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宋朝皇帝名單?

宋朝皇帝名單?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960-976年)

宋太宗趙匡義(976-997年)

宋真宗趙恒(997-1022)

宋仁宗趙真(1022 —1063)

宋英宗趙書(1063 —1067)

宋神宗趙旭(1067 —1085)

宋哲宗趙旭(1085 —1100)

宋徽宗趙霽(1100—1125)

宋欽宗趙桓(1125—1127)

南宋

宋高宗趙構(1127—1162)

宋孝宗趙昚(1162—1189)

宋光宗趙盾(1189—1194)

宋寧宗趙括(1194 —1224)

宋理宗趙雲(1224 —1264)

宋度宗趙琪(1264 —1274)

宋恭帝趙霽(1274 —1276)

宋端宗史昭(1276 —1278)

宋遊助趙敏(1278 —1279)

宋朝,後周恭帝繼位後,任命為回德節度使,德軍駐紮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即位。因其在松州的興盛,其國被稱為“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惠宗第九子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在海中被殺後,第二天就有上萬具屍體漂浮在海上,所以說“懸崖後無中國”,真是感人。

1.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976),中國北宋的創始人,出生在宋太祖和涿州(今河北涿州)。趙出生於壹個官宦家庭,的次子。948年,唐朝的唐朝使節郭威,立下大功。951年,郭威稱帝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在殿前接受檢閱。周世宗死後,周世宗即位。劍龍元年(960年),以甄、丁二周之名,謊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稱帝後,先後擊敗南平、後蜀、南漢、南唐、湘軍割據,統壹了全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

趙匡胤在位期間,吸取了唐朝宦官專權和割據的教訓,接受了賢人趙普的建議,以“壹杯酒解甲歸田”的方式,免去了武官的職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了中央集權。以至於宋朝沒有宦官專權和割據,社會相對穩定。但也導致了宋朝的“積貧積弱”,外族紛紛入侵。而宋代的文學、哲學、美術、科技卻因為重文輕武而極為發達。開寶九年(976),趙匡胤在北伐契丹途中猝死,享年50歲。

2.宋太宗·趙桓

宋太宗(939-997),北宋第二個皇帝(967-997在位),名叫趙璇。太祖的弟弟,原名匡毅,後來被改為易洸。他即位後改名,在位22年。趙是的第三個兒子,是北宋開國君主的弟弟。他的真名是,而毛在他登上皇位後改名為。宋太宗很成功,勤於政務,關心民生;然而,由於他兩次伐遼失敗,王小波在四川和發動農民起義。但總的來說,他在位期間,宋朝還是比較強大的。

他在陳橋驛參加兵變,讓弟弟當了皇帝。他繼承毛“壹個壹個地打破割據局面”的政策,逼迫嶽割地,並親自征伐北漢,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然而,在兩次對遼作戰失敗後,他們采取了消極防禦的政策。對內進壹步加強中央集權,擴大科舉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編撰《太平毓蘭》。他註重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加劇了統治後期的剝削,激起了王小波和李順的起義。他背叛了“金匱之盟”,為殺了弟弟,為人民留下了長子元。997年死於汴京萬壽堂,享年59歲。

3.宋真宗趙恒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趙恒,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第三任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在他登基之前,他被稱為漢王、襄王和壽王。997年,太子繼位。在宋真宗統治時期,北宋的統治越來越穩固,國家管理越來越完善,北宋相對強大。曾被封為漢王、襄王、壽王。後來,他成了王子。前期鹹平、景德鎮統治時期,由於在政治事務和經濟發展上的勤政,被譽為治天下。但景德鎮元年(1004),遼國入侵周琦國,淇源之戰立下城下之盟,開創了乃年求太平、以物換和平的先例,加重了百姓負擔。後來王欽若被任命為吉祥人,東封泰山,西拜汾陽,廣泛修建佛寺道觀,導致社會矛盾激化。2008+0022年卒於北京宮延慶殿,享年55歲,葬於永定陵25年。

4.宋仁宗·趙真

宋仁宗(1010—1063)是北宋皇帝(1022—1063)。趙真,原名有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真,1023年稱帝,享年13歲。他的統治開始變得節儉。但在西夏戰爭中屢戰屢敗後,被迫以銀、絲、茶妥協,以增年幣與遼媾和。土地兼並,多余的宮殿,多余的士兵,多余的開支越來越嚴重。雖然利用範仲淹等人進行改革,結果失敗了。但總的來說,仁宗統治時期,國家相對穩定。1063年,仁宗在宮中福寧殿病逝,享年54歲。據《宋史》記載,他的母親施立,在生下仁宗後,被劉德妃偷為親生兒子。仁宗即位後,仍認劉皇後為生母,李死時不敢認母子。劉皇後死後,仁宗知道內情,立李為皇太後。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寫出了“貍貓換太子”。

