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長三角(16城市)有哪些自然災害?

長三角(16城市)有哪些自然災害?

上海的臺風暴雨災害。

2002年第5號熱帶風暴“威馬遜”於6月29日14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向西北方向移動並逐漸加強。1年7月02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7月2日02時加強為臺風,並繼續加強。到7月3日02時,臺風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力65438+。7月4日11到達北緯27.2,東經124.1,然後開始轉向,基本上是沿著東經124壹直向北。7月5日02時,上海以東約250公裏海面北上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40米每秒,7級大風半徑仍達500公裏,10級大風半徑達200公裏。上海處於臺風7級大風範圍內。臺風越過北緯32度後轉向東北偏北方向,於7月6日越過朝鮮半島,最終於7月6日20時減弱消失。

臺風的移動路徑和速度相對穩定。臺風前期,低緯度地區移動速度較慢,在北緯18度附近加速,最快移動速度26公裏/小時;臺風從北緯20度開始,移動速度壹直穩定在18-20km/h,臺風高峰期中心氣壓940百帕,持續了39個小時。7月5日5時,高橋測得的最低氣壓為986.2百帕。6月下旬生成的臺風達到了歷史罕見的強度。臺風風速大,中心風速50m/s,高於12。臺風7級大風半徑580km,10級大風半徑250km。由於7級大風半徑較大,沿海地區受大風影響明顯。7月4日,浙江中南部沿海出現12級大風,上海高橋站從7月4日10時至7月5日210時刮起7級大風,持續32小時,最大風速27.4米/秒..臺風威馬遜對上海水情的影響:受臺風威馬遜北上影響,上海出現了風、雨、潮的綜合影響。由於恰逢天文低潮,黃浦江潮位不高,使得臺風威馬遜對上海的損失相對減少。降雨:受臺風影響,7月4日11左右上海開始降雨,7月5日21左右結束。這次臺風的降雨過程持續時間很長,長達34小時。但由於降雨強度較小,總降雨量並不大,降雨量和降雨強度均小於臺風“派比安”期間。降雨中心位於市區三江路橋附近。單站最大降雨量為徐匯區三江路橋76毫米,沿江沿海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上海西部地區降雨量較小。風暴潮:這次臺風造成的風暴潮非常明顯。以黃浦江黃埔公園潮位為例。7月4日07時,臺風距離上海約600公裏。此時臺風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米每秒,7級大風半徑580公裏。長江口高橋站出現6-7級偏東風。黃埔公園實測高潮3.48米,高潮增水0.83米。風暴潮非常明顯。隨著臺風的進壹步北上,臺風中心與上海的距離越來越近。上海沿海和長江口都在臺風7級大風範圍內。測站測到的氣壓越來越低,風暴潮越來越大。過程最大增水1.71米,7月4日下午高潮1.165438+。事實上,臺風越過北緯29.3度後,黃埔公園出現了1米以上的嚴重風暴潮。

2002年第16號熱帶風暴“森拉克”於8月29日14在太平洋中部生成,即北緯18.3度,東經155.3度。它位於副熱帶高壓的南面,在偏東氣流的引導下,穩定地向西移動,強度逐漸增強。8月30日08時增強為強熱帶風暴,31日08時增強為臺風。臺風形成時中心氣壓970百帕,中心附近風力12,7級風圈半徑達350公裏。隨著臺風逐漸西移,9月4日夜間至9月5日上午,臺風中心穿過硫磺島,進入東海南部,開始影響我國。影響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超過12,7級風圈半徑保持在350公裏。福建、浙江等華東沿海地區風力逐漸加強,我市也開始受到臺風影響。長江口區風力已達4-5級,並進壹步加強。臺風進入東海後,9月5-7日上午,由於臺風轉向流減弱,其移動速度變緩,轉向偏南。9月5日20時至9月6日08時,沿125度經線向南移動約壹個緯度,之後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增加了臺風的影響時間。9月7日08時起,臺風速度略有加快,於9月7日18: 30左右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中心風力大於12。登陸後,臺風強度逐漸減弱,9月8日20時後逐漸轉為低壓。臺風期間本市風力、氣壓和降水量:

