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爾夫球車的歷史

高爾夫球車的歷史

在眾多“國民車”中,高爾夫就是其中之壹。

從1974出來到現在已經是第八代了。不過,由於第八代暫時在國外上市,國內粉絲可能還需要耐心等待壹段時間。

高爾夫被譽為“國民神車”壹點也不為過,第壹代車型能衍生到第八代在全球都不多見,可見其基礎和受眾之廣。高爾夫是大眾生產最多的車型,也是大眾最暢銷的車型,在全球最暢銷車型中排名第三。對於汽車廠商來說,壹招就能吃遍天下——依靠壹款熱銷車型自然能帶來巨額利潤和大量忠實消費者,以及隨之而來的改裝等壹系列產業鏈;對於球迷來說,幾代高爾夫的延續培養了很多球迷和對高爾夫的忠誠感情。40年來,近兩代人的情感衍生,孕育了豐富的感情。

對於制造商和高爾夫業主來說,高爾夫成為了他們之間的紐帶,雙方都有壹個雙贏的結局。

第壹代高爾夫(1974—1983)

高爾夫出現之前,大眾最好的就是甲殼蟲。從1938開始,甲殼蟲就是大眾獨有的殺手鐧。用王者來形容也不為過,幾乎是世界獨壹無二的。但是,再好吃的飯,也有吃膩的時候。而且美國和日本對汽車行業的圍剿,也讓大眾汽車無法繼續固步自封。

不破不立,大眾推出的高爾夫打破了後置發動機的傳統,革新了兩廂風格,采用前輪驅動、水冷四缸發動機、輕量化底盤設計、麥弗遜懸掛系統和扭力梁結構。

高爾夫車的名字與高爾夫無關。它是以季風命名的。在德語中,“Golfstrom”是墨西哥灣壹股暖流的名字。誰能想到,這股暖流從1974壹直延續到現在,40多年來壹直溫暖著眾多車主的心,溫暖著他們的感情,溫暖著粉絲這個大家庭。

第壹代高爾夫的設計者不是德國人,而是意大利人:喬治亞羅。

這位設計師以17歲的年齡畢業於都靈美術學院,加入菲亞特汽車公司,後來搬到貝爾托內設計法拉利250GT和阿爾法羅密歐Giulia?GT而成名。後來和別人合作成立了Italdesign?喬治亞羅設計工作室有自己的平臺。第壹代高爾夫是Italdesign?喬治亞羅設計工作室是20世紀70年代眾多成功案例之壹。

將第壹代高爾夫定義為革命性壹點都不為過:“兩廂車”的概念最早由高爾夫應用,並引入汽車設計領域。成功上市後,高爾夫成為大眾設計的核心——奧迪和保時捷的二次開發都源於高爾夫平臺,從而影響了德國的汽車工業——德國是當時世界汽車工業的領頭羊,風向標的影響不言而喻。

第壹代高爾夫分為兩門掀背車和四門掀背車兩種。排量從1.1L到1.8L有六款汽油機長3705mm寬1610mm?其高度為1395mm,軸距為2400mm,重量僅為790kg。最主要的貢獻就是讓人們意識到兩廂車可以讓這種難看的車擁有如此驚人的後備箱空間,就像我們今天不斷在後備箱裏放箱子,看看空間有多大壹樣。到現在為止,三廂區別兩廂最大的特點就是後備箱儲物空間的變化,這也是最突出的優勢。現在我們驚訝於前人的思維如此守舊。後備箱空間的設計不就是打開後蓋這麽簡單嗎?但是想想,有時候思維太死板了,跳不出固化的圈子。壹旦足夠的紙被戳破,才發現原來靈感就是轉個彎那麽簡單。

第壹代高爾夫的內飾設計非常簡潔:兩片式方向盤中間有壹個“狼堡”標誌,雙管儀表盤左側有水溫油表,右側有車速表,收音機和空調的配置基本符合“配置”的概念。

也是大眾的命運。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出點成績,不然對不起我的工資。誰曾想,不經意間將柳樹插入了樹蔭。第壹代高爾夫壹上市就成為熱銷車型,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從1974到1983,第壹代高爾夫壹共賣出了300萬輛,創造了壹個神話。不僅鞏固了大眾的銷售業績,也在網上吸引了大量粉絲。