5.宋英宗·趙書

唐太宗的曾孫趙書(公元1032-1067)是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為1063-1067年。他是前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是他哥哥允許的。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衰落。

仁宗無子,英宗幼時由仁宗在宮中撫養,取名宗保。1050年任應永越州使,後任周琴防使。1055使他成為繼承人。英宗年間,任用老臣韓琦,不願改革,但與遼、西夏無戰事。1067,死於宮中福寧殿。他與高侯、狄青、楊等合葬於陵四年。

6.宋神宗·趙勇

宋神宗本名趙勇(公元1048 ~ 1085),原名鐘誠。英宗的長子。英宗死後繼承了王位。18年病死,年38歲,葬於永玉嶺(今河南鞏縣西南堤東寶)。神趙專先後被封為淮揚王和郢王。英宗臨死時被立為太子。他喜歡讀韓非子,讀完之後說:“世間有許多弊端,我們要改革。”英宗死於公元1067年正月初四,同日繼位。第二年,他的年號改為“西寧”。趙勇即位後,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嚴重局面,為了使強兵富裕起來,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他不顧宮室,拋棄長輩,起用王安石主持變法。新法實施十余年,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增強了軍事實力。然而,新法觸及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員的強烈反對。當時壹個地方發生地震滑坡,保守派說是王安石變法不當,引起了上帝的憤怒。公元1073年,河北淩晨遭難,災民被迫逃亡。壹位保守派官員趁機畫了壹幅流民圖,呈遞給趙勇,說:“早期的災難是王安石變法造成的。只要停止變法,除掉他,上帝壹定會下雨消災的。”曹太後和高太後也在面前哭訴王安石搞亂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宗申動搖了,王安石被迫兩次辭職,從此再也沒有做官。王安石辭職後,趙勇維持大部分新法近十年,直至去世。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前期任命王紹,贏得了西河之戰,收復了兩千裏舊漢土地。已故宦官李習安因指揮不當,在靈武遭遇慘敗。宗申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而達丹沒有睡覺,所以他生病了。1085年2月,宗申病重。三月,他任命趙為太子的仆人,並請皇太後配合他處理國家事務。戊戌變法當天,病逝於汴京宮福寧堂。趙勇死後,這座寺廟的名字叫宗申。

7.宋哲宗·趙旭

宋哲宗趙旭(公元1077-1100),北宋第七任皇帝(在位1086-1100),是前朝皇帝宋神宗的第六子,原名丫鬟,曾被封為延安郡王。當宗申病危時,他被封為王子。元豐八年,宗申去世,趙旭稱帝,為了宋哲宗,改“元佑”。死於汴京,在位十五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皇太後統治。高太後上臺後,任命死硬派官員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壹上臺,就廢除了宗申統治時期的所有“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宋哲宗不滿司馬光和高太後的統治和鎮壓。元佑八年(1093),高太後駕崩,哲宗掌政。哲宗親政表現為追貶司馬光,貶謫蘇軾、蘇轍等嶺南(今廣西地區)老黨員,後重用張盾、曾布等維新派,恢復王安石的嘉寶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在政治改革中,從而減輕農民的負擔,使國家變得更好。次年改少聖,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求和。傅園三年(1100),5438+0年六月死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哲宗是北宋時期壹位比較成功的皇帝。然而,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宋哲宗執政期間愈演愈烈,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8.宋徽宗·趙霽

宋徽宗(1082-1135)是北宋皇帝。宋神宗的第十壹個兒子趙霽是中國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同時他也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從事書畫工作,以花鳥畫和“薄金書”書法著稱。書法初學者薛基,書法家黃庭堅。楷書體細,蒼勁秀麗,有“彎鐵斷金”之譽,自成體系,在國際上素有“薄金體”之稱。傳世的有《真草千字文》、《謝琳蘭亭帛書版》。他的哥哥宋哲宗沒有孩子,在他死後傳給了他。在位25年(1100-1125),趙霽過度追求奢靡生活,在南方購買“花石類”,采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花園宮殿。他信奉道教,自稱自己。當金兵入侵,無力應付時,他迅速交由兒子宋欽宗處理,而他自己也成了“太上皇”,但最後局面還是無法挽回。父子倆都被北方的金兵俘虜,嚴刑拷打,八年後死在黑龍江依蘭。

