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四言詩和五言詩的區別,漢賦和楚辭的區別。

四言詩和五言詩的區別,漢賦和楚辭的區別。

四言詩和五言詩的區別;

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體裁。其中“字”指的是詞。比如形式上,四言詩是以四個字為壹句的古詩。

四言詩是古代最早的詩體。四言詩是《詩經》中的基本體裁,如國風、瀟雅、大雅。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古籍中,如《史記》中的麥修閣、《宋·程子註》、《左傳》中的《子產詠》等。,四字體也占優勢。可見,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無論是娛樂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都是四言詩。

春秋以後,四言詩逐漸衰落,但仍有不少詩人寫四言詩。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晉的陸機和陸雲,東晉的陶淵明。同時也出現了壹些優秀的作品,如曹操的《走出廈門,雖龜長命》:“老馬蹲伏,誌在千裏。烈士之年,勇往直前。”從那以後,人們壹直在吟誦它。

五言詩的起源很早,《詩經》中就有壹些五言詩。但它的正式崛起還是在漢代。漢初《戚夫人歌》後四句為五言,西漢中後期樂府民歌,如童謠“邪路敗良田,謗好人。”桂淑華不真實,黃雀巢在上面。以前被人羨慕,現在被人可憐。“也是壹部完整的五言作品。五言詩和四言詩相比,只增加了壹個字,卻增加了壹個整體的節奏。因此,句子中的容量要大得多,表現功能也強得多,為詩的變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東漢時期,無論是民歌還是文人的創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長城洞飲馬》、《上山采風》、《十五參軍》等樂府民歌都是可圈可點的作品。班固是最早寫五言詩的作家。他的詠史詩,五言十六句,初顯文人學民間新詩的現象。後來又產生了張衡的《並歌》、秦嘉的《贈女詩》、李炎的《見智詩》。到了漢末,隨著《古詩十九首》的出現,五言詩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建安以來,五言詩壓倒四言詩,進入全盛時期。

七言詩的起源也很早。《詩經》裏也有壹些七言絕句,比如“初二斬冰沖,初三收靈隱”。到了戰國晚期,有了七言勞動歌。荀子的《香香詞》采用了民歌的風格和腔調。西漢後期的壹些諺語、樂府曲,如“畫地不成題,雕木不合時宜”,都是以七言為基礎的。東漢張衡寫了四首愁詩,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律詩。之後,曹丕寫了《葛炎行》,壹般認為這是第壹首成熟的七言律詩。魏晉時期,相對於五言詩,七言詩受到了冷落。直到初唐,七言詩才逐漸興盛起來,出現了許多佳作,如陸的《古意長安》、張的《春江花月夜》。

七言詩的字數比五四個字多,壹句話能表達更復雜完整的意思,語氣也更舒緩悠長。唐以後,五言詩、七言詩成為主要詩體,四言詩趨於消亡。

漢賦中楚辭的聯系與區別:

壹.差異

(壹)背景不同

政治背景:楚辭出現在戰國末期,當時社會動蕩,軍閥割據戰爭,社會不穩定,國家尚未統壹。當時,楚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正由盛轉衰。此時西北邊境的土地已經失守。後來情況越來越糟,楚國的都城郢也淪陷了。戰國後期,楚國的西界壹再東移,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向長江下遊轉移。與此同時,楚文化的重心被迫東移。韓大夫出現在西漢武帝初年至東漢中期。這壹時期全國統壹,漢帝國形成四強州的國家局面,經濟也是最繁榮的時代。這壹時期城市不斷湧現,漢武帝北擊匈奴,南派兵積極維護國家政權,制止邊疆紛爭。

文化背景:楚辭是在民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楚國歷史悠久,同時楚國巫術盛行,所以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息。同時,楚辭是南北文化的交匯。漢大賦是在騷體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此時,經學的興起,擴大了士人的知識面。此時五言七言詩尚未成型,楚騷在漢代已有很大發展。這種風格可以抒情,可以敘事,曲折多變。同時,由於漢帝國國力強大,尤其是匈奴遭受重創後,氣勢磅礴,精神力量上升,需要大司馬這樣的風格。

