好。石頭采自唐代,唐後期列為貢品,故又稱“禦石”。因為這個石坑是泡在水裏的,所以又叫“水巖”。《紙墨硯》說:“水石為天然石,潤澤如玉,目高傳神,分布式成像,無聲研磨,不耗水,墨不損作者,為人間之寶。”還有“呼吸可以磨墨”的說法。此外,還有其他著名的硯坑,如松坑、梅花坑等。石硯和研制的墨水適合書寫流暢、豪放、剛健的漢字。松坑也被古人稱為“將軍坑”,采石始於北宋。此坑硯呈豬肝色紫紅色,質地致密,潤滑結實。所產硯臺有金星點等名品。梅花坑,又名“九龍坑”,宋代開始采石。硯臺呈灰黃色,有梅花斑點,故名。這塊坑硯以石眼聞名。此坑始於清代乾隆年間,石質堅實,細嫩細膩。還有青花、芭蕉葉白等名優產品,尤其是八哥眼、鸚哥眼、風眼等石眼。坑梓巖;自宋代開采,其石質細膩,質地堅實。此坑以石眼多而著稱,以硯為原料,其發達的水墨畫最適合精致嚴謹的工筆和工整的字跡。

辨別端硯石的好壞壹直講究所謂的石制品,比如天青。段曦硯的歷史上說:“天青如秋雨,碧藍無邊”,意思是晶瑩剔透的石頭。青花硯臺,沈入水中,水面浮如浮萍。《段曦硯史》說,“青花硯要精,不要粗,不要死,不要露,不要暈不幹凈,不要碎。”按質地來說,細塵為上品,鵝肫次之,蟻足第三,青花更為珍貴,產地只有水巖、麻子坑、坑梓巖。魚腦凍,其石細膩、嫩滑、堅實、潤澤,頗有價值。芭蕉葉是白色的,正如《段曦硯史》所記載的:“芭蕉葉白者,為石之嫩部,為膏而成,故其色為白。”壹般這種產品的石頭都有紫紅色明亮的火磨和稍有晃動的青花,其中露珠狀的為上品,賣菜的次之,黃、蕉、藍、灰的次之。這是端氏中非常珍貴的品種。祖母綠,石頭上有翠綠色的斑紋,不是圓眼。這種斑紋被古人稱為“青筋”。在段曦鹽浦,據說“青筋必有眼”,“青筋稱為眼筋”。所以綠脈通常伴有石眼,是端氏中較為珍貴的品種。端石中的冰粒、遊絲、蛛網狀白暈,有跡而無跡,多產於水巖中的太西洞,是端石中的珍品。此外還有冰紋,其花紋如瀑布,水霧環繞,火包圍,更為罕見。火打,端石似火燒凝線,其中紫雨微紅,中深外淺,稱船脂暈火搓,為火搓中上品;條紋線叫馬尾火;深紫色、橢圓形的是豬肝凍;紫配黑的叫鐵,因為質地硬,所以次等。石頭眼;這是壹個像鳥獸眼睛壹樣的圓形斑點,生長在端石土上。石頭眼睛不能比尺寸小。有很多顏色,比如綠色,綠黃色,米色等等。其中有壹棟樓,神清氣爽,外面暈暈乎乎,扭曲成好幾層。大到指頂的人是哥眼,石眼裏的上品。年輕的是鸚哥的眼睛;再小也是綠豆眼。大雨瞳孔的眼睛叫貓眼;眼周或眼下暈如水漬者,稱為淚眼;而且眼睛周邊不明顯,層次不清,中央沒有瞳孔,稱為死眼,不如石眼。有句話叫“生不如淚,淚不如死,死不如無”。生在硯池外的石眼叫高眼,生在硯池內的叫低眼,高眼比低眼好。

歙硯產於江西婺源(古屬皖省)衛龍山周圍的溪流中,故稱“衛龍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壹。在古代,周舍還出產毛筆石、祁門羅娜石等。但是衛龍的石頭質量最好,所以佘艷以衛龍硯而聞名。宋代詩人洪敬伯在《佘艷》壹書中記載,衛龍硯發現於唐代開元年間,還有壹個故事。當時,有壹個名叫葉的獵人。壹天,他在壹個叫長城的地方打獵。看到這裏的石頭幹凈漂亮,他就拿了壹塊回去,粗略加工成硯形。磨墨後發現這塊石硯比當時人們普遍看重的端硯要好,於是珍藏起來。後來,他的後人把這塊快硯送給了縣令,縣令用後覺得很好,便命工匠雕刻成硯臺。此後,有優質硯臺的消息傳開,人們紛紛開采。周舍的官員把衛龍硯作為珍寶贈送給中國領導人李偉,他非常重視它。蘇東坡非常喜愛衛龍硯,並寫了許多關於它的暫時的美麗的詩。黃庭堅甚至在《出山記》詩中說:“太陽灼灼飛向金星,雲朵奇紫。”他認為衛龍著名的金星石硯比瑞士的紫硯還要好。到了明清時期,硼的生產幾乎完全停止。有些硯匠只是在崖邊小溪邊撿來壹些前代留下的殘石,雕刻成硯臺作為硯臺出售。然而,它們與真正的衛龍硯石相去甚遠,而且在幹龍之後的200年裏沒有正式開采。所以現在在古玩市場上極難見到真正的龍尾石硯。所以真正的古龍尾硯是極其稀有珍貴的。

  • 上一篇:淘寶為什麽用HBase,如何優化?
  • 下一篇:想寫壹篇關於徐州名人的急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