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鑒定銅鏡的年代?

如何鑒定銅鏡的年代?

縱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自四千年前中國出現銅鏡以來,各個時期的銅鏡都反映了其早期(齊家文化和商周銅鏡)、普及期(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期(漢代銅鏡)、中期衰亡期(三國魏晉南北朝銅鏡)、興盛期(隋唐銅鏡)和衰亡期(五代十國銅鏡)。

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成就來看,戰國、漢代和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

商周銅鏡:

商代的銅鏡是圓形的。鏡面近平或微凸,鏡體較薄,背面中央有壹個拱形弓(或橋形)按鈕。西周的銅鏡也是圓形,鏡身直或微凸,鏡身薄。鏡扣有很多種,弓形、半環形、長方形等。也可分為素面鏡、重環鏡、鳥獸鏡三類。

此時的鏡子以素面為主,西周中期出現了帶花紋的銅鏡。到了後期,鏡子背面的圖案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圖案,打破了傳統風格。

素面鏡:指背面沒有裝飾圖案的鏡子。

重環鏡:鏡面微凸,背面有蝴蝶結紐扣,飾以重環圖案。

鳥獸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的蝴蝶結按鈕。紐扣頂部采用鹿紋,底部采用展翅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的成熟和大發展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鑄造中心由北向南轉移的重要時期。當時楚國是戰國時期最重要的銅鏡產地。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突飛猛進地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件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多為素面無紋飾,有紋飾的以幾何圖案為主。到春秋戰國時期,裝飾紋樣已達15類,出現了各種特殊的裝飾藝術,如紅墨繪紋、金銀交錯紋、空中雕紋等。早期粗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作和裝飾,已經達到了精美的境界。

春秋時期銅鏡的樣式不僅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而且是多元化的,比如鏡還是以素鏡為主,鈕制也沒有定型。與此同時,春秋時期的銅鏡也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

它打破了銅鏡的圓形格式,出現了方鏡;此外,早期的銅鏡圖案僅用陽線勾勒且構圖簡單,鑄有錯綜復雜的圖案。從裝飾紋樣的表現來看,春秋時期的銅鏡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裝飾紋樣更具時代特色。這為戰國時期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壹時期出現並流行的鏡子類型有:素面鏡(全素面鏡、單環鏡、雙環凸弦鏡)、純地鏡(少方鏡,有地紋但無銘文)、鑲嵌鏡、四山鏡、多鈕鏡。鏡子大多是圓形的,也有方形的。

壹般鏡體材質較薄,邊緣較多。整個造型規則給人壹種輕盈飄逸的感覺。鏡鈕主要是壹個拱形鈕,但鈕頂飾有1到3個凸弦,所以也叫“弦鈕”。鏡子背面沒有花紋,除了前期。裝飾圖案細長,有許多地面圖案。

戰國中期,銅鏡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發生了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鏡由簡單的三葉、四葉變為八葉,還有雲雷紋花瓣鏡、馬賽克鏡等。

四山鏡的山字由矮變細,山字之間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復雜。還有五山鏡和六山鏡。這時有菱形鏡、動物鏡、平面鏡、弧形鏡、金銀交錯鏡、彩繪鏡等。

從戰國晚期到秦朝,已經沒有四葉平鏡、平鏡和三層雲雷紋平鏡了。

漢代銅鏡:

漢代最流行的銅鏡除了沿用戰國時期的鏡外,還有:平鏡、平鏡、曹彰鏡、星雲鏡、雷雲連續弧鏡、鳥獸紋鏡、重排獸鏡、連續弧銘文鏡、重圓銘文鏡、四排獸鏡、多排獸鏡、畸形四葉鏡、獸鏡。

漢代是中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漢鏡出土數量最多,用途廣泛。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大進步。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可分為三大階段,重要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和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和漢鏡交替的時期。直到西漢中期,大約在漢武帝時期,壹些新的鏡子才開始流行。這些新鏡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漢代銅鏡的特點是圓、薄、平邊、圓鈕、程式化裝飾。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其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壹個時期是指西漢早期至中晚期。這壹時期的銅鏡雕琢平面,鏡身平,花紋平,鏡邊簡單,裝飾性強。漢初沿用戰國銅鏡的裝飾風格,采用明暗與主紋相結合的重疊技法。

在戰國時期,雲雷紋的紋身鏡子繼續流行。鏡背中央修圓形成長方形,有的刻上題字,如長相思之類的話,不忘彼此,永遠富貴幸福。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銅鏡的形制和花紋發生了顯著變化,地紋逐漸消失。