趁熱打鐵,大眾於1975年推出高爾夫GTI,搭載1.6L(1.8L)電噴系統發動機,自重800kg,最大功率80KW,最大扭矩140m,最大時速180km。從此,高爾夫開始在家用車市場之外的賽道上競爭,並確立了運動基因。第壹代高爾夫GIT共生產了53萬輛。

最難的其實是在壹開始第壹代高爾夫的成功不僅僅是壹款車型的推出,更是後續高爾夫乃至整個汽車行業兩廂和“鋼炮車”的模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第二代高爾夫(1983)

1983年,第二代高爾夫出現,車型依然是三門和五門兩廂。其中,三廂版高爾夫就成了我們後來引入中國的大眾捷達。

第二代高爾夫與上壹代最大的區別就是長方形的大燈。除此之外,整體設計趨於完美飽滿。畢竟,這是喬治亞羅設計的第二款高爾夫。

可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外出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汽車的空間也要求更高。第二代高爾夫車身長寬高分別為3985 MMX 1665 MMX 1415mm,軸距為2470?嗯?,體重1030 kg。而且重新設計的扭力梁也增加了車身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

在內飾上,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流行風格的雛形:中控臺布滿了大量的長方形設計,原有的炮筒式儀表被扁平化風格所取代,大燈、後窗加熱等按鈕分布在儀表盤兩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配置自然也提高了。電動門窗取代了手動,手動天窗,動力轉向,標配後窗雨刷,外後視鏡手動調節。

第二代高爾夫匹配1.3L、1.6L、1.8L三款直列四缸發動機,其中1.8L發動機可提供90馬力的最大功率,145牛·米的最大扭矩,178公裏的最大速度,零到百公裏加速時間約為。

從第二代高爾夫開始,發動機類型發生了變化。除1.6L自然吸氣發動機外,首次匹配1.6L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51 kW,最大扭矩133 Nm。

根據車型的不同,第二代高爾夫匹配4速、5速手動變速箱和3速自動變速箱。懸架方面,采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懸架結構,大大提高了舒適性和操控性。

大眾可能是在賽道上嘗到了甜頭,然後推出了高爾夫g60賽車版,配備了螺旋增壓器。四驅高爾夫輸出功率118kW,第二代高爾夫四氣門發動機輸出功率154kW。就這樣,g60成為了高爾夫家族中最強大的車型,也開始在賽道上獨占鰲頭。

第三代高爾夫(1991年)

很明顯,第三代高爾夫車身的外觀設計在視覺效果上沒有之前那麽硬朗和長方形。順應潮流的趨勢,開始變得流暢。全系車型外觀更加圓潤飽滿,在前組合燈、外後視鏡、前格柵都有很高的辨識度。車身尺寸也有所變化,長寬高分別為4074X1694X1428mm,軸距為2470mm。

內飾方面,我們在第三代高爾夫身上看到了現代汽車的影子。中控臺的設計和整體風格已經脫離了前兩代的束縛,功能區域劃分清晰,配置也開始豐富。大燈開關由按鈕式改為旋鈕式,儀表盤樣式也有所不同。配置方面,轉向助力、高位剎車燈成為標配,電動門窗、電動天窗、電動外後視鏡、音響、遙控鑰匙等。紛紛出現,安全氣囊也開始出現。

這麽說吧,在第三代高爾夫裏,可以找到我們現在開的家用車的痕跡。如果妳看到前兩代高爾夫就不會了,簡單到可以發出驚喜的聲音。

第三代高爾夫有多種動力組合,包括1.4L、1.6L、1.8L三款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其中1.6L發動機最大功率74 kW,最大扭矩140 Nm,最大轉速188 km,零到百公裏加速時間11.2秒。根據車型不同匹配4速、5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自動變速箱。

