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甘泉冬季歷史最低溫度

甘泉冬季歷史最低溫度

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0℃。歷年極端最低溫度為-26.1℃。

甘泉縣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冷、暖、幹、濕。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多雨,夏季短暫,冬季漫長。

春季受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濕、涼、幹、上升,日平均上升0.265438±0℃。日溫差大,易出現寒潮、霜凍、大風等天氣,經常春旱。4月6日至7月20日,歷時約106天,平均氣溫10 ~ 20℃。

夏天,氣溫高,有大量降水、雷暴和冰雹。受冷空氣活動和地形影響,降雨分布不均,也有伏旱。日照7小時以上,夜間溫和,午後短時高溫,偶爾極端高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8℃(1974年6月16)。年平均氣溫20.8℃;旬平均氣溫22.6℃,7月21至8月5日,約16天(季節等待法)。

秋季涼爽、濕潤、多雨、快,初秋日平均降溫值是夏末的4倍。深秋天氣晴朗,幾年壹遇秋旱。8月6日至10月10,約66天,平均氣溫8.4℃。

冬季受蒙古冷氣團控制,氣候寒冷幹燥。日照百分率58,天氣晴朗。季節平均氣溫為-5.0℃,年內變化很大,平均變幅為1。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0℃。歷年極端最低氣溫-26.1℃(0984年65438+18年2月65438)。從6月65438+10月11到次年4月5日,平均177天。

甘泉縣屬於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位於陜西省延安市中部,屬半濕潤內陸季風氣候。總面積2284.7平方公裏,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森林覆蓋率78.4%,其中森林覆蓋率50.5%。

甘泉因位於城市西南5公裏的林深山腳下的泉水而得名,被稱為“美麗的水之鄉”。西周有壹段歷史。秦朝設調陰縣,北魏初設林鎮縣,唐武德元年設福祿縣,天寶元年設甘泉縣。名勝古跡包括秦之道遺址、楊迪命名的“水梅泉”、唐代的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和宋代的古墓。

位於延安地區中部。位於東經108 45 ' 34”~ 109 33 ' 46”,北緯36 6 ' 57”~ 36 37 ' 33”。東鄰延安市,西接誌丹縣,北接安塞縣,南接皮夫縣。縣城南距銅川至省會Xi 333公裏,北距延安40公裏。縣城東西長約80公裏,東西寬約50公裏。

地形學

甘泉屬於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貌由東南向西北長,由東北向西南窄。洛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甘泉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950 ~ 1625米。西邊的敦良是甘泉縣城的最高點,海拔1,625米,南邊的蘭家川河床是最低點,海拔950米。洛河流域較為平坦,川面寬度500 ~ 1000m,約占甘泉縣總面積的10%。其余廣大地區,黃土梁上丘陵溝壑交錯,相對高差在200米以下。

氣候

甘泉縣屬高原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冷、暖、幹、濕。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多雨,夏季短暫,冬季漫長。年平均氣溫8.6年。平均日照時數2478.7小時,平均日照時數6.8小時。晝夜溫差大。年平均無霜期為148天,年降雨量為126.3毫米..

資源

水資源

甘泉縣穿河總庫容31420萬立方米,自產水61220萬立方米。地表徑流總量為0.61.29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4.7%;淺層地下水總量為0.391億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2.3%。通過土壤、植物、水面等途徑蒸發,平均蒸發深度523 mm,蒸騰水量1199萬立方米,占總降水量的92.9%。甘泉水資源總量6083萬立方米,其中渠道徑流量0.61.29億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1.74立方米,每畝用水量1.98立方米。水儲量大,50%保證率25 m3/s,從流量上看可開采能力為1.377瓦。

植物資源

甘泉縣植物資源豐富,面積廣,種類多,森林資源1742800畝,覆蓋率50.1%;草類資源1007298畝,共有71科365種;種植農作物465524.73畝。甘泉是地帶性植被,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中的北方落葉櫟林帶。甘泉縣喬灌木覆蓋率為50.69%。森林以幼年雜木林為主。在年齡結構中,次生林約占五分之四。活立木總蓄積量為425.31立方米,年粗長率為5.3%,粗長225000立方米。凈增長率2.15%,凈增長91000m3。

動物資源

魚類有鯉魚、草魚、紅魚、青魚、鱅魚。兩棲動物種類繁多,大部分屬於無尾目、蟾科和蛙科。主要有蟾蜍和青蛙。爬行動物有甲魚、壁虎、眼鏡蛇、蝮蛇、竹葉青,偶爾還有銀環蛇、紅蛇。

鳥類有鴨、鵝、鷹、雞、雉雞、野雞、鴿子、斑鳩、杜鵑、雀鷹、貓頭鷹、鸮、戴勝、啄木鳥、燕子、喜鵲、灰喜鵲、烏鴉、烏鴉、西部寒鴉、雲雀、黃鸝、葉鶯。

動物有鼴鼠、蝙蝠、鼠兔、紫貂、松鼠、花栗鼠、田鼠、倉鼠、狼、狐貍、豺、德國牧羊犬、獅子狗、黃鼠狼、雪貂、獾、水獺、豹貓、貓、豹、馬、騾子和驢。

人類人口

中國人口的高峰期是在明朝的天順、嘉靖和隆慶時期。甘泉縣約有2530戶,27071人。清同治二年(1863),因兵員不足,疾病、狼傷百姓,半數以上逃亡。到宣彤元年(1909),甘泉共有1280戶,3740人。

民國時期,外省流民湧入甘泉,榆林地區災民陸續遷到甘泉縣。由於戰亂、災害、戰爭頻繁,歷代甘泉人口發展起伏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總人口逐年增加。1949年,甘泉縣人口分別為17867和1979,達到54104和1989,分別為64684人,是1949人的3.6倍,年均凈增65433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泉縣總人口為76705人。2011年,甘泉縣人口自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甘泉縣的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彜族、布依族、滿族和土家族。

經濟

農業

甘泉縣的糧食種植壹直以晚秋作物(谷子、黍、玉米、豆類、高粱、蕎麥等)為主。).1949年糧食播種面積188600畝,畝產20.5公斤,總產量1933000公斤。從1950到1960,糜子播種面積最大,達到3.7萬畝(每畝67.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2.1%。其次是谷子3.52萬畝(畝產60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21%。玉米2.74萬畝(畝產42.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1.464萬畝(畝產26.5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8.7%。豆類8800畝(畝產34公斤),占總播種面積的5.3%。水稻0.1.3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0.8%,畝產1.06公斤。

  • 上一篇:2019石家莊旅遊大會時間+地點+亮點
  • 下一篇:歷史問題②:妳怎麽看待武則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