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慈禧的壹生

慈禧的壹生

慈禧太後(1835 165438+10月29日-1908 165438+10月15),葉姓,興珍。生於滿清鑲藍旗(後發揚為滿清鑲黃旗),官僚家庭。鹹豐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是皇太後,是1861至1908年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是清朝的“無冕之王”。她生前,外人稱為慈禧太後、聖母娘娘、娜拉娘娘。自光緒年間,皇宮和朝廷開始稱其為“老佛爺”;他死後,謚號被封為“孝、孝、慈禧太後端助、康、於莊至誠壽、祭拜、聖賢皇後”,是清朝皇後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也超過了清朝開國皇後、孝、孝。

慈禧被世人醜化了。看看這個歷史事實。

花大力氣治理國家的慈禧太後,在林則徐發動的第壹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痛打壹頓,最終以割讓土地賠款告終。14年後,戰火重燃。這壹次清軍以12萬精兵對抗2萬英法聯軍,經過激戰,3萬人陣亡,而英軍只死了4人。顯然,兩軍實力相差甚遠。1859 65438+10月18,英法聯軍攻陷北京,燒殺搶掠,還燒毀了美麗的圓明園。首都失守丟了清政府的臉,但也深深觸動了帝國統治階級的有誌之士。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階級中的新銳勢力,放棄了清廷壹直奉行的保守消極的民族政策,開始試圖改變和壯大自己,以解決帝國的困局。

1861年7月,號稱“無遠見、無膽識、無才幹、無成就”的“四無”去世,慈禧於12月2日聽政,從此掌控了大清帝國的走向。慈禧太後掌權後,整頓秩序,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撚軍、苗族、回族等起義,緩解了清朝的統治危機,穩定了中國局勢。

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她為中國頻頻被列強欺淩而感到羞恥,但此時她依然冷靜地意識到國力的差距,知道蠻幹只會導致給自己帶來恥辱。於是她壹方面命令全國各地對外國人要有耐心和克制,不要像林則徐那樣出事,給列強壹個壓迫中國的借口。壹方面,他們決心改革,秘密發展軍事,重用洋務派,學習外國軍事科技,引進大量先進武器,以便袁世凱等人練就新軍...更有甚者,不惜花巨資組建北洋水師。此外,慈禧以“自強”、“求富”的政策發展了壹些軍事和民用工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

有壹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慈禧愚笨,沒有辦法,挪用北洋水師的三千萬兩軍費,導致海軍裝備不足,甲午戰爭慘敗。這句話出自梁啟超《飲酒室集》:“壹班大臣競練水師,備款三千萬...頤和園工程是個大工程,籌集的錢全部用於民用。”其實梁啟超所說的完全是偽造歷史,目的是妖魔化慈禧。至於挪用軍費搞頤和園工程,是真的,但只是海軍衙門的經費,不是北洋海防會的,海軍衙門的經費也不是北洋水師的專項經費。即使沒有被挪用,也不壹定會分配給海軍。挪用金額只有30.2萬元,很快就要還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真正熱衷於修繕頤和園的不是慈禧,而是光緒皇帝。他希望盡快修復頤和園,讓慈禧搬進去,盡快讓出她的權力,不要老是待在宮裏對她指手畫腳。

改革與變革:

7月19日,在維新派的鼓動下,光緒皇帝為了確立自己的強勢地位,壓制阻撓變法的保守派,罷免了禮部的6名官員。曾廣漢也因阻撓王按書說話,被光緒皇帝革職。之前,這些高官的人事權都在西方皇太後手裏。光緒的“侵權”行為徹底激怒了後黨頑固派,維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相互攻擊加劇。

慈禧早就對光緒擺弄變法非常不滿,她不再信任光緒和維新派的治國能力。國內大部分官員貴族都拒絕變法,拒絕接受光緒的實權,鼓勵皇太後盡快出來“搖旗吶喊,澄清是非”。慈禧更不放心把萬和祖業托付給光緒這個野心勃勃、人才稀疏的侄子。變法失敗後,覺得自己所托非人,這是慈禧最終壓制變法的最大原因。

伊藤博文的到訪,是慈禧下定決心打壓維新黨的導火索。伊藤博文被康有為極力推薦給光緒皇帝。康有為還主張中國“聯合日本、英國等國。這是壹份徹頭徹尾的賣國草案。為了實現自己的權力欲望,康有為不惜賣國賣國,比承諾“二十壹條”的袁世凱還要無恥。他與蒂莫西·理查德交往多年,兩人互相利用。康有為得到列強的支持,打敗後黨,同時獲得政權。提摩西·理查德做了壹個完整的瓜分中國的計劃,就等康有為說服光緒入套了...

  • 上一篇: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 下一篇:河南省最高地表溫度74.1℃高溫天氣兩個應急預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