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營口的歷史演變

營口的歷史演變

營口在戰國時期屬於燕國。

秦屬遼東郡。公元前195年,西漢建立遼東郡18郡,營口地區南部平果郡,北部安石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營口先後被漢族公孫政權、鮮卑族慕容政權和高句麗政權統治。平果縣、安石縣被廢,文縣(東漢改為文縣)於240年被曹魏政權遷至齊縣(今山東省),房縣改為遼東。

後燕政權於385年將平洲郡遷至平果縣。

唐朝末年,北方有契丹、女真、蒙古三個民族政權,並在營口設立地方政權。

遼國滅渤海後,其部分郡縣遷至營口。在這個熊嶽鎮,瀘州領熊嶽縣,在這個湯池鎮,周鐵領湯池縣,耀州領鹽源縣,還州,還盛縣。此外,蘇代館王宓和郴州領建安縣也相繼成立。

晉朝時,郴州改蓋州,領建安、熊嶽、湯池三縣,豫州廢;設置女真的百裏麥、奔德山、迎春、蘇迪亭四個孟安,並在孟安下設置若幹丘。明朝廢棄州縣,設立衛生院。營口南屬蓋州衛生院,北屬海州衛生院。營口市叫糧坊口。

1621年,後金占領營口地區,在耀州(今大石橋北越州村)周邊駐軍。

從65438年到0644年,清朝分別統治漢族和滿族。海城郡位於營口地區的北部,蓋平郡位於南部治理漢人;在熊嶽設副總司令,管轄遼東半島全境的滿族人;在熊嶽、蓋平、牛莊等地,設立防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務。

順治八年(1651),清政府為不致荒蕪,將山東招遠等地的人招至營口城。

1861年,清政府在營口設立金峰山海關駐防道。

1867,65438+10月,設立營口海防同知堂,負責沿海地區的治安。

1895年3月6日,侵華日軍占領營口(即日本第壹次占領營口),設立民政署,任命石田區鎮為民政官,統治營口。

(1900-1904為俄軍占領營口時期)

1900年8月4日,俄國以消滅義和團運動為借口,占領了營口,成立了營口民政署,任命俄國駐營口領事安德烈·季姆連科·奧斯特羅夫霍夫為營口民政官,並向社會公布了《民政規則》第十二條。主要內容是“凡是歷來由清官管理的事情,完全由俄國當局管理”。民政部門管理營口的壹切,下設四個部門:警察、稅務、審判和衛生。營口被軍事殖民統治了四年,營口進入了外國占領時期。1900年7月,金峰山海關警備廳、營口海防同知廳被迫臨時遷至金州、田莊臺。

(1904-1906為日軍占領營口時期,即日本第二次占領營口)

1904年7月25日,日俄戰爭爆發,日本打敗俄國,占領營口。對營口商埠區和港灣進行軍事占領,成立營口軍政署。在營口進行了兩年半的軍事殖民統治後,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二日(1906 65438+2月5日),中日雙方就日本歸還營口問題進行了最後的談判(從165438+10月16至27日共進行了九次談判),簽訂了《租界及租界條約》六條。金峰山海關軍事指揮所和營口海防同知館由金州、田莊臺遷回營口。但日方沒有履行談判條件,只歸還了營口的壹半,新市街、二本鎮、牛家屯沒有歸還,壹直占領到1945。

1909年,清政府設立營口直隸廳,將海城縣三個鄉鎮和蓋平縣1個鄉鎮劃歸營口直隸廳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於1911。因為當時長江北岸還在清政府的統治之下,營口的直隸會館還在清政府的管轄之下。

1912二月,清帝宣彤退位,營口直隸廳歸中華民國管轄,故改為民國年號。1913年2月,根據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統壹各縣地方行政公署的組織命令,營口直隸公署更名為營口縣行政公署,轄區南至蘭琪,東至大石橋,西至渤海,北至大窪。與此同時,金鑫警備道被取消,南路觀察員進駐營口。

1914年,民國政府將南路觀察員更名為遼沈道印署,仍設在營口。遼沈路轄營口、蓋平、海城、遼陽、沈陽、鐵嶺、開原、鎮安(今黑山縣)、北鎮、新民、進賢、錦西、興城、綏中、盤山、泰安、綏中。

5月1923,1,營口縣府變更為營口縣政府。並在營口商埠區設立市政辦公室。是東北第壹批試行市制的城市。

1929(民國18)1年6月,東北易幟後,南京國民政府廢止道制,道印署改為營口市籌備處,營口市公署廢止。

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營口第三次被日本占領,淪為殖民地。165438+10月31,廢除中華民國營口縣政府,成立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

1932年,滿清帝國成立,營口歸滿洲國管轄。撤銷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成立滿洲國營口縣政府辦公室。

1938年(康德五年),滿洲國中央政府將營口縣改稱營口市,營口市公署實行區建制。

8月1945,15日,日本投降,撤出營口,蘇聯紅軍進入營口。總部設在青林閣。營口當地組織“維穩會”控制城市。

  • 上一篇:只知道用弓射大鷹的鐵木真真的有勇無謀嗎?
  • 下一篇:烏蘭娜拉如意的原型是誰?歷史上如意的結局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