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孫中山?他的權利範圍是什麽?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孫中山?他的權利範圍是什麽?

評價

前面

孫中山是最早主張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壹。由於孫中山早年接受西方教育,對西方世界有深入了解,通曉外語並擁有博士學位,在國內外享有聲望。因此被大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在國內,大多數革命派也認為他的聲望和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所以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後順利當選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率領他壹手創立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從而在名義上完成了中國的統壹。因為當時參加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特別是和(汪精衛)都是孫培養的領導人,所以當時的國民政府應該把孫作為最高精神領袖,推薦三民主義作為治國的最高指導。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除之外的民族向心力的象征之壹。國民政府及其將領經常呼籲“維護孫總理的革命成果”,以鼓勵人們建設和與士兵作戰。所以在抗戰中後期,孫中山自然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國父。

對於孫中山歷史貢獻的分析,主要認為孫中山確實是近代倡導* * *和革命,成功組織各種成分復雜的反清勢力,註入近代西方政治理論和憲政思想的領袖。孫中山雖然也重視掌握領袖的權力,但他更理想化,為了制度建設的需要,可以放棄政治資源。孫中山雖然主張以武力推翻君主專制,以武力平定軍閥割據,但其方法溫和,平反措施寬容,沒有采取徹底鏟除的做法,與蔣介石或毛澤東強調組織紀律性、嚴懲反對者的做法不同。

孫中山也是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的重要階段性人物。孫中山全面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元素,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公投)、三權分立、社會主義等。此外,中國傳統的制度機構——監督權和審查權,他個人認為是必要的,形成了五權憲法理論。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進了西化民主派和* * *生產者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探索。而孫中山則采取了妥協的立場,但堅持民主憲政制度,至今仍有其價值。

負面

晚清的革命組織壹般只是松散的組織。事實上,大多數革命起義都不是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而是由黃興策劃指揮的,人們常常把孫與黃並列。至於革命黨,有不少成員同意黃實際上是在領導革命。遺憾的是,1928年國民政府北伐後,黃的軍隊逐漸被排除在中國國民黨之外,黃的貢獻長期被忽視,直到1990年代,黃才重新受到海峽兩岸的重視。在孫中山的政治生涯中,他因為自己的固執而與同誌反目成仇。比如同盟會時代的章太炎和中國革命黨的黃興,都曾是孫的臂膀,後來反目成仇。此外,孫對革命的貢獻可能很大,但未必如官方所說遠超其他革命家的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孫中山在倡導革命思想和組織領導革命團體方面處於領導地位。孫中山為推翻帝制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也是大多數人認可的。

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多次未能貫徹民主、自由、法治的精神。例如,他在二次革命期間主張使用武力分裂中國。當時沒有證據證明宋案是袁世凱策動的,也主張司法解決。然而,孫文堅持認為袁很兇,認為武力是必要的,從那以後,中華民國爆發了多次內戰。戰爭期間召開特別國會保護法律的合法性;組織中國革命黨采取黨的秘密會議的形式,都有曲解和損害民主法治的表現。“凡在革命軍起義前入黨者,均命名為守義黨員;凡在革命軍起義後和革命政府成立前入黨的人,都被稱為助黨員;凡在革命政府成立後入黨的,稱為普通黨員。”“在革命成功的那壹天,首義黨員得知自己是開國元勛的公民,擁有參政議政的壹切優先權利;幫助移民黨員成為積極的公民,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普通黨員德利是先進公民,享有選舉權。”"非黨員在革命時期沒有公民身份."這樣的規定遍布黨章。後來,孫中山不滿西方列強不支持他的廣州政權,不把權力集中在黨內,轉而向列寧、俄國學習,推動與俄國結盟。國民黨的組織采用了列寧式的體制,受到了黨內反右派和黨外西化民主派的批判。孫中山去世時有三份遺囑,其中壹份是給蘇聯的信。中國國民黨在第壹次代表大會後,甚至考慮過國民黨加入* * *生產國際,但未獲莫斯科批準。

  • 上一篇:簡述互聯網過去10年的發展歷史。
  • 下一篇:在半年報公布前,這些“白馬股”遭遇了大幅減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