9.宋欽宗·趙桓

宋欽宗(1100—1156)是北宋的皇帝。我叫趙桓。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由父親惠宗登基。次年被迫起用鷹派李剛抗金,斬殺廢黜蔡京壹黨。但還是答應賠款,割太原求和。汴京城破後,黃金陷落,北宋滅亡。靖康二年(1127),他和惠宗為遊牧民族被擄到北方,囚禁在吳國成(今黑龍江依蘭)。1161年,趙桓在晉國被馬踩死,享年57歲,埋葬地點不詳。

宋高宗趙構

10.宋高宗(1107-1187)是南宋皇帝。我叫趙構。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金兵攻取惠、秦後,北上,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建燕。拒絕主戰派的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建立南宋政權。在位期間,雖然迫於形勢,以嶽飛、韓世忠等將領抵禦金人,但重用了投降派秦檜。之後在割地、納貢、投降等屈辱條件下向金人求和,並接掌韓世忠等三位將軍的軍權,殺死嶽飛。在1161年,金帝·嚴宏良撕毀了和談,再次入侵南方。高宗以屈辱求和平的國策遭到強烈反對。紹興三十二年(1162),設孝宗,自稱太上皇。1187,病逝於臨安宮德壽殿,享年81歲,葬於永思陵。著有《莫寒誌》。

11.宋孝宗趙昚

宋孝宗趙佗(公元1127-1194),孝宗即位後,決定恢復中原,收復河山,隨後恢復了著名的嶽飛謚號“武穆”,追封嶽飛為鄂公,並剝奪了秦檜。隨後金軍乘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隆興二年(1164),宋孝宗被迫與晉國簽訂《隆興和會》。第二年,它被改為“主要道路”,王懷被任命為戰爭做準備。在幹道年間,由於沒有戰爭的幹擾,宋孝宗專門搞心理政治,人民富裕,五谷豐登,安享太平,改變了高宗王朝的腐敗局面。因為宋孝宗對國家的良好治理,南宋出現了“幹而純治”(幹道,純而純)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較為成功的皇帝。惜春十四年(1187),5438+00年六月,高宗病死。孝宗為了悼念,讓太子趙敦深參加預政。惜春十六年(1189),二月,禪位於太子。王子登基後,是為了宋光宗。孝成自稱太上皇,住在中華廳,繼續為高宗皇帝哀悼。光宗和孝宗不和,很久沒有去看望孝宗。為此,孝宗抑郁成疾。最後,在宋光宗邵熙五年(1194),孝宗死於臨安中華寺。

12.宋光宗·趙盾

宋光宗·趙盾(公元1147-1200)是宋光宗宋朝比較昏庸的皇帝之壹。他43歲時由父親宋孝宗繼承王位。宋光宗體弱多病,他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而且光宗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辛棄疾等尚武大臣。當時,著名的嫉妒的女人和無情的李欣宇上臺,和叛徒在權力。國家大事從《宋孝宗清明》轉向腐敗,而宋光宗本人卻不思國事,縱情聲色。光宗壹直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退位後,他有很長壹段時間沒有出訪了。邵熙五年(1194),宋孝宗生病,宋光宗既沒有請人看病,也沒有去看望孝宗,即使孝宗病逝,也沒有哀悼。於是,大臣韓侜舟、趙如玉在太皇太後的允許下,逼迫光宗退位。光宗不得不讓位於趙王的擴張,他住在臨安的壽康宮,自稱“太上皇”。慶元六年春(1200),光宗因太不高興而死,葬於永崇陵。

13.宋寧宗·趙括

宋寧宗趙括(公元1168-1224),南宋第四任皇帝,名慶元。寧宗即位後,任命趙如玉、韓侜舟。趙和朝鮮之間的鬥爭是激烈的。宰相趙汝愚提倡理學,介紹朱,企圖組織韓脫州參政。寧宗罷黜了朝鮮專制黨趙如玉。定理學也是偽學,禁止趙如玉、朱等人擔任官職和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清遠黨禁”。1202才宣布禁令。寧宗還追封嶽飛為鄂王,並削去秦檜的爵位,這讓民眾歡欣鼓舞,打擊了投降派。1206年,韓倜州冒險北上,戰敗,被楊皇後所害,於是和平派控制了國家大事。1208年,在史的控制下,與金訂立屈辱的“嘉定和會”,自稱伯,向金朝納貢。韓脫州死後,史成為的宰相兼唐朝使節,壟斷了宋朝的大政方針。史恢復了的爵位和官職。宋寧宗時期,宋朝相對穩定,人民相對富裕。宋寧宗也恢復了他的理學立場。1224,死於宮中。在位三十年,57歲,葬於永茂嶺。

