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人物的進化史是怎樣的?

人物的進化史是怎樣的?

1,甲骨文

在古代,書寫或雕刻的文字被留在龜甲和動物骨頭上。目前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代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甲骨文”,少數為“筆記”。

甲骨蔔辭多為象形字或會意字,象形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性很強,字多,筆畫不確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並不統壹。

2.金文

在古代,銅被稱為金,所以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也稱為鐘鼎文和銘文。青銅器銘文最早發現於商代二裏崗,但在商代二裏崗只發現少量青銅器。

殷墟出土的青銅器銘文較多;到了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變得更加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文字和由象形文字綜合而成的通假字。這些字如畫,生動、渾厚、自然,有的則是高低起伏。

3.大篆

相傳為周代史蜀所創,故又稱文淑、蜀傳、舒舒等。石城是周宣王的壹位歷史學家。《大篆》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收集的各種鐘鼎藝品,其中以周宣王的《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是壹種由古文字向小篆過渡的漢字字體。

4.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來的。小篆與大篆相比,形體結構簡潔、規整、協調,筆畫均勻工整,部首也有壹定程度的變化和融合。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都相對固定。

傳說《小傳》是戰國時期秦國丞相李斯整理出來的。如果小篆真的是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來的,秦國肯定有壹個積極提倡小篆,積極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文字的改革過程。

5、六種語言

秦國以外國家使用的文字統稱為“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文字範疇,具有圖形性,形狀不確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王本攻打齊國都城臨淄,戰死。至此,秦國統壹了六國。秦王嬴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壹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為了加強和促進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壹系列重大改革。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國實行小篆為統壹文字,“禁止各種與秦文不調和的文字”。為了推廣《小傳》,秦始皇命李斯、趙高等人編纂《倉頡》、《李稷》、《博學》等書籍和文章作為標準文本範本。

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和皇權的巨大影響,小篆很快在全國推廣,紛繁復雜的“六國文字”隨即退出歷史舞臺。

6.李凱

《小傳》流行後不久,民間創造了壹種比《小傳》更簡單、更定型的新書風。這是正式的劇本。隸書之初,是壹種潦草不規範的篆書。到秦始皇統壹文字的時候,隸書已經形成了固定規範的字體。

李殊將篆書的線條改為方筆畫,順應了社會對書寫方便、規範的需求。相傳壹個叫程渺的囚犯在獄中整理出三千字的通俗隸書,傳給了秦始皇。秦始皇對此大為贊賞,破例提拔程渺為禦史,並允許他的文字在早黎百姓中使用。

此後,隸書不僅在秦代民間廣泛流行,而且政府公文壹般都用隸書書寫,但重要的詔令仍用小篆書寫,所以隸書在秦代也被稱為“輔書”。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在隸書之前,漢字是用畫線書寫的,而在隸書之後,漢字是由左右筆畫等筆畫組成的。隸書出現後,漢字的結構基本固定,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隨著秦朝的崩潰,小篆迅速退出歷史舞臺,隸書成為社會上首要的書寫方法和書法典範。此後不久,出現了更規範的楷書字體。漢代以後,楷書占據了正統地位。

7.簡化字

從65438年到0935年,經過十幾年的學術討論和準備,國民黨政府發布了在全國推廣簡化字第壹單的命令。然而,手表的實施很快遭到壹些保守派的反對。1936年,教育部在行政院的命令下,正式下達了“暫緩推行簡化字”的指令,這標誌著民國簡化字運動的夭折。

  • 上一篇:曹操是英雄的原因是什麽?
  • 下一篇:耐克的品牌管理理念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