六年時間,第三代高爾夫銷量約481,000輛。在兩廂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活力。

唉!說了半天,好不熱鬧,自從1991第三代高爾夫上市後,國內既沒有高爾夫也沒有捷達出現。所以,沒有機會看到實物。

第四代高爾夫(1997)

1997年,第四代高爾夫亮相法蘭克福車展,同年10上市。2003年7月,壹汽大眾第四代和首款國產高爾夫上市。

第四代高爾夫,國內首款高爾夫,搭載了1.4L、1.6L、1.8L、2.0L四款直列四缸發動機,然而市場反響卻沒有同門兄弟寶來火熱。

從外觀上看,第四代高爾夫延續了第三代的設計特點,並有很大的發展和完善。最初推出的第四代高爾夫,分為三門和五門兩廂車型。鍍鋅鋼車身和卓越的工藝提升了整體品質。車身尺寸變大了:長80mm,寬50mm,高10mm,軸距也加長了40 mm,駕乘空間更加寬敞,舒適性提升。

同樣,第四代高爾夫在內飾上更加高級現代,整體檔次和視覺效果明顯提升,配置更加多樣化。標配遙控鑰匙、電動後視鏡、電動車窗、助力轉向等。,還有大燈調節,6碟CD音響,自動空調,座椅加熱等等。此外,四輪碟剎取代了上壹代高爾夫的前碟剎和後鼓剎。

第四代高爾夫除了匹配1.4L、1.6L、1.8L、2.0L四款直列四缸發動機外,還首次搭載了1.6L。FSI發動機和2.3L?VR5發動機。柴油發動機動力方面,第四代高爾夫依然搭載1.9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1.9L渦輪增壓發動機。

大眾為第四代高爾夫匹配了5速和6速手動變速箱、4速自動變速箱和5速手自壹體變速箱,並采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架。

第四代高爾夫總產量430萬輛,比上壹代少50萬輛。但在2002年,隨著第四代車型的發展,高爾夫車的全球產量已經達到265,438+0,565,438+0,000輛。由此可見,高爾夫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德國品牌汽車。

第五代高爾夫(2003)

2003年6月5438+10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第五代高爾夫亮相,壹個月後上市。

從時間上可以發現,第五代高爾夫上市時間是2003年6月,165438+10月,而就在4個月前,壹汽大眾剛剛上市了第四代高爾夫。所以第五代高爾夫壹直沒有引入中國。

圓潤、圓潤是第五代高爾夫的外觀特征,延續了上壹代的設計風格。橫向的鍍鉻飾條與壹體式大燈相連,引擎蓋的棱線猶如飽滿的肌肉。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204X1759X1479mm,軸距為2578 mm,與上壹代相比,第五代高爾夫的車身外觀較上壹代再次放大,車重也達到1323 kg。

當時的中國,汽車進入家庭初級階段,消費者看到的都是新鮮事物,難免會對各種車型進行橫向比較。現在談汽車文化還為時過早,只能在外觀、內飾等具體方面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內飾方面,第五代高爾夫無論是做工水平還是材質質感,都已經配備了小康水平。三幅式方向盤兩側增加了控制按鍵,雙圓形儀表盤配有藍色背光。細節方面,完全具備了即使在今天也是“夠用”的水平。擁有自動空調、多功能方向盤、立體聲CD音響、衛星導航、車載電話、前氣囊和側氣囊、胎壓監測、倒車雷達、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等多項配置。

與內飾壹樣,第五代高爾夫在動力方面也樹立了壹面旗幟,“小而精”成為流行,其代表就是1.4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除了與發動機匹配的5速手動變速箱和6速手自壹體變速箱,DSG雙離合變速箱首次應用於非性能高爾夫。

因此,TSI和DSG成為了“黃金搭檔”。

第五代高爾夫采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獨立懸架。這種改變是為了豐富駕駛樂趣,但同時也犧牲了壹些後備箱空間。

第六代高爾夫(2009)

