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史辨派:“疑古”的意義何在?

古史辨派:“疑古”的意義何在?

如何客觀公正地記錄歷史,傳承給後人?這個歷史學家的責任。如何整理傳世資料以供參考?這是歷史學家的責任。歷史學家包括但不限於官方學者。當後世學者發現前人記載了兩個故事後,出現了旨在辨清古史真偽的“疑古史派”,又稱“辨古史派”

疑古思潮自古有之。先秦諸子有句名言,比如孟子:“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不能完全相信所有的文獻和記錄,這是壹種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辯證思維。但是那些可信的是什麽呢?那些不可信?這需要專業的學術素養來論證。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中提出,史家要有史才,要有史,要有史識。

做學問不僅是個人的天才,更是具體的觀點。沒有文采的知識淵博的歷史學家,只能像茶壺裏煮餃子壹樣。但這種文采不能追求文飾的誇張風格,需要用簡潔、清晰、準確的文字來表達。

史學是作為歷史學家必須熟悉的歷史專業知識而存在的。如果壹個人的“歷史天賦”取決於天賦,那麽歷史和歷史知識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刻苦學習來提高的。史學以博學為主,具備前兩者是合格的,但要成為壹個優秀的史學家,完全取決於知識的深度。先學習,後知識,兩者相輔相成,不是“代歷史”,而是“從歷史上”

清代大概有三個史家有,但是《心經》有問題。所以章學誠在“史家三才”之外,又加了壹條“史家之德”。史家要以“直書”為德,不媚權貴,不卑不亢,充滿了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的男子漢情懷。忠於歷史,實事求是,信任就是訊息,懷疑就是訊息,不要篡改歷史,不要篡改事物。

如果是這樣,中國就不應該有假歷史、假事件、假書籍代代相傳。顯然,高道德標準和沒有標準沒有區別。反正誰也做不到。我們不應該把客觀存在的時期置於前人的思想和美德之上。這是對自己言論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以往歷史學家的不負責任,這在很多時期都是客觀存在的。

偽書作為官方權威認可的經典代代相傳,假的東西用聖人的話來證明。關於偽歷史的爭論已經成為今天人們無法回避的話題。作為壹門學科,歷史與歷史故事有著本質的不同,盡管它們都是關於過去的。歷史強調“歷”,這是我們的祖先實際經歷過的事情,必須有客觀可信的依據支持。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童話、寓言壹樣,都可以靠想象來完成。前者說的是實話,後者說的是實話。兩者的區別不容忽視。

作為壹個曾經發生過的時期,我們祖先所經歷的真相是獨壹無二的。因此,不可能對歷史真相有矛盾的說法。現代人對歷史的考證,只能被證明是更真實的,而能被推翻的是假歷史,是在假史料下形成的錯誤歷史觀。真理不會因為懷疑而改變,懷疑和批判精神是新思潮的核心精神。

顧頡剛在《致劉先生、胡先生的壹封信》中,提出要打破四個觀念:(1)打破國家統壹的觀念。在歷史記載中,所有的首領都來自黃帝族。其實商人有祖宗,周人有祖宗。早期的政治體系並不認為它們來自同壹血脈。(二)打破區域統壹的觀念。在偽古史中,認為黃帝時期就已經有“四地”,龔宇也有九州。然而事實是,商周並沒有踏足四夷之野。商朝以“千裏州府”抑諸侯,周朝以分封制抑諸侯,秦朝第壹次完成了疆域的大壹統。(3)打破古史人性化的觀念。古人沒有明確區分人和神。古時候人神混雜,人獸共居。這就是虛假史料下的歷史觀。相信歷史,應該把神話歸於神話傳說,探索真正可信可證的歷史的開端。(4)打破古代是黃金世界的觀念。神話中的神本身的宗教祭祀行為可以根據宗教史來研究,“神”的人性化制造了古代是人類歷史黃金時代的假象。用古王壓今王和王龔升道來談現實中的政績,是東周政治家和先秦哲學家的傑作。

唯物史觀首先符合唯物主義發展觀: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的曲折過程。人類社會的發展取決於不同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國家政府的本質是“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關系的形成,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的發展。壹旦無法調和,要麽改革,要麽革命。商鞅變法的實質是改變舊的落後的生產關系,而三家之分晉、於天是對生產關系的重新劃分。

質疑古的本質不是推翻歷史,這很容易被誤解。歷史是真實的,誰也無法逆轉。疑古就是質疑傳統歷史中不靠譜的說法和不靠譜的說辭,去偽存真,把真相還給歷史。真正能被推翻的是對歷史的錯誤認知和不正確的歷史。如果傳統的歷史觀不符合歷史真相,不能推動真理的討論,是否有必要守護壹個“虛偽的謊言”,拒絕相信新的知識?

鬼谷子及其著作簡介

簡史:道德經的語境

  • 上一篇:偉大的民族球員的故事簡介
  • 下一篇:足球俱樂部歷史射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