14.宋理宗趙雲

宋理宗趙雲(公元1205-1264)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寧宗養子。他的統治時期是從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不是王子,而是宋朝皇室的親戚。他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第九個孫子。他的前任死後,宰相史廢了太子,立為帝。宋理宗非常無能。他即位後,把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交給了史,他根本不問朝政。宋理宗直到1233去世才開始領導這個國家,但他仍然對政治不感興趣。他把國家大事交給了崇拜理學的宰相丁大全。1234南宋聯合蒙古滅金。1259年,蒙古進攻鄂州,宰相賈思道以宋理宗的名義向蒙古投降,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1264年至10年,李宗死於臨安,在位40年,終年60歲,葬於永穆陵。

15.宋度宗·趙琪

宋度宗·趙琪(公元1240-1274),在位1265-1274年,在位10年,卒於35歲。宋度宗長大後,他非常無能。他即位時,統治者已經滅亡多年,北元軍隊大舉南進,國難當頭。但是,他把國家的大權交給了奸臣賈思道。政治非常腐敗和黑暗,人民生活非常貧困。但他還是絕望奢靡,荒淫無度,縱情聲色,宋朝已是絕癥無望,只有等待滅亡。北元軍多次出兵攻打南宋。宋朝廷雖然腐朽,但廣大軍民的抵抗迫使元軍撤退。杜宗即位後,元軍猛攻襄樊。這壹次是決定南宋小朝廷興衰的關鍵戰役。但賈似道保密,說自己贏了,杜宗根本不質疑就信了。終於,在鹹春十年(1274)初,元軍進攻被圍困了五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了喪鐘。宋度宗聽了這話,頓時昏了過去,但還是借酒澆愁。很快就死於過度的酒色。1274年七月,杜宗病逝於宮中,年三十五歲,在位十年。葬於邵雍陵墓。

16.宋恭帝招賢

宋恭帝趙顯(1271-1323)是南宋第七任皇帝(1274-1276在位),是宋度宗的次子。他是宋端宗的弟弟史昭的弟弟全皇後和宋朝前皇帝趙敏所生。等他即位,主和左將軍,並謚號恭帝,不用寺名(曾稱寺名為恭宗)。宋度宗死於宋憲春十年(1274)十月。四歲時,趙霽在漢奸賈似道的支持下,為了宋恭帝而稱帝,次年改德佑元年。祖母謝皇後和母親皇太後聽政治。但是軍權還是在賈似道手裏。當時元軍已經平定了華北和西南。控制了南方最重要的通道襄陽城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進發。謝皇後壹面下令全國“勤王”,壹面懇求與元軍媾和。勢如破竹的元軍正在突破各地的防線,接連交出長江中遊諸州。1275年,賈思道率領的三萬大軍在蕪湖被元軍擊敗。很快,謝皇後和在輿論壓力下懲罰了賈思道,但為時已晚,宋朝亡國在即。同年中期,元軍已占領江東(今江蘇省)大半。1276 10月18元由率領的部隊到達臨安。南宋朝廷派盧秀福去和他侄子講和,他只好投降元軍。

17.宋端宗趙昌

宋端宗,名趙雲(公元1268-1278),是都宗長子,弟恭帝。恭帝被袁流放到北方,盧秀福等人立他為帝。在位三年,在元軍追擊中驚恐而死。11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新會縣南)。

趙雲先後被封為姬王和伊王。德佑二年(公元1276),元軍進逼臨安,他在徐校尉楊震的護送下逃離福建。想滅掉宋朝的伯顏派兵追擊,但是失敗了。三月,趙雲等人到達福州,得知臨安被困,恭帝被流放北方。五月,盧秀福、陳、張士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他為帝,改國號為“京燕”。35作文網