(2)不同的體裁

楚辭是戰國末期楚地出現的壹種新的詩歌樣式。而漢大賦則采用主客問答式作為敘事形式,更註重對周圍事物的描寫,因此更接近敘事散文。漢大賦規模龐大,內容豐富,專事敘事。所以楚辭是詩,漢賦既是韻又是文。可以說,詩是散文,散文是詩意的,是有韻的散文。顯然,兩者是不同的風格。

(三)主題的不同形式

文學作品是日常生活的反映,楚辭是壹種新的詩體,以抒情為主,往往表達個人感情,但不夠具體。而漢大賦以描寫和敘事為主,開始關註祖國的大好河山,體現了祖國的大團結。如:楊雄的《長陽賦》,班固的《杜亮賦》。其次是描寫高超的建築和高超的藝術,如張衡的《二都賦》中有許多對雜技的寫實描寫,此外還有司馬相如的《獵帝賦》和班固的《二都賦》。

(四)押韻法

總的來說,楚辭通篇押韻。如:《離騷》《木蘭Xi在晨,而夜在洲》日月忽不淹,春秋有先後。然而草木散亂,又怕美人遲來。“《九歌》:“浴蘭湯如方木,漢服如英;靈蓮裊裊而留,爛而明;我要向壽宮進貢,我要和日月廣漆同在;龍駕駛,皇帝衣服,聊天,遊泳,張州。“漢賦是用韻與散文相結合,不講究用韻。

(五)句型的差異

楚辭多使用楚聲,大量出現楚方言。而作為虛詞的“Xi”和“壹些”已經成為壹個明顯的符號。句子長短不壹,參差不齊,表現出強烈的主觀感受。而《漢大賦》很少使用虛詞和語氣詞。“獻出家庭之心,包括宇宙。”講究修辭,采用問答式,盲目誇張,堆砌修辭,使用晦澀難懂的詞語和短語,多用排比句,缺乏主觀感受的表達。劉勰《文心雕龍釋賦》也說:“賦,鋪也;買散文,寫寫東西。”《詩經》:“傅,直赴。”簡單明了地解釋壹下,賦是以布局和寫東西為中心,句式工整。

(6)寫作目的不同。

楚辭寫作是宣泄自己的情感,如離騷沒有任何外在的功利因素。另壹方面,韓大夫作家不同。他們想飛上天,得到官職。司馬相如、劉向等人為迎合當時的皇帝而作賦。班固在《兩京賦序》中說:“至於武宣之世,乃崇官審文,內設金馬石渠部,外促樂府協法,以興廢與未來,潤澤大業。.....故言侍從之臣,如、余秋壽、王、、、王豹、劉向等屬,早晚議其所思,日月獻之。.....或抒發情懷諷刺神諭,或宣德忠孝,雍容華貴,重在傳承者,抑雅頌亞。所以孝的世界被記錄下來了,關於它的文章有壹千多篇。”

(7)閱讀語音的差異

壹般來說,楚辭與楚辭、楚聲有直接關系。“讀起來很悲傷,很沮喪。”就算不會唱,也能在楚音裏讀出來。它的壹些章節甚至由音樂和巫術歌曲組成。根據傳說,朱買臣被皇帝提拔是因為他能用楚國的聲音大聲朗讀。當然,這種技藝到了宋代就失傳了。韓大夫不能唱,只能背。

(八)作者身份不同

高美說:“是布施之事,見之如崇尚。”楊雄也說:“挺像高人壹等的。”說明他們的政治地位比較低,為了提高地位而歡迎當權者。楚辭的作者不壹樣,地位比較高。比如屈原是三閭的醫生;比如宋玉,曾經身居高位。

(9)不同程度的批評

漢賦最大的特點是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反對帝王的驕奢淫逸。比如《皇帝遊獵賦》的主題就是勸儉戒奢。《司馬相如傳》:“雖然許多虛詞被過度使用,但應歸功於節儉。這和詩裏的諷刺有什麽區別?”(司馬遷對《商》的評論)文章雖然用誇張華麗的文字大面積地渲染了當權者的享樂和宮廷的榮華富貴,但卻起到了除了諷刺壹個人,放棄或弱化勸告以外的勸眾人的作用。而《楚辭》作者在被排擠後,理想抱負無法實現時,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憤慨。使用的語言不再溫和,而是嚴厲而尖銳的諷刺、申斥和規勸。

