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八年級地理下冊課件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對課件有所了解。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地理課件的相關內容。歡迎分享。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顯著的地理差異

1.自然環境的顯著差異:(土地、空氣、水、生命和土壤)

(1)溫度:從南到北,緯度逐漸升高,溫度逐漸降低。

(2)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3)地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逐級下降。

2.人文環境有顯著差異:(衣、食、住、行、言)

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人口、城市和交通線路呈現東密西疏的分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第二,四個地理區域

(1)等溫線經過的10月份65438±0℃。

⑵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4)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旱地農業和水稻農業的分界線。

[6]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界限。

曾經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第六章北方地區

壹.自然特征

1.黑色土地和黃色土地:

(1)地理位置:北方地區壹般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東部、內蒙古高原南部、秦嶺淮河以北、渤海黃海東部。

(2)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稱為“黃土地”。

(3)氣候:陸地橫跨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屬於半濕潤地區。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發展優勢: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農作物,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和大豆。

(3)黃土地農業發展

限制性條件和措施的發展方向

南水北調等節水農業,灌溉水源短缺,春旱跨流域調水嚴重。

華北(1)春旱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少雨;(2)春季氣溫上升快,蒸發量大;(3)春季是華北地區冬小麥返青、玉米和棉花出苗的時候,農業用水量大。

二、“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1.自然環境

(1)地點和範圍: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

(2)地形:以山區和平原為主。“山環水繞,良田千裏。”

(3)氣候:寒冷潮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暫溫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2.農業發展——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開發條件

有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多雨炎熱氣候。

缺點:春秋兩季易發生低溫凍害。

(2)作物成熟:壹年壹茬。

(3)主要農作物: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中國機械化程度最高、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4)問題及措施:圍墾擴大耕地,導致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因此,應該停止填海造地,建立自然保護區。

3.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三、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1)位置和範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北至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至秦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陜西省的大部分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和甘肅省的東南部。

(2)與眾不同的“黃土風情”:洞天之旅。

2.風吹黃土地貌:黃土高原、黃土海角、黃土梁、川地(見圖)。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農田和村莊遭到破壞,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排沙導致河流含沙量急劇增加,淤塞下遊河床和水庫,給防洪和河道整治帶來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2)工程措施:修梯田,修土壩。

(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比如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四、祖國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述:

(1)地理位置:位於華北平原西北角,西部和北部為山區。

(2)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3)城市功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2.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旅遊景點: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有四合院、胡同、牌樓。

3.現代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CBD)、中關村、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交通網絡: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放射狀的高速公路網,是中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機場。

(3)建設目標:“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區

1.濕熱氣候的紅壤;

地理位置(1):南部地區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部和南部分別與東海和南海接壤。

(2)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的平原、低山丘陵,沿河有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潮濕是這個地區氣候的主要特點。

2.重要的稻田農業區:

(1)發展條件:氣候濕熱,發展農業水熱條件優越,耕地多為水田;平原地區,地勢低,河湖密布,灌溉條件好。

(2)農作物

主要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葉、竹子、甘蔗和橡膠。

水果:柑橘、香蕉、菠蘿。

二是“天府之國”——長江三角洲地區

1.河流和海洋交匯的地方:

(1)位置和範圍:長三角位於長江下遊,瀕臨黃海和東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2)位置的重要性:地處江海交匯處;同時是中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心;並通過海洋航線到達世界主要港口。享受江海獨壹無二的好處。

2.中國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長三角是中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也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①特色: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國最大城市,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僅對長三角,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3.水鄉文化特色與旅遊;

(1)文化特征:

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等國內外著名名勝;

(2)水鄉特色,如江蘇的周莊、同裏,浙江的烏鎮、西塘;

③傳統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飲食文化。

(2)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

①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②交通便利;③更好的服務設施。

三。“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2.香港、澳門與中國內地的密切聯系:

(1)經濟發展條件:

劣勢: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

有利條件:發揮地緣優勢,依托大陸的大力支持。

(2)經濟特色——經濟繁榮,被譽為“東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航運中心。

(1)“天”——建高樓;

(2)“下海”——香港填海面積小,人口密集,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模式:

四、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1.自然地理:

(1)範圍:包括A臺灣省島及附近B澎湖列島、C釣魚島等眾多小島。

(2)地理位置:

緯度:北回歸線穿過中南部,橫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②陸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接南海,西隔臺灣省海峽與福建省接壤。

(3)地形:山地占2/3,西部沿海地區分布平原。地勢中間高,東西低。

氣候: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季臺風多,暴雨多。

河流:短而急,水能豐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點: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2)主要城市:①臺北②臺中③高雄。

3.外向型經濟:

(1)開發流程:

初級-壹般工業-高附加值

(2)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有利條件: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訓練的勞動者;②多港口島;③吸收外資;

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 上一篇:關於春節的對聯,說明了十副對聯的出處。
  • 下一篇:求救高分:歷史手抄報《唐詩宋詞元曲》的標題與信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