段宗當政時,年僅8歲。朝臣盧秀福堅持抗元,試圖復辟宋朝。但在元軍的緊追下,不得不在張士傑將軍的護送下登船出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左丞相陳對大局絕望,退兵攻城(在今越國)。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端宗從元將軍劉慎的追擊中逃脫,鉆進廣州灣。壹天晚上,船不小心被顛覆了,端宗掉進了海裏,被左右救起。他已經喝了很多水,他生病了,害怕了好幾天。隨著元軍追兵的逼近,他不得不漂洋過海,逃到周剛(今廣東雷州灣)。在這次動蕩之後,他受到了驚嚇,病倒了,並於4月份去世。

18.宋遊助趙敏

南宋末代皇帝趙敏(1272-1279),在位兩年,八歲。宋杜宗的幼子趙敏,曾被封為辛王、廣王、魏王。1279年3月,南宋在崖山海戰中被元軍擊敗,全軍覆沒。盧秀福8歲跳海身亡。張士傑、楊等人也淹死了。南宋末代皇帝駕崩,宋朝滅亡。

附:

趙敏,先後被封為辛王、廣王、魏王。臨安危難之際,他在母親楊的帶領下秘密離城,逃往泉州(今福建泉州)。宋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病死,同月在周剛由盧秀福、張士傑稱帝。五月改國號為“祥興”,六月遷至雅山(今廣東新會縣南)。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元軍總司令張弘範的弟弟張所擒,督府崩潰。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軍統帥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向崖山進發。崖山面朝大海,地勢險要。張士傑下令燒毀島上的皇宮軍宅,部隊全部登船。然後依山依海,將1000多艘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索連接在壹起,在船的四周建有城樓。船上塗了壹層厚厚的濕泥,用長樹系著。把閔皇帝的船放在中間,以顯示士兵和船的生存。張洪範看到宋軍的戰船都組裝好了,不方便移動。他先在船上裝滿柴火,澆上油,點燃,乘風襲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濕泥阻止了火勢的蔓延,長木頭頂住了火船,使得袁俊的火力攻擊失敗。張洪範堵住了宋軍的水源,堵住了海口。宋兵又饑又渴,處境越來越艱難。張洪範派人投降,張士傑拒絕了。2月6日,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洪範分兵,發起猛攻。宋軍正在奮力抵抗,這時他聽到張洪範所在的指揮艦上播放著音樂。宋軍以為這是元軍將領設宴,戰事緩和下來。不料這樂聲正是元軍總攻的信號,張洪範的指揮艦直撲而來,箭如暴雨。元軍在亂箭的掩護下,從宋軍手中奪下七艘戰船,各路元軍再次俯沖下來。從中午到晚上,海戰異常激烈。忽然,張士傑看到壹艘宋船降了旗,不再抵抗。其他軍艦也降下了旗幟。得知大勢已去,他迅速在集中精兵,並派壹條船和十幾名士兵迎擊閔皇帝,準備突圍。明帝由左丞相盧秀福護衛,待在大船上。船來接閔帝號,盧秀福不知真假,又擔心閔帝號突圍不成會被元軍攔截,堅決拒絕。他知道君主和他的臣民很難逃脫,他迅速登上他的船,驅使他的妻子跳海自殺。然後,他穿上朝服,回到船上祭拜皇帝靈柩,哭著說:“陛下,國家大事敗亡至今,陛下為國捐軀,罪有應得。德佑皇帝(恭帝)當年被流放到北方,已經給國家造成了極大的恥辱。今天,陛下絕不能重蹈覆轍!”閔皇帝被嚇哭了。盧秀福說著,把金印系在腰上,背起九歲的閔帝壹躍而下,死在了海裏。瞬間,兩人沈得無影無蹤。聽到噩耗,船上的其他大臣、宮廷侍從和士兵大聲哭喊,數萬人投海殉難。張士傑帶領其余水軍突圍,來到海陵山腳下。很快,有人帶來了盧秀福隨閔皇帝殉難的噩耗。張士傑悲痛欲絕。這時,颶風又來了,他的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士傑低頭看著在風和谷物中漂流的宋軍沈船,拒絕躲避。拼命答道:“沒用的,還是和所有的王子同甘共苦吧。”他補充道:“我為趙盡了最大努力。壹個君主死了,現在我也死了。我沒死在崖山,但我希望元軍撤退,另立國君。但是,國家大事發展到這種程度,是天意嗎?”說完落進了海裏。南宋滅亡了。(這是中國第壹次滅國。壹時間,百姓和官員。

  • 上一篇:昌歷史
  • 下一篇:魯迅留學的故事,800字左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