三弦紋橋形鈕壹般經過獸鈕、蛙鈕、偶峰鈕後成為半球形圓鈕,圖案嚴格對稱於鏡面圓面中心,或均勻分為四個區域。當時除了簡化的平面鏡,星雲鏡和草鏡也很流行。其實星雲紋是由平面紋演變而來的,又因為乳房多,所以星雲紋鏡也叫乳房鏡。

葉片鏡的按鈕座呈方形,四周是對稱的草葉,有的像花瓣,有的像葉子,外緣由十六條向內的弧線構成。這種銅鏡因其流傳久遠,在漢鏡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約從宣帝開始,又有了重見陽光的曙光。《天下大明》中有壹圈銘文的太陽鏡和《趙鏡》中有壹圈清晰的內在質量和與日月相似的光輝,用繩紋甚至弧形紋編織成同心圓,都以銘文裝飾為主。

第二個時期是指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這個時期流行普通鏡子。王莽為了炫耀自己的政績,制作了許多精美絕倫的作品,其中以王莽時期的《漢鏡》最為精美。

規則鏡:因其鑄造和雕刻非常精細和規則而得名,鏡面圖案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外國學者也稱之為TLV鏡。它的程序相當標準。壹般鏡背分為幾個裝飾區域。從按鈕座開始,按鈕座被視為以圓形按鈕為中心的單壹裝飾單元。按鈕座的形狀為圓形、方形、蓋有花萼。

然後按鈕座的寬度就是內區,這是主圖案的部分。花紋中的TL形往往對稱排列在銅鏡內區四邊的主花中,起到穿插的作用。然後是外區,用卷草紋、鳥獸紋、幾何紋組成的條形花紋裝飾。在最後壹個外沿區域,有素的,簡單的弧形花紋,還有帶繩紋和鋸齒紋的蕾絲。

內外區之間多裝飾題字。分為五個區域,布局嚴謹正確,但機械呆板,變化不大,給人千篇壹律的感覺。東漢初期仍流行正鏡,但有所改變。

這壹時期的銅鏡多鑄於內區主花位置,所謂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有的還在牛左的側面加了十二生肖的銘文,或左龍右虎掌四面,朱雀玄武隨陰陽的字樣,所以又叫正四神鏡。

TLV實際上是古代柳博的壹盤棋。山東費縣出土劉詩潘博,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全套象棋工具。所有的象棋遊戲都有TLV圖案。在漢鏡的發展過程中,規則鏡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壹種,也是漢鏡中最好的壹種。

第三個時期是指東漢中期到末期。這壹時期鏡面微凸,便於反映表面的完整形態,符合科學原理。鏡面按鍵變粗變強。與第壹期相反,連弧多在內區。

這壹時期銅鏡的布局也比較活潑,地域劃分簡單,通常以昌邑高官或昌邑後裔等吉祥文字,以及到三公的職位作為銘文。這壹時期還創造了浮雕式的做法,紋飾較高,主要有雙夔鏡、蝙蝠鏡、人像鏡、方明鏡(獸鏡)等。

雙紋鏡打破了當時流行的以按鈕座為中心向內或向外放射的手法,采用了對稱的格式,達到了獨特的效果;蝙蝠鏡其實是柿子莖紋的變形和擴展,花紋抽象,形態美觀;人像鏡以淺浮雕的形式表現人物、鳥獸、花草,與當時的畫像石、畫像磚風格趨於壹致。

這些鏡子大多出土於浙江紹興,差不多占90%;方明鏡,又稱獸鏡,是指銅鏡周圍有壹圈凸出的半圓和正方形,大多表現神仙和野獸的主題。

方明鏡,又稱獸鏡,是指銅鏡周圍有壹圈凸出的半圓和正方形,大多表現神仙和野獸的主題。浙江紹興是東漢末年最重要的銅鏡制造中心。這裏鑄造的重新排列的獸鏡和人像鏡標誌著銅鏡裝飾的新發展。後者與前者的區別不僅僅是神獸形象,還有歌舞、車馬、歷史人物、傳說等浮雕形象。

漢末神獸鏡出現了壹種新的圖案排列,即壹個方向的階梯式排列,類似於木雕的散點透視,稱為舞臺鏡,流行於建安時期(公元196- 220),又稱建安式。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的銅鏡資料,這壹時期的銅鏡種類如下:

獸鏡:重新排列的獸鏡,環抱的獸鏡,畫有佛的獸鏡。

可變形四葉鏡:可變形四葉駕鳳鏡、可變形四葉佛鳥鳳鏡、可變形四葉獸頭鏡、雙菱鏡、吉祥獸鏡。

此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獸組合成裝飾主題。此時碑文因文字原因難以辨認。雖然發現了壹些銘文,但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辨認出來。