大眾在2008年6月5438+10月的巴黎車展上推出了第六代高爾夫,並於次年在中國上市,也就是著名的“高6”。

此時的國內家用車市場已經經歷了國內外眾多廠商的“沖擊”,消費者也是見多識廣,基本上算是吃壹塹長壹智了。對於兩廂來說,已經不像以前那麽被鄙視了,消費變得理性,實惠成為首選。此時的第六代高爾夫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設計技術和生產水平都有所提升。有壹種由內而外的運動感,可以說是時尚與運動的結合。

所以“高6”自然成了車迷的尊稱。

第六代高爾夫的長寬高分別為4199 x 1786 x 1479mm,軸距為2578mm..內飾的細節我就不多說了。今天能想到的都在“高6”車上。動力方面,繼續沿用TSI+DSG的“黃金組合”,匹配1.4L和1.6L兩款自然吸氣發動機,但作為對動力的追求,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包括1.2TSI、1.4TSI和1.8TSI,以及1.6TDI和2.0TDI的柴油發動機。與很多發動機匹配的,還是5速和6速手動變速箱,6速手自壹體變速箱,6速和7速DSG雙離合變速箱。來自大眾PQ35平臺的第六代高爾夫依然采用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獨立懸架結構,操控和舒適性與第五代高爾夫沒有明顯區別。

“高6”精致的外觀,尤其是操控時犀利的速度感,贏得了“小鋼炮”的美譽。也可以說,前五代高爾夫只是為中國球迷做了鋪墊。“高六”讓高爾夫在球迷心中成為了壹個符號化的存在,無論何時我們談論高爾夫,都必須談論它。直到今天,“高6”還是壹座巍峨的山峰,永遠無法逾越。

第七代高爾夫(2013)

在2012年的巴黎車展上,大眾推出了第七代高爾夫,與奧迪A3等車型共享MQB平臺。

2013年9月,國產高爾夫7在壹汽-大眾佛山工廠下線,6月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11。

更美觀,更符合現代審美設計,使用更多家族式設計語言。配備了當時罕見的日間行車燈,與進氣格柵融為壹體,拓寬了視覺效果。

車身更寬,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255X1799X1452mm,軸距為2637mm。

內飾方面,第七代高爾夫繼續跟上上壹代,發揚優勢。細節布局幾乎壹樣,大量鋼琴烤漆的使用,明顯提升了檔次,奢華時尚。d型方向盤運動氣息十足,8寸大屏導航、雙區自動空調、座椅加熱、後視鏡加熱及電動折疊、感應雨刷、大燈清洗、電子駐車、自動泊車、多種駕駛模式、ACC主動巡航、車道保持系統等諸多配置完全進入2.0時代。

動力組合方面,第七代高爾夫繼續高舉“小快靈”,1.2TSI和1.4TSI成為主流,柴油版搭載1.6TDI和2.0TDI發動機。與許多發動機匹配的是5速和6速手動變速箱以及6速和7速DSG雙離合變速箱。此外,BlueMotion技術的應用幾乎覆蓋了高爾夫7的所有車型。

第八代高爾夫(2020年)

原來的消息是,第八代高爾夫將於今年6月4日上市,同時上市的還有新高爾夫、新高爾夫GTI和新高爾夫R-Line。

從目前收集到的數據來看,相比前幾代,第八代高爾夫變化最大,在外觀、性能、配置上都有所升級,幾乎接近完美。

高爾夫到今天已經是第八代了,延續了近半個世紀。這壹定是個傳說。高爾夫讓大眾汽車獲得了成功。對於大眾來說,高爾夫有多重要,下面的描述可能是最貼切的:大眾只有壹款車叫高爾夫,拉伸的時候叫帕薩特,改名的時候叫邁騰,減去壹個後座的時候叫CC,再拉伸的時候叫輝騰,做成方形的時候叫途安,加了三個後座的時候叫夏朗,凸起的時候叫途觀,加大的時候叫途銳,放平的時候叫酷炫,還加了壹個後座。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

  • 上一篇:黑客史~
  • 下一篇:選擇中國歷史上的10精銳部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