這次臺風是2002年影響中國的最大臺風。在浙江登陸時,中心氣壓960百帕,實測風力達12。浙江部分地區出現4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受此影響,9月5日起長江口風力逐漸加大,9月6日、7日、8日,外高橋連續三天出現6-7級偏北風。沿海的魯超港和金山嘴站也出現了5-6級偏北風。由於離臺風中心比較遠,本市氣壓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1007百帕以上;因為臺風周圍的雲系不是很發達,城市處於雲系邊緣,所以沒有大雨,局部地區只有零星小雨。臺風期間的水情特點:臺風影響期間,本市處於入汛以來的第七次天文大潮,也是今年本市最大的壹次天文大潮。9月6、7、8、9日,本市黃埔公園站天文分潮分別達到3.89、4.13、4.27、4.29米,黃浦江下遊吳淞站天文分潮分別達到4.66米。受臺風影響,自9月5日起,本市沿江及沿海地區出現持續風暴潮。其中,黃浦江下遊吳淞在9月5日至9日共出現4次潮位,最高潮位出現在9月8日00: 15,達到5.53m,為歷史第三高潮位,最大風暴潮達到0.96m月6日至9月9日,黃埔公園站連續出現6個潮位,9月8日01: 00最高潮位為5.33m,為歷史第三,最大增水達到65433黃浦江上遊的米市渡站也有6個潮位超過警戒潮位。9月8日03: 10,歷史第二高水位4.17米。外高橋、魯超港和金山嘴沿海出現大風暴潮,其中外高橋出現歷史第四高潮位。

2004年第7號熱帶風暴於6月23日14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並向西移動。於6月24日14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6月27日加強為臺風,轉向東北,並繼續加強。6月29日臺風最強時,中心氣壓940百帕,中心風速50m/s米。臺風進入東經122度後轉向偏北方向,於7月1日10: 30在臺灣花蓮登陸,7月2日穿過臺灣省省北部,繼續向北移動。臺風減弱為強烈的熱帶風暴。7月3日9時30分,中心在浙江樂清黃花鎮登陸,繼續沿浙江海岸線北上,經舟山海轉向東北。20時,熱帶風暴中心已到達上海以東80公裏的海面上,即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約250公裏處風力8級,並以每小時30公裏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離開上海,8時減弱為8級臺風蒲公英風力較強,中心最大風速50m/s,中心附近風力15,其中12以上風力持續84小時。臺風在上海附近海域時,上海外高橋水文站風力達7-8級大風,長江口風力達9-10級大風。另外,這個臺風的發展是不穩定的。臺風蒲公英正在減弱為熱帶風暴。隨著它繼續北上穿過上海,中心氣壓又開始升高,從7月4日2時的990百帕上升到7月4日14時的983百帕,然後逐漸降低,這在歷史臺風中並不多見。受此影響,上海黃浦江及沿海多站出現2002年以來最高潮位,普遍超過警戒潮位。其中,長江口區外高橋站4日01最高潮位5.02米,超出警戒線(4.90米)0.12米;吳淞口站水位於7月4日1: 05達到5.00米,超出警戒線4.80米0.2米。7月4日01: 55,中心城區黃埔公園站出現最高潮位4.73米,超警戒潮位0.18米(4.55米)。黃浦江上遊的米市渡。同時,受熱帶風暴強降雨雲團影響,3日上海普遍出現暴雨,局地大暴雨。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該市北部地區,南部地區降雨量相對較小。其中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等地出現50毫米以上的暴雨,個別站崇明新建站出現129.1毫米的暴雨,中心城區降雨量較小,最大降雨量為楊浦區37毫米,其他區均超過20毫米。雖然臺風蒲公英經過臺灣省後減弱為強熱帶風暴,7月3日16時繼續減弱為熱帶風暴,但臺風依然強勁。受臺風蒲公英北上外圍雲系影響,上海外高橋水文站風力達8-9級,恰逢黃浦江汛期。所以上海地區經過風、雨、潮的綜合考驗,最高潮位超過。雨:7月3日20時,熱帶風暴中心到達上海以東80公裏的海面,即北緯31.3度,東經122.4度,中心氣壓987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距中心約250公裏風力8級,導致全市暴雨。這個時候臺風雲系很不對稱,所以降雨不好。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北部,南部相對較小,嘉定、寶山、崇明、浦東新區暴雨50毫米以上,崇明新建站暴雨129.1毫米,中心城區降雨量相對較小,最大降雨量為楊浦區37毫米,其他區均超過20毫米。風暴潮:臺風蒲公英對上海黃浦江潮位的影響非常明顯。7月4日淩晨,黃浦江沿岸和上海沿海多個站點出現近兩年來最高潮位,普遍超過警戒潮位。其中,長江口區外高橋站4日01最高潮位5.02米,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吳淞口站4日淩晨1: 05水位達到5.00米,超過警戒水位4.80米0.2米。在4日01: 55的市中心黃埔公園站,出現了4.73米的最高潮位,超過警戒潮位4.55米0.18米。