吳敬中發現的年號銘文最多,包括孫吳的年號,如黃龍壹鳥、建興、五峰、太平、水岸、甘露、鳳凰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新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風格。此時的銅鏡種類不多,而且種類集中,創新少。這時,神獸之鏡流傳最廣。

變形四葉鏡中,變形四葉鏡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史來看,這壹時期處於停滯和衰落期。

隋唐五代:

唐代是中國銅鏡發展史上又壹個新的歷史時期。與前代相比,隋唐銅鏡有了新的發展。在銅合金中加入錫,使銅鏡呈現銀色,既美觀又適用。

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和方形之外,還創造了菱形和更厚的鳥獸葡萄鏡。並把反映人們生活和追求理想的吉祥幸福的畫面應用到鏡子上,如月宮、神仙、山水等等。並且出現了題材新穎、圖案華麗、精致細致的金銀鏡和珍珠母鏡。

這是盛唐藝術水平很高的產物,充分顯示了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時期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初唐時期,銅鏡的主題裝飾以吉祥動物為主,比較流行,是隋唐發展中的壹個重要類型。它既繼承了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新的創新。瑞壽葡萄鏡是壹面引人註目的唐代鏡子,拉開了唐代鏡子主題裝飾的序幕。

從唐高宗到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出現了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了輝煌時代。

從唐德宗到晚唐五代,主要流行鳥鏡、花鏡和盤龍鏡。

唐代鏡的壹大特點是藝術風格或技法的多樣性。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的“盛唐”氣息。

宋遼銅鏡:

唐代以前,中國銅鏡以圓形為主,很少有方形的。宋代以後,除了繼承過去的圓鏡、方鏡、葵花鏡和菱鏡之外,以葵花鏡和菱鏡最為普遍。它們的邊緣與唐代不同,有的是直的,形成六角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盾牌、鐘形鼎等多種樣式。

有許多以花鳥走獸、山川河流、小橋流水、梯田流水、人物故事等為裝飾主題的銅鏡,也有素面鏡和無裝飾圖案的窄鈕鏡,都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另外還有壹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八卦鏡。

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和紋飾也非常豐富。雖然很多都是模仿漢、唐、宋的銅鏡,但也有壹些獨特的花紋。

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華鏡。金代銅鏡的紋飾,壹是模仿漢唐銅鏡的紋飾;二是吸收前者的模式,創造壹些新的模式。雙魚鏡和人物故事鏡比較常見,尤其是雙魚鏡和男生爬鏡。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為六棱花或六葵花形,但紋飾逐漸粗糙粗糙。此時的銅鏡有牡丹縛鏡、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題詞鏡、素鏡、四年龍鏡。

明代有洪武年間的龍鏡和大明宣德年間的題刻鏡(題刻),明末起義領袖李自成創制的大順三年鏡(題刻)。明朝以後,銅鏡逐漸被玻璃鏡取代。

元明以後的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產量下降。除了傳統的風格,雙魚座,雙龍和人物的模式,如劉壹的傳記,是相對較新的風格。但此時銅鏡制作粗糙,只有年份銘文,沒有紋飾。

這壹時期,尤其是明代,仿漢鏡、仿唐鏡非常盛行。仿銅鏡多為漢代的柳波鏡和唐代的瑞壽葡萄鏡。壹般來說,仿制的銅鏡尺寸較小,裝飾圖案模糊,失去了昔日的優雅。

擴展數據:

模仿技術:

仿鏡壹般有三種方法,用早期的鏡子直接翻模,用復制品仿模,拼接碎鏡。

第壹種方法簡單易行。原鏡花紋銘文清晰,線條流暢。但鏡型雖然相同,但圖案和銘文往往模糊不清,線條不流暢,顯得平淡無奇。但有些真鏡由於年代久遠,制作不精,銘文和紋飾也模糊不清。在鏡型、紋飾、銘文相同的情況下,還要註意銅鏡的銅質和重體。

至少有兩種情況是用原鏡作為復制品來模仿模具的。壹是完全按照原鏡的花紋和銘文刻在模型上。鑄造的銅鏡雖然形狀不同,但銘文和紋飾都差不多。

第二,雖然以原鏡為復制品,但雕塑家添加了裝飾圖案和銘文,鑄鏡的部分裝飾圖案與銘文時代不符,如常見銘文的明代鏡;壹些形狀和裝飾是不同的。

還有壹種碎鏡的拼接方法:即粘貼修補銅鏡。出土時,大部分銅鏡已經破碎或有缺陷。造假者將碎片焊接粘合成壹個整體,有缺陷的部分補上銅銹。鏡面不光滑但有青銹的地方,是補。

百度百科-銅鏡

  • 上一篇:聯想手機歷史機型
  • 下一篇:帝國時代3的種族特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