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永城建制的演變

永城建制的演變

據考古發掘,永城市原始社會晚期有10多處人居。王油坊遺址、立法臺、黑古堆都在龍山文化範圍內。境內記載的地名有雍(今西城區)、棘(今十裏鎮東哲書記)、咱(今羅城集)、龍康(今龍崗集)、咱(今新橋集)、泉丘(今太丘集)、莽(今南劉寨村)、村。

王油坊和黑古堆的出土遺址表明,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在永城居住,發展了農業、漁獵和手工業。

大禹定九州,永城歸禹州、徐州。商朝有兩個小國,分別是剌國和幽國。西周時永城城屬宋國,西南屬交國。東周時期,主要隸屬於宋國,西南先後隸屬於焦、陳、楚國。

秦屬當縣,境內有當縣(今邙山鎮)、邙縣(今劉寨村南)、羅縣(今羅城集)。前206年,屬項羽的西楚國。

漢代有邙縣、贛縣、荊丘後郭(今太尉集)、程健後郭(今侯伶鄉二郎廟湖),屬郭培喬縣,而北黨縣(今邙山鎮)的壹部分為梁國所有。

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城疆域所轄五縣土地變動頻繁。

漢末至魏,永城縣屬喬縣;西晉初年,臨綏、太丘、建平三縣並入譙國,隸屬譙國,而當縣並入夏邑,仍在郭亮(又稱梁軍)境內。

十六國時期,縣域先後屬於後趙、顏倩和前秦。淝水之戰後,歸東晉管轄。南朝三年(422),獻縣屬梁縣管轄;慧遠元年(473),“建徐州,設新昌郡,郡屬之”;北魏建立後,該縣劃歸譙周臨虛縣管轄,後被撤銷。太和二十壹年(497),永城縣屬徐州梁軍縣;東魏武定四年(546),郡西南為夏邑縣、馬頭縣、南兗州,東北為徐州縣萬縣。北齊時,安陽縣(今邙山鎮保安山南)設在境內,當縣並入彭城縣。這壹時期,永城縣所轄各縣並入薊縣,縣域以薊縣為主。

隋朝大業六年(610),車彭城、綏陽兩縣之地,位於馬阜城(今西城區)東北3裏的永城縣。

唐初鄢縣屬沛縣,唐武德五年(622年)永城縣移至馬阜城(這是壹座地勢較高的山丘,又稱無影山);貞觀十七年(643年),贊、永城兩縣直屬於亳州,碭山縣屬於松州管轄。

侯亮,將碭山縣升為徽州;後唐時,碭山郡復設在費會國,屬單州,永城、贊兩郡屬亳州。

宋元時期永城郡只包括永城、昝兩縣,金代永城、昝兩縣隸屬南京路亳州。興定五年十二月(1221),因永城為淮北重鎮,邙山地區設保安軍鎮,永城縣改為永州,脫離亳州管轄,轄永城、夏邑、碭山、毛四縣。至元二年(1265)“贊郡入永州,永州降為永城郡”,茫蕩山地區屬永城郡。至元二十五年,“歸德府”改名為“汴梁道”,永城隸屬於此。

明清時期永城縣變化不大,行政區劃主要在開封府和貴德府之間變動。洪武元年五月,永城隸屬河南省,歸德州(府)。永城縣建於清代,隸屬河南省貴德府;宣彤三年(1911),改為河南陳旭正道貴德府所有。

民國二年(1913),永城縣隸屬於河南省豫東路,1914年6月,豫東路更名為開封路,永城縣隸屬於此。1933年2月起,永城縣劃歸河南省第二行政監察區管轄。1938至1945抗日戰爭時期,永城國民黨區仍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日民主政府區先後屬豫皖蘇邊區革命根據地、淮北第二行政區、蘇皖邊區第八行政區;1945年2月,改稱雪峰縣。3月1947至6月11,縣東部為小蘇勇縣轄區;1947年6月,11,在縣北設立萬安縣。1949年3月,雪峰縣更名為永城縣,撤銷雪窩、雪上泊、萬安三縣,恢復原建制,隸屬皖北行政區蘇仙區。

1949至1952,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區,大規模的縣域變更結束。1959 1到1960結束屬於河南省開封地區;從1961到1996,屬於商丘地區。1996年,永城撤縣設市,省轄市,暫歸商丘市代管,行署東遷沱河以北8公裏,在謝莊建東城區。2011年6月,永城市成為河南省直管市試點,市委書記、市長行政級別定為副廳級。2014 65438+10月1,永城市正式成為河南省政府直轄市。

  • 上一篇:歷史上還有哪些反映朋友間友誼的故事?
  • 下一篇:有哪些好聽的古歌推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