(10)楚辭通過文字表達不滿。

陸機《文賦》:“施事而明。”這說明賦比楚辭更註重描寫外物,既“言誌”,又“物”。

(XI)楚辭創作

比如《離騷》是壹首發自內心的抒情詩,不以追求藝術和娛樂為目的,而漢大賦則不同。漢大賦的藝術追求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很多辭賦作家使用生僻字,濫用典故,堆砌修辭。

漢賦的這壹奇葩,根源於楚辭。《漢書·賈誼傳》說,“屈原...寫了《離騷賦》。”由此可見,漢代人認為屈原在做賦,劉勰也說“奉詩人之命,擴大楚辭範圍。”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楚辭與漢賦的關系。當然,由於兩者關系密切,漢賦的最高成就《漢賦》無疑與楚辭有相通之處。

第二,相似性

(壹)虛構的想象和浪漫主義

由於楚辭屬於南方文化,受巫術影響,具有強烈的虛構和浪漫主義傾向。《離騷》中有很多虛構的人物,比如“鳳凰展翅舉旗高飛”突然,我走在這流沙裏,跟著赤水。我叫小龍去做梁金錫,我叫西帝去參與。“韓大夫繼承了楚辭的這壹特點,並將其發揚光大。如成人賦、子虛賦、上林賦。同時,楚辭的小說大多是內心世界,是天上的神仙、仙女。韓大夫是現實生活中的名山,相比之下更豐富。

(二)寫作手法跌宕起伏,鋪張浪費

楚辭代表作《離騷》氣勢磅礴,舉幾十件事來說明壹件更小的事。如:“何瓊的傾慕被打壓,大眾卻置之不理。但是,如果這個黨員不原諒我,他可能會吃醋,會折。五彩繽紛,變化多端,怎麽才能走的長久?變而不香,變成了毛。”"許多女人嫉妒余的蛾眉,她們說余善於賣淫。"這壹特點在漢賦中得到了進壹步的完善,如《上林賦》以誇張華麗的筆調描寫皇帝的花園,《田字獵賦》以開闊宏大的氣勢寫出皇帝打獵的場面,場面壯觀。

(3)作者都是失意的人。

所有的作品都在指責掌權者利用忠奸之人,不顧德愚,壓制人才,社會黑暗。他們想為國家做貢獻,徒勞無功,氣不足。如楚辭中的屈原,漢賦中的司馬相如和高美。楊雄信誓旦旦:“壯士不為誌”,司馬相如想改變自己的才子世家地位,但皇帝基本上沒有給他以重任。如:楊雄《消貧賦》:“人皆繡之,棕不盡;大家都是飯梁,我是單果……”賈誼的《鵬鳥賦》等。,都說明這些作者情緒低落,理想無法實現,只能在作品中自我安慰。所以司馬遷說“活在寂靜中,留在泥土中不退。”。(《向任報告》)

(四)語言表達

楚辭的語言是由大量的楚辭構成的,華麗而優美。九思、離騷、九歌能給人壹種舒適、細膩、博大的感覺。漢大賦的壹大特色就在於華麗的辭藻和奇特的語言。楊雄說:“詩人的禮物是美麗的,辭呈也是美麗的。”這些都說明漢大賦的風格是瑰麗、龐大、華麗的,顯然深受楚辭的影響。

(5)形式上

漢賦的基本結構形式是向楚辭學習。比如賈誼的作品,還有漢初的騷體賦,都說明賦是楚辭漸起的樂章。在漢代辭賦作品中仍能找到楚辭的影子,如“Xi”在賦中時有出現。壹些漢族作家的作品中仍有楚辭的痕跡。劉熙載說:“伏敘有兩法:列,壹左壹右,橫義;敘述者,壹前壹後,正氣凜然。”

總之,韓大夫深受楚辭的影響,她在吸收楚辭養分的同時,又有了自己新的內容。她是壹部音聲混雜的文學,是壹部流傳甚廣的文學。雖然韓大夫有壹些缺陷,比如內容空洞,文字華麗。但在那個階段,漢大賦的出現是壹種文學藝術,為後來的抒情小賦、法律賦做了準備。當然,我們不能把她擡到壹個很高的層次,要客觀地去審視和欣賞她。

  • 上一篇:分析基金發行已降至冰點。現在錄取率會更高嗎?
  • 下一篇:暑熱過後,廣東人經常喝這種雞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很容易消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