2005年第9號臺風麥莎於2005年8月6日淩晨3點40分在浙江玉環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5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大於12,10風圈半徑200公裏,7級風圈半徑600公裏。登陸後,臺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浙江省境內進入安徽,並繼續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由於臺風“麥莎”強度大,7級大風半徑大,上海長期處於7級大風半徑,且長期位於臺風移動方向雲系的右半部深處,臺風影響尤為嚴重。同時遇到汛期第五次天文潮,於是天文潮、風暴潮、暴雨三次相遇,導致黃浦江上遊米市渡、大浜港茅崗站高潮叠起。麥莎影響上海期間的主要水文條件總結如下:長期偏東大風:受臺風影響,8月5日12長江口高橋站開始吹6級偏東、東北風,持續42小時;8月6日2時風力加大至8級,8-10級大風持續25小時,最大陣風26.6米/秒;杭州灣魯超港最大陣風30.5米/秒,市區風力也有7-9級。這次臺風風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高潮位:受天文大潮和臺風風暴潮影響,黃浦江今年首次出現超過警戒水位的高潮位。8月6日淩晨,黃埔公園站出現4.65m高潮,吳淞站出現4.92m高潮,米市渡站出現4.02m高潮。8月7日淩晨,黃埔公園站出現4.94米高潮,超警戒水位0.37米。吳淞高潮位5.03米,超警戒水位0.28米;米市渡出現4.38米高潮,警戒水位0.88米,刷新歷史紀錄,比原紀錄4.27米高出0.11米。由於上海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黃浦江上遊及市區河道出現高潮位。8月7日淩晨,大茅崗的茅崗站也創下了4.22米的歷史新紀錄,比原歷史紀錄高出0.02米,挖石港的朱涇站也出現了4.08米的高潮。暴雨:由於上海長期被臺風雲層籠罩,8月5日上海開始降雨,局部地區有中到大雨,暴雨。5日降雨量最大的是崇明縣堡鎮,日降雨量100.4毫米,8月6日上海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大暴雨。據初步統計,8月6日8時至8月7日7時,中心城區普降暴雨,普陀、徐匯普降暴雨。普陀區降雨量高達216mm,徐匯區累計降雨量為201mm,大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在150-200之間。中心城區以外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在100-200mm之間,南匯周浦累計降雨量203mm,寶山區雲東門累計降雨量194.5mm,浦東新區楊司累計降雨量191mm,金山區累計降雨量191mm。臺風麥莎帶來的降雨量大部分站點的總降雨量在200到300之間。

臺州地區的臺風暴雨災害。

2004年8月12日20時,臺風雲娜在溫嶺石塘登陸,最大風力14級。“雲娜”登陸前後,狂風暴雨席卷臺州,陳達站測得的最大風速高達58.7米/秒,創下中國紀錄。

臺風期間,全市降雨量達200 ~ 300毫米,局部降雨量約600毫米,其中黃巖上688毫米。臺風登陸時,海門港潮位暴漲3.58米。6月27日雖處於低潮期,但港區潮位仍高達7.42米。

受其影響,臺州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慘重。省裏公布的死亡人數是164,主要在臺州。

於2005年7月17日19在福建省連江縣黃岐半島登陸的第5號臺風“海棠”,也對我市造成了較大影響。它經過臺灣省島前後,有兩個奇怪的路徑(向前轉和向後直轉),登陸時最大風力為12。

海棠登陸前17夜,臺州開始出現明顯降水。直到22日下午降水結束,全市平均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最大降雨中心在黃巖以西的馬鞍山,達到743毫米,是臺州近60年來單次臺風過程記錄的最高降雨量。過程極其強烈。海區風力約12,陸地也是8 ~ 10。這座城市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幸運的是,它得到了妥善的防禦,沒有人死亡。

2005年8月6日3時40分在玉環贛江登陸的第9號臺風“麥莎”是登陸臺州的最強臺風之壹,最大風力達14級。臺州各地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量230mm,最大降雨量中心在黃巖同裏坳,達588mm。過程極其偉大。海區風力超過12,陸地級9 ~ 12。該市經濟損失嚴重。所幸登陸時恰逢天文汛期低潮,沒有出現強風暴潮。

新中國成立後登陸臺州的最強臺風是15號臺風卡努,於2005年9月11登陸路橋金清黃浪。

卡努登陸時最大風力達15,泰州沿海海域風力遠超12,其中陳達站最大風速高達59.5米/秒(因風杯受損無法確認是否有更大風速),創造了國內實測新紀錄。陸地風力也達到了10 ~ 14,其中椒江石塘站因為自動站被強風破壞,無法獲得更多信息。

臺州各地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量近200毫米,最大降雨中心在臨海小枝嶺腳下,達465毫米。此外,海門港出現了高達3.60米的特大風暴潮,最高潮位6.76米,超過警戒潮位1.16米。這座城市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幸運的是,由於防衛得當,只有8人傷亡。

與“雲娜”相比,“卡努”更強,但範圍更小,所以影響時間更短。

2006年經過臺州的臺風桑美,讓臺州人浮想聯翩。因為這是近60年來登陸中國大陸的最強臺風!

2006年8月10日17: 25,桑美在溫州蒼南登陸時,最大風力高達17。臺風登陸前後,蒼南下關測得68米/秒的大風速,並伴有暴雨。我省南部、福建北部遭遇罕見巨災,傷亡極其慘重(死亡人數估計高達壹千多人)。

  • 上一篇:十壹國慶最佳自駕遊路線。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